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0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
第五次代表大会文件

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全面开创中国特色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10年3月21日)

李成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四届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等重大机遇,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基层社、社有企业、联合社、经营网络改造,大力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即“新网工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全系统销售总额达到12375.8亿元,是2004年的2.3倍;汇总实现利润130.2亿元,是2004年的2.6倍;所有者权益1347.1亿元,是2004年的1.9倍。

  (一)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系统强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传统经营网络重新焕发生机。一是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系统发展各类经营服务网点67.6万个,比五年前增加25.5万个,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河南南阳市社依托新合作等大型龙头企业,在县发展配送中心,乡镇发展综合超市,村发展便利店,短短几年时间构建起日用品、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五大网络,覆盖了全市90%以上的乡村,重新占领了农村市场。二是现代流通方式广泛推行。苏果超市、湖北东方百货等一批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以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为支撑,大力发展购物广场、直营中心店、社区店、便利店等新型业态,并将连锁经营网点向农村地区深入推进,成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排头兵,提升了供销合作社形象。目前,全系统开展农资、日用品等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的企业达4626家,发展连锁、配送网点58.4万多个,分别比五年前增加了3122家和49.9万个。三是网络运营水平不断提高。连锁企业积极推行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建立起配送中心和销售终端之间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提高了网络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山东莒南等地采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对配送中心及所有直营连锁店的商品流、资金流实行动态跟踪,优化各个管理流程,极大提高了网络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四是“一网多用、双向流通”功能不断强化。各地依托农资和日用品网络,逐步拓展了医药、图书、家电、建材和烟花爆竹等经营品种。不断强化“新网工程”与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的对接,积极推动农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菜市场和批发交易市场,网络综合效能有效发挥。江苏省社连续五年组织举办大型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为专业合作社与国内外大型超市对接搭建平台,累计成交200多亿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五是资金支持体系初步建立。中央财政2007年起设立“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目前已累计投入16.5亿元,年均增幅50%以上,23个省(区、市)地方财政安排配套资金10亿多元,撬动社会投资400多亿元,明显加快了“新网工程”建设进度。

  (二)社有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一是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深化。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造和企业兼并重组,社有资本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人事、分配、劳动用工三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些企业还实行了经营者持股、年薪制和期权等激励制度。吉林磐石市社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大胆探索股权设置和激励办法,充分调动了管理层积极性,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市社直属商贸城去年营业额达10亿多元,成为全系统百强企业。二是传统优势行业的市场主导地位稳固提升。农资、棉花等企业在市场全面放开的情况下,主动参与竞争,巩固了市场占有率,成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目前,全系统化肥销售量约占全社会用肥量的70%,并承担70%以上的国家化肥储备任务。棉花收购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再生资源、果品、茶叶、烟花爆竹等经营重新确立了行业优势。三是经营服务领域得到拓展。浙江农资、安徽辉隆、黑龙江倍丰等一批企业在稳步扩大农资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进入汽车销售、房地产开发、金融服务、种业经营、粮油加工等领域,形成了多元发展格局,企业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四是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崛起。2009年,全系统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企业达7家,利润超亿元的达20家。中农集团、浙江兴合等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三)基层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基层社实力与活力得到提升。根据区域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规划,对大部分基层社按照经济区域进行了建制调整和布局优化。一大批基层社通过盘活资产,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县域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中连城带乡的重要节点。2009年,全系统基层社实现销售总额2958亿元,实现利润8.5亿元,分别是5年前的2.3倍和5.7倍。安徽六安市新安基层社以盘活资产为重点,建市场、开超市,全力打造现代流通网络终端;以当地特色产业为依托,带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仅实现了农资、日用品连锁网络全覆盖,而且开拓了房地产、建材、加油站、食品加工等新领域,经济实力快速提升,2009年实现销售额2.5亿元,利润520万元,彻底摆脱了过去人才流失、业务停顿、债务缠身的艰难处境。

  专业合作社建设快速推进。一是数量迅速增长,助农增收效果显著。目前,全系统已发展专业合作社4.7万家,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领域,入社农户969.8万户。重庆大足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跨区域发展,形成蜂蜜生产、研发、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入社蜂农2500多户,遍及16个省区市,蜂农年均增收3万多元。二是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成效明显。培育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105个,带动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1000多万亩。全系统已有4000多家专业合作社纳入“千社千品”富农工程,注册合作社产品商标2300多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2400多项,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附加值。云南蒙自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发展优质生产基地1万多亩,石榴产业不断扩大,品质明显提升,合作社“蒙生”牌石榴荣获北京奥运会推荐水果一等奖,一个专业合作社富裕了一方农民。三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山东、江苏等地积极推动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合作,实现了信用合作与专业合作的有机结合,缓解了农民融资难题。重庆、四川、湖南等地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综合服务社蓬勃发展。顺应农民需求升级的新形势,依托基层社和乡镇经营网点,加快创办综合服务社,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多种服务,成为党委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山东日照等地创办的综合服务社,在强化农资供应、日用品销售、农产品收购等经营性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公益性服务,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建农家书屋、卫生室、警务室以及保险、邮政、通讯业务代办点等,成为农村现代文明的窗口和新农村建设的亮点。福建等地依托综合服务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摩托车、农机具、家用电器等多种维修服务。湖北、贵州等地与组织部门共建村级综合服务社,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融合。目前,全系统已发展综合服务社21万个,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四)联合社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一是组织体系得到加强。18个省健全了监事会机构设置。省、市两级供销合作社参照公务员法管理。1772个县联社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占总数的75%。二是指导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总社加强了对“新网工程”建设、社有企业改革、行业协会发展、网络薄弱空白县振兴等重点工作的指导,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政策,形成系统上下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坚持典型引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山东临沂、河南南阳等各类先进典型,并在全系统大力推广。三是强化了社有资产监管。多数地方制定了社有资产监管、出资企业重大事项审批备案等管理办法。总社组建了中国供销集团公司,实现了对本级企业由行政化管理向市场化管理的转变。河北、山西、宁夏等省(区、市)成立了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统一负责资产运营、股权管理和绩效考核,促进了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四是推动行业协会有效发挥职能。充分利用政府授权和自身组织体系完整等优势,大力发展行业协会,推动行业协会在反映行业诉求、整合产业资源和延伸供销合作社服务领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棉花协会向国务院提出的调整部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实行棉花保护价收购、增加国家专储棉指标、实现棉种补贴全覆盖和出疆棉运费补贴等建议,促成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有效保护了棉农和棉花收购企业的利益。截至2009年底,全系统发展行业协会1.95万个,会员总数268.1万个。

  (五)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供销合作社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中央财政“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由启动时的3.5亿元增加到8亿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9年设立了供销合作社项目,资金从400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出台了解决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的相关政策,惠及全系统120多万职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明确要求,各级政府抓紧解决政策性亏损挂账,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县及县以上联合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各地看,供销合作社越来越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湖北、辽宁、湖南、黑龙江等9个省(区、市)先后与总社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山西、云南、广东、广西、贵州等20多个省(区、市)党委政府出台专门文件,有的将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职责明确赋予供销合作社,有的设立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和推动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

  五年来,我们还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社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产生了38位机关局处级干部,选拔了10家直属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班子。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供销合作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强化教育培训,完成了省、市、县三级供销合作社主任轮训。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推动资源整合和科技成果应用。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09年全系统进出口总额达368.5亿元。首次组织经贸代表团赴台考察,签订了5000吨台湾水果和价值3亿多元的农产品采购协议,对台经贸交流成果丰硕。
事实充分证明,过去的五年,是供销合作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的五年;是历史包袱有效化解、外部环境显著优化的五年;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五年;是广大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大为改观,系统凝聚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在充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尽管这些年供销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历史包袱重,体制改革滞后,内部机制不活,总体发展还比较缓慢,整体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都不强。二是一些地区基层经营服务网络比较薄弱。目前,全系统有600多个县仅剩少量农资和日用品经营网点,有70多个县甚至没有任何网点,一些基层社已没有经营业务,仅靠物业租金艰难维持。三是联合合作亟待加强。尽管联合合作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以产权为核心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始终没有实现大的突破。全系统近5万家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低水平同业竞争相当普遍,整体优势没能有效发挥。四是管理比较粗放。一些供销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社有资产监管不到位,资产流失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杜绝。一些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潜在风险比较大。五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供销合作社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经营理念、人才储备,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系统2/3以上的利润由东部地区实现。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总社四届理事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供销合作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农民社员表示亲切的慰问!

  形势与任务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广大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7年下发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持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去年,党中央、国务院从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全局出发,出台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1995年总社恢复成立以来第3个关于供销合作社的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部署了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了一些制约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二)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阶段。在目前农业经营规模较小、农民数量众多的情况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这为供销合作社依托现有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新型为农服务组织,积极介入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央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国内需求,启动农村市场是关键。供销合作社长期扎根农村、熟悉农民需求,有比较完善的经营网络和经验丰富的营销队伍,尤其是通过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在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在搞活农村流通、开拓农村市场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国家刺激农村消费需求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市场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潜力快速释放,供销合作社的发展速度必将进一步加快。

  (四)国家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创造了宽广舞台。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农村是薄弱环节。供销合作社既可以介入面向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开展农村金融和保险业务等;也可以介入面向农民生活的综合服务,广泛开展购物休闲、家电维修、养老幼教等农村社区服务,特别是在城镇化、工业化加快推进的新形势下,还可以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随着国家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必将为供销合作社拓展经营领域、优化经济结构提供强大支撑。 

  形势喜人逼人,机遇前所未有。全系统务必要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拼搏,加快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精神,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努力成为“三个力量”。
“三个坚持”,即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这既是对供销合作社长期改革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供销合作社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

  坚持为农服务宗旨。这是供销合作社生存发展的根基和独立存在的价值所在。长期以来,供销合作社坚持服从服务于“三农”工作大局,将推进自身发展与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还是调控化肥、棉花等重要物资,承担抢险救灾物资供应,关键时刻农民信得过、政府用得上,从来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组织。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不断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千方百计提升服务功能,成为农民最可信赖的合作经济组织。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供销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的主要工作都体现在社有企业的经营服务上,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作的一般规律去求生存、谋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系统立足经济组织的角色定位,不断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实现了从产权单一的集体所有制到产权多元的现代企业制度,从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到建立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从“一买一卖”的传统购销模式到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多元发展格局等一系列重大转变,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了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地位。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才能破除旧有体制,增强内在活力,拓展发展空间,才能在
新一轮发展中不“重蹈覆辙”,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这是合作经济组织的根本属性和内在要求。按照合作制原则推进农户的联合与合作,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方面,是我国农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随着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合作制在中国具备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供销合作社的合作经济组织性质,决定了我们要顺势而为,大力引领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合作经济发展的经验,不断强化基层供销社的合作制特性,逐步与广大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三个力量”,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全局对我们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是供销合作社今后相当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供销合作社作为为农服务的传统中坚力量,在体制转换过程中不断推进服务的转型升级,培育发展了数量众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涵盖领域广泛的行业协会、逐步现代的经营服务网络,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生产生活服务,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富有生机、作用突出。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推进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合作服务与社区综合服务相协调,不断发展新型为农服务组织,扩大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村市场放开之后,各类流通主体纷纷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农村市场,方便了农村居民。但由于农民居住分散,商品运距长,经营成本高,有实力的城市商贸企业不下去,个体商户干不好,农村流通的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供销合作社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尤其是近年来大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扭转了传统的经营理念,实现了经营网络的改造升级,打造了全新的经营业态,在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中先行一步,形成了“小超市、大连锁”等适应农村市场特点的发展模式。要进一步依托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覆盖城乡的经营网络和双向流通的独特优势,打造统一品牌,发展连锁经营,将分散的经营网点改造整合为现代流通网络,加快推进农资和日用品下乡进村,大力推动农副产品进城入市,引领其他各类流通主体规范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供销合作社作为传统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帮助专业合作社培训人员、规范管理、开拓市场、增强带动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供销合作社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不仅实现了生产与流通的有效衔接,还能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助农增收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始终将发展专业合作社作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切入点,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顺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大领办力度,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对专业合作社的综合服务,带动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今后五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紧紧围绕“一条主线”,狠抓“两个重点”,实现“三大突破”,不断增强供销合作社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水平。到2014年,力争实现全系统销售总额和汇总利润翻一番,基本构建起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一条主线,就是加快发展。当前,供销合作社科学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总体发展水平滞后,发展不平衡,发展方式粗放,发展领域不宽,发展观念陈旧,发展活力不强,错失了许多机遇。在新一轮发展中,要有超前的理念和超常的举措,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发展破解难题,以发展赢得机遇,以发展凝聚共识,以发展树立形象,始终不渝地把加快发展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两个重点,一是夯实基层网络。基层网络是供销合作社开展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是供销合作事业的立社之本。失去了基层网络就等于失去了主战场,供销合作社在党委政府和农民心目中的地位也将随之消失。基层网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二是壮大社有企业。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支柱,是供销合作社提升经济实力和社会形象的载体,供销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不能立得住、站得稳,主要看社有企业,这是供销合作社经济属性的灵魂。必须投入更多精力,扎实推进社有企业发展。

  三大突破,一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供销合作社的特殊发展历程,使一些同志在思想观念上常常摇摆于政府机构和经济组织之间,致使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社有企业机制转换还不彻底。要坚决摒弃行政化的思想观念、管理手段和工作方式,更加坚定供销合作社的经济组织定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使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更加科学规范,机制更具竞争力和灵活性。二要在经营领域拓展上取得突破。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可以不拘一格、各展所长,业务领域可以大胆探索、广泛延伸,国家法规和政策没有禁止的行业都可以介入,城乡居民和社会需要的服务都可以开展。在一定意义上说,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舞台没有边界。要认真总结并大力推广各地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形成多元发展的新格局。三要在工作标准规范提升上取得突破。在新一轮发展中,我们的发展目标、工作要求、业务规范等都要向高标准看齐,通过自我加压、自我超越,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目标明确、条理清晰、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和规范,在网络运营、业态发展、组织建设、企业管理、形象设计等方面都要向现代迈进,从根本上摆脱零散、陈旧、土气的印象,全面提高供销合作社发展水平。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

  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网络体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把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村流通、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新网工程”建设的战略着眼点,抓紧制定完善建设规划,不断充实建设内容,全面改造提升传统经营网络,促进城乡经营服务网络对接,实现“新网工程”低成本、高效益快速发展。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全系统基本构建起以连锁骨干企业为龙头,物流配送中心、大型市场、加工园区为依托,基层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为终端,信息化、标准化为支撑,县有配送中心、乡有综合超市、村有便利店的经营服务新体系。

  进一步提高骨干网络建设标准。农资网络建设,要适应化肥市场全面放开、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新形势,加快推进网络资源整合,上联生产企业,强化对上游资源的掌控;中抓统一配送,加强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下建网络终端,加快发展统一规范的农资放心店,进一步巩固提升市场占有率,拓展农机、种业等经营,组织好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的淡季和救灾储备。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建设,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突破口,改造升级和新建一批经营规模大、辐射范围广的跨区域重点市场,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专业市场,着力增强市场的仓储运输、冷链物流能力,建立健全检验检测、资金结算、信息服务系统,建立产销区之间的长期合作机制,推动批发市场与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专业大户等建立直接采购关系,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日用消费品网络建设,要抓住集中采购、连锁配送、信息管理等关键环节,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培育壮大连锁骨干企业,实施“小超市、大连锁”和区域集中发展的经营战略,大力提高网络覆盖面和商品配送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要抓住国家扶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机遇,重点打造一批区域集散交易市场、综合加工利用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园区,加快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建设,拓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等回收拆解业务,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大力发展新型业态,着力提升网络运营水平。加快用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传统经营网络,五年内全面完成现有经营网点的改造任务。加强县域配送中心和农村零售终端建设,大力发展购物广场、综合超市、便利店和专卖店等新型业态,五年内配送中心要覆盖全部县域经营网络。城市大中型综合商场、大卖场要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和消费需求定位,加快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创新,实行结构调整和功能升级,加强与城市社区和农村经营网络的对接,形成规模效应,促进联动发展。要强化网络运营管理,制定完善配送中心和销售终端的建设、管理、服务规范,打造统一品牌和形象。推广普及电子信息化管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采购、仓储、配送、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和电子结算系统,不断提高网络的信息化水平。

  努力实现网络薄弱与空白县恢复振兴。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大力盘活闲置资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周边县的联合合作,尽快恢复发展经营业务。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将经营网点向薄弱与空白县延伸,实行业务对接和产权联结,发展区域连锁经营,联合开拓市场。要集中力量,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大对薄弱与空白县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网络空白县的恢复重建,用五年时间实现网络薄弱县的全面振兴,从根本上夯实供销合作社发展基础。

  (二)做大做强社有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着力推进企业联合合作。要打破行政区域和供销合作社之间的层级界限,以产权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推动社有企业通过联合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供销集团公司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围绕产业整合、资源掌控、品牌提升和管理创新等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与系统内外企业的横向联合和纵向整合,打造年销售超千亿的企业集团,在推动系统联合合作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省、市级社有企业要推进集团化发展战略,开展跨区域、跨层级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使优质资源进一步向骨干企业集中。县级社有企业重点要联大靠强,发挥在基层的经营服务优势,成为全系统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依托和有效载体。今后,尤其要在农资、日用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传统优势领域,加快联合合作步伐,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保持供销合作社主营业务控制力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有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加快推进社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县以上社有企业五年内要全部完成改制。要积极探索调动管理者、经营者积极性的新机制新办法,鼓励经营管理班子在企业持有股份,推行绩效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密切经营管理者与企业的利益联结。部分中小企业和县以下社有企业,股权设置可以进一步放开。

  加大重点项目和产业基地建设力度。要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基地化发展战略,加快在战略重点区域抢滩布局,投资建设一批对全局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项目,构筑区域竞争优势,逐步形成辐射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经营网络。再生资源企业要投资建设集散交易市场、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加快整合区域回收网络资源,实现在全国各大经济区域的战略布局和市场控制,尽快确立行业优势地位。日用消费品企业要通过区域密集布点,集中连锁配送,加速整合区域性流通资源,不断扩大网络覆盖面。农资、棉花等企业也要根据业务经营特点,加大项目投资和基地建设力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低成本扩张。

  积极参与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利用土地、仓库、铁路专用线等资源,改造建设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金融等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实现物流功能的延伸拓展,提升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积极承接物流服务外包,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产业配套服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有条件的城市供销合作社可以依托物流园区建设农资、棉花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鲜活农产品冷链加工配送中心,充分发挥集散辐射功能。

  大力拓展经营服务领域。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顺应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需求变化的新要求,积极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的行业延伸,广泛开展家电、药品、汽车、成品油、农机具和家具建材等经营业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农村金融、经纪代理、乡村生态旅游等服务业,培育壮大食品、纺织、化工、机械制造等工业企业,优化业务板块和盈利模式,不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推进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等方式,全面加快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做到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的提升。引导专业合作社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巩固率。加强供销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的产权、业务联系,增强供销合作社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密切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经济联结,提高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积极扩大覆盖面,到2014年,全系统领办专业合作社数量翻一番。

  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动专业合作社联合合作,破解单个合作社在市场开拓、资金调剂和标准推广等方面的难题。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社跨区域规模化发展,在更大范围组织农民走向市场。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参与建设一批带动能力较强、产业链条完整、助农增收明显的示范专业合作社。加大资金互助合作社和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探索与试点,扩大消费合作社,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推动专业合作服务向生产经营全过程延伸。引导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使用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特别是在棉花、果蔬、茶叶、畜产、食用菌、蜂产品等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领域和蚕茧、烟叶、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产业,要将服务链条延伸至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平台,支持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实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强化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帮助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组织专业合作社与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实现产销对接,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引导专业合作社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塑造专业合作社产品绿色环保形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组织专业合作社申报产品商标和原产地保护标识,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四)广泛开展农村综合服务,推动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

  加快抢滩布局,扩大覆盖范围。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和收入水平等因素,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快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综合服务社。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机遇,积极推动综合服务社向城镇社区延伸,抢占服务阵地,扩大服务范围。到2014年,全系统建成综合服务社35万个,覆盖全国行政村的60%。

  充实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功能。在继续搞好农资、日用品经营基础上,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购销与信息发布等农业生产服务。适应社区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积极提供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家电维修、劳动就业等社区生活服务,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多种需求。
参与资源整合,构建服务平台。顺应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新趋势,依托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络和合作制优势,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合合作,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提供载体和通道,推进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有机结合,共同打造集文化、科技、卫生、社保、民政等公共服务和党群议事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使综合服务社成为村一级的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五)切实加强联合社建设,大力提升指导与服务水平。

  提高协调服务能力,为企业和系统办实事。牢固树立为成员社和社有企业服务的意识,广泛收集各类政策信息,准确把握产业和行业发展动态,主动为系统和企业出主意、谋发展。要将强化服务的理念转化为有操作性的服务方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的各项扶持政策,维护供销合作社合法权益。加大对县联社建设的帮扶力度,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尽快将尚未纳入财政预算的县联社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加强分类指导,提高指导系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总社要加强对省级社的分类指导,针对东中西不同发展现状,总结提炼各类典型,以座谈会、现场会等方式,向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推介推广。加大对发展基础薄弱省级社的工作指导力度,采取总社班子成员集体实地调研解剖等方式,分析发展滞后的原因,促进省级社班子思想作风转变,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进一步关心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工作。继续扩大总社对省辖市供销合作社联系点,及时总结经验,推动区域内供销合作事业全面发展,为系统改革发展探索新路。各地联合社也要强化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对下级社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指导。要加强基层社建设,健全民主管理,调整优化建制,盘活闲置资产,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的基层社。

  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完善财务资金、项目投资、资产监管等管理制度,堵塞漏洞,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强化社有企业监管,建立完善企业重大事项审批与备案制度,实行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落实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开展专项审计,特别是在重大投资、项目建设、企业兼并重组等过程中,审计部门要及时跟进,实行全过程监督。加强“新网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实行项目“两级责任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自身建设,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健全各级联合社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按照章程要求定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党的建设和理论武装,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上级联合社要加强对下级联合社的考核管理,可以采取绩效挂钩的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各级联合社对机关工作人员可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建立完善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统筹利用各种资源,促进供销合作事业全面发展。

  加快行业协会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行业协会在开拓国内外市场、维护行业利益、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协会的行业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推动社有企业依托协会整合行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实现从流通向生产、加工领域的拓展。到2014年,全系统行业、专业协会发展到3.7万个,会员总数达500万个,服务功能实现较大提升,基本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

  推动科研院所加快发展。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农产品加工、贮藏和流通等主要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实施重点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良好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为供销合作社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到2014年,力争培育1-3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科技企业集团,组建3-5家总社和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实现院所总收入翻两番。

  加快发展外经外贸。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及时收集、整理、发布国外相关产业发展信息,参加境外重要展会及招商活动,积极引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加强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推动供销合作社传统优势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巩固扩大农资、棉花等大宗产品进出口业务,大力开展国际贸易及合资合作。加强与国外合作社的交流合作,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五年内力争外贸总额翻一番。认真落实中央惠台政策,推动两岸农产品等经贸领域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两岸农产品贸易常态化机制。

  各位代表!供销合作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临着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大力发展供销合作社职业技术教育,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一批供销合作社急需人才。大力引进社会优秀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为供销合作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继续弘扬“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培育造就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开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推动供销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我们决不辜负全系统百万职工的期盼。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崇尚实干,克难攻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五次代表大会秘书处   2010年3月21日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