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曲靖模式构建乡村流通服务新体系

作者:马晓刚 韩天龙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近年来,在云南省曲靖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直接关系民生,服务“三农”的曲靖市供销社扬起了“二次创业”的风帆,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大力拓展经营和服务领域,着力打造“农资服务网、日用品销售网和农产品流通网”的“新网络工程”,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营销规模与实力的快速扩张。

  目前,全市供销系统基本形成了以宣威市为代表的“供销社+公司+农民+基地”、沾益县为代表的“供销社+配送中心+农村网点”等便捷、安全、高效的经营模式。

  “消失8年后,供销社又回到了永安村”

  曲靖宣威市板桥镇永安村位于326国道旁,是进入宣威的南大门,距宣威市城区30公里。8年前坐落于公路一侧的永安供销社由于经营难以为继被迫关闭。之后这些年,“买东西困难”成了困扰日益富裕的永安人最大心病。油盐酱醋、茶酒糖果等小商品,村里人还能乘赶街子的机会到板桥镇上或者进宣威城去买,遇到买农机、化肥等物资,就难坏了村里人。每年到洋芋丰收时,各家各户等待收购的大洋芋更是沿路堆放在高速公路两侧,零星销售、散放经营,产品卖不上价,还为道路交通埋下了隐患。

  了解这一情况后,宣威市供销社在“二次创业”中,把永安综合服务社的重建纳入宣威的“新网工程”建设网点,投资27万元,在原址上新建成建筑面积282平方米的综合服务社,集生产加工、购销、停车、食宿、洗浴等服务于一体,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再也不用为购买生产生活物资费尽周折、劳心费神的当地村民都说:“消失了8年的供销社又回来了。”

  2002年曲靖市供销系统开始改革,供销社从传统的社企一体经营管理模式改为社企分开的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合伙制等经营管理模式。

  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曲靖市委、市政府加强和改善对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领导。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供销社的经济建设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升现代流通能力为基础,以开放办社为途径,把供销合作社改造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业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真正办成了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从统购统销转向开放办社,构建乡村流通服务体系,全面实施“新网”工程。

  2009年末,曲靖市农村网点已恢复和发展到4058个,网点总数比改制前增加了2258个。在村委会和交通、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实现了100%的覆盖。

  “哪里有村民居住,哪里就有配送中心”

  去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和铁路复线安居工程建设,宣威市虹桥街道马房村委会下马房村原有的400余农户被政府统一搬迁安置到新址,按照统建方式建起焕然一新的新农村。环境美了,基础设施改善了,而买难卖难却成为搬迁后的1700余村民新的“烦心事”。

  宣威市供销社积极发挥乡村流通工程的龙头作用,坚持“哪里有村民居住、哪里就有供销配送中心”的乡村流通网络建设原则,投资41万元,与新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新村中心位置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综合服务社新楼,充分发挥综合服务社一店多能的作用,为群众提供农资、农具、种子、日用消费品、农产品收购、再生资源回收、农村信息化等服务,解决群众购物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等问题。

  曲靖市供销系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曲靖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市情和“农村流通难”、“农民买卖难”等实际问题,供销系统确定“‘加强县级,主攻农村’。三年投入2.3亿元,大力实施‘新网工程’和‘乡村流通工程’,以‘农资配送中心、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规范化网点’三大建设为主,着力打造便捷、安全、实惠、高效的乡村流通服务体系。”

  针对全市乡村流通体系薄弱、流通设施滞后的问题,曲靖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搞好县级化肥仓储设施、日用品消费配送中心和农村网点规范化建设。从2009年至2011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县级财政照此配套500万元,3年内累计改造和新建5.6万平方米的县级化肥仓储服务设施;对经营额达2000万元以上、区域网点配送率达80%的县级配送中心,3年内实行以奖代补,每个配送中心每年补助20万元。计划三年内新建300个和改造200个标准化农村经营网点。

  “赊了化肥,我那十多亩烤烟和洋芋才种下”

  召夸镇小坝村是曲靖市陆良县较为贫困的一个村子,距县城30多公里,部分群众经济较困难。今年春耕期间的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该村的陈华良就赶着牛车,匆匆来到召夸镇供销社小坝农资便民店排队赊购化肥,但还是排在了20多位之后。

  约一小时后,轮到了陈华良。他递上手中的赊购信用卡,上面写着“信用等级”、“赊销数量”、“赊销价格”、“还款日期”等。他连续5年都在9月份以前还了款,信用等级是A级。这次,他顺利赊到了30袋化肥,价值2000多元。他说:“我赊这么多化肥,不用找担保,也没什么麻烦的手续,太值了。如果供销社不赊,自己手里没现钱,我那十多亩烤烟、洋芋就栽种不了。对农民来说,供销社是我们的又一个‘信用社’。”

  在陆良县,这样的“信用社”遍布了每个村庄。供销社主任周琳说:“作为农村供销社,只有把农业作为基础才有阵地,把农村作为舞台才有市场,把农民作为朋友才有客户。每年冬春两季,我们都组织专人深入村庄,逐户摸清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情况,特别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做到品种、数量和使用时间都清楚,提前组织货源,然后赊销给农民。”自2000年以来,随着赊销工作机制的完善,陆良县供销社年均赊销化肥量达2万吨以上,相当于每个村200多吨。由于赊销手续简便,赊销普及率高,惠及了4万多农户,确保了广大农民能及时拿到农资,种上庄稼。自开展化肥赊销以来,全县供销社已累计向农民赊销各种化肥28.3万多吨,累计赊销额达1.9亿多元,受益农户累计达到52.7万户。

  同时,由于赊销时正值化肥销售淡季,化肥价格低,与旺季相比,所赊销化肥的价格上涨金额达100余万元,这就等于供销社向农户提供2000余万元小额贷款后,又让利100余万元,让全县广大用肥困难户真正享受到了双重实惠。

(责任编辑:陈蕾)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