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入托”让河北鹿泉农民省心

作者:徐晓磊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7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2008年4月24日上午,由东营东街村7户农民发起创办的鹿泉市联民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土托社”)“土地托管”试点启动大会在该村隆重举行。
  会场里,鹿泉市寺家庄镇的农民杜成来兴奋地对旁边听会的吴三明说,“俺家的地就入这‘土托社’了,这下俺要省心了!你们家的地入不入?”

  半年之后,在石家庄打工的农民李小伟(化名)显得有些悠闲。要在往年,他至少要向单位请3天假回家收秋种麦。可是今年,他甚至没有要请假的意思。公司的主管也有些诧异,问他:“小伟,今年家里的地不种啦?”“我们村新成立了个‘土托社’,我家3亩多庄稼地全入了‘ 托’,打个电话,交点钱,地里的活他们就全包了。

  李小伟是鹿泉市寺家庄镇东营东街村农民,村里有相当多的村民像李小伟一样,一边在市里打工,一边牵挂着自家的那几亩土地。

  “我们算过细账,目前在我们哪儿农户每亩年收益约为400元左右,我每年收麦收秋得请好几次假,请一天假,70多块的工资就没了!”李小伟用两句顺口溜来形容自己眼中的土地———“家家地不多,种地各顾各”,“致富靠不上,吃饭离不开”。

  联民土托社的成立,开始改变这种“种地各顾各”的局面,切中了城郊农民的脉搏。在成立后的短短半年时间,就吸引了鹿泉市6个乡镇28个行政村的5000多户农民加入,“入托”土地3 万多亩。

  “土托社”听起来蛮不错,但是习惯了自己种地的农民怎么就放心把地交给别人来打理,是什么样的合作社能吸引这么多农民参加?

  杜永峰是合作社的主创人员,他一语中的,解答了笔者的疑问,“农民有利益,合作社才会有人参加;合作社有利益,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民”。

  “说白了,我们就像送孩子入托。”李小伟如数家珍的说道,“‘土托社’就像个农业服务超市,需要干啥活,直接点单,一事一交费,非常方便。专家负责指导技术,不花冤枉钱,种子选最好的、化肥选合适的、农药选对症的;不用担心买到假货,价格还便宜,如果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损失合作社负责赔偿;各家的农活农政服务队干,省心又省钱,耕地、播种、间苗、浇水、打药、收割任你选;各家的粮食集体卖,量大价格高,还可以种植合作社负责回收的高效益经济作物。服务社对社员 没有过多的约束,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服务自选。加入时,登记后只需交10元押金办张社员卡就行。你别小看它,凭它在合作社买化肥能比市场上便宜5块钱呢!”

  还是有人发出了质疑。“服务队成员大部分还都是本村农民,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能保证吗?”东营北街村的崔淑宝(化名)心里就一直犯嘀咕。“打药要顺风打、隔行打、退步打,要按配比浓度采用二次配药法配置药液……这要是不经过培训,自己种地上哪知道去呀!”61岁的东营东街村村民侯大姐入社后当上了服务队员,她觉得崔淑宝的话小瞧了服务队员。

  但秋收后,崔淑宝还是认可了合作社的服务:“尽管自己一次地也没下,但每亩地比自己种多收了100多斤玉米呢,用的肥料、农药也省了不少。”

  “要让农民得到利益才会有人参加,”杜永峰说,“合作社努力在发展中与参加者实现双赢:合作社把一部分农民解放出去,让他们专心务工经商,把剩下的农民组织起来,培训成专业的农业工人,以规模化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投入的资源,还能增加土地产出效益。“同时合作社不去跟农民争那点产出的粮食,因为产出的粮食毕竟有限,我们在种地投入的环节去和市场竞争,入社农民需要统一使用托地社购进的农资,合作社有这么多社员,我们团购的农资稍微提一点价格,合作社自然会得到利润,这样还会比市场上的价格低得多呢!”

  2008年9月,合作社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村里建起了发展高效农业的示范田。土托社,让鹿泉市的农村沸腾了。

  对于鹿泉农民来说,土托社还是个新事物。这种土地经营模式的试验还在探索阶段,虽然土托社面临着资金大量缺乏,管理需要完善,承诺要逐一兑现的各种事情,但他的初衷是减少农民投入,为农民致富增收,发挥的是整合的力量,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