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阿县供销社 建网络 活经营

作者:马 章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经济新闻》2005年第1751期二版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26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本报讯 (记者 马 章) 日前,记者从山东省东阿县供销社获悉,该社正在结合自身实际,实施“换、改、建、活”四项工程,即换脑筋、改机制、建网络、活经营。在改革改制基本完成后,该社在网络改造和搞活经营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东阿县供销社有20多个下属企业、14个基层社,拥有干部职工3000多人。过去由于体制落后、机制僵死以及历史等原因,形成了债务及人员两大包袱。全系统累计外欠各类贷款3亿元,欠职工各类集资款及欠缴养老保险金达数百万元,而全系统的3000多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要依靠企业去“养活”。
    面对如此大的包袱,从2003年起,东阿县供销社的领导班子开始提出要用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办法和开放的环境来发展供销社事业的发展思路,并把2003年定为改制攻坚年。
    在改制中,他们因企施策,不搞一刀切。他们采取的方法主要包括:一是对资产小于负债、长期亏损、丧失业务经营能力的企业,依法破产。二是整体引进新体制,加快企业改制。对资不抵债或经营能力较差的弱势企业,凡有购买意向的,无论是外商、县内民营企业还是内部职工,在保障职工合法利益的情况下进行定向出售,大胆引进民间资本加入供销社。
    目前,东阿县供销社的直属企业已经有6个完成了改制,基层社的改制工作也已全面铺开。通过改制,供销社甩掉了3亿元经济包袱;解决了多年拖欠的职工养老金及在岗职工的工资问题;提供了数百个就业机会,促进了供销社再就业工作;重新建立起农资配送中心,使主营业务得到了加强。
    在基层供销社改造方面,东阿县社近年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14个基层社的经营设施进行全面改造。针对供销社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有限的困难,他们本着开放办社的原则,积极大胆地引进社会资金对供销社的破旧门店进行改造。2004年,东阿县供销社共投入资金2497万元,开发改造供销社资产面积达54336平方米,其中,现在已经改造完成和投入运行的面积达到15670平方米。这些改造后的经营设施在农村乡镇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使供销社的社会形象大为改观,商品经营和服务功能逐步增强。
    在县社所属姚寨供销社,记者看到,沿路两旁供销社新建起的二层楼房新颖别致,东西延长超百米的几十间装修现代化的门市,在绿树的衬托下格外显眼。姚寨供销社张主任告诉记者,过去供销社的门市全是七十年代的砖瓦房,低矮破旧,一些还是危房。从去年开始,供销社自筹和引进社会资金300多万,对原来破旧的门市进行彻底改造。现在新建的门市一部分自己经营,一部分出租。供销社还创办了庄稼医院,组织农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姚寨供销社在经营设施改造方面的成功,成为东阿县供销社网络改造的一个缩影。
    在龙头企业建设方面,东阿县供销社立足主营业务,把市场做大做强。今年他们在完成对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改制的同时,多方面筹集资金200万元新组建了“东阿县利群农资连锁配送服务中心”。这个占地30多亩的农资配送中心,建设了3000多平方米的仓库,为农资生产厂家提供了一个交易平台,也成为全县农资市场的龙头。农资配送中心向下联系全县14个基层供销社,以及160多个村级综合服务站和庄稼医院,形成了点面结合的农资销售网络体系。
    东阿县供销社充分发挥供销社的网络优势,并利用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手段,一方面控制农资的源头,严把质量关,让农民用上放心肥;另一方面通过庄稼医院和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指导农民合理科学地用肥。由于供销社的服务好、价格廉、质量优,现在东阿县农资市场百分之九十的份额控制在供销社手中。
    在搞活经营方面,东阿县供销社主任解绍洪向记者介绍,经营就如同下一盘棋,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才能步步为营,取得胜利。目前,东阿县供销社不仅已建成农资连锁配送服务中心、烟花爆竹配送中心,改造完成14个基层供销社和160余个村级综合服务站。而且还筑巢引凤创建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近年来东阿县供销社一方面建成了一批农产品协会,对农民开展无偿服务,吸纳社会各类力量加入到供销社队伍中来,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完善产业化服务手段,在服务中搞活经营。在依托当地优势和产业特色搞好服务的同时,拓展新的经营领域,转变经营业态。
    据了解,东阿县供销社通过近两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4年该社实现商品销售1.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完成税金66万元,同比增长2%。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