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玉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03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同志们:我们这次会议,是总社恢复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系统的企业工作会议。总社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会议筹备组,主任办公会议多次听取筹备工作汇报,会前,筹备组又先后在内蒙和浙江召开了两次座谈会,认真听取了部分省区市供销合作社及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切实提高全系统对企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系统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发展,全面提升供销合作社的整体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

  应该说,这些年社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无论是整体经济实力,还是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最困难的时期相比,进步和成绩是明显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相比,与其它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我们的社有企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整体规模与实力依然弱小,活力与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这种状况,与供销合作社在新时期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不相适应,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亿万农民的期待不相适应,社有企业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

  为此,总社决定把企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举全系统之力强力推进。这次会议选在浙江召开,主要是考虑到浙江的社有企业改革起步较早,体制机制转换比较成功,在浙江这个经济发达、市场竞争激烈的地方,不仅站稳了脚跟,还拓展了经营服务领域,规模与实力也有了大幅提升,他们的很多做法值得全系统认真学习和借鉴。这次会议,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社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进行了周到细致的安排,让我们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社有企业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绩,进一步增强搞好社有企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总社恢复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社有企业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经营服务领域日益扩大,社会形象不断提升,从整体上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一)债务包袱有效化解,冗员过重得以扭转。

  长期以来,各级社有企业承担了较多的政策性经营业务,加之自身经营管理不善,人员负担和债务包袱十分沉重。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有企业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陷入了连年亏损的局面。面对严峻形势,各级社有企业在总社和各地联合社的领导下,发起了以减员减债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攻坚战,化解债务和裁减冗员的工作取得重大成效。

  一是政策性亏损得到较好解决。中央财政先后拨付521亿元,彻底解决了中央政策性亏损挂账;地方政策性亏损的核实确认工作全面完成,大部分地区实行了挂帐停息,浙江、贵州等省的地方政策性亏损已经相关部门同意,予以逐年核销,河北、重庆等省市的地方政策性亏损已基本解决。

  二是银行债务有效化解。1999年以来,全系统先后从农业银行剥离划转了519亿元不良贷款,经过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等债权机构的艰苦谈判,多数以较低的偿还比例处置了这部分不良贷款。

  三是富余人员分流和职工身份置换工作基本完成。通过自筹资金、争取财政支持和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十年来社有企业共分流安置富余人员190多万人,全系统现有在岗职工大部分实现了身份置换,与企业建立了新型劳动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很多地方参照国有企业改革的优惠政策,为供销合作社职工办理了养老和医疗保险,将下岗分流职工纳入当地社会再就业工程。吉林省财政补贴4.1亿元,对全省供销合作社7.7万名职工进行了身份置换。河南、安徽、湖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还规定,对土地出让金实行先征后返的政策,解决改革所需经费问题。

  最近,财政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又同意,将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债务的化解,人员的精简,使企业轻装上阵,激发了生机和活力,为企业走出困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社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集体所有制产权形态,导致了企业产权不清和所有权虚置,企业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十多年来,各级供销合作社深入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是公司制改造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实行职工和经营者持股、系统内联合重组等多种方式,一大批社有企业尤其是传统骨干企业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初步构建起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产权得到明晰,资本得到充实,规模和实力得到提升,一些企业还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目前,省级以上社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的达到了67.4%。

  二是社有资本的结构得到优化。在改制过程中,多数地方坚持了对优势骨干企业的控股地位,对困难企业中的优质资产和业务进行重组,使优势资源进一步向骨干企业集中;对亏损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歇业、转让和托管,从源头上遏制了亏损,改善了企业的资产质量,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截至2007年底,全系统县以上社有企业数量为17730个,比10年前减少了37%,但利润却由10年前的负的114亿元转为盈利96.5亿元。

  三是社有资本的实现形式更加多样。除公司制改造外,各地还结合自身实际,改制组建了一批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及合伙制企业。通过这些年的产权制度改革,社有企业彻底打破了单一的集体所有制产权结构,初步形成了社有产权、自然人产权和其它社会法人产权相结合的产权体系。

  (三)企业经营机制初步转换。

  近年来,各级社有企业在打破僵化的用人和分配机制、构建以激励约束为核心的企业经营机制上迈出了重大步伐。

  一是新的人事和劳动用工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和竞争上岗制度,初步建立起职工能进能出、职位能升能降的新机制。普遍加大了通过公开招聘选拔人才的力度,扭转了过去单一的委任制。最近,总社就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选拔了三家涉棉企业的总经理和庐山服务社的领导班子。

  二是收入与贡献挂钩的分配机制普遍建立。对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各级员工,普遍建立了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了薪酬水平与考核结果的紧密挂钩。为鼓励高管人员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多数改制企业实行了经营者持股的股权安排,一些企业还探索实行了经营者年薪制和期权激励制度。这方面,安徽辉隆集团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辉隆2003年改制,到2007年,短短5年,销售额增长了5倍多,利润增长了3倍多,靠的就是良好的激励机制。

  三是权责一致的决策机制逐步建立。过去,我们的企业是“担风险的不决策、决策的不担风险”,盲目决策的现象十分普遍,给企业带来了重大损失。经过多年的改革,现在的企业经营者在享有更多决策权力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和风险,从制度上减少了盲目决策的行为,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增强了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现代流通方式广泛推行。

  随着市场的放开,各类经营主体蓬勃兴起,服务业尤其是商贸流通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供销合作社的传统经营网络受到严重冲击。面对严峻挑战,各级社有企业结合当地实际,以“新网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经营网络的改造、整合、优化和提升,企业的经营面貌在市场竞争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物流配送、连锁经营、总经销、总代理、 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和交易手段普遍采用,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连锁经营体系正在加速推进;“新网工程”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网络与信息优势,加大与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对接力度,大力拓展农副产品购销渠道,网络的“双向流通”功能日益增强。目前,全系统已经初步构建起了农资经营服务、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烟花爆竹特许经营等连锁经营网络。

  截至2007年底,全系统开展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的企业4113家,发展连锁、配送网点近48万个,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额2820亿元,经营网络覆盖全国行政村总数的30%以上,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流通中的主渠道地位正在拓展。

  (五)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崛起,为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各级社有企业抓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机遇,在立足主业的同时,大力拓展经营和服务领域,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规模与实力的快速扩张,打造了中国农资、中国再生、浙江农资、江苏苏果、湖北银丰、黑龙江倍丰、新疆家佳乐等一批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

  2007年,全系统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57家,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69家。社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提升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能力。2007年,全系统为农民提供优质化肥9000多万吨,占社会总量的60%以上;通过连锁配送网络,向农村配送日用消费品1930多亿元;通过与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生产基地对接,直接收购和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1320多亿元;通过社区回收站点和交易市场,实现再生资源的回收600多亿元。

 

  (六)社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

  各级联合社作为社有资产的出资人,在完善出资人管理制度、提高社有资产的监管水平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在联合社设立专门机构,监管社有资产运营,指导企业改革改制,如总社成立了社有资产监督管理部,河南、江苏等省成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等;二是组建集团公司,将本级企业作为子公司纳入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如浙江的兴合集团等;三是组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从事社有资产的运营、社有股权的管理、全资及控股企业负责人的考核,统一承办银行信贷和对外担保等,如河北、湖北、重庆、宁夏等省市成立的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

  此外,各级供销合作社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社有资产监督管理、股权代表管理、出资企业重大事项审批及备案等做了相应的规范。社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了社有资产的监管水平,促进了社有资产的优化配置,落实了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经过多年的改革,社有企业的整体实力大幅提升,2007年,全系统所有者权益达1053.2亿元,购销总额达16700亿元,分别比最低年份增长了2.21倍和2.18倍,汇总利润也由最低时负的152亿元增长为盈利101亿元。可以说,社有企业已经从整体上走出了困境,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并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受住了考验,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回顾这些年社有企业艰难曲折的改革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

  社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供销合作社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从封闭经营、统购统销到联合合作、多元发展,从“铁饭碗、大锅饭”到“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上能下”,从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到产权改革、经营者持股,从产权单一的集体所有制到产权多元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以思想的解放为先导。当前,社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要突破前进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思想的解放推动实践的发展、改革的突破。

  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社有企业之所以能实现由亏到赢、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关键在于我们始终扭住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社有企业的首要问题仍然是发展问题。化解历史包袱要靠发展,提升经济实力要靠发展,增加职工收入要靠发展,提高为农服务水平要靠发展,赢得党和政府的信任、广大农民的信赖也要靠发展。要以发展破解难题,以发展赢得机遇,以发展凝聚共识,以发展汇聚力量,以发展树立形象,始终不渝地把能不能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

  要始终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

  社有企业的改革,从本质上讲,就是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探索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的有效途径。十多年来,社有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突破高度僵化的“二国营”体制,实现向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等不靠,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转变体制、转换机制,增强市场化运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实践证明,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积极主动地迎接市场竞争,是社有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持续健康发展的唯一选择。

  要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

  为“三农”服务是党和政府对供销合作社的重托,是供销合作社独立存在的价值所在,更是社有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我们的社有企业无论是资产规模、利润总额,还是上缴税收、带动就业,与国有大型企业甚至许多民营企业相比,都相差甚远,但是党和政府还能这么重视,出台很多扶持政策,关键在于供销合作社系统始终坚持了为农服务的宗旨,踏踏实实为农民办事,党和政府也确确实实把供销合作社系统视为“三农”工作可以依托的抓手。当前,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市场前景广阔,各级社有企业一定要继续高举为农服务的旗帜,充分发挥多年累积的人才、网络和品牌优势,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推动农村繁荣中发展壮大自己。

  我们的成绩来之不易,饱含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我们的经验弥足珍贵,承载着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辛探索。我们坚信,有这些年奋力拼搏打下的坚实基础,有这些年历经锤炼得出的宝贵经验,只要我们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取得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更大成功。

  二、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实现社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这些年,我们的社有企业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工作思路和经营机制还没有彻底转换过来,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积极开拓市场、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还很不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还不是很足,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主要体现在:改革相对滞后,全系统仍有近半数的企业固守在原有的体制中,没有引入任何新的机制,已经改制的企业,多数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规模与实力弱小,截至2007年底,全系统县以上社有企业的平均净资产、销售额、利润额分别只有525万元、3000万元和54万元,刚刚公布的800多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供销合作社系统只占17家;主营业务的控制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许多曾经很有优势的领域都失去了话语权,农资、再生资源等行业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品牌与核心技术,很多企业还处在传统的“一买一卖”阶段,有的企业甚至在靠物业收入艰难维持。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近几个月来,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的趋势明显,有些领域已经受到严重影响,这必将给我们系统的企业带来严峻挑战,尤其对困难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加快改革步伐,提升发展速度,推动社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社有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对农资、棉花、再生资源等传统骨干企业,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在保持供销合作社控制力的基础上,通过引进社会资本、鼓励经营者和职工持股等多种方式,加快改革改制步伐,并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逐步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运作机制,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寻求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对具有优势业务和优良资产,但债务包袱沉重的企业,要实施联合重组,依托优势业务和资产,重新开拓经营;对没有竞争优势、缺乏盈利能力的企业,要果断实施拍卖、转让和出售;对少数资不抵债、长期亏损的企业,要依法破产,消灭亏损源。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优势资源进一步集中,社有资本的布局进一步优化。

  二是加快转换经营机制。要建立完善经营者绩效考核及奖惩体系,实现激励与约束相统一,权力与责任相一致,收入与贡献相挂钩。

  三是强化企业管理。要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加强财务资金管理,完善重大投资事项的审核评估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促进企业管理逐步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

  (二)大力实施联合发展战略,着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

  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状况,低水平同业竞争的情况十分严重,加快联合合作刻不容缓。要加强与系统外企业的联合,围绕产业整合、资源掌控、品牌提升和管理、技术创新等战略目标,积极开展并购重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青岛佳世客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该公司是青岛市供销合作社于1996年通过引进外资成立的商业零售企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现已成为青岛市零售业的排头兵,去年,位于市区的购物中心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利润1亿多元,供销合作社的权益也由最初的4100多万元变成了目前的1.7亿多元。

  要加快系统内联合发展的步伐,围绕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控制力等战略目标,加快资源整合步伐,着力在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农副产品、烟花爆竹等领域,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充满活力、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市场控制力的企业集团。近两年,中农集团先后与河北、山东、四川等省农资公司进行了战略重组,实现了经营网络的快速扩张,行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这里,我还要着重讲一下“新网工程”的建设问题。供销合作社系统覆盖城乡的经营服务网络,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它与社有企业一样,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支柱。抓企业,可以使经营网络实现快速延伸;抓网络,可以为企业占领市场打下牢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如地方供销合作社负责同志讲的,搞企业要“顶天立地”,搞网络要“铺天盖地”。“新网工程”就是这样一个融企业工作和网络建设为一体的大工程。

  当前,“新网工程”已经成为全系统的一号工程,中央财政和各地财政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推进的势头很不错。下一步,要在加快建设速度、提高运营质量上下功夫,尽快构建起以“新网工程”四大网络为骨干的覆盖城乡的经营服务体系。具体来讲,在农资网络建设方面,要依托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对上游资源的掌控,加快资源整合,加强配送中心建设,打造连锁经营网络,尽快形成集中采购、分级储备、连锁配送、技物结合的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

  在日用消费品网络建设方面,要发挥龙头企业在网络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推动区域网络之间的有效对接,加强配送能力建设,大力提高门店的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县城有配送中心、乡镇有超市、行政村有便利店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在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建设方面,要以建设批发交易市场和培育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为重点,加大与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生产基地的对接力度,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构建起覆盖广泛、销售顺畅、运转高效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

  相对来讲,全系统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基础比较薄弱,建设比较滞后,为扭转这种局面,总社已决定投资1亿元作为资本金,成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公司,力争通过参、控股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增强其带动功能,提升农副产品购销网络的建设速度。

  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方面,要抓住《循环经济促进法》出台的有利时机,加快建立从社区回收亭、街道分拣中心到集散市场的回收网络,积极打造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基地,创建一批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形成从回收、分拣到循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构建以社区回收站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三)不断开拓经营服务领域,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要在巩固传统领域、抓好骨干业务的同时,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要把传统的经营业务和现代流通方式结合起来,把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把生产和流通结合起来,创新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将经营服务的触角向各类涉农领域积极延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培育实力、做大做强,就必须在工作思路上放得再开一些、再宽一些,国家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行业都可以介入,城乡居民和社会需要的服务都可以经营。

  现在,国家对涉农服务领域的扶持政策很多,去年,光是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就给了30多亿元,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优势进入这些领域。这方面,浙农集团和河南周口的益海粮油做得比较出色。浙农集团不仅占据了浙江省80%的农资市场份额,还积极涉足房地产、塑化、汽车销售等领域,我在绍兴看到,浙农集团的一个宝马4S店一年销售800多辆汽车,去年,全集团销售了9200多辆汽车,在整个华东地区也是数一数二的。益海粮油工业公司是周口市供销合作社利用自己原有的仓库和铁路专用线,于2000年与外商共同投资兴建的,现已发展为国内知名的大型粮油加工企业,产品覆盖了精选大豆、食用油、食用蛋白、特种油脂等几十个品种,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2亿多元,辐射带动农户48000多户。

  (四)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大力提高对社有企业的监管水平。

  要按照“权力、义务、责任”相统一和“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完善社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既要保持供销合作社的控制力,又要使企业拥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社有资产监管模式,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促进联合社从“管企业”向“管资产”转变。要进一步完善社有资产监管的规章制度,各级联合社重点把握涉及出资人权益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对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不要过多干涉,逐步实现由直接管理向委派股权代表的间接管理转变。要进一步加强业绩考核,统筹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统筹当期盈利水平考核和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考核,真实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力戒虚报浮夸、做表面文章,提高考核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要强化审计监督,定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企业内审业务的指导,加强资产损失责任的认定和追究。

  (五)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为社有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坚定不移地实行人才兴企、人才强企战略。要切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加大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工作力度,优化选人用人机制,真正把那些懂经济管理、有创业激情的优秀人才选拔到企业领导岗位。要强化教育培训,特别是企业领导班子和“新网工程”急需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领导班子把握经济规律、制定科学对策的能力,不断提高广大员工适应企业发展、胜任岗位要求的能力。要抓好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依托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强化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培训,引导职工岗位成才,激励广大职工为企业改革发展建功立业、贡献才智。

  (六)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和品牌意识,大力提升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一是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县及县以下的市场中,所占份额不低,影响不小,确保商品质量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是我们必须尽到的社会责任。这次三鹿奶粉事件,让一个50多年的知名企业顷刻倒下,教训十分深刻。

  二是要重信守约。一个不讲信用的企业是不可能存活长久的,我们的很多企业贷款难,不仅有历史的客观的因素,也与不少企业不讲信誉、恶意逃废债务有关,这些行为严重败坏了企业的声誉,影响了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形象,最终也会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是要大力推广使用供销合作社的标识。我们的经营网点比邮政、比肯德基、麦当劳要多得多,但由于名称与标识五花八门,知名度却不如人家。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各个单位,包括大小企业、购物中心、批发市场、零售网点、专业合作社、协会等,都要顾大局、树形象,把供销合作社的统一标识展示出来、悬挂起来,在品牌宣传上营造氛围、形成合力,提升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整体形象。

  全系统要下决心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艰苦努力,到“十一五”末,实现购销总额3万亿元,汇总利润200亿元;培育出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其中,年销售额过百亿元、利润过亿元的企业各20家,年销售额过10亿元、利润过1000万元的企业各100家。

  三、切实加强对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事业的重要支柱,是“新网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托,是为农服务的重要平台,是供销合作社实力和形象的重要体现,各级联合社必须把社有企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服务,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给企业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

  当前,社有企业发展既面临良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机遇来看,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了“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全会的《决定》明确指出,支持供销合作社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决定》中提出的很多工作,都是我们已经在做或正着手要做的事情,这为全系统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此外,国家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启动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的战略举措,使我们发展的空间和舞台更加广阔。在这种大背景下,各级社有企业应该有信心、有决心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从挑战来说,去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近一段时期,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投资和消费需求快速回落。

  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棉花行业因纺织品出口减少导致库存增加、价格下降,化肥价格也已见顶回落,再生资源因钢铁企业大规模压缩产能而出现了积压降价,企业的经营风险急剧放大。特别是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的出口型企业,由于欧美市场需求疲软,加上人民币升值,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不少企业出现了严重的亏损,有的甚至破产倒闭。中西部的不少社有企业,刚刚摆脱困境,现在又遭遇这场危机,发展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各级联合社一定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开阔思路,超前谋划,多策并举,积极应对,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切实转变观念与作风,提高对企业工作的领导水平。

  联合社的领导要高度关心企业的成长,经常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制定发展规划,争取政策扶持,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不能过多地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现在有些领导,对效益稍好一点的企业,动不动就调整班子、安插人员,把许多与企业无关的大小事情都压到企业身上,直到把好端端的企业折腾垮掉。

  我们的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的基础还很脆弱,需要细心呵护,精心栽培,从总社到各地联合社,都要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提升为企业服务的水平,把企业发展好坏作为考核联合社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我们这次会议,是全系统的第一次企业工作会议,今后每两年还要召开一次,对百强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力争通过几年、十几年的踏实苦干,在系统内培育出一批像浙农集团这样的优秀企业,培育出几家我们自己的“沃尔玛”、“家乐福”,打造出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

  (三)认真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不断探索社有企业工作规律。

  认真总结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社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规律,坚持典型示范、由点及面的工作思路,是推动社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本方法。我们这次会议表彰的百强企业,集中代表了这些年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蕴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与启示,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此外,我们还要把眼界放得更开一些,经常走出去,向系统外的优秀企业学习,在市场开拓、经营管理、服务创新、资本运作等各个方面,充分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社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我们的“新网工程”,正是有了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显著的进展。今年,在中央财政收入增速减缓,财政支出基础不断抬升的情况下,财政部仍然将我们的“新网工程”扶持资金增加了1.5个亿,达到5亿元,非常不容易!

  当前,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很多,既有针对特定区域的,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渝统筹城乡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天津滨海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也有针对特定行业的,如现代农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各级联合社要认真去研究这些政策,帮助企业去争取和利用这些政策。

  此外,社有企业的历史包袱还比较重,发展的制约因素还比较多,如政策性亏损挂账和银行历史债务还没有彻底解决,职工的医疗及养老保险欠费较多,企业改革改制享受不到国企改革的优惠政策,等等。我们各级联合社要就这些问题,专题向党委政府汇报,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抓紧出台专门的解决方案,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志们,我到总社以后召开了“新网工程”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研究企业的发展。近几个月来,总社对企业工作投入的精力比较集中,先后将9家困难企业整合为一家,将三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组为一家,公开选拔了三家涉棉企业的负责人,还花费了很大精力来筹备这一次企业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要全面推进企业的发展。明年,总社将着重研究县级供销社的发展问题和如何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问题。我们希望省社的负责同志也要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力求工作取得实效。

  同志们!供销合作社系统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又迎来了农业农村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机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同志,都对供销合作社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寄予厚望,供销合作社确实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我们要将这次会议作为推进改革的动员大会!加快发展的鼓劲大会!坚决克服妄自菲薄、怨天尤人、无所作为的错误观念和陈腐意识,振作精神、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埋头苦干,树立大有作为的信心和决心,力争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中树立新形象、做出新贡献!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晓远)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