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供销合作社:以曲靖为标杆推进“二次创业”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3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2003年,云南省供销合作社仍是全国尚未扭亏的两个省级供销合作社之一,各项考核指标均排在末位。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在全国总社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改革发展迈出“五大步伐”、实现“五个转变”,一举甩掉了亏损落后的帽子,跨入全国先进行列,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总社综合业绩考核省级优胜单位特等奖。省委李纪恒副书记对当前供销合作社的工作评价为“四个前所未有”:即“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前所未有、发展态势前所未有、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前所未有、农民群众对供销合作社搞活农村流通的期盼前所未有。”具体工作表现在:

  (一)攻克亏损难关,实现了由亏为盈的转变。“供销合作社不消灭亏损,亏损就消灭供销合作社”。省社党组面对连续多年的亏损局面,清醒地认识到亏损的严重性。通过下基层、进企业、解难题,强管理、堵漏洞、减包袱,限时间、下任务、定目标等具体措施,全面行动攻克亏损难关。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2004年终于结束了连续11年亏损的历史,扭亏增盈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极大地鼓舞了全行业干部职工的士气。《云南日报》曾头版头条报道:“沉寂了十几年的供销合作社终于又有声音了。”到2009年,全系统汇总盈利增长了5.71倍,连续五年保持了较好的盈利水平,呈现出盈利面大和基层盈利多的特点,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二)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了由老体制、老框框向新体制、新机制的转变。全系统坚持以“三减、三转”(减亏、减债、减包袱,职工转身份、企业转机制、联社转职能)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社有企业和基层社改革改制面达95%以上。先后妥善安置分流职工4万多人、置换职工身份3万多人、安顿离退休干部职工3万多人,核销呆坏帐5.56亿元、剥离不良贷款5.83亿元、处理积压商品4.64亿元,使全行业甩掉了债务沉重的包袱,迈出了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新步伐,不断激发了系统的活力。

  (三)摆正位置、找准思路,实现了由经营型向经营服务型的转变。根据全国总社“四项改造”和“新网工程”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在搞活流通中选择突破口,在助农增收中寻找切入点,先后提出了大力发展“两社一会”、推进“四进村五个有”、全面实施“乡村流通工程”等一系列重要思路,形成了具有西部特色、供销合作社特征和时代特点的“云南发展模式”。5年来,全系统累计发展“两社一会”2.17万个,其中综合服务社1.62万个,覆盖了95%的行政村,累计实现销售195.3亿元;发展专业合作社、协会5500个,带动和服务农户181.3万户,累计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32.95亿元,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社一会”成为了农村流通网络的终端、社会化服务的平台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实现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推动和农民群众的感动”。

  (四)争取政策、明确职能,实现了由边缘化向服务“三农”重要部门的转变。供销合作社的性质是什么、职责是什么,在新形势下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等问题一直是全行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以省委农办和省供销合作社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参与,历时一年多,考察了12个省(市),调研了50多个单位,起草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意见》,并于2008年7月以云发〔2008〕14号文件下发执行。文件做到了“五个明确”,即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身份、职能职责、目标任务、扶持政策和工作机制,解决了“五个问题”,即社有资产权属、改革发展项目经费、职工社保医保、相关部门配合支持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问题,从而明确了行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全面部署、合力推进,实现了由低档次粗放服务逐步向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转变。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在曲靖会泽召开了贯彻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现场推进会,对推进全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工作进行再动员、再督促、再部署,并由省委办、省政府办和省委农办牵头对各级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一个党委政府强力推进、供销行业积极主抓、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全力参与的实施“乡村流通工程”、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行动已在云岭大地全面展开。全系统先后发展县级配送中心190家,乡级连锁经营网点3576家、村级连锁经营网点11467家,农村便民超市5453个,乡村集贸市场364个,初步形成了网络贯通广大城乡、网点覆盖千村万寨、服务联系千家万户的新格局。

  抓住十个关键,扎实推进“二次创业”

  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在服务中发展,紧紧抓住“十个关键”,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

  (一)紧紧抓住争取领导重视支持不放松。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几年来,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抓改革,围绕党委、政府重要部署促发展,在工作中勤汇报、常请示、多沟通,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重视、行业主抓、部门配合的良好态势。省委、省政府一年召开一次工作会,一年出台一个新文件,一年安排一次工作督查,一年视察一次供销合作社工作。主要领导一年听取两三次工作汇报,分管领导一年听取七八次汇报、作出十多次批示。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先后下发有关文件200多份,把供销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列入农村改革的重要文章,从边缘化逐步走向了服务“三农”的中心位置。

  (二)紧紧抓住人才兴社战略不放松。人才外流、人员老化、观念阵旧、素质偏低是云南省供销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云南省供销社始终坚持实施对内强素质、对外引人才,对下强培训、对上争政策的人才战略,要求县社以上班子人员每年参加一次培训、到省内外考察一次、作一次综合调研,较好地提高了行业人员素质。先后组织各级干部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1200多人次,省内州(市)、县相互之间学习考察500多人次,培训农产品经纪人和行业职工38.86万人次,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总社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一等奖,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涌现出了一批改革发展的骨干,壮大了供销行业人才队伍。

  (三)紧紧抓住加强外部协调不放松。供销行业发展离不开其他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邀请他们到供销合作社调研、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各部门对供销合作社在“三农”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予以高度肯定,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近几年来,省供销合作社同省直相关部门联合调研几十次、联合下发文件30多个,形成了相互支持、主动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环境。

  (四)紧紧抓住责任目标落实不放松。几年来,省、州(市)、县、乡供销合作社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奖惩措施,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各级供销合作社以超额完成任务为荣,以未完成任务为耻,并积极争取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考核工作重点,全行业形成加压力、促动力、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

  (五)紧紧抓住督查落实不放松。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两办”把深化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列入督查重点,一年下发一次督查通知,一年开展一次现场检查;省人大、省政协组织代表深入基层调研,肯定成绩,促进工作;省委农办、省财政厅对“乡村流通工程”项目定期检查,督促落实。在贯彻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和省委14号文件中,县县实现了“五个一”(即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出台一个实施文件、制定一个发展规划、确定一批“乡村流通工程”项目示范点、建立健全一个工作机制),全面增强了各级党委政府抓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抓“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了以流通促生产、以流通促消费、以流通促增收的良好局面。

  (六)紧紧抓住典型示范推动不放松。在推进各项工作中,注重树典型、抓试点,坚持以点带面、以先进促后进,推动全面发展。全省确定了一批“两社一会”发展重点县、24个“四进村五个有”试点县、1个“乡村流通工程”示范州和32个示范县。通过省社领导分片抓、州(市)社领导重点抓、县社领导全面抓,全省60%的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省、州(市)将重点对20个左右的后进县逐个召开现场联席会,推进后进县工作的开展。

  (七)紧紧抓住开放办社、联合发展不放松。提出以“统战的理念”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广泛吸纳不同所有制、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龙头企业和流通大户加盟供销合作事业,形成“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近年来,省社下达了引进合作项目100个的任务,形成了全行业引进合作伙伴,全力打造龙头的热潮。2008年启动项目50多个,拉动投资11亿多元;2009年启动项目180多个,拉动投资24亿多元;今年将启动项目150余个,拉动投资20余亿元。各地在引进合作项目中集财政补助、银行贷款、盘活资产、引进资金“四位一体”,创造了不少新的亮点和经验。“曲靖模式”就是政府引导、行业主抓、社会参与、龙头带动、服务“三农”的重要典型。

  (八)紧紧抓住打造龙头、提高行业带动能力不放松。在“乡村流通工程”建设中,重点启动了“四百、四三”计划:即每年支持100个以上县级配送中心项目建设、扶持100个乡村集贸市场建设、扶持100户龙头企业、引进100个合作项目;发展“两社一会”3000个、抓好30个省级“乡村流通工程”试点示范县、力争完成300亿元的经营总额、培训农产品经纪人3万人(发证1万人)以上。做到以项目带龙头,以龙头促发展,以发展增实力,涌现出了一批在服务“三农”中带动作用大、自身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基层供销合作社,效益和规模有了新的提高。全系统现有各类社属企业446家,其中裕农工业植物油、玉溪百信、昭通金穗种业、楚雄宏桂绿色食品、鹤庆蚕茧等10多家省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九)紧紧抓住难点热点问题、促进行业和谐不放松。几年来,克服了基础条件弱、发展环境差、行业内部矛盾多、历史包袱重的被动局面,解决了供销合作社生存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争取解决了“乡村流通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扶持、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2000多人的参公管理,一次性解决了全行业7000多职工历年拖欠的养老保险费6854.11万元,妥善处理了香宫大酒店债务及进出口公司货款被骗问题,省社新办公楼竣工使用,历史债务得到有效解决等。省社党建工作、老干工作、工会工作及反腐倡廉工作均得到上级部门表彰,形成了内有凝聚力、外有吸引力,上级支持有力度、行业工作有干劲的云南供销新形象。

  (十)紧紧抓住宣传工作不放松。为提高行业知名度,省委宣传部与省供销合作社共同下发了关于宣传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营造“二次创业”良好氛围的文件,要求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坚持做到《云南日报》一月有一次头版报道,云南广播电台一周有一次广播,云南电视台一月有一次新闻报道,一年召开一次新闻媒体座谈会,一年出版宣传书籍2-5册。力求做到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让广大干部职工家喻户晓,“两社一会”和“乡村流通工程”建设使各级领导干部人人皆知,形成在思想上统一、行动上一致,共同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好态势、好氛围。

(责任编辑 贾丽君)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