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供销社<br/>社办工业实现农富社兴

作者:张立刚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经济新闻》2005年第1660期二版 发布时间:2005年02月0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本报讯 近几年来,河北省赵县供销社依托自身优势,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社办工业,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小康社会建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全系统共有工业企业12个,2004年完成工业产值23141万元,实现增加值5406万元,上缴税金102万元。
  社办工业一直是赵县供销系统的支柱。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加剧,为使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赵县供销社一是从加大投入、抓技改入手,对传统工业企业进行改造,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近几年来,该社每年技改资金投入都在500万元以上,累计完成技改项目15个。为使外贸罐头厂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赵县供销社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引进日本全自动切丁生产线和分选机等先进设备,高标准改造了生产车间,提升了企业档次,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改进了生产品种,产品结构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增加到片、丁、条、酱等多品种系列化。对于印刷厂,供销社投入300多万元,新上了全自动四色印刷机,新增全自动折页机等设备,提高了印刷质量,使业务量比原来翻了一番,年加工纸张2万多令。
  二是抓质量、树品牌,走品牌化经营之路。近几年,赵县供销社要求企业积极转变观念,以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来管理企业,全系统现已注册产品商标6个。外贸罐头厂强化质量意识,注册了“甜照”牌商标,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IIACCP和GMP认证,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年出口量由原来的500吨增加到2000吨,每年出口创汇在100万美元以上。银鑫淀粉公司狠抓质量管理,注册了银河牌商标,产品打入华北制药等大型企业。
  三是抓机制,增活力。为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县社对部分企业进行了改革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调动了经营者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赵县供销社发展社办工业重点考虑如何围绕当地骨干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做文章,如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龙头作用,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
  一是发挥优势育龙头。近几年县社对重点企业倾斜力量,做大做强,培育龙头。为充分发挥外贸罐头厂的出口优势,该社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培育生产基地,相继建设了5000亩芦笋基地、5000亩黄白桃基地,带动了两个产业的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条,近几年为农民增收500多万元。
二是围绕资源抓龙头。去年以来,县社利用王西章中心社金鑫棉业公司的销售、资金、品牌优势,成立了棉业协会,整合资源,发展棉花产业,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与厂家协作,签订常年供销合同5000吨,确保了销路畅通;加强对棉花加工企业的服务、指导、管理工作,统一各企业加工质量标准,平衡籽棉收购价格,保证加工企业利润;筹集流动资金400多万元,搞好收购、加工企业的资金调剂。 
张立刚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