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努力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典型经验资料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7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近几年来,全省供销社按照全国总社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以“深化二次改革,推进二次创业,建设新型供销社”为主线,狠抓县级供销社网络体系和组织体系建设,使县级供销合作社逐步走出了困境,实现了从求生存、保稳定向抓创新、谋发展的重大转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加快网络建设

  在加快县级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围绕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总体目标,始终把网络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结合湖北实际,我们明确提出了“三级齐心、苦干三年、三个集中、提升三率”的工作目标,即:省、市、县供销社齐心联手、集中精力、集中项目、集中资金,全面提升网络覆盖率、市场占有率和商品配送率,初步构建起以省市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县(市)配送中心为支撑、以乡(镇)连锁超市为基础、以村级综合服务社和农家店为终端的覆盖全省、布局合理、业态先进、功能完备的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一)突出主业,培育龙头企业

  社有企业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载体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针对“两转”改革后大多数县级供销社缺乏龙头企业或者企业带动力不强的状况,省、市两级供销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联结为核心,整合系统内外资源,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较强经营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引导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传统经营网点,把经营服务链向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延伸拓展,不断增强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影响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话语权。

  在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方面,以湖北农资集团为龙头,按照“省级配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乡镇连锁店-村级农家店”的模式,初步建立起了上联厂家或大型供货商,下联农村终端市场,集采购、物流、配送、零售和科技服务为一体,覆盖省内主要农村市场、具备现代流通业态、能够提供便捷服务的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络。2009年,湖北农资集团公司新建县级农资配送中心10家,连锁店达到2282家,化肥销售量达到116万吨,实现销售额22.8亿元,在全省市场占有率达到25.3%,“湖北农资”被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农资行业协会被评为中国农资行业最具价值品牌。武汉、黄冈、十堰、随州、宜昌等市级供销社在重点发展县级农资配送中心和乡镇农资配送站、直营店的同时,积极吸收农资经营大户、农业“三站”、农村能人加盟,逐步形成了技物结合、高效规范、覆盖面广的区域性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2009年,全系统开展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的企业74家,发展连锁配送网点16436家,共销售化肥532.9万吨,占全社会消费总量的80%,较好地发挥了农资流通的主渠道作用。

  在日用消费品经营方面,以湖北新合作、荆门东方百货、荆门金城集团、十堰新合作鑫城超市等企业为龙头,积极实施“小超市、大连锁”,以直营店为主体,支持和鼓励个私经营户参与加盟,在全省基本形成了“二级配送,三级经营”的连锁经营网络格局。2009年,全系统开展消费品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的法人企业105家,发展连锁配送网点31113家,实现日用消费品零售额190亿元,同比增长37%。

  在农副产品经营方面,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银丰集团为龙头,大力推进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新型的400型打包厂为支撑、以现货网络和电子商务为平台、以现代物流为配套服务的棉花产业化经营,建立了“棉花生产—收购加工—流通贸易—纺织工业”完整产业链条。2009年,湖北银丰集团棉花经营量达17.5万吨,占全省棉花产量的38%,集团经营总收入达到31.3亿元,在全国服务业500强中排名第327位,在全省百强企业中排名第56位,已被省发改委列为上市重点培育后备企业。以湖北锦合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为龙头,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重点打造“归真”茶叶品牌。十堰武当山珍、随州丰汇山珍等农产品龙头企业,围绕当地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构建收购、生产、加工、配送一条龙的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2009年,全系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2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部级10家,直接收购农产品83.8亿元,同比增长44.7%。

  在再生资源产业上,以湖北鑫丰公司、武汉再生公司等企业为龙头,以武汉、宜昌、黄石、十堰、孝感、荆门、鄂州、随州等地为基地,组建再生资源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和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城市社区和农村回收网点,积极构筑废旧金属、报废汽车、废旧电子产品、废旧轮胎等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利用产业链。2009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再生资源购销总额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38.9%。

  (二)抓住核心,加强配送中心建设

  商品配送是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中心是县域网络建设的关键节点。由于我省农村人口多、居住分布散、网店规模小,导致物流配送成本相对较高,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滞后。随着供销社连锁超市和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快速发展,没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物流配送中心作支撑,县域网络运行就缺乏活力和生命力,更谈不上竞争力,县级供销合作社“点散、线断、网破”的局面就很难彻底改变。因此,我们把配送中心建设作为县域网络建设的重点,通过自建、联建、争取国家及省项目支持兴建等多种方式,强力推进县域配送中心建设。一是省市级龙头企业向下延伸兴建。湖北农资集团加快推进农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省56个粮食和经济作物大县(市)建立农资物流配送中心。目前,已完成9个配送中心的升级改造,今年计划再建10家以上区域性配送中心。湖北新合作实施板块经营战略,以联采配送为重点,全力打造鄂南连锁经营网络,在咸宁市经济开发区内征地60亩,建设鄂南物流配送园区一期工程,同时在赤壁、嘉鱼、通山分别建立县级配送中心。荆门东方百货在东宝区征地135亩,投资8500万元兴建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年商品配送能力达到20亿元,惠及400万农民,成为鄂中地区重要的商品物流配送集散中心。二是系统内部合作兴建。省供销社与荆门、十堰、襄樊等地供销社签署了市厅合作备忘录,与鄂州市供销社签署了支持鄂州城乡一体化合作协议,通过组织推动、产权联结、业务合作,加快配送中心建设步伐,使县域经营网络商品配送能力不断增强。三是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兴建。针对企业改制后资产底子较薄、融资能力较差的状况,石首、应城、安陆、保康等县级供销社整合现有土地仓储资源,通过开放办社、联大靠强、招商引资等办法建设配送中心,逐渐恢复了主营业务,网络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我们还抓住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的机遇,对今年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每家7000元的以奖代补资金,要求3000元用于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 4000元用于县级配送中心建设,力求发挥政策资金的洼地效应,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向县级配送中心建设。

  (三)打造亮点,强化网络终端

  发展农村现代商品流通,需要培植扎根农村的前沿阵地;强化农村社区服务,需要打造贴近农民的综合平台;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激活面向农业的神经末梢。村级综合服务社作为县域网络建设的终端,是新形势下供销社创新为农服务方式的新载体,在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2008年,我们抓住全省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机遇,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托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创建农村综合服务社的意见》,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整合资源、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创办“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相结合”、集“村务、商务、服务”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努力使其成为撬动农村市场的有力支点。通过一年多的试点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办社模式:即在规划布局上主要依托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在功能定位上实行村务、商务、服务“三统一”;在服务内容上,坚持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代理性服务“三结合”;在运行机制上,着力抓好“三项制度”:即组织上实行成员制、经营上实行商品配送制、服务上实行合作制。

  截至2009年底,全省兴建和改造的村级综合服务社达到5525家,其中依托村委会建设3286家。村级综合服务社以农资、日用消费品销售和农副产品收购为基础,立足于搞活农村流通,主动提供其它市场主体覆盖不到、农民群众又迫切需要的中介代理、市场信息、技术培训、文化娱乐等服务,以商务养服务,以服务促商务,逐渐成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过去老百姓眼中“黑屋子、土柜台”的供销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设施齐全、功能全面、管理先进、服务周到的新型供销社形象。宜都市供销社还和三峡大学联合开发了农村综合缴费软件平台,使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集中缴纳水费、电费、通讯费等各种费用。洪湖、保康、沙洋等县市积极探索将村级组织承担的为民服务项目纳入综合服务社服务范畴,开展户口转迁、证照办理、合作医疗费缴纳等全程代办服务,赢得了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省委、省政府将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列为政府为民服务“十件实事”之一,确定了3000家建设任务,同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建设2000家,共5000家。

  二、突出重点,夯实组织基础

  县级供销合作社是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推进全省供销社改革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在狠抓县级供销社网络体系建设的同时,在组织体系建设上突出改造重组基层社、推进县属企业改革改制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三个工作重点,切实夯实县级供销社的组织基础,强化为农服务功能。

  (一)大力改造重组基层社

  基层社处于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的前沿,是连接县、村的重要环节。按照兴建专业合作社改造一批、按经济区域调整重组一批、吸收社会资金股份合作一批、实施破产转让退出一批的战略,到2009年底,全省989个乡镇原有基层社经过区域重组和体制改革,保存了531个,并实行了新的机制。随州市曾都区洪山供销社坚持可持续发展方略,在成功推行“骨干队伍不散、优良资产不售、主渠道地位不丢”的改革改制基础上,不断加快自身发展,构建新型网络,完善服务体系。目前,该社拥有经营门店、厂(场)、综合服务社(站)、专业合作社、加油站、学校等门类齐全的各种经营服务设施99个,占地面积41678平方米,建筑面积21874平方米,资产总额达到2597万元,被评为全国百强基层社。武穴市梅川供销社近两年来一手抓闲置资产盘活,通过改造扩建和招商引资,新增经营面积2900平方米,新建门店35间;一手抓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共建农家店58家、综合服务社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不断提升了自身实力和服务功能。该社现拥有固定资产3700万元,经营网点206个,聘用员工340人,2009 年实现商品购销总额1.3亿元,销售收入108万元。另外,潜江市、孝感市大悟县等地的基层社通过近年来的改革发展,也具备了相当的实力。

  (二)大力推进县属企业改革改制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拥有众多的社有企业,可谓是家大业大。但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到上世纪末,大部分县级供销社的企业普遍陷入困境。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为供销社企业带来了重生的希望。近几年来,我省供销社坚持开放办社,指导县属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吸收各类社会资本及经营者、职工出资入股,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和农民进入社有企业持股、控股经营,把县属企业逐步改造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市场主体。许多县级供销社还组建了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行使本级社委托的社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公安县供销社是省社确定的县级供销社改革试点县,原有基层社和社有企业全军覆没,他们重新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股份合作制形式,重组了金荆丰肥业、银丰土产和海通日杂等三家控股公司,县供销社持大股,董事长均由县社领导兼任,吸收自然人股东20多名,实行股份合作、人员聘用、经营自主、风险均担的经营管理形式。去年,三家公司共供应化肥13万吨,收购棉花1.1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亿多元。浠水县供销社全面推进企业改革,采取破产一批、剥离一批、兼并一批的办法,把原来42个直属企业合并为27个,置换职工身份3690人,分流行管人员260人,化解债务2.5亿元,并成立了湖北楚鑫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社有资产总额达到8500万元,年资产收益280万元,连续五年荣获全县“县直优秀服务单位”称号。

  (三)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为了适应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新趋势,努力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们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兴办、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增强为农服务功能,全力助农增收。一是采取自办、联办、扶持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等多种形式,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996个,入社农户达到14.3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4.14亿元。其中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全国总社100家“示范专业合作社”行列,70个入选全国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二是领办、兴办各类行业协会275个,入会会员达到3.5万人。协会充分发挥在开展调研、技术指导、法律咨询、人才培训、品牌营销、政策协调、自律维权以及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产品标准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了代表性和影响力。三是在对外友好合作上取得一定突破。省供销总社与法国蓝色海岸大区合作社共同组建了中法友好合作社,与法国鲁西荣等大区合作社就人员培训和葡萄酒代理等项目进行了合作。2010年,我们将广泛联合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组建全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三、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环境

  (一)加强领导

  湖北省委、省政府对供销社工作高度重视。2006年,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8年,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全省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的意见》。2006-2009年,连续四年以省政府名义在荆门、襄樊、随州、黄冈、咸宁等地召开现场会,各地政府领导参加会议,对供销社“新网工程”建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最近,省政府又专门召开常务会议,听取省供销总社贯彻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的情况汇报,研究了加快我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下发了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目前,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实施意见的起草专班已经成立,工作已经启动,争取7月底之前省政府出台文件。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省政协的领导同志对供销社工作也非常重视和关心,经常组织视察、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等,听取供销社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008年10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和分管副省长田承忠率有关部门领导到省供销总社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专题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并下发了专题会议纪要。今年春节前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省委常委、秘书长李明波,分管副省长田承忠等领导率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到省供销总社调研。省委分管农村工作的张昌尔常委在到省供销总社调研时表示,要将供销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三农”工作的总体安排,给予大力支持。各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我们做好工作理清了思路,提供了条件,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二)大力支持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供销总社积极向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商务厅和税务、金融等部门主动汇报,积极协调,争取支持。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为我们搞好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省发改委在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农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棉花400型轧花厂项目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省财政厅在帮助支持供销社解决发展资金、“新网工程”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资金、化肥等重要商品储备资金,以及将县级供销社纳入财政预算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省商务厅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家电下乡”和循环经济建设等方面对供销社进行了政策倾斜,帮助落实了许多项目和资金。

  (三)加强指导

  省供销总社始终把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指导与服务。我们建立并坚持实行了县级供销社工作联系点制度。2009年,省供销总社确定5名主任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分别挂钩联系保康、英山、赤壁、监利和竹山等5个县级供销社,重点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今年,又确定8名省社领导和相关处室挂钩联系8个县级供销社。同时,省社领导和相关处室还挂钩联系、重点抓好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基层供销社、5个农产品行业协会和5个村级综合服务社。省供销总社在各地总结推荐的基础上,评比表彰了全省县级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行业协会等五个“十佳”,在全省加以推广。每年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以外,省供销总社还多次组织各种形式的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工作座谈会,交流情况,统一认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此外,我们还建立了省、市级联社和县级社之间干部上挂、下派工作机制,帮助县级供销社的同志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

  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全国供销总社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与农民群众的殷切期望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和全国总社“五代会”精神,进一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曹杰)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