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合作社在反围剿战火中成长和所发挥的作用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年08月30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农民举行秋收起义,并在井冈山建立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正式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蒋介石从1931年到1934年,亲率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5次反“围剿”和经济封锁,苏区经济本来就不兴旺,生产比较落后,军民生活异常困难。苏维埃政府为了发展生产,缓解面临的经济困难,建立了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经济三部分组成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当时,国营经济占社会经济的比重不大,私人经营发展缓慢,合作社经济,是由工农劳动群众组织起来的集体经济,能够抵制商人、富农、资本家的剥削,维护自身利益;成为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发展苏区经济冲破敌人经济封锁,支持革命战争的重要形式。

       1932至1933年,苏维埃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合作社工作纲要和发展合作社大纲三个文件,还颁发了粮食、消费、生产和信用合作社章程,指导苏区合作社事业的顺利开展。并对合作社给予财政经济上的扶持。毛泽东十分重视合作社工作。多次写文章,发表演讲,号召发展合作社,还亲自去长冈乡、才溪乡调查合作社,号召全苏区各个乡都来学习他们的经验。苏区工会、农民协会、共青团和妇女协会等群众组织和广大工农群众也热情支持合作社事业。

       据1934年2月统计,仅半年时间,消费合作社就由417个增至1140个,粮食合作社由457个增至10712个,生产合作社由76个增至176个,总数达到12028个。苏区合作社在发展苏区经济,促进工农业生产;抵制商业资本剥削,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社员政治素质,巩固工农联盟;优待红军家属,支持革命战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 刘洁)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