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农民专业合作社保春耕纪实

作者:刘艺 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5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桂西北干旱,桂东南少雨。

  一场人工降雨过后,广西贵港市农民纷纷下田,抓住雨后的有利时机,全力投入春耕生产。

  贵港市委书记赖德荣在总结抗旱经验时说:“贵港发挥全市56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解决抗旱过程中单家独户‘办不了’、村级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难题。”

  2010年,贵港市计划粮食种植面积401万亩,在20万亩田地推广实施“钱粮双增”示范项目,辐射带动面积50万亩,确保全市粮食总产达145万吨,同比增长1.4万吨,争取连续5年增产增收。同时,全市调整农业结构,重点发展木薯、甘蔗、中药材、食用菌、水果、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

  推广科技 调结构

  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今年年初,贵港从市、县、乡三级农业系统中抽调数千名干部分赴农村开展分类指导。农技人员首先来到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抗旱培训,以点带面,带动更多农户加入抗旱保增收的行列。

  在覃塘区樟木乡,农技人员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旱区超级稻增产节本模式,争取一造胜两造的产量,减少旱区生产成本和双季稻减产风险。     

  预计,一造超级稻产量可达550公斤以上,一造超级稻产量相当于或高于两造水稻产量,生产成本比双季稻减少200元以上。

  在桂平市石龙镇福平村,农技人员联合合作社举办培训班,给农民讲解“稻+稻+马铃薯”种植模式,帮农民算经济账。村民们同意把1000多亩水田作为示范片,通过早种早管早收早上市获得高产高价高效。预计,该模式比传统方法亩增粮食70公斤、亩增产值735元以上。

  如今,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木薯间种黄豆”、“木薯间种玉米”、“超级稻+菌”、“稻+稻+菜”等高效种植模式和避旱增产节本技术在贵港迅速铺开,合作社成为农业科技和经济信息进入农民家庭的重要载体,在抗旱保增收同时,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对接市场 扩规模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虽然干旱少雨,覃塘镇龙凤村200亩蔬菜基地仍是一派生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后的龙凤村,路成网、水成渠、田成方。农民江涛把自家的3.6亩地承包给覃塘镇龙凤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每亩每年有750元地租,加上在合作社帮忙管理,每月工资2500元,每年收入3万多元。

  提及此,老江感慨万分:“过去在自家的田里种几亩冬瓜,每天早出晚归打理,收获时还得四处奔波找销路,有时候就挑几个到镇上去卖,赚不来几个钱。现在,合作社香港超市联盟实行订单作业,把香港超市最急需的蔬菜品种引回村里种植,村里的蔬菜远销香港及东南亚市场。”

  田野响起了“哒哒哒”的马达声,平南县遥望村种粮标兵梁天银忙着抽水耙田。老梁信心十足:“我们天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广东6家大米加工企业建立了无公害优质水稻销售业务,还开始经营农产品超市,今年计划种植优质稻1100亩以上!”

  在天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超市里,银桂粘、银桂香等各种优质谷摆满货架。“这里所有的农产品都是合作社生产的。”超市的工作人员介绍,“‘农超对接’,销路稳定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当然高涨!”

  在梁天银的带动下,遥望村的水稻种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支书高兴地说:“以前没有销路,规模上不来。现在可不同了,村里大片荒地、旱地被开发成水田,全村水田面积从2600亩猛增到5227亩,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由原来的不足千元,增加到现在的6000余元!”

  联系企业 保价格

  早春才到,离收获还早,港南区通达水稻专业合作社的1万多户社员,就已经吃下“定心丸”。贵港市通达水稻专业合作社依托贵港市通达米业有限公司,发动农民种植水稻优良品种“通达一号”,并与农民签订“三包”回收合同。

  “三包”合同即:包产量,单产不少于500公斤/亩,如经验收达不到500公斤/亩,公司则按500公斤/亩出售支付给社员;二是包回收产品,收购价格按每50公斤高出市场价2-3元进行回收;三是包技术指导。今年,该社发动农民种植“通达一号”优质谷4万多亩。

  桂平市富民木薯专业合作社薯农也不再担心木薯贱价,合作社与广西金源生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保底价收购农民种植的木薯。该市木薯价格从原来鲜木薯每吨200元,上升到每吨500-570元;干片由原来每吨600多元,最高上升到1700元。

  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带动,桂平市的木薯种植面积从2004年的10万亩,发展到2009年的21万亩,种植农户从原来的12万户发展到20多万户,成为广西木薯生产大市(县)。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