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心中永远的灯塔

作者:佟宝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9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坚定的理想信念
是共产党人心中永远的灯塔

佟宝君
(在总社第一期党员培训班上的动员讲话暨讲党课)
(2010年6月11日)


同志们:
    根据党中央的要求,经总社党组同意,直属机关党委从今天开始对所属党员分三期进行培训。受成玉书记的委托,来讲讲,算作动员,党委说也叫上次党课。上党课我不敢当,说向大家作个汇报、和大家进行一些交流倒未尝不可。既然如此,今天我就共产党员理想信念问题谈点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政治信念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事业之基和前进动力。党的十七大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着重强调,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每个党员要将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作为立身之本,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今天,我想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个汇报。
    一、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时代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为共产主义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和精神支柱。然而,共产主义事业是不断发展的,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探索和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新世纪新阶段,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时代内涵,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对于进一步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有着重要意义。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千百年来,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幸福的社会,是人们世世代代追求的美好理想。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们在美好理想的鼓舞下不断奋斗、不断进步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每一次都把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每一次社会形态更替后呈现出来的新的社会现实,总是离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差距甚远。特别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把劳动者从人身依附关系中彻底解放出来,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纪生产力总和都大得多的物质财富。但是资本主义不过是私有制最精致的“模板”,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有着无法克服的弊端。人与人之间依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产阶级宣扬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被阶级对立的残酷现实击得粉碎。于是一些进步的思想家们就开始研究造成劳动者苦难的原因,探索消除社会弊端的办法,想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剥削、没有贫富对立的美好社会,并且进行了“天才”的设计和描绘。他们有的寄希望于资本家的良心发现,有的热衷于搞社会实验,但不论是所谓的“理想国”、“精神家园”,还是“乌托邦”、“太阳城”,都因为没有科学的基础,到头来都只能是善良的愿望和无法实现的幻想。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进一步加深,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理论来分析和揭示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为工人阶级解放、当家作主指明方向。马克思和恩格斯承担起了这一历史使命。他们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第一次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表现为不同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而由他们所一手创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始终存在着一个不可调和和克服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发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即剩余价值的生产,彻底弄清了劳动和资本的关系,揭示了由此造成的阶级对立必将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进入到激烈的阶级对抗阶段,资本主义在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自己准备了“掘墓人”。正是这一伟大的发现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被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的历史趋势。而这种新的社会形态,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所信仰的共产主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生产力经过长期的发展而高度发达,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越来越多而达到极其丰富。在此基础上,人们各取所需自由发展,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这样的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基于这种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科学认识,基于对中国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愿望要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自诞生之日起,就坚定地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下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和宏伟理想,努力为实现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彻底解放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包括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都在内的,既是作为党的整体的最高理想,又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个人理想,二者是融合在一起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光辉灿烂的旗帜,是坚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是凝聚人心的伟大精神动力。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对自己生存价值及奋斗目标的确定,对我们党的整体的最高理想的认同,从而更加自觉地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我们常说共产党员有一个思想入党和组织入党的问题,一个党员如果连什么是共产主义都不知道,也不准备为共产主义而奋斗,那就是没有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同理,如果对党的最高理想及为实现这种最高理想而必须遵从的规章不知道,也未能做到确实执行,那就是没有完全解决组织上入党的问题。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共产党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既不能脱离时代,也不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共产党必须把自己的最高理想细化为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全国人民能够接受的阶段性目标,使之成为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共同理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正确选择,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一共同理想,描绘了人们美好生活的蓝图,展现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未来,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给全体中华儿女以巨大的激励和鼓舞。这一共同理想,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团结一致,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纽带。这一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体现,是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振兴中华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一八四〇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种种努力和探索。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在不断失败又重新奋起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中国制度模式的强大生机活力,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宣扬的不照搬西方模式就难以强国富民的神话。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没有最高理想的指引,就不会有共同理想的确立和坚持;没有共同理想的实现,最高理想就没有现实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把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须始终坚持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相统一,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懈努力。
    (三)正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形态,但这一理想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和许多发展阶段。《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事业,真如我们所说的是‘百年大业’,是决不能‘一蹴而就’的”,“在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也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很自然的责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二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变革,是异常艰巨的事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困难和曲折。在20世纪,社会主义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波三折,乃至大起大落。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70多年历史的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怎样看待这些挫折和困难,是我们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必须首先弄清的重要问题。马克思曾经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包容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能量释放过程,往往需要经历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从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看,这个过程一般都要经历少则一千多年、多则几千年的时间,即使是寿命最短的欧洲封建社会制度,也经历了差不多1200年的历史。资本主义也是这样。尽管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节奏空前加快,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社会形态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过程会大大缩短。对此,我们既不能丧失信心,也不能操之过急。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应该积极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借助于国际间的合作和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加快经济发展;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既要通过综合国力的提高增强竞争能力,又要积极地运用现有的国际准则保护自己的利益。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总有一天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两种制度竞争的最终胜利。因此,共产党员在建设和实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始终坚定信念,又要经受住一切复杂局面和挫折的考验,提高自己的思想定力和处理各种矛盾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位坚定而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坚定理想信念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也是推进党的事业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具有了远大的理想,我们才可能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具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才可能具有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对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些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中箭落马,说到底还是忘掉了远大理想,丢掉了宝贵信念。
    (一)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支配着共产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面临着各种严峻的现实考验。我们每个党员只有把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作为自我修养的终身课题,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作为改造主观世界的主攻方向,时时处处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能在考验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始终保持先进性。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绝大多数党员经受了考验,保持了先进性,但也有极少数党员干部经不住考验,走上了邪路,走上了毁灭。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先后贪污受贿折合人民币一千多万元,被判死刑,他在反思自己犯罪根源时说:“人可以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信念,丧失信念就要毁灭一生。”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在悔过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党的观念淡化,入党誓言几乎忘得一干二净,头脑里也没有‘共产党’这个概念”。可见,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也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背叛是最根本的背叛,是最可怕的背叛。一个党员干部如果理想动摇了,信念崩溃了,就会目光短浅,意志消沉,没有灵魂,迷失方向,迟早要发生问题。正如胡锦涛同志郑重指出的那样: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历来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从主观上说,放松世界观的改选,背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是一些人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
    (二)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前进动力。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激发人们产生崇高人生追求的强大精神力量。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一个人理想信念越坚定,目标越远大,就越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邓小平同志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无数革命先烈大义凛然,为革命不惜流血牺牲,凭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凭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肩负着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繁重。在这一征程中,更需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获得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
    (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团结同志和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必须依靠全体人民为之共同奋斗。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总是立足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总是立足于争取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确定自身阶段性的奋斗目标,提出鼓舞人心的口号,使党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和切身利益融为一体、紧密相连,以此动员和激励人民群众与党同心同德、英勇斗争、艰苦创业,形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和建设大军,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打土豪、分田地”,农民运动风起云涌;“誓死不当亡国奴”,抗日军民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闹翻身、求解放”,百万民众踊跃支援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雄儿女御敌于国门之外;“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满腔热情蔚然成风;“脱贫致富奔小康”,亿万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这一切都说明,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教育人民、团结群众、凝聚力量、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三、共产党员要将理想信念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具体行动
    坚定理想信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没有远大的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看一个党员是否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最关键的是看他的实际行动。许多模范党员之所以在群众中有感染力、号召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身先士卒、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党员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在和平建设年代,广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广大党员奉献在前、名利在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像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一)坚定理想信念,就要体现和落实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上。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察、思考、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就会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与一切剥削阶级信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我们要树立和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有史以来最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共产党人观察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清醒而深刻的分析,在复杂多变的现象中看到本质、认识规律,在诸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在准确把握事物运动轨迹的基础上科学预见其发展趋势。世界观不同,就会在观察社会、判断历史发展趋势上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内有些人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所吓倒,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对革命前途产生疑惑和动摇,有的甚至脱离和背叛革命。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判断形势,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不屈不挠地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因此,共产党人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加强世界观改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保持先进性的永恒主题。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和坚持,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会随着党龄增加、职位上升而自然获得,必须经历一个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的过程,一个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错综复杂。一方面,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等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形成挑战,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也存在因为改革发展进程中凸显的矛盾和问题而怀疑甚至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倾向。这些错误倾向反映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态度上,对待中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论争上。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自觉划清“四个界限”,确实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做到立场坚定性和理论彻底性的统一,真正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度,分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非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反马克思主义。
    (二)坚定理想信念,就要体现和落实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理想信念的坚定,首先来自理论上的清醒。学习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党中央历来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四中全会又对加强和改进全党的学习提出了新要求,前一段时间,总社党组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直属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我们要特别看到,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想开创中国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对大家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做好本职工作,就会贻误党和人民交付给我们的供销合作事业。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新形势下做一名称职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胜任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应当说,总社当前党员干部队伍的学习氛围总体上是好的,广大干部勤奋学习、勇于钻研,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有些党员干部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有些党员干部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有些党员干部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有些党员干部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从党组织组织学习方面看,有的学习制度不健全,或满足于把制度挂在墙上,却很少落实到行动上;有的开展学习思路不开阔,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在引导党员加强日常学习、激发学习内在动力上缺乏有效措施;有的热衷形式,搞得阵势很大,但学习的针对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正是这些“差不多”、“无所谓”、“顾不上”、“会吃亏”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对此应予高度重视。重点学什么?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多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就一般情况而言,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应当读下列三个方面的书。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领导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二是做好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包括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管理、国际、信息网络及供销合作社业务等方面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着眼解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新网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发展的能力。三是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应该怎么学?一是勤与恒并重。勤,就是勤奋刻苦;恒,就是持之以恒。孔子说,学习要“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如果吊儿郎当、敷衍应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难学到什么东西的。二是博与专相兼。博,就是广泛涉猎;专,就是深入钻研。毛泽东同志认为,“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生活节奏快的特点,更决定了处理好博与专关系的重要性。如果知识面过窄,就很难适应实际需要;但如果摊子铺得过大,就很难学有所成。三是学与思枉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学习要解决两个“不良”,其中之一就是“消化不良”,即对于书本知识,不能全信,不能人云亦云,而要深入钻研、独立思考。四是学与用结合。强调这一点,不仅是因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而且是因为只有自觉地去运用,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学习的知识、巩固学习的效果。所谓“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就是这个意思。总之,党员干部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把握客观规律,保持清醒头脑,辨明前进方向,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坚定理想信念,就要体现和落实在长期的党性锻炼中。严格党内生活,遵守组织纪律,参加组织活动,是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保证。而加强党性锻炼是党员改造主观世界的正确途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自觉置身于严格的党内生活之中,自觉置身于总社机关开展的作风建设之中,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决反对好人主义、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和党内生活庸俗化。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转化为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转化为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要自觉遵守党章,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要定期开展党性分析,联系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接受组织的监督和同志们的帮助,认真查找问题,积极进行整改。要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牢记“两个务必”,时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四)坚定理想信念,就要体现和落实在履职尽责的实践中。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口号和概念,而是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既要志存高远,又要立足现实,在每一个岗位上、每一项工作中爱岗敬业,尽心尽责,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做出贡献。一是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共产党员千好万好,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不鞠躬尽瘁自己的事业,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党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认识供销社在为“三农”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做好供销社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家虽分处不同的工作岗位,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任务,但无论做什么,都是供销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在为“三农”服务,都是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岗位重要,意义重大,热爱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这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二是要弘扬“螺丝钉”精神。一个人的作用,对于我们供销合作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螺丝钉。在这架大“机器”中,一个人不论处于何种位置、从事什么工作,都起着螺丝钉的作用。人人都能恪尽职守、勤奋努力,供销合作事业才会充满活力、不断发展。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今天,更加需要我们每个人发扬螺丝钉精神,自觉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为供销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增砖添瓦。胡锦涛同志说过:“共产党员大都在一定的岗位上,承担了一定的任务,这些看来平凡的工作和任务,是同实现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同党的整个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自觉地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人民的事业、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紧联系起来,甘做永不生锈、永不松劲的螺丝钉。三是要坚持吃苦在前,乐于无私奉献。共产党员只有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一心为公、默默奉献,工作干得多、干得好、思想进步、品德高尚,时时刻刻起先锋模范作用,才能称得上先进。作为一名党员,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有时是要吃亏的,付出比别人多,获得比别人少,需要无私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到“平常时期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来”。这也是党员“岗位先进性”的体现,是每个党员干部应具备和追求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四是要矢志追求卓越。共产党员要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必须具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这一点,成玉书记在多种场合也反复强调。有了这种精神,争创一流才会有动力,才能克服各种困难、经受各种挫折,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回首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南区合作社为代表的一批创业者,白手起家,勤俭持社、艰苦奋斗,为解放区的物质供应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近年来,也不断涌现出了江苏的苏果、安徽的辉隆等这些永不言止,追求卓越的典型。只要我们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不断创新与农民联结的方式和途径,不断探索合作制和市场经济规律有机结合的手段和形式,供销社的发展空间就会越来越大,就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就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前进,超越自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青山”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让我们紧紧“咬定”这座“青山”,高扬理想的旗帜,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中国供销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中,再创佳绩!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终身!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