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国斌:这个 “劳模主任”善思考

作者:陆璐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要干好供销合作社工作,就要像诸葛亮七擒孟获那样精心谋划,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谋全局以策万全;要干好供销合作社工作,就要像关云长过关斩将那样攻坚克难,只有这样,才能迎难而上,凭意志排除万难;要干好供销合作社工作,就要像唐僧西天取经那样百折不挠,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信念,借磨难百炼成钢!

——汤国斌

  2008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无疑是对海门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汤国斌多年来的工作最高的肯定,也是巨大的鼓励。但接受采访时,汤国斌却不断强调,“劳模”不是我个人的,是海门供销合作社所有职工的!在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中,海门市供销合作社一直走在前列,这支队伍的领跑者名叫汤国斌,他给记者最深的印象就是“善于思考”!

  2000年9月,汤国斌服从组织安排,到海门市供销合作总社担任党组书记、主任。当时,海门市社与其它兄弟县(市)社一样,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企业陷入全面亏损,职工上访不断,群众索要股金,银行催还贷款,全系统大多数企业基本处于非正常运转状态。

  怎么改是个大问题

  “改革是唯一出路,怎么改,这是个大问题,也是供销合作社发展方向的问题。”汤国斌说,当时只土产公司一家的改革,卖厂、卖地还不够。面对这样的情形,他皱起了眉,“这样下去可不行,这种改革不仅会把供销合作社所有资产改掉还得欠债,绝对不行!”刚到供销合作社就面临这样的难题,汤国斌觉得身上的压力非常大,为了解决这个大难题,他带着两位副主任在宾馆呆了三天三夜,在全面分析形势和参考其他单位的改革方案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供销合作社要走自己的改革之路:“保留母体、分流人员、积聚优势、再图发展!”这一改革模式得到了海门市委、市政府的认可。

  经过3年多的拼搏奋斗,全系统裁减、分流职工5530人,处置资产1.1亿元,清欠社员股金、职工工资等6387万元,清偿银行债务1.3亿元,保留了3个市属全资公司,重组了4个有限责任公司,29个基层社撤并为21个,拥有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7个,500平方米左右的商场13个。各基层社均保留了完整的组织机构、棉花收购部和生产资料经营部,真正做到了“牌子不倒,队伍不散,阵地不丢”。

  改后方向在哪里

  改革完成以后怎么办?新的问题摆在了汤国斌的面前。他分析说,供销合作社再搞集体经营是不可能的,必须找到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方向。汤国斌又一次陷入了沉思。经过调查研究,汤国斌发现全系统有不少社有资产陈旧失修、闲置浪费。如不改造,就会被新型流通业态所淘汰,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步伐,供销合作社就会失去发展的阵地和基础。于是,他提出了“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造与优化资产质量相结合、与提高资产收益相结合、与提升外部形象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整合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要素,挖掘一切有利于改造的资源,把在农村地区不起主要作用的收花部改造成厂房,把落后于现代流通业态的老商场进行翻新重建。

  近年来,供销合作社利用社有资产引进投资项目71个,年实现产值3.5亿多元,利税近2000万元,为农民及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1700多个,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平台,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社有资产的效用。通过几年的积累,全系统现有净资产近1.6亿元,不但使供销合作社自身的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而且为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认准方向怎么走

  在弄清供销合作社发展方向后,汤国斌并没有停止思考,“怎样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发展”又成为了摆在他面前新的问题。于是,几个想法在他脑中浮现:

  一是供销合作社要全面进行为农服务,海门供销合作社最早在全省办农村综合服务社,得到省里领导肯定后,汤国斌并不满足,他又分析了农村综合服务社的局限性,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还要提升功能,于是又开始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第二是确保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汤国斌提出将所有的资产进行申报,大的公开拍卖拍租、小的竞标,有效地防止了社有资产的流失,确保了社有资产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是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强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潜力。汤国斌提出,供销合作社要进行资产重组,烟花爆竹、废旧回收、农资公司都实现了股份制,通过新公司的成立来占领市场。。

  第四是不断深化改革。虽然快退居二线了,但汤国斌没有一刻停止过对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思考。最近,他刚刚完成了基层社改革,将原有的29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合并整合成了10个中心社。“我知道,这项工作很难,会得罪不少人,但是基层社不整合就难以更好地发展。”汤国斌说。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