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调研感言:“农村太需要大学生了”

作者: 来源:农博网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6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今年七月,《大众日报》发起了首届"调研山东--《大众日报》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来自30所大学的110个团队参与课题申报。由青岛农业大学王勇副教授指导的6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带着《经济危机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发展--基于青岛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的调研课题,杨赞、潘丛磊、孟凡荣、徐倩倩、冯志松、张蒙蒙6名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

  "以前总以为让大学生下农村是大材小用,调研后才知道农村太需要大学生、太需要技术了。农村需要新的经营理念,更需要懂管理的人。"调研团队队长杨赞说,"不懂得品牌化经营和落后的管理模式使得农产品始终处于滞销阶段,卖不出好价钱。要化解'农业落后、农村贫穷、农民辛苦'的问题,就需要动员大学生的力量。"

  调研后,6名大学生对农村经济有了更深入的看法。"农民自由经营导致农村经济像一盘散沙,要使农民像混凝土一样凝聚组织到一块,农村应建立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统一农民认识,使农民的产销形成一个体系,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产力。"这是调研组在前期报告中提出的观点。 尤其是在经济危机下,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作用,农民"抱团"闯市场,有效地减轻了经济危机对农民造成的影响。

  调研回来,6名大学生对农村有了更多的牵挂。"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人口文化程度低得惊人,农村高层次的人才实在太少了。" 团队队员列举了他们所调查统计的数字:在一个月的调查中,他们只碰到过不多的大专文凭的农民,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农民大约占到了90%以上。

  "农村太需要大学生了,我们应该去农村。"调研结束时队员们纷纷表示。调研组成员们立志要到农村的同时,也热切地期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建设农村的队伍。他们说:"我们是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缩影,青岛市的农村也只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我们的力量远远不够,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农村,走进农村,建设农村。"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