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社:“四化”铺通合作路 “随州供销”耀荆楚

湖北省随州市供销合作社典型经验资料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7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近年来,随州市供销合作社面对组织机构雍肿、经营阵地丧失、主营业务萎缩、服务功能弱化、社会地位下降的困难局面,紧紧围绕“资源配置市场化、组织体系网络化、经营领域多元化、为农服务系列化”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构建现代流通网络,不断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全面提升服务“三农”能力,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改革发展之路。2009年,全系统实现商品购销总额57.2亿元,汇总利润1200万元。市供销合作社连续9年被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评为综合经济效益优胜单位特等奖,2003年、2007年两次被国家人事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

  一、整合资源配置,激活“随州供销”

  从2001年开始,我们按照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在全系统推行了企业转变体制、职工转换身份的“两转”改革,全系统独立核算企业由88个减至51个,干部职工由8616人减至3889人,其中置换职工身份3527人,化解经济包袱12亿元,实现了消除亏损企业、保留经营网点,消除富余人员、保留经营骨干,消除经济包袱、保留优良资产的目标。

  (一)边破边立,推进基层社分类改造。一是改造一批。对经济基础和效益较好的基层社,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组织职工和农民入社入股,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二是破产一批。对资产质量差、经济包袱重、服务功能弱的基层社,歇业解散或依法破产,然后依托农资、棉花、烟花爆竹等传统骨干业务和特许经营业务重新组建基层社。三是重组一批。按照经济流向和人口流量建立中心社,实行大社带小社,强社带弱社,中心社带分社。通过“两转”改革,全系统基层社总数由2000年的44个减至2009年的33个,资产总量由8750万元增加到25.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000—5000万元的2个,1000—3000万元的3个,500—1000万元的5个,年利润100万元以上的3个,50—100万元的5个,没有一个资不抵债和经营亏损。

  (二)有进有退,推进社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打好“三大战役”:即对烟花爆竹、农业生产资料等政策性、特许性经营业务企业打好“进攻战”,组建为联社控股、经营管理者持股的股份制企业,社有资产以进为主;对资产规模较大、经济基础较好的企业打好“持久战”,组建为经营管理者持大股、联社参股的股份制企业,社有资产逐步退出;对无竞争优势、无发展前景的劣势企业打好“退却战”,通过拍卖、出让、托管、破产等方式彻底消灭亏损源,社有资产全部退出。近年来,全系统共组建联社控股公司8个,参股公司22个,拍卖、破产11个。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全系统共吸纳社会法人、职工股本1.4亿元。

  二、完善组织网络,夯实“随州供销”

  服务是根,流通是本,网络是魂。我们按照县有龙头企业、乡有配送中心、村有综合服务社的要求,着力抓好龙头培植、中枢联结和终端辐射三个环节,初步建立了立足城市、覆盖乡村、连锁配送、上下对接的现代经营服务体系。

  (一)抓骨干,培植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行业经济发展的“引擎机”和“助推器”。近年来,我们采取招商引资、资产重组和投资融资等方式,着力扶优扶强、做大做强购物中心、神农药业、健民制药、惠丰农资、中天再生、田丰土产、车乐汽车、广水棉花8个骨干龙头企业,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带动能力强、市场覆盖广、经营规模大的区域性连锁配送龙头企业。目前,全系统拥有全市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湖北新世纪购物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全市最大的医药化工企业武汉健民集团随州药业公司,全市最大的药品药材经营企业湖北神农源药业有限公司,全市最大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随州车乐汽车随州销售服务公司,全市最大的棉花经营企业广水市棉花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湖北新世纪购物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健民集团随州药业公司双双跻身全市十大千万纳税企业之列。

  (二)抓中枢,建设配送中心。着力建设区域配送中心,形成“市(区)龙头企业+集镇配送中心(中心超市)+村级综合服务社(农家店)”的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经营体系,做到与新农村建设相统一,与乡镇建设相一致,与行政村布点相协调。曾都区供销社采取职工集资、预租筹资、建方垫资等方式,共新建区域配送中心4个,集镇超市16个,覆盖率达64%。新世纪购物中心大力推进“超市下乡”工程和“金边银角”战略,在市区新建了2个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的连锁商场,1个面积8万平方米的多功能物流配送中心,8个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的新生活连锁超市,在乡镇兴建35个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的便民超市,发展加盟超市72个,年商品销售总额达6.5亿元,连锁配送率达75%,实现利税2500万元。目前,全系统共新建区域性配送中心8个,城区连锁超市25个,乡镇综合超市32个。

  (三)抓终端,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按照党务、政务、商务、服务“四务一体”的要求,强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着力打造服务“三农”的终端平台。在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注重三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对原分销店、双代店和沿国道经营网点进行重点改造,规范建社;对交通要道和人口流量较大的村庄优先建社;对其它村庄和社区,本着方便居民、因陋就简的要求建社。二是开放办社、形式多样。实行入社准入和双向选择相结合,注重以吸收民间投资为主,供销社投资为辅,房屋和其他经营设施原则上由经营者投资,供销社只负责商品配送,提供无形资产,承担制作招牌、标牌、标识等有关费用。三是民主管理、规范运作。综合服务社作为基层社的分支机构和终端网络,按规定建立理事会等民主管理组织机构,统一标志标识、统一服务公约、统一缴纳税费、统一业务培训和统一连锁经营。目前,全系统共兴建综合服务社781个,占全市882个行政村的85.6%。

  三、开拓经营领域,壮大“随州供销” 

  近几年,我们按照“三要三不要”(要立足于服务“三农”,但不要拘泥于农村市场,尽力拉长服务“三农”链条;要立足于流通产业,但不要拘泥于传统业务,尽力拓展行业领域;要立足于自主创业,但不要拘泥于单打独干,尽力寻求合作伙伴)原则,巩固传统产业,开拓创效产业,抢滩新型产业,初步形成以商贸流通为主体、以社办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两翼的大供销经营格局。

  (一)创新营销方式,巩固传统产业。对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日用工业品经营、农副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传统骨干业务,采取连锁配送和集中统一经营机制,通过创新营销方式、整合经营业态、提升服务水平,抢占经营市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效益。2009年,全系统农资、日用工业品、烟花爆竹、农副产品经营额分别达到13.5亿元、57.2亿元、5433万元、5.2亿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9.6%、22.5%、94.9%和58.5%。2008年,湖北省政府在我市召开全省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现场会,推广了我市的经验和作法。

  (二)推进项目建设,拓展经营领域。积极延伸经营触角,先后投资11亿元,开辟了信用担保、房地产开发、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汽车维修、酒店服务等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多元化产业格局。新世纪购物中心2005年投资1500万元与曾都区东关学校联办东关外国语学校,2009年投资3.2亿元开发“世纪外滩”房地产项目,已形成百货、超市、电器三大业态齐头并进,联营、连锁、加盟三类网络遍布城乡,商业、教育、地产三种产业比翼齐飞的发展格局。神农源药业公司引进香港创力科电子有限公司,联合投资9600万元,成立创力科随州电子公司,2009年创产值8000万元。曾都区供销社2006年发起组建我市第一家金融服务企业随州银桥信用担保公司,年创利润近千万元。近年来,全系统先后新建惠丰农资、车乐汽车等8个经营项目,申报“新网工程”以奖代补项目、“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项目和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项目12个,争取项目资金700万元。

  四、创新服务体系,助推“随州供销”

  我们始终按照双向流通、双向开拓、双向服务的要求,把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作为供销社的立足之本、生存之基和发展之要,通过开展经营性服务、公益性服务和代理性服务,解决党委政府“统”不了、基层组织“包”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了的农村市场问题。

  (一)着力开展农产品购销服务。随州丰汇山珍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市供销社系统唯一一家具有自营出口资质的外贸出口企业。公司在曾都区万店镇石桥村新建国家一类菜豌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并通过定单收购、精深加工和出口贸易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市场空间,2009年自营出口创汇550万美元,助农增收2600万元。田丰土产公司延伸收购网点200余个,同时开着车子、背着袋子、带着票子走家串户抓收购,去年累计组织运销各种农副产品5万余吨,为农民增收3200万元,农民朋友高兴地说“田丰收购到田边,边角废料都变钱”。2009年,全系统实现农副产品购销总额6.8亿元,通过订单直接服务农户4800户,累计为农民增加收入6680万元。

  (二)竭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近几年,我们累计投资856万元,对42个庄稼医院、126个庄稼诊所进行了改造达标,全系统所有庄稼医院全部实现了有配送车辆、有测土配方仪、有专用电脑、有专职庄稼医生、有专业机防队伍的“五有”硬件服务设施,初步建成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广水市张扬棉花专业合作社,采取订单形式吸纳356名棉农入社入股,共吸收社员股金263.8万元,同时采取“两优、两送、一分”的形式(优惠供应、优先服务,送技术到田头、送物资到农户,盈利分红)组织棉农生产,入社社员每年从专业合作社获得购物优惠和股金分红118万元。此外,我们先后邀请中原农业果业研究所、湖北省农资协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教授,举办了6期农民经纪人培训班和7期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班,累计参训农民达6800人次,培训农民经纪人362名,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580多个,帮助468名农民工实现了转移就业。

  (三)大力开展为农综合服务。针对农村交通不便、农民居住分散等实际情况,依托村级综合服务社,新增了邮政代办、保险代理、票务家政、休闲娱乐等20多个服务项目,拓宽了服务功能,增强了经营实力。柳林供销社长岭坡、古城综合服务社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常年开展农田耕作、家政料理、职业介绍、生猪屠宰等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府河供销社银山坡综合服务社还专门开展了食用菌生产和水产养殖试验示范服务,为引导农民科技致富起到了示范作用。在随县三里岗吉祥寺村综合服务社,农民朋友可以在那里订购车票,可以上网查询市场信息,可以购买简易保险,可以订阅报刊杂志,可以办理小额贷款,许多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动情地说,昔日红红火火的供销社又回来了。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我市供销社工作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关键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党委政府和上级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打造“随州供销”的外因。市政府先后在2001年、2007年和2010年三次出台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文件,明确供销社化肥经营主渠道地位,明确县以上联社机关干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008年,市政府将供销社“新网工程”建设和化肥商业淡储列入财政专项预算。2008来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先后四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协调解决供销社领导干部职数配备、矛盾纠纷化解、公务员身份过渡、项目建设征地等问题。总社、省社也在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在业务上加强对我们的指导,这些都为供销社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二是干部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是打造“随州供销”的内因。经过改革洗礼和市场磨练,全系统干部职工形成了“三争”、“三不”的合作社精神:“三争”,即争牌进位,争先创优,争绩出效;“三不”,即永不言弃,永不言败,永不言止。全系统干部职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先一步、更胜一筹的机遇意识,不甘人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社会各界的普通认可,成为随州供销社人开启新征程、谱写新乐章的精神动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将借这次会议东风,高举服务大旗,坚持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再铸新辉煌,奋力实现我市供销合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 曹杰)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