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年庆典活动第一次专家、学者座谈会圆满结束

作者:本报实习生 张晓远 来源: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1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8月7日下午2点,建国60年庆典活动第一次专家、学者座谈会在中华合作时报社顺利召开,会议就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首届合作经济发展大会” 的主题活动进行了议题征集和热烈讨论。座谈会由中华合作时报社60年庆典活动负责人郭东来主持,受邀出席座谈会的专家、学者有傅德宝、陈大斌、姚重璞等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于淑华、孔祥智、仝志辉、何慧丽、夏英等专家委员会委员。各位专家集思广益,为60年庆典活动提出了一系列有建设性的意见。

座谈会上,各位专家一致认为,此次举办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首届合作经济发展大会”是重要的且意义深远的,这是梳理60年中国合作经济发展脉络和展示其发展成就的一次良机。
各位专家对此次活动的主题和定位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傅德宝强调此次活动正面宣传的重要性,他认为,这次大会应该以16个字为指导方针:展示成就、树立形象、发奋图强、再创辉煌。活动在展示60年合作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要向外界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把此次活动当成一个良好的向外界宣传自己的机会。蔡希元认为展示合作经济发展60年历史,应该找准定位,也就是把方向侧重到展示60年的伟大经验上来,不仅要向社会宣传,树立形象,更重要的是要对合作社近期的发展提出理论指导,从而推动合作经济更好的发展。姚重璞对此作了补充,他认为活动除了宣传自己,还应该把大会主题和机关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突出正面宣传的同时,更应该在理论探讨上畅所欲言,深刻讨论合作社未来到底该怎么走。
专家们都把视角放在供销社对“三农问题”的作用上,这也是此次活动应该去深刻讨论的一个关键点。傅德宝建议活动的论坛部分应该重点抓“三农”、“三性”和“基础”的问题。合作社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群众性是合作社的本性,要重视基层社的作用。于淑华发言认为,供销合作社是农村和城市商品流通的关键渠道,供销社对“三农”的作用应该比计划经济时期更大,论坛应邀请一些优秀企业家和管理干部来谈供销社在“三农”问题上的积极作用,充分征集不同的声音来讨论相关问题。孔祥智博士也对“三农”问题深刻关注,他认为除了销售渠道问题,供销社还应该关注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服务、新技术采纳和土地流转问题。陈大斌强调,从过去到现在,合作社条件的变化,外界对合作社的态度和重视程度的变化,都应该值得我们去探讨。此外,他还认为在了解中国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如何更好的宣传合作社的重要性,向社会普及合作社相关知识也应当是大会主办方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专家们对论坛的议题征集进行了热烈讨论。仝志辉副教授提出,合作社发挥着科技、流通、金融三位一体的功能,应该结合国外的例子,充分讨论合作社综合服务的功能,从而更好的制定未来发展战略。从合作社为农村经济、农村秩序、社会组织所做的贡献入手,展望其在新时期所应该发挥的新功能。何慧丽副教授同样认为,活动的意义一方面应该回顾历史,另一方应该更好的展望未来,所以在讨论21世纪农民合作走向的同时,应该组织一些有精神内涵、震撼人心的文艺表演,从而更好的展现弱势群体合作的精神风貌。夏英针对合作社目前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供销社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关系、与我国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与农村流通体系的关系、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与农民联合社的关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与合作企业文化的关系等一系列议题,对此次论坛议题的建设有很大借鉴意义。
 
此外,就大会主办方与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合作一期节目一项,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初步拟定选题为“供销社在合作经济中的作用”,届时节目中拟邀请基层社的代表、合作经济和总社的相关专家参加讨论,供销社如何在合作经济发展中承担起历史责任,如何更好为农民服务,以及如何更好处理供销社与其他合作社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得以呈现。
座谈会期间,各位专家为此次活动写下祝愿辞,表达了预祝60年庆典活动成功举办的美好愿望。座谈会的最后,报社领导杨建平做了总结发言,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60年庆典活动筹备工作第一次专家、学者座谈会圆满结束。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