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系列报道: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发展述评

服务合作流通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服务篇:为农服务显本色


  “供销社人开门店,超市搬进村里面,综合服务到身边,我们生活真方便。”这是老百姓对供销社的评价,也是如今供销社工作的真实写照。

  盘点2009年,全国供销合作社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实现销售总额1.2万亿元,利润总额突破130亿元,同比增加17.4亿元,增长15.4%,创历史新高,全系统实现了连续10年汇总盈利。

  目前,全国供销合作社共有各类经营服务网点68万个,覆盖了全国60%的乡镇和1/3以上的行政村。各地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着眼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找准了位置,焕发出勃勃生机。

  超市开进村里面 “买东西不用跑县城了”

  “超市开到家门口,就是方便!”近日,河北省张家口涿鹿县双树村的供销社超市刚开张,村民陈玉芝就急不可待地走进去,东摸摸、西看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记者看到,供销合作社开办的这个农家超市,店面虽不大,但商品种类齐全:油盐酱醋、服装鞋袜,样样都有。陈玉芝拿起一包速冻饺子说,“过去买东西只能去村里的小卖部,品种少,质量也不高,想买像样的东西就得到30里开外的县城,现在村里有了超市,买东西一般不用往县里跑了。”

  以前,供销合作社曾遍布乡村的每个角落,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改革开放后,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商业经营主体凭借着灵活的经营、周到的服务,给供销合作社系统带来了巨大冲击,一度面临生存困难。

  如何能够重现“万马奔腾”局面?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说,“恢复供销合作社活力,关键在于改革创新,出路在于服务‘三农’。”

  供销合作社的根在农村,生命力在农村。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力推进基层社改革,响亮提出“把超市开到农村去”的口号,运用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门店,发展连锁经营。2000年,全系统一举扭亏为盈。

  2006年以来,全国供销合作社又围绕农村生产、生活需要,着力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经营服务网络工程”建设,大力构建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经营服务新体系,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如今,供销合作社面貌焕然一新,重新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

  到2009年底,全系统拥有消费品连锁经营、配送企业2519家,网点31.98万个;农资连锁经营、配送企业2107家,网点25.59万个。销售总额占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新合作、苏果、辉隆等一批连锁企业已成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

  综合服务到身边 “农民也有了10分钟生活服务圈”

  在湖北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村头,供销合作社为农综合服务社的标志特别引人注目。

  进入服务社,超市货架上日用商品琳琅满目,相邻的屋子码放着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农资店内,有尿素、复合肥、钾肥等10多个品种;另一间屋子里,几位农民正在电脑上查询市场信息;旁边是图书室、卫生站、庄稼医院……镇上的农技人员定期来这里提供农技辅导、农机维修、庄稼疾病诊断、化肥施用技术等咨询服务,还代售电话卡、代缴电话费。

  随县供销合作社主任陈树先对记者说,综合服务社是供销合作社与村委会联合发起兴办的。村委会负责提供场地,供销合作社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并联合农机、邮政、电信等部门共同投资建设,“供销社搭好台,大家都来唱戏。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

  李成玉说,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地供销合作社适应这一新变化,围绕农村超市,拓展服务领域,着力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在为农综合服务社,供销合作社不仅开展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传统行业的经营,还根据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联合其他部门开展养老幼教、劳动就业、文体娱乐等多形式服务,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发展各类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社21.03万个,庄稼医院2.54万个。在江苏,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建为农综合服务社1.2万个,覆盖全省70%以上的行政村。

  “过去买肥、抓药、交话费,办一件事跑一个地方,有时还要专门跑到镇上,很麻烦。现在,供销合作社建成了为农综合服务社,向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咱农民也有了10分钟生活服务圈,方便多啦!”江苏江都市仙女镇邓院村村民郑广华说。

  专业服务促增收 “我们省心省力又赚钱”

  大棚里的油桃成熟了!山东莒县果庄镇大崖头村的李老伯心里甜滋滋。

  他指着自己的6亩桃园说:“果苗是果庄镇供销合作社油桃专业合作社提供的,何时施肥、采摘,都有统一的执行时间和操作方法。”初步估算,这些油桃每亩能收入2万元,是种植普通作物的好几倍。

  李成玉说,作为最大的为农服务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拥有人才、网络、设施等先天优势。各地供销合作社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采取多种方式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带动农民开展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截至去年底,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共组织农民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近5万家,入社农户近1000万户,全年帮助农民实现收入600多亿元。

  供销合作社系统还发挥科研院所优势,推动专业化服务深度延伸。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所属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杭州茶叶研究院、昆明食用菌研究院等,强化科研攻关,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供销合作社所属江苏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与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和行业协会合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山东济南果品研究院建设了20多个科技示范县,带动120多万农户走上致富路。

  “供销社送来了生产技术,产前、产中、产后都有专人指导,还负责统一销售。我们省心省力又赚钱,真是没说的!”江苏常州衡山桥镇省庄村果农冯如群说。

  李成玉表示,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传统中坚力量,近年来在体制转换中不断转型升级,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占据重要位置。下一步,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抢抓机遇,推进改革,加快发展,努力把供销合作社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和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合作篇: 扶持生产当“娘家”

  全国供销社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培育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作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通过专业合作社使农户与龙头企业对接,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农民干起活来“底气足、干劲大”。供销合作社被生动地称为社员的“娘家”。

  “小蚕茧”做出“大事业”

  “供销合作社依托龙头企业,帮我们组建专业合作社,指导我们发展生产,规范市场,组织销售。有龙头企业做靠山,生产、销售全不愁!”安徽广德县花鼓专业合作社的养蚕大户老王说,他家有桑园4亩,每年收入两万多元。

  茧丝绸是广德县传统产业。长期以来,由于生产粗放、管理体制不顺,整个产业发展迟滞。2002年,广德县供销社组建龙腾茧丝绸有限公司。依托龙腾茧公司,建成月湾、誓节、花鼓等7家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3000余户,带动近万户。在专业合作社带动下,2007年以来,全县新增桑园1万余亩。“小”蚕茧做出了“大”事业。2008年,该县丝绸加工企业发展到48家,实现产值6亿元,出口4.5亿元,纺织品产量占全省50%以上。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介绍,作为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级经济实体,供销合作社在棉花、桑蚕、林果、食用菌等生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各地供销合作社依托经营优势,大力发展本级经济,组织农户开展特色生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2009年,全系统共发展各类龙头企业2695家,带动农户1383.8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560亿元,比上年增加129.47亿元。建立各类商品基地13081个,联结农户697万户,实现收入378亿元,比上年增加130亿元。

  为拓宽筹资渠道,壮大企业实力,龙头企业还采取中外合作合资、发展商品基地等多种形式,不断做大做强。河南周口市供销社从新加坡引入资金近2亿元,合作创办了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日加工大豆能力达2000吨,年产值50亿元。以益海为龙头,周口市大豆种植面积扩至200万亩,总产量达30多万吨,仅此一项,农民年均增收5000多万元。

  “小担保”破解“大难题”

  “如果没有亿嘉公司的资金调剂,这蒜薹只能收上来一半,社员的损失可就大了。”年前,看着刚装进恒温仓库里满满的2500吨蒜薹,山东临沂河东区郑旺镇大蒜合作社理事长林廷宣长舒一口气。

  郑旺镇大蒜种植面积1万多亩,去年蒜薹喜获丰收,但让林廷宣发愁的是,合作社本来是按每斤1.4元准备的收购资金,但蒜薹上市后,市场价达每斤2.4元。蒜薹收购期非常集中,资金缺口超过1200万元,短时间怎么筹集呢?

  困难时刻,河东区供销合作社亿嘉信贷担保公司伸出了援手。郑旺镇大蒜合作社以蒜薹作抵押,很快拿到1000万元资金,化解了燃眉之急。

  亿嘉担保公司是由临沂河东区供销合作社发起,联合全市县以上供销社、部分专业合作社等入股共同成立的,注册资本3000万元,公司除以自有资金提供信用担保投资服务,还吸纳入股专业合作社富余互助资金,在成员之间进行资金调剂使用。

  林廷宣认为,近年我国中小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发展迅速。由于数量多、实力弱,贷款难成为制约这些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社会上却有大量闲散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成立金融担保公司,通过入股、联合等方式,把民间资金组织起来,在中小企业之间实行资金互助,就能起到资金“调节器”、“蓄水池”作用,是破解中小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贷款难”的有效举措。

  近两年来,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共成立农信担保公司38家,注册资本金4.5亿元,为专业合作社等提供担保业务5213笔,担保额约18.3亿元。

  农业专家认为,农信担保破除了农民信贷的风险屏障,疏通了银行信贷渠道,引导着社会资本向农业产业回流。担保公司的成立也在推动政府扶农机制的完善,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流通篇:沟通城乡做桥梁

  与一般商业网络比,供销合作社一头联系农户,一头连接市场,既是工业品下乡渠道,也是农产品进城渠道,具有沟通城乡、双向流通的桥梁作用。发挥好供销合作社网络的这一优势,能帮助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农超对接”促三赢

  在山东莒南供销合作社开元超市,花生、煎饼、板栗等当地名特优农产品摆满货架,价格还比其他超市便宜不少。该店负责人介绍,这里所有农产品都是当地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品种涉及蛋、禽、肉、水产、蔬菜、水果等50多个品种。

  供销合作社超市的农产品为啥便宜?原因是和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农超对接”。莒南供销合作社主任庄军良说,这种类似于直采的采购模式,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农产品流通成本减低了20%;开元超市还能把销售利润最大程度返还给社员,农产品种植收益增加10%以上,消费者也可以用更低价格买优质农产品,实现了“三赢”。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赵显人说,供销合作社系统所属超市诞生于农村、面向农村,具有双向流通的先天优势和自觉性。在将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等工业品送下乡的同时,各地供销合作社大力推动农产品进超市,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水平,也为农产品销售找到出路。

  江苏供销合作社苏果超市60%以上的营业网点在农村,60%的商品是农副产品,50%的营业额来自农村。

  “有了‘农超对接’,销路稳定了,我们就有时间琢磨提高质量、做品牌了。”江苏省常熟市未来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季惠良说。

  批发市场当龙头

  “我们走上致富路,供销社张家港果品副食品交易市场功不可没!”谈起这几年的生活变化,张家港双山岛双中村村民老陈很是感慨。

  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双山岛地处长江下游,四面环水,适宜种植茭白等农作物。为扶持双中村茭白生产,张家港果品副食品交易市场给予扶持基金1万元,并减免30%摊位费,还帮助注册了“双山岛”品牌,所产茭白全部由批发市场代销。双山岛茭白生产很快走上了有序经营、规模化发展之路。

  赵显人认为:“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不仅是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产品流通的载体,也是助农增收的手段。”各地供销合作社共建有各类农副产品市场3038个,年交易额935亿元,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有184个。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还出资1亿元,组建了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将通过市场化运作,选择一批农产品市场重点培育、扶持,使之成为农副产品流通的枢纽和龙头。

  宁夏供销合作社在农副产品优势产区建起4个专业批发市场,去年农副产品销售额达8.1亿元。山西晋中市供销社新建占地300亩的现代化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金谷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后年交易量将达15亿公斤,成为山西最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附近2.5万户菜农将率先受益。

  2009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直接收购和帮助农民推销的农副产品近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9.35%。

  流通经纪人成骨干

  “我今年卖猪没有东奔西走,而且还多卖了5000元。每次生猪出栏,只要提前给经纪人打个电话,就会上门收购,全部是现金结算。”河北涿州市码头村养猪专业户王永利对记者说。

  农产品流通经纪人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中介。2007年12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了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着手开展经纪人培训,提高经纪人素质、技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逐步成为地方党委、政府服务“三农”的有力抓手,成为搞活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支生力军。

  据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统计,全国现有农产品经纪人600多万名,加上季节性的从业者则高达1000多万人。山西左权县农民经纪人协会把种植大户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凝聚起来,每年为农民推销玉米、中药材等,总金额达2000余万元。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