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茶壶

——记贵州凤冈县茶海办主任谢晓东

作者:陈大鹏 来源: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08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中等个子,精精瘦瘦;一口八字胡,透出几许威严,更多是透出宽容;一双眼睛十分有神,但经常布满血丝,大概是经常熬夜的缘故;经常烟不离手,大概也是经常对付熬夜的缘故。
这就是谢晓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凤冈县政府副调研员、县茶叶协会会长,县“茶海办”主任。

涉茶:一往情深

    今年52岁的谢晓东,当过知青, 1980年从贵大数学系毕业不久,“就由理科改文科”——先后任过乡长助理、镇长、区长、县经委主任、科委主任、乡长、旅游兼招商局长、县政府办主任,说来真巧,基本都是三年,都是“只三不四”。但自2004年起,这一规律就打破了——他被“改非”,明确为县政府副调研员,兼任县绿产办主任,后又兼任县茶海办主任。茶海办,全称是“凤冈•中国西部茶海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县里专门抓茶文化和茶品牌宣传推介的常设机构。他没有为“改非”而沮丧,而是坦荡地说:这是命运的造化,让我得以和茶结缘,心灵得到茶洗礼。他是幸运的,无论是以前既抓生产又抓茶品牌茶文化,还是近两年只抓茶文化茶品牌,县委政府对他都特别信任和支持,都很尊重他的建议。他说:工作环境很宽松,又放手让我干,工作很是舒畅。

参谋:战士风姿

    我只是一个行者,一个战士。这是谢晓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从政多年,谢晓东目睹了凤冈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参与了部分决策和实践。为加速凤冈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届县委政府励精图治、努力探索。尤其从2002年起,提出了建设四绿工程,即: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基地,实施绿色加工,打造绿色品牌。这对于推进经济发展起了相当作用,但仍没有解决选择什么产业为突破口的问题。为此,老谢随同时任县长王贵下乡调研。于是,凤冈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的会议召开了。

    “那是公元2004年8月5日。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谢晓东回忆说。是日,秋阳明艳,群贤毕至。王贵县长在永安镇主持召开了北部乡镇茶产业研讨会。会议决定抢抓机遇发展特色茶业,确立了“高端运作,抢占先机“的发展战略;“差异就是特色”的发展发展理念”和“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从此,凤冈茶产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5年,老谢担任了现职。此时的他,是参谋,经常为县决策层建言献策,比如他建议:集中财力物力打造茶叶专业村,申报有机茶基地,申报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申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举办茶事活动唱响凤茶品牌,制定标准争取话语权等都得到采纳。他更是战士,总是冲在第一线,抓规模抓品质抓品牌,把足迹印在了青青茶园,印在了各种茶事活动场所。

    “我前半辈子政界打杂,后半辈子专门抓茶,我为与茶结缘而欣慰!”但,欣慰之前是遗憾。他到省城办事,一说是凤冈的,人家就问“凤冈?在哪里?”他决心要让人记住凤冈,记住凤冈茶,只有决心是不够的,他发现2005年时,全省的茶业处于徘徊阶段,何不在凤冈策划一个全省性的茶事活动,提高凤冈知名度,推介凤冈锌硒茶呢?有了这一念头,就跑到贵阳,来到省茶协,建议在凤冈县办个全省性茶事活动,省供销社主任、省茶协会长张达伟赞同说:好,支持你们!次日赶回凤冈汇报,县长说:好,顷全县之力办好!第三天,赶到省茶协,与专家领导们议好了活动名称和举办事宜,又连夜赶回凤冈。此时,离“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开幕日还不到50天。老谢率一帮人日以继夜,白日里外出协调和汇报,晚上改写各种文稿,忙得头晕目眩,戒了七个多月的烟,又叼在了手上。到了最后一周,索性在办公室住下。通过全体同伴通宵达旦地苦战,终于让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得以于2005年5月28日顺利开幕、圆满成功。领导和来宾无不称赞贵州茶业界的首次盛会,无不称赞凤冈的胆略和魅力。

    机会与成功总是属于有心之人,在全省众多产茶县中,凤冈是最先赢得这种会展稀缺资源的县份。

    2006年春,谢晓东随县长王贵等人上北京推介凤茶。他们手提光碟和茶叶,转大街,登高楼,一行人拜访了中茶协、中国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人联谊会的诸多专家和领导,累得身子骨都快散架了。2008年夏秋,谢晓东随县长廖海泉执行“通关之旅”成功地将凤冈锌硒茶送进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每次大功告成才歇气,找个小胡同喝杯小酒解乏,直喝到微熏,方才罢手,也算是“醉卧沙场君莫笑,此番征战凯旋回”。

眼光:盯住山外

    2008年3月31日,凤冈举办了中国西部茶海•遵义凤风春茶开采节。
    夜已深了。下榻凤冈宾馆的,应邀参加活动的中国工程院士、国际茶学知名专家陈宗懋,已洗漱完毕,正要就寝。有人敲门。

    来人是谢晓东与《西部开发报.茶周刊》主编徐嘉民。原来,老谢趁陈老在凤的几天里,几次提出请陈院士担任凤冈茶产业首席顾问,陈鉴于种种原因,没有轻易答应。但谢晓东不死心,又在徐嘉民鼓动和陪同下,“四顾茅庐”来找陈老。恳切陈词,言诚意重。面对山区人深情而诚挚的目光,陈宗懋被打动了,终于答应了谢徐二人的请求,出任凤冈县茶叶产业首席顾问。这在贵州各产茶县市中,又是第一次。

    “打造凤茶品牌要走高端,借脑生智争夺人才资源也要走高端”。凭着这样的理念,谢晓东尽可能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把目光投向了山外。

    当今世界,谁定规则谁就赢,茶产业尤其如此。要把凤冈绿茶、贵州绿茶挤进国内国际的标准库中,我们才能大步前行!谢晓东找到省茶协秘书长王亚兰谈了这一思考,“英雄所见略同”,王草当即拟了一个《贵州省绿茶地方标准》。不几日,初稿出来了,却遇上了难题:由谁来通过和认可?问中茶所,中茶所说不便介入,建议问贵州质监局;省质监局说要问国家局。当晚,谢晓东拿着王的初稿看来看去,冥思苦想。猛然,一个主意涌上心头:何不拓宽思路,搞一个泛珠三角区域茶产业合作组织!把这个组织做稳了做大了,就有了话语权,就可把泛珠标准和贵州标准跻身于国内标准,还可徐徐图之,打入国际标准。一想到这里,他十分振奋,连夜上网查资料,直干到凌晨5时才入睡。清晨8时一起床,他就把这一想法电告王亚兰和县委书记王贵、县长廖海泉,三人认可称好。不久,身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的谢晓东,奉省茶协之命和县里重托,多次找兄弟省茶协切磋此事,湖南茶协会长曹文成,欣然答应出面牵头。

    2009年4月26日,改变中国茶业的两天到来了。湘、黔、渝、滇、赣、闽、桂、粤、鄂、琼等10省茶协会长齐集凤冈,召开了“泛珠三角区域茶产业框架合作会议”,并通过了《凤冈宣言》。这在贵州各产茶县市中,还是第一次。

    此间中国茶界50多名专家,也参加了在凤冈举办的“中国绿茶专家论坛”。茶界专家和领导们,对于贵州一个乡僻小县竟能成功执办如此高端会议,惊叹不已,纷纷称赞凤冈有大眼光,对贵州茶业也刮目相看,不少人还主动向其国内外朋友推介黔茶凤茶。事后,一资深记者对老谢感慨说:人生在世,能办成一件大事足矣,你却办了这一会一论坛两件大事,真不简单!老谢却纠正说:我只是为牵线搭桥出了一点力,没有县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没有省茶协和有关部门力相助,我谢晓东一事无成! 

    牛年,是凤冈茶产业收成颇丰的一年。该县不仅成功地举办了两个高端会,而且在“贵州十大名茶”评选中,在49支茶叶层层角逐中,凤冈竟有3支茶斩关夺隘胜利入选,成为各产茶县的最大赢家。省里的同志开玩笑地说:你老谢深谋远虑、稳座钓鱼台。事实上,那有稳座之理,深谋远虑是真。老谢深知各县送评之茶的质量都是最好的,难分伯仲,尽管凤茶会获得到专家好评,但他仍不敢掉以轻心。而是在推荐上、资料上认真研究、精心策划。老谢赢在茶叶企业的推荐上,赢在资料的精心准备上,“贵州十大名茶”百分制评选中,全国公众网上投票需然只占5分,竞争却十分激烈,老谢在往天南海北发短信,动员亲友投票的同时,以凤风县茶叶协会的名义发出“爱我凤冈、推我凤茶”的倡议,直到尘埃落定,他才会心地笑了。当人们谈及此事时,老谢说:是县政府“静动结合、保二争三”正确决策的结果。

绿叶:对根回报

    有一件事,让谢晓东很心酸,也很动力。

    5年前的一天,老谢来到北京马连道茶考察,在一家姓翁的茶店里,老板翁女士拿出凤冈茶和四川茶招待,谢一尝,就说凤风茶口味品质明显高一筹。翁也承认,但她却说:这四川茶180元一斤,你凤冈茶需然好得多,但只能卖160元一斤,因你这茶没有名气嘛!谢晓东先是沉默,然后说:不出5年,我凤冈茶就会走俏全国!

    黔北一隅的凤冈,茶业一度名不见经传,如今,已成了省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茶农、客商、官员考察的茶业重镇,成了无数茶商趋之若鹜的宝地,每年春茶开采前一周,茶商就来此守候了,他们说“买到凤冈锌硒茶,就是买到金子哟!”目前,在贵州45个产茶县中,凤冈的种植规模、茶产量、加工仅略逊于湄潭,而在发展战略、品牌营造、市场拓展等方面,却是各有千秋,与湄潭并列黔中双雄,难分伯仲。从2003年9月到2009年9月的6年里,凤冈茶园面积由3万来亩增到18、3万亩,新改扩建茶叶加工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到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2个、市级龙头企业6个;2008年,茶叶年产值达到1、6个多亿;茶农由2003年的3千户1万多人增至2008年的4万户14多人,茶馆茶楼和茶文化表演队伍从无到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县的“高端运作,差异发展”战略,更显出与众不同的魅力和强劲生命力。该县已于2005年荣获“中国锌硒有机茶之乡”,此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独到的创意正呼啸于国内市场,成为黔茶走红大江南北的一张亮丽名片。这中间,渗透了全县上下的心血,也包含了谢晓东的汗水。为此,县委书记王贵常常以玩笑的方式夸老谢并称之为“茶仙”,他却说:我只能算个茶童,我只是做了点该做的活路。

追求:茶之素雅

    当今中国,改非的干部其实已属赋闲人群,整日玩耍也不会有人过多计较。2004年就改非的谢晓东,却一直闲不住,自嘲为四大员:调研员、打字员、勤务员、驾驶员;2008年12月28日,老谢到都匀参加省茶叶协会年会返回的途中遇上车祸,车子打了几个滚,翻下40多米深的谷底,庆幸的是,他和他的同事们都只受了点轻伤,他恢诣地说:感谢茶神,让我大难不死,让我继续为茶效力。可能大家还不知道,老谢为茶叶放弃了很多休息和机会,比如为陈宗懋到凤冈考察,他放弃了到西藏考察学习的机会。对妻儿和家务,他也极少顾及。今年4月底,慈母患心脏病住院十多天,他只是去病房探望两次,就把这天大的事甩给了妻子和弟妹们,理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人便说:都转非了,他何苦来哉,他总是一笑了之,私下他却说:“人生如茶,或浓或淡,浓,叱咤风云;淡,宁静致远,茶里春秋,知冷知热知今古;茶里乾坤,容天容地容万物。淡浓随缘、心静如水。等到退休后写本‘龙泉话茶’回报家人。

    秋日的夜晚,记者与老谢相对而坐,海阔天空。聊起茶,他总是天真又兴奋:“我们黔北是茶与酒碰撞的文化。酒让人奔放、武猛、旷达,茶让人清醒、文静、典雅,茶还让人懂得感恩、知晓包容、与人分享和善结茶缘,此身事茶无怨无悔”。

    记者说:记得唐朝王昌龄有首七绝,叫《芙蓉楼送辛渐》,其中名句叫‘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说一个人要以冰壶自励,有表里澄澈的操守,高洁的志趣和开阔的心胸。那你呢?”
“这诗的确含蓄蕴藉韵味无穷,我也常常以此励志,不敢与古人相比,只求做到一片冰心在茶壶足矣。”谢晓东浅浅一笑,轻轻呷了一口茶,指了指面前的茶壶答道。 

    眼前的老谢,又在策划来年的茶事活动,又在琢磨凤茶的主销区在哪里?神情还是那样平和从容,一如那杯中的茶,澄澈,素雅。 

简介

      贵州省遵义人,1957年6月生。1980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同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凤冈县龙泉镇、绥阳镇镇长、区长;县经委、县科委主任。县招商局、旅游局局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副调研员。2005年任凤冈县茶叶协会会长,2006年当选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2007年当选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理事。

    凤冈系贵州省名列前茅的重点产茶县,至2003年以来,凤冈绿茶以其独特的“锌硒特色、有机品质”而声名远播,短短几年,茶园面积从2003年的3万佘亩发展到2009年的18、3万亩,年加工能力达到一万多吨,年产值达到1、6个多亿;现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一家,省级龙头企业二家;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家,500万元左右的10多家;其:决策魅力、活动 力、招商引力、凤冈标准、凤冈模式、规模神话、凤茶品牌、凤茶文化被誉为茶业界的“凤风现象”。其经验与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候选人谢晓东在中共凤冈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充当了“策划、组织、实施”角色,为凤冈茶业的兴起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1.  策划、组织了事关凤冈茶业发展的系列活动。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中国西部茶海遵义凤冈首届春茶开采节;中国西部茶海遵义凤冈首届生态文学论坛;中国泛珠三角茶产业区域合作论坛等。
    2. 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事关凤冈茶叶品牌的系列活动。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的申报与审评;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报审评。中茶杯、中绿杯、中国国际茶博会等评奖活动。
    3.  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事关凤冈茶叶品质的系列活动。凤冈有机茶园的申报与审评;凤冈锌硒茶、凤冈乌龙茶省级地标准的起草与审评;
    4. 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事关凤冈茶叶基地建设方面的工作。招商引资推动凤冈茶叶企业的升级换代;打造茶叶专业村建设凤冈精品茶园等,
    5. 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事关凤冈茶业对外宣传方面的工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分别与西部开发报茶周刊、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建交长期合作关系。
人生如茶,或浓或淡。浓如乌龙,叱咤风云;淡如翠芽,宁静致远。茶里春秋,知冷知热知今古;茶里乾坤,容天容地容万物。淡浓随缘、心静如水。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