虽居陋室 唯思革新<br/> ——记山东省成武县供销社主任高启德及其团队

作者:李宇人 张宝铸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经济新闻》2004年第1625期二版 发布时间:2004年12月07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认识成武县供销社主任高启德是在今年8月份山东省供销社主任培训班上。高启德是个典型的鲁西南汉子,中等身材,炯炯有神的双眼闪烁着睿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点名召集人,落后的几乎总是他。我开始留神他在干些什么。在大队人马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他总是最后一个从参观的基地、超市、农资连锁店里出来。只见他一会儿记录农资连锁店的服务承诺细则和测土施肥情况,一会儿和超市工作人员攀谈超市的运作过程,连建筑材料的规格型号以及成本价格、农资连锁准入防伪标志的制作等等都是他了解的对象,情况摸得非常细。面对记者的疑问,他说:“不了解得细些不行啊!我们出来参加学习班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很好地学习先进市县的经验和做法,开阔眼界,转变观念,了解实情,回去后好指导工作。”
  第一印象留下的好感,促成记者几个月后对成武县供销社进行了实地采访。

改革突重围

  走进成武县供销社的办公大院,记者明显感受到这里与山东东部地区的强烈反差,条件艰苦,但是非常整洁。高启德主任办公室的简陋更让记者感叹:一间十几平方米的老式房间,四壁空空,一张普通的写字台,还有几把椅子和旧沙发。
  无意间,记者在写字台上看到了一份成武县人民政府的第六期情况调查,在这份材料上,成武县党政一把手对供销社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供销社系统人员如此多,情况如此复杂,但工作做得如此稳妥,可知县社领导班子是多么尽心尽力。我们提倡贵在落实,凡事要落实,要深入细致,县社这项工作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体现。
  通过深入采访,记者了解到:2003年初,成武县供销社共有25个独立核算单位,包括5个棉厂、10处县直公司、10处基层供销社。有干部、职工4217人,其中离休人员73人,退休人员540人,在职职工3604人。业务范围涉及棉花、蚕茧购销,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烟花爆竹专营等。多年来,整个系统为服务“三农”,繁荣城乡经济做出了贡献。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供销社系统越来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多数企业陷入困境,举步维艰。一是棉厂主导业务优势丧失,多数棉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近千名职工失业。二是基层供销社资产流失,半数以上成了空壳社,基本丧失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三是县直公司业务萎缩,多数企业陷入瘫痪。四是县社机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负担沉重,同时,经费收缴困难,入不敷出。五是棉麻公司由于国家棉花政策的调整,企业经营困难,亏损严重,公司经费的筹集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这种形势下,高启德临危受命。经过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倾听一线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他提出了“坚持一个中心,解决三个问题,推动两项改革,做好两篇文章,实现一个目标”的供销社总体工作思路。
  县社理事会副主任吴建平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30字的工作方针:坚持一个中心就是以推动全县合作经济的发展为中心,解决三个问题就是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解决县社目前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工作作风问题、因循守旧问题;推动两项改革就是推动县社机关改革和企业改革;做好两篇文章就是围绕棉花、农资这两项供销系统的主导业务做好文章,使供销社企业在服务“三农”中充当主力军;实现一个目标就是通过上述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现社属企业良性发展,系统内干部职工有活干、有饭吃的奋斗目标。
  高启德以及县社一班人首先选准了对县社、棉麻两大机关进行改革的突破口。他们向县委、县政府呈交了《关于供销社系统当前整体情况的报告》,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及时召开调度会,为供销社系统两大机关的改革铺平了道路。经县政府批准,县社撤消了棉麻公司事业编制,全公司99名干部职工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整个改革组织宣传到位,方案入情入理,工作细致周到,得到了干部职工的支持和拥护。
  首战告捷后,高启德和他的助手们分工协作,一鼓作气在下半年完成了县社机关的改革。县社139名干部职工除35名离退休人员外,有26名同志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上岗,其余78名同志通过内部退养、自谋职业和到下属企业工作,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谈及这次改革取得如此成功的原因,高启德主任特别指出了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他说,由于历史原因,县社历届领导干部的子女几乎都进了县社机关,且多数成了业务骨干。这次改革得到了老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带头鼓励子女到企业去,同时现任领导干部也坚决不给子女搞特殊,制订分流方案不照顾,竞争上岗充分体现公平、公正,民主评议完全公开、透明,确保上岗的同志都是最优秀的和最适合的。在此次改革中,有20多名领导干部子女被分流到下属企业或自谋职业。这个头带得非常好,可以说有了这一条,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创新求发展

  在进行机关改革的同时,高启德开始稳步推进经营企业改革。今年5月1日,县社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面积2000平方米的成武供销社亿客隆超市,现已正式开业。超市的商品达1.4万种,日销售额最高达7万元,成为全县面积最大、设施最全、管理最规范、效益最好的超市。10个基层供销社也进行了破产重组,组建了新的农贸合作社,从而使基层社得以轻装上阵,重新焕发活力。以10处农贸合作社为依托,以全县260处村级服务站为基础,供销社组建了供销农资集团。以现代经营方式为主的农资网络店正在全面建设中……
  在濛濛细雨中,记者来到了汶上镇。这个镇有7万人口,农民的生活、生产需求很大。供销社工作的切入点就是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他们采取了以农资网络建设带动日用工业品和村级服务站发展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镇中心,记者看到了一座装饰一新的农资网络公司配送中心,面积约250多平方米,大厅整齐摆放着不同规格和种类的化肥,同时还经营着农药、种子、小农机等,后面还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单存放农资的仓库一项就达3000平方米。据介绍,农忙时节,这里车水马龙,进化肥的车要排好长的队。这个中心负责对下面13个农资网络经营店进行农资配送。这13个农资网络店全部由供销社的职工经营,货物统一、价格统一、服务承诺统一。这些网络店农忙季节时一个月的农资销售可达到150多万元。
  一位姓王的老汉告诉记者:供销社从来没有假货,而且服务好,与农民的感情也深。站在一旁的汶上供销社主任王明伦感慨地说:“老百姓的信任是最宝贵的。目前来看,由于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需求也在变化,我们供销社所要做的,就是在新的需求面前,如何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
  一席质朴的话语,让记者感触颇深。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