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供销合作社:把握时代脉搏 创新跨越发展

作者:陆璐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8项主要指标考核中,总量、增幅、占比均列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第一。

  看得透 抓得准 拿得出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一度让国内不少企业步履维艰,但江苏省社却用最好的成绩证明这场危机并不可怕:截至9月底,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696.6亿元,同比增长30.9%。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23亿元,同比增长39.5%;实现农资销售额22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91.24%,同比增长29%。上缴税费14.3亿元。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经济指标之所以能逆势而上,省社主任袁静波给出了强有力的答案:要看得透、抓得准、拿得出!袁静波说,首先供销合作社人在思想认识上必须清楚,明白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于农业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通过对党中央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决策分析,供销合作社没有理由气馁,相反更应该看到机遇,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为农服务的事业!

  抓创新 促交流 扩合作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在“三农”发展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着力提升农民走向市场的能力。今年,省社创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5月初,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家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江苏苏茶茶叶专业合作社联社,把省内20多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拥有成员2110个,带动茶农近万户,占全省绿茶总产量约1/5。镇江、南京、常州、连云港、宿迁等地供销合作社也相继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提高了农民走向市场的能力。

  与此同时,江苏省社携手宿迁市社、苏州市社分别与两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打造新农村流通网络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苏果、苏农、苏物联等社有企业计划在宿迁投资10亿元以上,与宿迁市政府共同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发挥龙头作用,苏物联投资参与了苏州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苏州80%以上的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同时,苏物联还与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等省级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苏农集团与射阳合作,投资建设的盐城地区最大的农资市场项目在射阳成功签约。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不仅外联,内部合作也搞得有声有色,盐城市社与南京市社、苏州市社建立合作机制,打造产销对接平台,积极推动盐城市名特优农产品进入南京、苏州市场。常熟新合作常客隆与海门市社合作,顺利进入海门市场,携手推进海门市日用品连锁网络建设,努力形成为农服务的强大合力。

  重人才 树精神 扬风貌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主任袁静波,说话干脆利落、思维敏捷全面,上至国家政策把握,下到农民疾苦所需,他都把握到位,而在他的身上,我们更能看到的是一种激情。“供销合作社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就看有没有动脑筋!”袁静波说。他的这种敢想、敢做、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激情与魄力深深地感染着身边所有的人,以至于在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的每一个人身上似乎都有着用不完的能量!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围绕打造软实力、激发爆发力、增强后续力,推进供销合作事业跨越发展,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加大力度,全力推进。在省委组织部支持下,联合省委党校组织实施“千人培训工程”。目前,已举办了3期县级供销合作社主任培训班和1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江苏省社还与各市组织人事部门联手对市、县(区)供销合作社班子进行了全面考察,在组织推荐,民主测评的基础上,选拔确定了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中青年后备干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培训,努力提高中青年后备干部综合协调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科学发展的能力。

  “来干供销合作事业,就是来吃苦的,不是来享福的!”袁静波说,“我们的干部是‘三棚’干部,上农村就是要进鸡棚、猪棚、大棚;别人的汽车后面放的也许是高尔夫球杆,我们供销合作社人的汽车后面放的就是雨衣、胶鞋。供销合作社人要发扬‘四自’精神:要‘自作多情’、‘自加压力’、‘自讨苦吃’‘、自强不息’,要有一种决战决胜,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要有合作配合,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要有坚持原则,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要有事业至上,先公后私的奉献精神!”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