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最早的农民合作社

作者:未知 来源:山西日报 发布时间:2008年08月30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1942年,日寇侵占屯留已经三年,敌人实施“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的策略,加紧对沦陷区的统治和对根据地的蚕食。 

        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保卫抗日根据地,扭转物资奇缺的困难局面,郭玉堂同志受党组织派遣,到罗村领导开展地区生产自救工作。

        他首先在罗村西北的庙后沟组织农民变工队,有17户人家参加,一年下来,不但保证了各家各户有吃有穿,还给部队提供了粮食50多石、粗布100多匹。

        第二年,郭玉堂总结推广庙后沟变工队的经验,着手组建起了罗村农民合作社,首先办起了购销店,一边收购农民的粮食、油料、畜皮、中药材,一边组织货源销售土布、食盐、煤油、宽烟、纸张、鞭炮等日用品,方便了军民生活,缓解了物资紧缺的压力,四个多月时间,合作社有了盈余,股民也分得了红利。这初步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对组织起来生产自救的认识,激发了农民参加合作社的积极性,郭玉堂看到借住几间民房办社远不能适应形势了,就及时搬到罗村中央一座大庙里,扩建了购销门市部,新办起了药铺、油坊、粉坊、染坊、织布坊、铁匠铺、木匠铺等,同时继续组织农民互助变工、开荒种地,鼓励个体商贩和手工业者等搞好经营、公平竞争。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在罗村及其周围较大的松交、吾元等村镇,一街两行,店铺林立,商贩聚集,生意兴隆,各业生产,热火朝天。

        罗村农民合作社在生产自救的过程中体制逐步完善,功能逐渐齐全,经营活动越来越多。有商贸活动、金融活动、农业生产活动、农副产品加工活动、手工业生产活动、卫生保健活动等。合作社的各项经济经营活动,还往往伴随着军事武装活动。由于敌人的军事围攻和经济封锁,根据地货源奇缺,采购员东到长治、潞城,西到临汾、运城,北到平遥、太谷进货时,要路经敌人的关卡岗哨,需要先行侦察,绕哨避卡,与敌周旋。敌人重重包围下的罗村农民合作社,实际上也是一支武装起来的战斗队,是亦商、亦工、亦农、亦军的多功能综合组织。

        罗村农民合作社的成立和成功运行的经验,增强了根据地军民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信心,推动了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生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调节了金融和商品流通,促进了经济恢复和繁荣,使粮食、蔬菜、药材、布匹和其它多种生活用品不仅满足了根据地人民和军政人员的日常生活所需,而且有了相当的储备,及时支援了前线,彻底粉碎了敌人对根据地的物资封锁和经济破坏,为赶走屯留的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罗村农民合作社是太行、太岳老区人民学习和运用毛主席革命理论的智慧结晶,是解决革命实践中实际问题的一种大胆尝试,是在生产自救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组织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它就是我国解放后成立的供销合作社、农业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一种先期实验。

        尽管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社会、经济、文化都有了巨大的变革,但这个太行山上最早的农民合作社,对当今我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 刘洁)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