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了香饽饽      <br/>山西省泽州县社市场越做越大

作者:张 宏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经济新闻》2005年第1743期二版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13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山西省泽州县供销社自2002年以来,以改造基层门店为切入点,以靠强联大、做大做强为目标,努力打造全新的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络,实现了从求生存到谋发展的重大战略转移,供销社的经济效益增长了,职工收入增加了,为农服务功能也完善了。去年,该社全系统销售额达到9217万元,比网络改造前增长了41%。如今,泽州县供销社已变成了“大院子、新房子、好摊子、富日子”。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山西通向中原大地的南大门,自古商贾云集。县供销社下属8个公司、20个基层社,其经营网络大多设在位置优越的黄金地段。针对近几年供销社的网点设施陈旧、经营滞后、功能减弱的状况,县社领导组织基层供销社主任先后到江苏、山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当地供销社的网络改造。根据泽州的实际情况,该社最终确定了网络改造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他们首先从网络终端基层门店改起,实施“三先三后”的改造步骤,即“先集镇、后乡村,先大店、后小店,先经营设施、后办公生活设施”。二是引入先进的经营方式,以大店带小店形成超市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三是通过县供销社的专业公司及系统内外品牌企业和大集团相对接,形成县公司为基层社服务,基层社为农民服务的全新服务网络。
    网络改造初期,他们选择了巴公、周村两个较大集镇做试点。通过外借内集,该社筹措到12万资金,将巴公镇百货大楼改造成2000多平方米的超市大卖场,营造了舒适优雅的购物环境。改造后,商场商品销售大幅攀升,承包利润由原来的7.5万元上升到9.3万元。短短一年,供销社系统营业面积达到38000多平方米,比网络改造前增长26%,经营性固定资产2800万元,增长32%。改造后的网点实行电子结算、电子计量、电子监控、面貌一新。20个基层社先后改造各类超市、农资连锁店、村级便利店168个,总面积28491平方米。总投资520万,初步形成了农资连锁经营、种子连锁经销、废旧物资回收和旅游接待服务四大经营网络,取得了阵地没有丢、人员没有散、市场没有减、网点更健全、服务更完善的效果。
    泽州县供销社主任赵广太深有体会地说,网络建设必须抓住三个环节。筹集资金是关键环节。面对资金困难,他们不气馁、不怨天尤人,采取领导借一点儿,职工集一点儿,清欠收一点儿,预收房租贴一点儿,县社帮一点儿,社会筹一点儿,包工队垫一点儿,硬是凑足了网络改造所需资金,保证了按时开工和竣工。李寨供销社发动职工集资90万元,把原街面6个门市部改建成1900平方米的商住楼。下村供销社也筹资15.4万元,改造了738平方米的营业设施。
    第二个环节是注重强化县级社的推动作用。改造经营服务网络,县社处于统领地位。为此,他们建立了网络改造推进机制。县社机关实行了主任包片、科长包社制度,并赋予相应职权。县社还加大资金扶持和服务力度,如基层社建立农资连锁店,除了县农资总公司和基层社各出资1/3外,县社也出资1/3予以扶持。为了降低基层社超市改造成本,货架由县社统一批量购进。县社把网络改造纳入目标奖惩范围,年终进行定性定量考核。目前已有5名基层社主任因网络改造工作不力而被免职。
    第三个环节是抓拓宽经营服务功能。全县基层社网点改造立足于为“三农”服务,村乡副食超市新增加了粮食兑换业务,农民可以用小麦兑换大米、白面、食油、种子以及其它商品,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