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声涛:关于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的问题

作者: 来源:办公厅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17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按:2007年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刊登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常务副主任周声涛同志的署名文章《关于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的问题》,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关于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的问题
周 声 涛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经过改革与制度创新,我国的供销合作社已成长为一个重要的流通业态,为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现代流通的“先导”作用

  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连接着生产与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流通已经从国民经济的末端行业变成先导行业,在引导国民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提高国民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载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过程是生产过程得以重新开始并连续进行的基本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过程如果不能转入流通过程,看来就要陷入绝境。流通不是简单地充当生产与消费的媒介,而是通过渗入生产、组织生产,提高生产的有效性,引导企业以销定产;通过发现、创造、满足消费需求,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通过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流通又是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得以实现的经济过程,是各经济主体相互依存与竞争的桥梁和纽带。流通以产品的市场实现为核心,主导着经济利益的实现。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发挥流通的先导作用,对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今年中央1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农村流通。有关调查表明,农业生产性收入仍然是目前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形成的一个共识是,我国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仍然比较大。那么,这个潜力来自哪里呢?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看,正是来自构成现代农业的加工增值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流通环节。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要积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另一方面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民增加来自农业内部特别是从流通环节获得的收入。

  生产的规模和形式决定着流通的规模和形式。目前我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相应转变农产品流通方式,调整农村流通结构,提高农村流通效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是一个惊险的跳跃,即使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再高,农产品质量再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强,但如果流通滞后,农产品卖难,不能顺利进入市场、进入消费领域,最终还是不能实现农产品价值和农民增收,生产也会因此而中断。我们说流通决定生产,主要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就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切实把搞好农村流通放在战略位置,把加强农村流通基础建设纳入农村基础建设的总体布局,切实提高农村流通的质量和水平。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流通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制约,我国在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中“重城市、轻农村”,在农村工作中“重生产、轻流通”,致使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商品双向流通不畅,农民买难、卖难等问题仍然突出。

  农产品流通不畅。随着我国进入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相当数量的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增产不增收现象极为普遍,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许多地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新的瓶颈。农产品卖难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的流通网络不健全。目前,全国共有2400多个农村产地批发市场,平均每个县不到一个。同时,我国农村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发展不均衡。由于市场缺乏,许多农产品主产区没有长期稳定的供销渠道,农民基本上只能在家坐等小贩上门来收购。就现有市场建设情况看,绝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硬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检验、冷藏、电子结算等设备不完善,交易手段落后,“订单”购销、拍卖和期货交易等现代方式还很鲜见,这大大制约了大宗农产品的交易。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国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大型企业和合作组织稀缺,农产品流通基本上还是以农民个体为主,单个农民处于分散经营状态,运销能力低下,市场信息闭塞,流通成本较高,抵御风险能力很差。这就使得农民在农产品流通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农产品卖难、价格低迷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村消费品市场不健全。目前,我国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不足和落后、消费环境较差等问题仍很突出,农村流通尚难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消费需求。这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村商业流通组织落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国有商业经营不断萎缩,现阶段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以小百货、食杂店、夫妻店等方式为主,这些大量分散的个体商业各自为战,难以适应农村市场需求的变化。连锁经营、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在农村还很缺乏。二是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一些在城市里无法立足的日用消费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农村市场,出现“城里不要、农村走俏”的现象。尤其在城市消费者权利意识觉醒、消费维权日渐高涨、食品安全成为关注焦点的情况下,假冒伪劣商品却展开了“上山下乡”运动。特别是假农资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三是价格偏高,抑制了农村的消费需求,阻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据商务部统计,从2003年4月至2007年3月,全国农村居民的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幅度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我国大部分农民目前收入来源还很单一,本身就属于低收入群体。近年来在中央“三农”政策支持下,农民收入增幅虽有所提高,但受累于农村物价上涨过快,许多地方农民收入的实际增长徘徊不前,影响到他们种粮务农的积极性。

  农村流通水平不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我国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形势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农业的功能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农业,就是为人口提供粮食,为工业提供原料,现在的农业除承担上述功能之外,还逐步承担起了休闲旅游、提供生物质能源、传承原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其次,农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要想办法让人们吃饱饭,现在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就要讲究生活质量的提高,如到外地旅游、加强卫生保健、住房讲究装饰等。农民也期望能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分享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既要商品服务,又要中介服务,这就对农村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农村的基础环境发生了变化。目前,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农村的水、电、路、气的建设速度在加快,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些积极的变化,使得农村的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变,对农村流通提出了新的要求。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流通水平已远远不能适应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变化。

  三、供销合作社可以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民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但必须先卖出产品才可能买进商品。农村流通是双向的,既要供应农民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也要销售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仅仅依靠单个业态是不能解决农村的流通问题的。我们的战略选择应该是,在大力支持城市流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的同时,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的经营网络,为农民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提供便利。

  第一,大力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一是规范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实行连锁经营,严把质量关,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帮助农民测土配方施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力争到2010年建设管理统一、经营规范、服务配套的农资配送中心2000个、中心示范店3万个、加盟店30万家,使全系统农资销售额的85%通过连锁配送实现。二是构建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实施市场带动战略,以批发市场为龙头、基地建设为基础、现代物流配送为手段,逐步形成从基地、加工到市场、配送、终端一条龙的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同时积极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消费水平。三是优化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实施“小超市、大连锁”战略,集中采购,连锁配送,降低商品价格,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消费品,改善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力争“十一五”期间在农村建设完成1000个区域配送中心和具有配送功能的中心店,改造、建设1.5万个乡镇连锁店、25万个乡级和村级加盟店,基本形成城乡结合的县、乡、村三级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四是整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抓住回收网点建设、市场集散交易和综合利用处理三个环节,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市场集散加工为核心,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回收农村废旧物资,协助地方政府改善村容村貌,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社会建设。

  第二,加快培育农村流通合作组织。截至目前,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兴办2.2万个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连接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户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流通领域,合作组织不仅搞活了农产品流通,也带来了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的流通,真正做到了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产发展。今后一个时期,供销合作社在办好各种合作社的同时,一方面要积极促进专业合作社与“新网工程”对接,开辟专业合作社产品进入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体系的“绿色通道”,引导“新网工程”的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签订购销协议,促进专业合作社产品大量进入超市;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产品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依靠协会整合资源,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农村流通活而有序,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组建的各级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在促进农产品流通经纪人队伍的快速健康发展、搞活农产品流通、助农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供销合作社要通过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为规范,把农产品流通经纪人这支力量组织起来,让他们活跃在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业中,在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买卖商品、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积极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多年来,各地供销合作社为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建立和完善为农综合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全过程、系列化的服务。目前,供销合作社全系统共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15.4万个,这些服务社已成为供销合作社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前沿阵地,是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终端和直接载体。村级综合服务社除供应货真价实的农资和日用消费品,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外,还积极组织农产品收购,从而使得服务社真正成了当地农村的商品购销中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各地村级综合服务社要适应农村消费需求变化,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强化服务功能,逐步向多功能、复合型服务平台转变,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商品就经营什么商品,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为此,村级综合服务社要加快实现由过去单一的购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逐步成为当地农村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这也就是说,除了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排忧解难外,综合服务社还要成为农民文化、精神和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常务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兆斌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