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独流“老西儿”遇到天立人

作者:本报记者 陈英华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0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独流老醋所用的传统发酵缸。
老酿造师在查看原料发酵程度。

 

  出产于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的独流老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高宗皇帝东巡,沿南运河行至独流时,被飘来的阵阵醋香所陶醉,便命地方官员送来品尝,果然品味独特。从此独流老醋便成为宫廷贡品,每年腊月送往京都,供皇室享用。此后,独流老醋便声名鹊起。

  “老西儿”换新颜

  我,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的独流老醋,人们常叫我独流“老西儿”,自古我就是宫廷皇室的贡品,与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醋。新中国初期,我还作为礼品,献给了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50年代那会儿,独流镇的酿醋作坊很多,一家一户的酿造很难形成规模,记得那是1952那年,较知名的天立酱园与其它作坊组建了联营合作社,共同酿醋。1956年公私合营,我又在静海县独流镇供销合作社食品加工厂安了家,名叫天立酿醋厂,嘿,那时我们还真是红火哦,不仅扩大了生产,同时保留着传统的酿造工艺。

  唉,时过境迁,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后,我居住的几间破旧的厂房和一些有裂痕的大缸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喽。如何改变醋厂落后的面貌,使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酿醋工艺不丢失,天立人担起了再造我们独流“老西儿”的责任。

  为了保证独流老醋独特的风味,该厂的工作人员除了仔细研读酿醋工艺和历史外,还将独流老醋酿造传人请进厂。筹资金、建厂房、进设备,天立的这些人为我的事还真没少费心思。1986年,在酿醋传人的严格把关下,年产能上千吨的天立醋厂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我们新一代独流“老西儿”的问世。

  那些年啊,天立人为了我们这些“老西儿”,可是没少忙活。1990到2007年的10多年里,厂里小的变化不说,只大的变化就有10次,我是眼看着原来那些破缸烂房一个个的光荣“退休”了,发酵车间、深层发酵等一大堆的新鲜词儿吹进了我们的“耳朵”。我们这些“老西儿”的产量由原来的上千吨也发展到现在的数万吨。什么都在变化,可是啊,独流“老西儿”特有的风味儿一直没有变。

  这些年啊,厂里还积极研发新产品,不仅有家中常备的烹调“老西儿”,还有用水果酿造的“老西儿”饮料,还有面向中高端市场的礼品“老西儿”等等,呵呵,经过他们这么一折腾,我们“老西儿”家族人丁兴旺得很了。

  独流“老西儿”的味儿

  厂子新了、大了,我们的家族品种也多了,常言说,什么东西一多了就容易变“味儿”,可我们独流“老西儿”的品味可是一星半点也没改变,这些啊都是得益于酿醋大师郝恩和。

  说到郝老啊,他今年都已经81岁的高龄了,精神矍铄,身体硬朗,腿脚灵便,他是我们天立独流醋厂的总工程师,虽然年事已高,但对酿醋事业仍乐此不疲。有事儿没事儿的,郝老总爱和人说他也是个“老西儿”,爱醋的“老西儿”,因为啊,他常年在醋厂工作,得益于我们这些“老西儿”的熏陶,一年四季连感冒也没得过。

  郝恩和进入酿醋作坊开始学艺的时候只有16岁,虽然年龄不大,但每天从早到晚都要进行翻缸、嗅气味、看色泽等工序,看似简单的事情他一学就是三年。因为只有反复锤炼,才能把握我们这些“老西儿”的口感和风味,酿造出原汁原味的独流老醋。郝老常和年轻的后生们说:“那个时候可不像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物理、化学都没学过,酿醋完全得凭着自身经验积累。所有的酿醋工序要靠人工来完成,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否则就酿不出独流老醋来。”

  这些年来,我们独流“老西儿”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像郝老这样的天立人心里都明白一件事:工艺可以不断改进,产品可以不断更新、增加品种,可独流“老西儿”那种厚载着中华文化与传统的“味儿”是不能丢掉的!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