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供销社从“一化三改”走向“三进工程”

作者:刘玉博 侯军合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第2230期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23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本报驻河北记者 刘玉博 通讯员 侯军合)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北省供销合作社不断总结反思改革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改革思路,对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格局和发展定位逐渐形成了清晰的认识。

  2003年,全省供销合作社提出并实施了“一化三改”的工作指导方针;2004年,提出打造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的发展战略,实施了“5553工程”;2005年确立了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三种力量”的价值取向; 2006年,突出把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放到县级供销合作社,提出了建设“两个体系、一个中心”的县级社综合改革目标。几年来供销合作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发展之路。

  到2006年底,有三分之一的县级社搭建起“两个体系、一个中心”的体制框架。实践证明,这一体制模式符合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适应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供销合作社也获得了较大收益。2006年全省实现汇总盈利的县级社达到114个,占县级社总数的76 %。

  截至目前,全省10个市级社建立起“农合联”组织;150个有供销合作社建制的县(市、区)已有142 个成立“农合联”组织,占县(市、区)总数的 94.7%。河北省“农合联”也于2006年11月15日成立。各级“农合联”围绕会员和广大农民需求积极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科技培训、市场营销、项目融资等系列化服务,全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组织构架基本形成。到2006年底,全省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共吸收社员59万户,占全省总农户的 6.7%,辐射带动农户240 万户,占全省总农户的18.6%。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科普此外,还举办讲座1401期,共培训农民、经纪人等15万人次。 

  全省已有41个县级社建起了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四大经营网络体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县级社建立起了一个以上的网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共投资6747万元,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8300多家,服务范围遍及全省较大村庄。以日用消费品、农资超市、农副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为服务重点,建成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农机家电维修、餐饮洗浴、幼儿教育等为一体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58家。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当地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增加服务功能,开展多方面的服务,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决定把实施推动网络进村、吸收农户进社、组织农产品进市这“三进工程”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三种”力量的改革方向,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总体发展目标,以大力实施“三进工程”为切入点,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积极创办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将县级社综合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不断开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到2007年底,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要通过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吸收农民入社(会)达到90万户,辐射带动农户300万户。争取有80%以上的县级社基本建立起新的体制框架,各类协会要发展到500个左右;四大经营网络建全的县级社要达到50%以上;全省村级综合服务站要达到10000个,新建功能完备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00个。全系统农产品经营总规模要达到100亿元。在棉花、粮食、蔬菜、食用菌、干鲜果、中药材等农产品的经营中发挥骨干作用。

  要参与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开展教育培训服务,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以资本为纽带,与大型商业集团、连锁配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合作;组织各类中小零售商以自愿连锁形式,建立零售商合作社,组建采购联盟,降低采购成本,有效提高对农村零售商业的覆盖率。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