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供销合作社企业财务分析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6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2012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沉着应对外部需求持续弱化和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等多重挑战,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的主线,牢牢把握和积极服务于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坚持稳中求进,主要财务指标实现平稳增长,资产总额逼近1万亿元,利润总额突破250亿元,所有者权益突破2000亿元,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效益

  截至12月末,全系统企业汇总实现利润261.4亿元,同比增加45.9亿元,增长21.3%。其中,县以上企业实现利润237.7亿元,同比增加38.6亿元,增长19.4%;基层社实现利润23.7亿元,同比增加7.3亿元,增长44.2%。

  分地区看,全系统36个汇总单位全部实现盈利,其中30个单位实现利润过亿元,分别是山东53.8亿元、江苏36.1亿元、浙江31亿元、安徽23.2亿元、河南17亿元、中国供销集团14.6亿元、湖南10亿元、四川9.8亿元、云南6亿元、广东5.2亿元、新疆4.8亿元、黑龙江4.8亿元、上海4.5亿元、湖北4.2亿元、内蒙古4.1亿元、河北3.9亿元、北京3.5亿元、辽宁3亿元、重庆3亿元、江西2.9亿元、天津2.5亿元、贵州2亿元、福建2亿元、宁波1.7亿元、吉林1.7亿元、新疆兵团1.4亿元、广西1.3亿元、山西1.3亿元、青岛1.2亿元和宁夏1亿元。从增长速度看,除上海、广西、新疆兵团和厦门实现利润同比下降外,其他地区利润总额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海南、青海、新疆和贵州实现了利润翻番。

  基层社实现利润过千万的单位(共26个)排序如下:河南42351万元、广东27654万元、云南22331万元、山东19546万元、江苏17762万元、安徽14399万元、湖南12158万元、四川10406万元、河北8421万元、贵州7996万元、浙江7930万元、内蒙古7693万元、黑龙江4806万元、重庆4569万元、江西3535万元、新疆3378万元、辽宁3031万元、福建2922万元、甘肃2415万元、吉林2296万元、广西2233万元、陕西2001万元、湖北1834万元、山西1615万元、海南1260万元和上海1237万元。

  从利润的地区构成看,东部地区供销合作社实现利润160.5亿元,占全国61.4%;中部地区供销合作社实现利润65.2亿元,占全国24.9%;西部地区供销合作社实现利润35.7亿元,占全国13.7%。中、西部地区供销合作社实现利润占比有所上升。

  (二)营业收入

  截至12月末,全系统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58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08.8亿元,增长17.4%。其中,县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216.2亿元,同比增加1423.6亿元,增长14.5%;基层社实现营业收入2364.8亿元,同比增加585.2亿元,增长32.9%。

  分地区看,全系统共有25个单位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其中山东2124.5亿元、江苏1452.4亿元、河南1319.6亿元、中国供销集团1269.2亿元、浙江1173.6亿元、安徽818.3亿元、湖南637.4亿元、新疆兵团392.1亿元、四川381.1亿元、河北376.2亿元、新疆332.9亿元、云南324.5亿元、黑龙江317.9亿元、广东278.4亿元、湖北278.1亿元、内蒙古263.9亿元、辽宁192.3亿元、甘肃191.1亿元、江西184.0亿元、广西164.0亿元、天津163.5亿元、山西160.8亿元、重庆148.0亿元、上海147.4亿元和宁波107.2亿元。

  从营业收入的地区构成看,东部地区供销合作社实现营业收入7350.2亿元,占全国的54.1%;中部地区供销合作社实现营业收入3809.5亿元,占全国的28%;西部地区供销合作社实现营业收入2421.4亿元,占全国的17.9%。

  分行业来看,全系统农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57.1亿元,同比增加436.4亿元,增长13.6%,占全系统营业收入的26.9%;棉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08.5亿元, 同比增加233.2亿元,增长14.8%,占全系统营业收入的13.3%。

  (三)成本费用和盈利水平

  截至12月末,全系统企业成本费用总额832.1亿元,同比增加118.8亿元,增长16.7%。其中销售费用362.1亿元,同比增加47.6亿元,增长15.1%;管理费用339.2亿元,同比增加46.5亿元,增长15.9%;财务费用130.8亿元,同比增加24.7亿元,增长23.3%。全系统费用水平为6.1%,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

  全系统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9%,同比持平;成本费用利润率1.9%,同比持平;净资产利润率为9.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系统企业资产使用效率有效提高,获利能力明显提升。

  (四)资产状况

  截至12月末,全系统资产总额9918.4亿元,同比增加1388.1亿元,增长16.3%;负债总额7571.9亿元,同比增加969.5亿元,增长14.7%;所有者权益2346.5亿元,同比增加418.6亿元,增长21.7%。全系统社员股金56.1亿元,其中基层社30.5亿元。全系统资产负债率76.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明显提高,资产质量明显改善。

  截至12月末,全系统企业存货同比增长14.1%,存货周转率为7.8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3次,说明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系统企业加快库存消化进度,有效减轻了资金压力;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0.6次,比上年同期减慢0.6次。

  二、2012年全系统企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效益低开稳走,增长态势逐渐稳固

  2012年以来,欧洲债务危机徘徊不去,美国“财政悬崖”山雨欲来,世界经济持续低位运行,复苏明显放缓。中国经济虽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国有企业实现利润虽一直处于下降区间,但利润降幅在下半年持续收窄。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也明显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呈现低位开局、平稳回升的态势。今年1-2月份,全系统利润负增长,3月份实现由负转正。下半年全系统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基础逐渐稳固,基本延续了20%上下的较快增长态势。

  (二)新兴业务贡献日益增强,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由于农资和棉麻市场已基本饱和,供销合作社在这两个传统优势业务中的市场主导地位已基本稳固,谋求更大发展已不太现实。全系统农资和棉麻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12年系统农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1.8亿元,同比增长14.3%,棉麻企业实现利润46.8亿元,同比增长0.6%。农资和棉麻企业合计实现利润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33.9%,比2011年下降4.7个百分点。从营业利润看,系统农资和棉麻企业合计实现营业利润37.5亿元,同比下降10.6%,占全系统营业利润的25.7%,占比较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这说明各地供销合作社在开拓新的经营业务领域上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努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优势业务利润增长潜力不足的发展环境,新兴业务在全系统经济效益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农产品、再生资源等业务逐渐成为系统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三、存在的问题

  (一)支柱行业形势堪忧

  2012年,供销合作社“四大网络”传统业务均面临短期风险与长期矛盾相交织的复杂局面。农资行业,2012年经营形势较差,国内供大于求日益严重,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化肥市场不景气,系统农资企业经济效益增速也逐渐放缓;长期来看,化肥流通经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即将进入洗牌整合阶段,系统农资流通企业也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等困难。棉花行业,2012年国内外棉价严重倒挂,国内棉花需求不振;长期来看,系统棉麻企业面临棉花收储政策亟待调整,流通经营空间不断压缩的生存挑战。日用消费品行业,2012年以来遭遇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升等多重压力;长期来看,也存在三四线城市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网购平台冲击实体商场等诸多不利因素。再生资源行业,2012废钢、废铜等业务市场持续不振,再生资源进口价格出现倒挂,系统再生资源企业主要废钢、废有色业务大幅萎缩;长期来看,系统再生资源企业面临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小等威胁。

  (二)利润质量有待改善

  从盈利结构看,全系统全年实现营业利润145.7亿元,同比增长9.8%,占利润总额的55.7%;投资收益23.7亿元,同比增长3%,占利润总额的9.1%;补贴收入27.9亿元,同比下降26%,占利润总额的10.7%;营业外收支净额62.8亿元,同比增长55.7%,占利润总额的24%。虽然营业利润实现一定增长,但其增量仍有很大比例来自于不可持续的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也不能真正体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同时,补贴收入下降说明国家优惠补贴政策缺乏稳定性,企业获得政策性补贴带来的账面利润是短期的,不具有可持续性,如家电下乡和再生资源增值税优惠等政策的退出都对系统企业盈利产生了一定影响。整体来看,系统企业的经营结构不够合理,利润质量较低,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仍然较高。

  四、有关建议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于当前社有企业发展主要依靠扩大规模、增加投入等粗放型、外延性的扩张模式,企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融资能力不足的桎梏依然沉重。长期来看,全系统支柱行业面临短期风险和长期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不会改变,系统企业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积极推动企业从规模扩张式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转变,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因此,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切实改变行政化管理企业的方式,强化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增长,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向管理要效益,增强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总社三届三次理事会上提出“四项改造”,其中“以实现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是近年来社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但站在“四项改造”提出十年后的历史节点,重新审视十年来的成效,当前供销合作社全资企业户数占全系统汇编企业户数的60%左右,实现利润仅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20%左右。供销合作社全资企业在资产质量、资产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等方面也落后于供销社控股企业。这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站在新的起点,立足现状,下大力气推动社有企业尤其是县级社企业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的新一轮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产权多元化、管理现代化的社有企业。

  (三)抢抓扩大内需的农村市场机遇。针对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中央果断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由于县城以上城镇商业布局基本饱和,竞争呈现白热化,扩大消费的空间有限。农村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将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开拓对象。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各级供销合作社要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的机遇,充分发挥贴近农村和农民的优势,以基层社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建设以超市为主、兼顾卫生、教育等功能的小型综合体,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责任编辑:高徽)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