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牛倌的创业历程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主持人:各位网友好,欢迎来到中国供销合作网的一号会客厅,今天走进我们一号会客厅的是一位大学生“牛倌”,田志新和他的妻子张丽丽,欢迎你们。

  田志新:各位网友好。

  张丽丽:很高兴通过这种方式和大家见面。

  主持人:田志新是河南农业大学牧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1997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南省奶牛繁育中心工作,但是一年以后,他就辞了职,回家乡自主创业,办起了养牛专业合作社,我们今天请他们夫妻来跟我们讲一讲他们创业中的酸甜苦辣。你好志新,我们都知道,现在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难题,毕业又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岗位,对很多大学生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一件事情,也是家长们愿意尽力去做的事儿,你毕业之后有一个非常好的工作了,可以说是学有所用了,为什么在工作了短短的一年之后就辞职不干了呢?

  田志新:其实我当初选择学习农业,是因为喜欢田园生活,能做点事儿,同时也能找到自己的理想,所以说毕业之后虽然到了企业去工作,但总跟我自己理想中的状态有所区别,所以我最后就选择到农村去寻找自己的美好理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

  主持人:你是从农村出来的,毕业以后还是回到农村去,但是我知道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毕业后能到达城市去,能有更大的发展,你从农村出来,上了大学之后又回到农村,回乡创业,当时父母是个什么态度呢?他们能接受么?

  田志新:当时因为他们也做过知青,下过乡,知道农村很苦,不希望我到农村去,但是看到我想做这个事儿,也挺执着,就希望我能到农村去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找到自己的梦想,心里是心疼,但是还是支持的。

  主持人:你兄弟姊妹几个?

  田志新:兄弟两个,我还有个哥哥。

  主持人:哥哥是个什么态度呢?

  田志新:我哥哥当时也不太希望我去农村,他是建行的一个普通职员,他也希望我能在城市里有所发展。

  主持人:你到农村后,都做了些什么?

  田志新:到农村就是养奶牛,因为我学的就是奶牛(养殖),实习的也是奶牛(养殖),我很喜欢奶牛,这样我到农村就办了一个小奶牛场。

  主持人:小奶牛场,你刚才说你是毕业一年之后到农村去的,一年之中你存的钱肯定是有限的,我们知道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是很低的,你买牛的钱和最初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

  田志新:当时花了总共有三万多、四万块钱,一部分是从父母那里借的,一部分是从亲戚朋友处借的。

  主持人:怎么样的,那段时间做的?

  田志新:养殖是很辛苦的,在奶牛企业里都是分工,但是我一个人吗,所有的工作都得由自己完成,不要说什么管理技术了,就是实际的生产像喂牛、挤奶、清粪了、包括往零售点送牛奶都是一个人干的。

  主持人:你一个人干?当时没有找帮工么?

  田志新:没有,因为规模小,资金有限,同时我学的是牧医专业,也不懂得什么叫经营管理、市场预测,就是靠一种干劲儿和激情在支持,把所有工作都自己完成。

  主持人:我从资料上看到,在濮阳一年之后,你就不干了,到内蒙古去了,为什么呢?

  田志新:因为我当是租的地方很小,是个城中村,有四亩多一点,想往大处发展发展不了了,我老是想用我的技术到一个宽阔的地方去做一些大一点的事业,而且跟大自然更好更亲密地接触,非常和谐地相处,我老有这么一个理想,我想来想去,还是内蒙古更适合我,所以我就跑到大草原上去养牛养羊去了。

  主持人:丽丽,我了解到,你家是内蒙的,而且你是在内蒙认识志新的,能不能讲一讲你当初认识他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景?

  张丽丽:我是内蒙古林业学校毕业的,学的是森林保护,毕业后家里有一些事情,就在家里呆着,陪着父母了一段时间,正好我的亲戚认识他,给我俩介绍的,我们俩的价值观很相同,都是想自主创业,认识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想着怎样自己去发展,在这个地方怎么样去寻找自己的方向。

  主持人:我从资料上看你们还承包了两万亩的山林,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张丽丽:我们承包了之后,自己买了些牛和羊,这里的草原恢复到一个原始的状态,没有电,手机没有信号,更不用说上网了,但是山里面风景如画,夏天的时候,满山开满了鲜花,有一些蘑菇,还有一些小动物,非常非常的好,我们就想着在这一块把自己的事业做起来。
 
  主持人:两万亩的山林,非常大了,你们养了多少头牛?

  田志新:300只羊,100来头牛。

  主持人:你们有没有请帮工呢?

  田志新:当时请了两位。但是在初期的时候,也是我们两个人干。

  主持人:你们一个学养殖,一个学森林保护,又有一个非常大的农场,我有一个好朋友,她的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当一个农场主,你们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好了,但是我看到你们有放弃了那边的工作,回到了濮阳,这又是为什么呢?

  田志新:因为当时我们在内蒙经营期间,我的心理状态非常满足,事业 在那里,生活也在那里,一方面经历风霜雨雪,一方面也有丰收的喜悦,同时又有大家一起并肩劳作,在大自然面前找到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一干就是四个年头。有时候我晚上也在想,你说人这一辈子有什么意义,整天骑着马放羊,漫山遍野地跑是很开心,跟当地的农牧民结成好朋友,感情也很厚重真挚,但是,这是不是就是人生最终追求的东西呢?我想来想去,也是,但是这是下一步的。目前咱们国家还有很多有待于发展的地方,一个人要是能投身到事业发展中去,能给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带了一些贡献,这样才能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俩商量再三,把草场、牛羊都卖掉了,回到濮阳来创业。

  主持人:丽丽,你是内蒙古生,内蒙古长大的,跟他回来,放弃那么大的一片山林,到河南的农村,这里的情况和那边肯定是不一样的,你们创业初期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张丽丽:有一些地区的差异,来到河南也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语言方面也有一些障碍,但是通过一段实践的接触,觉得这里的人都很好,很热情。

  主持人:从四亩到两万亩,然后又放弃,再回来创业,有没有什么不适应的?不觉得可惜么?

  张丽丽:这个没有,因为我们总是想着从最基层的地方做起,我们有信心把这个事业做大,再者,田志新又是学这个专业的,通过十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我觉得他有这个能力,我很自信。

  主持人:你非常相信他。

  张丽丽:对,非常相信他。

  主持人:我知道你回来创业一段时间之后,还领办了一个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怎么回事儿呢?

  田志新:是这样的,我回去办奶牛场的时候,当地已经有几十户散户的养殖,每家十头八头、三、二十头的,他们在技术上有时候可能不太成熟,有些地方跟我探讨,时间长了,我们就成了好朋友了,有时候就到他们那里去帮助解决一些问题,规范一些生产上的环节,慢慢地大家都觉得,这样分散经营,为什么不成立一个合作社呢?把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包括设施资源、还有各自所掌握的市场资源都优化组合到一起,这样大家干起来还轻松,利润也能得到提高,每个人的生产持续发展还能得到保证,这多好啊,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动大家成立和合作社,因为我想对年轻,又是学这个专业的,所以大家就推举我当了社长、理事长。

  主持人:你们这些牛奶的销路怎么样?

  田志新:现在是供不应求。三鹿事件,对中国奶业的发展是个规范和促进,我认为是件好事,现在按照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供不应求。

  主持人:但是据我所知,三鹿事件对很多养殖户也是个打击,你学的是养殖专业,我想知道你的理念是什么?

  田志新:一个奶牛亚应该是这样的,我想,首先,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按照目前的技术要求,能够做的就降到最低。第二,是要节约土地,因为很多牧场占有了大量土地,咱们国家的土地本来就少,应该向欧洲小国包括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借鉴一些经验,结合咱们的实际情况,要节约土地。

  主持人:也是类似一种集约化的经营?

  田志新:是这样的。要节约土地,不要搞这种小而全的重复建设。再一个就是对人的劳动权益的保护。我干了十多年,深知这个行业的辛苦,早晨四点多钟起床要忙到晚上十点。如果有牛要生产的话,可能通宵都不能休息。我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分工,每个人负责这个生产过程其中的一段,这样我们都会相对的轻松一些,身心健康能够得到保证。安居乐业也好,社会和谐也好,这都是一个促进。
再一个我希望能够把牛的福利水平提高,比如说环境对牛的影响,在寒冷的季节,牛的保温得不到保证,它的出奶就会受到影响。牛市有感情的,他也是需要被人关心和帮助的,本来他在大自然当中会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我们认为地把它圈养起来,限制它,我们既然限制他,就应该给它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也是现在很多养殖户达不到的。牛的福利的不到保证,它的生产性能就得不到提高,这样实际上我们的经济效益也是受影响的。所以说我希望能把动物的福利,牛的福利也提到一个议事日程上来。

  主持人:你说到这里,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你不光要给职工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还要给奶牛一种福利,肯定的你就要去购买一些设施,就要进行一些投资,这些就要加大你的成本,据我了解,你们为了增加这样一笔投入,把在城里的房子都卖了,者可以说是一种破釜沉舟的行为,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失败了呢?你们回到城里可能连家都没有了。丽丽你当时怎么想的?

  张丽丽:我们当时没有考虑太多,当时想,有了事业才有发展前景,主要是不想把这么多年的经验和积累所做的这个事业轻易就放弃了。房子卖了,我们把事业发展好了,可以再去买,再不行的话,我们还有技术啊。所以我们还是很乐观,也很坚持这个事儿。

  主持人:目前在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政府对你们这种创业是一种什么态度?我从资料上看到,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来了之后到濮阳去调研,还到了你们那里,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田志新:当时我们俩个都非常激动,我们都没有想到省委书记对我们这种大学生创业,特别是对农业,我们这种养牛的这么重视,我们收到了极大的鼓励,回去之后我们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我们想到我们从事的不知啥样牛,更重要的可能是给大家带一个头,我们两个考虑到自己还有社会责任,人生的价值从这里又能够体现出来。所以我俩很激动,又很兴奋,终于找到了自己新的起点。

  主持人:你们事先知道不知道卢展工书记要到养牛场去呢?

  田志新:不知道,因为他没到养牛场,就在村里面接见的我们。当时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

  主持人:现在有领导的支持,你们自己也有信心和决心,在发展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克服的困难呢?

  田志新:实际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每天都有,我看没什么问题,就是有事了解决事儿,又困难克服苦难,我觉得挺正常的。

  主持人:下一步还有什么样的打算呢?是不是还要扩大养殖的规模,动员吸收更多的人加入到你们的合作社里来呢?

  田志新:我们想进一步把牛场扩建,我周围还有六七户奶农进入小区来饲养,我们不是传统的小区,就是各家各户在小区内分别饲养自己的奶牛,就是把牛混在一起养,以物权的形式来养,这样就能把我们的社员都变成股东,同时这些牛也能组成一个真正的牧场,以一个牧场的形式去针对牛奶的采购,作为一个牧场来供应,但是实际上牛是由大家共同所有,这样既实现了农民的共同致富,有实现了农场的集约化经营的生产模式。

  主持人:九七年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想听一听,在这十几年的创业过程中,你最难忘的一件事儿是什么?

  田志新:最难忘的?你一下把我问住了。我感受最深的就是1997年末,我去东北拉回来奶牛,当时也没有高速公路,从黑龙江齐齐哈尔拉到濮阳走了四夜三天,都是沙石路,把牛卸下车之后,为了把牛圈起来,我要在地上挖一个坑,栽一根柱子,搭一个围栏,我挖第一个柱子的第一个坑的时候,我的手就磨出了泡,我那个时候心情很复杂,想着还有那么多工作要做,这一个坑我挖起来就这么艰难,我想我是不是选错了?后来我也是思想斗争挺激烈的,我想可能干任何事业,都得经过艰辛,我当时内心的斗争,甚至有点后悔,是我目前为止印象最深的。从那儿以后,我思想上正确认识这个创业中的艰难之后,又遇上过比这个更难得,我都没当回事儿。

  主持人:想明白了。

  田志新:我始终这么认为,现在是我们国家民族复兴的初期阶段,各个方面都需要有人去做些具体的事儿,既存在机会,也面临挑战,我想,只有通过我的这种拼搏和努力,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只要大家都在各个领域共同努力,相互辉映,都遍地开花,取得成果,咱们国家也就富强起来了。到那个时候,想过苦日子,恐怕也没有了。我想我现在做这些事儿吃的苦,就是为了以后不再苦了,都能天天过上幸福安逸生活,想起这个,我俩特别有奔头,觉得自己做的事儿很有意义,不觉得怎么苦,怎么累,觉得越苦越累越开心。

  主持人:丽丽你呢?

  张丽丽:我也是这样认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主持人:你有没有遇上不顺的时候呢?

  张丽丽:当然有啊,但是我俩有一个观点,来一个困难解决一个困难,给它克服掉就可以了。

  田志新:有时候我们遇到困难,比如三鹿事件的时候资金周转困难,情绪也低落过,但是信心从来没有丧失过。

  张丽丽:因为这个行业必然还要存在,如果这个行业存在,就必然还有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们坚信这一点。

  主持人:不光认为你选择志新是对的,而且你也认为你选择这份事业,也是很有前途的。

  张丽丽:是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更大的发展。

  主持人:十年辛苦不寻常,从大学生到专业牛倌,从简陋的牛舍到现代化的养殖基地,从单打独斗到成立合作社,我们看到田志新夫妇在这样一条创业路上,留下了汗水,留下了泪水,经历了挫折,也收获了喜悦,我们祝愿你的美好愿望能够早日实现。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祝福你们。

  田志新、张丽丽:谢谢。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