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求服务之机 创发展新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9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近年来,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9113亿元,居全国第三。在广州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高举为农服务大旗,把为农服务和为社区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抓改革促创新、抓服务促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广州城市实际、切合供销合作社特性的改革发展之路,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均初见成效。

  一、近三年来该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破解“散、难、弱”问题,重构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

  针对一段时间供销合作社系统资源散、生存发展难、服务能力弱的“散、难、弱”问题。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加快该市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做出总体部署。我们抓住机遇、转变思路,理顺体制、创新机制,重构适应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一是破解“散”问题,形成工作合力。着力引导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将思想观念从局限于单位经济利益最大化、习惯于计划经济运作模式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确立起服务“三农”、服务社区工作思路。同时,树立开放办社、联合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运用股份制、合作制等市场机制聚集全市供销合作社资源,为该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贡献。以白云区联社为突破口,探索“一区一社”发展模式,从发展规划、资产处置与监管、人力资源调配等方面整合全区供销合作社资源。以出资入股的方式,联合区(县级市)联社成立农产品经营等公司,通过资本纽带凝聚起系统发展合力。二是破解“难”问题,夯实发展基础。几年来,我们在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化解包袱的同时,坚持通过加快发展解决“难”题。积极向政府汇报和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帮助全市9个区(县级市)联社将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其中1个区联社纳入参公管理。为区(县级市)联社争取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解决历史问题,发展事业。三是破解“弱”问题,提高服务能力。积极探索推进社区综合服务,鼓励全市供销合作社抢占服务阵地,积极承办政府部门委托的职业招聘、职业培训、社区医疗等公益服务项目,开展劳务代理、代理记账等经营性服务,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得到有效结合、相互促进。嘉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成为“政府购买服务”试点。顺应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发展需要,快速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专业合作社自主发展运营能力。截至去年底,共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34家。

  (二)针对“脏、乱、差”状况,构建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网络。

  广州GDP已从十年前的2376亿增长至9113亿,人口总量从990万上升到1420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回收行业带来了广阔空间,也使行业“脏、乱、差”问题更加突出,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危害,给城市治理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将“加强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站点的建设与管理”列为“惠民66条措施”之一,要求用5年时间建设起广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并交由市供销合作社完成。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力推进再生资源社区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网络建设。通过抓试点建设,以点带面推进网络体系建设,规范建设了街镇回收示范站169个,示范便民点265个,探索了符合广州城市特点的6种社区回收模式,行业形象初步得到改变。二是加大管理力度,促进回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参与制订《广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规定》,承接具体实施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工作。制定了广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六统一”、“四规范”和“五不收”等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流动回收人员2377名,培训从业人员6000余人次。以信息化手段推动行业发展,开通“广州再生资源网”,开展在线回收试点工作。将回收行业纳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指标。围绕“创卫”、“创文”和“迎亚运”等不同时期全市中心工作开展行业整治,3年来,共取缔违法违规站点1430个,收缴违规物品800多吨。三是龙头企业带动,运用市场机制建设社区回收利用网络。通过增资扩股、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发展起森雅公司、淘宝公司、花都区新供回收公司等一批有一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回收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的能力大幅增强,今年上半年,再生资源业务经营额达到5.31亿,比2007年同期增长168% 。

  (三)坚持“优、调、强”并举,增强供销合作社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优环境、调结构、强主业,较好地提高了社有企业经营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是千方百计化解包袱,优化发展环境。争取政策消化历史经济包袱3.86亿元,争取资金妥善解决了276名分流职工安置问题和3224名退休人员社保、医保问题,安排好122名离休老干部生活。全社系统资产负债率从2006年末的74.61% 下降为2009年末的70.25% 。净资产收益率从2006年的1.5% 增长为2009年的3.7% 。二是加快资源整合集聚,调整经营结构。针对社有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效益低、同业经营多的状况,顺势而为、调整结构、优化配置,构建农资经营服务、农副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金融服务和物业经营5大主要业务板块。宝生园公司新厂建设、荔枝湾古玩城合作开发、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经营公司建设、农贸市场废弃物加工再利用等项目得到稳步推进,为新一轮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做强供销合作社主业。创新经营体制机制,改制企业88家,改制率92% ,激活了一批社有企业。全系统现有年经营总额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9家,年经营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7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派出董监事队伍建设,完善外聘董监事引入机制,加大对经营班子成员的培养、选拔和外部人才招聘引进力度。加强决策监督、执行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完善重大事项审批制度,建立重大事项决策咨询机制,为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有效保障。

  二、关于进一步做好该市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城市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要适应城市的定位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一是在发展的战略选择上,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始终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定方向、谋发展。必须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供销合作社才有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才能得到党委政府的认同和人民群众的信赖。二是在发展的项目取舍上,必须突出利用好大城市市场资源。要利用好大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报废机电设备、汽车、家电和生活废弃物中可循环利用的“城市矿产”资源,拓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利用好庞大人口带来的消费需要,加快构建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利用好城郊向社区转变进程中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大力开展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利用好城市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的机遇,依托专业合作社引导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产业化。三是在发展的主体建设上,必须利用好大城市人才资源优势。大城市各类人才云集,人才的使用、管理等机制十分灵活。建设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要不拘一格、广开门路,运用公开招聘经营管理人才、吸引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方式,破解人才缺乏的短板问题。

  (二)围绕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业务。

  一是巩固完善社区网络,逐步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今明两年,我们将基本完成中心城区社区回收网点规范建设;以中心城区和亚运会场馆周边区域为重点,全面推进社区回收便民点规范建设。2年内,规范改造8~10个对区域性经济发展具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分选中心。二是以项目为依托,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以项目建设引领产业发展,推进广州市农副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肉菜市场废弃物处理项目,并争取纳入市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探索推进废旧电子和家电专业回收分拣、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项目。三是加强规范管理,引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流动回收人员管理,依法整治违规违法经营。继续开展再生资源“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活动,营造有利于再生资源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充分利用大城市市场资源,加快构建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

  一是打造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平台。加强市如意果品批发市场建设,巩固并提高其国内大型红枣销区批发市场地位,增强冷藏保鲜、物流配送能力,开拓电子交易业务,推行信息化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和效益。二是建设农副产品城区销售平台。按照产业链发展的要求,组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对接的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经营公司。以社区超市的形式连接城乡两个市场,既为社区居民提供质优价廉、安全健康的绿色放心农副产品,又有利于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三是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平台。重点培育省级农业蜂产品龙头企业--宝生园公司,以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提高公司科研能力和品牌知名度。重点扶持从化金秋腊味、番禺华名禽畜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将业务范围延伸到深加工领域,提高农副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以城乡结合部、中心镇为切入点,推进日用消费品网络建设。发挥城乡结合部、中心镇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联合省、市、区三级供销合作社力量,打造日用品现代流通网络,提升供销合作社形象。

  (四)坚持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并举,强化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

  一是加强专业合作服务。兴办与专业合作社产品对接的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等,多渠道、多模式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加大示范社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逐步强化品牌意识,增强专业社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二是强化社区综合服务。发挥供销合作社组织网络优势,加快创办综合服务中心,为党委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供有效手段。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公益服务项目扩大社会影响,以经营性服务保证自身生存发展。在运营管理上,要切实从农民、居民的实际生活需要出发,通过市场化运作拓展服务领域。在体制机制上,要打破区域界限,广泛吸引技术、资金和人才资源,实现多途径、多形式发展。

  (五)适应城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要求,培育壮大社有龙头企业。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有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促进优势资源加速向骨干企业集中,在五大业务板块中重组一批优势企业。成立联合投资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将全系统“三旧”改造工作与网络、平台建设结合起来,打破市场分割,鼓励上下联合,相互持股,寻求合作共赢。二是创新机制和模式,提高社有资产监督管理水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正确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和社有资产运营过程中的合规律性、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资产运营效率(特别是净资产收益率)等监管工作。三是抢抓市场机遇,加快拓展新业务。以项目为引领,加速推进宝生园新厂项目、荔湾古玩商贸城项目、番禺区名优特产品展销中心、白云区丰兴商业街改造等竞争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重点项目,提高出资企业整体实力。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供销合作社事业科学发展。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加强出资企业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提高干事创业、驾驭全局、谋求发展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通过组织选拔、竞争上岗、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方法,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调动干部队伍的工作活力和积极性。二是充分利用人力市场资源,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积极从人才市场、高等院校吸纳高素质人才,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大外聘董、监事的引进任用力度,启动并深入推进职业经理人招聘工作,逐步做到每个出资股份制企业配置1~2名外聘董、监事和职业经理人。三是要大力培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供销合作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实习编辑:谭思嘉)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