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财务分析

作者:财会部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3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上半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以下简称全系统)企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总社五届六次、七次理事会会议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各项指标均实现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效益

  上半年,全系统企业汇总实现利润总额96.5亿元,比上年增加22.9亿元,增长31.2%。其中,供销合作社全资及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5亿元,增加11.2亿元,增长46.1%,高于全系统增长率,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36.8%。全系统36个汇总单位中,除黑龙江由于农资企业为延缓缴纳企业所得税,充分利用周转资金,推迟营业收入入账时间而亏损外,其他35个单位全部实现汇总盈利。

  分层级看,中国供销集团实现利润总额2.8亿元,同比扭亏3.7亿元,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2.9%;省级社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亿元,同比下降22.5%,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7.1%;市级社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1亿元,同比增长13.9%,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24%;县级社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8亿元,同比增长30.3%,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49.5%;基层社实现利润总额15.9亿元,同比增长84.8%,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16.5%。

  (二)营业收入

  上半年,全系统实现营业收入7208.7亿元,比上年增加1344.6亿元,增长22.9%。其中,供销合作社全资及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77.1亿元,比上年增加983.8亿元,增长26.6%。实现毛利511.5亿元,同比增加95.7亿元,增长23%。

  分层级看,中国供销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23.5亿元,同比增长19.1%,占全系统营业收入的8.6%;省级社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77.9亿元,同比增长27.1%,占全系统营业收入的23.3%;市级社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31.4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全系统营业收入的12.9%;县级社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66.4亿元,同比增长16.5%,占全系统营业收入的37%;基层社实现营业收入1309.4亿元,同比增长39.3%,占全系统营业收入的18.2%。

  (三)成本费用和盈利水平

  上半年,全系统企业营业总成本7161.4亿元,同比增加1320.3亿元,增长22.6%,比营业收入增长率低0.33个百分点。其中营业成本6697.2亿元,同比增加1249亿元,同比增长22.9%;销售费用194.4亿元,同比增加30.4亿元,增长18.6%;管理费用169.85亿元,同比增加25.9亿元,增长18%;财务费用69.9亿元,同比增加8.6亿元,增长14%。全系统实现毛利率7.1%,同比持平;全系统三项费用率为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全系统销售利润率1.34%,同比上升0.0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35%,同比上升0.09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为3.4%,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四)资产状况

  截至6月30日,全系统资产总额980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251.5亿元,增长14.6%;负债总额739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32.1亿元,增长12.7%;所有者权益2406亿元,同比增加419.4亿元,增长21.1%,其中供销社全资及控股企业所有者权益1389亿元,占全系统所有者权益的57.7%。供销社资本672.4亿元,占全系统实收资本的51.9%。

  全系统资产负债率75.5%,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偿债能力得到提高;长期借款占负债比例为5.5%,比上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长期融资能力得到提升。全系统存货周转率为4.4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5次;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0.5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3次。

  二、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

  (一)整体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上半年,美日经济复苏动力有所增强,但欧洲国家仍未走出债务危机阴影,一些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步伐放缓,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深度调整期。受外部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新一届政府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着眼长远,在稳增长和调结构间寻找新的平衡点,经济 基本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有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面对钢铁、煤炭、化工、纺织等与系统主营业务密切相关行业比较低迷的不利市场局面,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巩固传统行业市场地位,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2%,远高于同期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增速。

  (二)效益质量不断改善

  1-6月份,全资及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占全系统比重逐渐上升,从1月份的23.9%上升到上半年的36.8%。从盈利结构看,全系统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65.2亿元,同比增长32.6%,占利润总额的67.6%,其中投资收益10.7亿元,同比增长7.1%,占利润总额的11.1%;营业外收支净额31.3亿元,同比增长28.3%,占利润总额的32.4%,其中政府补助21.8亿元,同比增长43.3%,占利润总额的22.6%。企业营业利润快速增长,占利润总额比重明显提高,说明企业的经营性盈利能力逐渐提升,效益质量有所改善。

  (三)支柱行业经营稳健

  上半年“四大网络”企业营业收入5612.6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全系统营业收入的77.9%;实现利润总额58.1亿元,同比增长42.2%,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60.3%。

  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低迷、产能过剩、上游原材料成交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农资市场氮、磷、钾三大单质肥行情均稳步下降。随着农资销售格局不断变化,零售商采取随进随销的经营策略,农民购肥热情不高,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市场情形总体不容乐观。系统农资企业实现营业利润2.7亿元,同比下降7.6%,在政府补助等因素支撑下,利润总额达到11.1元,同比增长9.9%,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11.5%。

  上半年,农副产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06.9亿元,同比增长35.4%,占全系统营业收入的23.7%,实现利润总额25.4亿元,同比增长61.8%,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26.3%。棉花行业,国际经济形势逐步趋于稳定,国际需求部分恢复,纺织行业渡过最困难时期,形势总体向好。在国家临时收储政策托底下,棉花市场相对平稳,预期明确,全国商品棉周转库存保持基本稳定。系统棉花企业把握有利时机,巩固市场优势地位,实现营业收入1101亿元,同比增长35.3%,占全系统营业收入的15.3%,实现营业利润7.1亿元,利润总额10.2亿元,受上年基数较低影响,同比分别增长95.5%和55.4%。
  上半年,钢铁行业产能总体过剩,市场价格低迷,市场需求减弱。系统再生资源企业克服不利局面,着力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营业收入461.36亿元,增长44%,利润总额2.8亿元,同比扭亏2.9亿元,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2.9%。

  在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支撑和收入结构调整等预期利好因素刺激下,居民消费需求有效释放,系统日用消费品企业抓住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上半年节假日促销等机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营业收入1420.9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全系统营业收入的19.7%;利润总额18.8亿元,同比增长24%,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19.5%;

  (四)基层社发展势头良好

  今年以来,各地不断加强对系统基层工作的推动力度,积极开展基层社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综合服务社工作,成效明显。全系统基层社实现营业收入1309.4亿元,同比增长39.3%,占全系统营业收入的18.2%;实现利润总额15.9亿元,同比增长84.8%,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16.5%,占比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经济效益不平衡

  层级上,占全系统营业收入份额49.9%的市级和县级社企业实现了73.5%的利润总额,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5%和1.8%;而占全系统营业收入份额31.9%的省级以上企业只有10%的利润贡献,销售利润率大致在0.4%-0.5%,远低于市级和县级社企业;产权类型上,占全系统营业收入35.1%的参股及开放办社企业实现了63.3%的利润总额,销售利润率分别达到2.5%和2.2%;占全系统营业收入64.9%的全资及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仅占36.7%,销售利润率为0.8%,远低于参股及开放办社企业。

  (二)全资及控股企业效益结构有待优化

  1-6月份,系统全资和控股企业经营效益获得较快增长,但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所实现利润总额35.4亿元中,营业利润11.8亿元,占比为33.2%,营业外收支净额23.6亿元,占比66.8%(其中各级政府补助16.8亿元,占利润总额比重达到47.4%)。据此分析,系统全资及控股企业的利润增长仍有很大比例来自于不具持续性的政府补助,企业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尤其在今年国家财政形势比较严峻,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面临调整预期以及家电下乡补贴等刺激政策先后到期的大形势下,财政补助力度受到很大影响,由此可能造成系统企业经济效益的较大波动。因此,全资及控股企业的效益结构及质量亟需改善、优化。

  (三)省级社所属企业实现效益不太理想

  1-6月份,全系统省级所属企业实现汇总利润6.8亿元,同比下降22.5%,营业利润为亏损3.2亿元;分地区来看,31个省级社直属企业实现汇总利润总额增长的仅有新疆、宁夏、湖南、内蒙、重庆、安徽、河北、河南、新疆兵团、贵州、山西、甘肃、天津、陕西、青海、辽宁、吉林和江西18家,其余的均呈负增长,其中黑龙江、新疆、四川、广西、内蒙、吉林和甘肃省直属企业利润总额汇总亏损。这是需要系统单位引起关注的信息,因为省级社属企业一般是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广的区域龙头企业,是供销合作社整体经营形象和区域竞争实力的承载者,也是下一步推动资源优化重组、发展联合合作的主要带动力量,各地要努力克服当前困难,尽快扭转整体经营不利形势。

  (四)企业历史包袱仍然严重

  行业上,棉麻、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累计未分配利润仍然为负,分别为-8.2亿元,-19.1亿元和-2.6亿元;层级上,基层社累计未分配利润为-60.6亿元;产权类型上,全资及控股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为-91.1亿元。这说明系统企业虽然经过多年改革发展,但长期困扰供销社发展的经济包袱,尤其是地方政策性财务挂账问题仍未完全消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系统企业的发展,问题尤以全资及控股企业和基层社最为突出。

  四、相关建议

  (一)抓住转型机遇,助推企业发展

  近几年尤其是本届政府履新近四个月来,国家逐步加大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工作力度。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3〕69号)关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以及鲜活农产品流通工作领域的一系列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号)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政策,等等。都能够成为系统各行业搞活经营、提升效益的有力抓手,应切实抓住机遇,做好与政策制定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创造有利于社有企业发展的环境,推动企业经营发展。

  (二)完善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当前,我国整体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系统企业也面临经济总量增长和效益质量提高的双重压力。针对这一现状,各级供销合作社企业首先要有效地应对好短期问题、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增长,强化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管理,减少企业成本,扩大企业盈利空间;另外,继续下大气力加速推进企业改制改革工作,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机制上保证经营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升。

  (三)加强工作力度,解决历史包袱

  截至2012年末,全系统仍有政策性亏损挂账196.3亿,与最初核定数264.5亿元相比,多年来仅减少68.2亿,占原有数的25.8%,除上海、新疆兵团、宁波和厦门4个省区已全部解决外,其他31个省区挂账仍不同程度存在。系统各单位应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政府和金融单位的谅解、支持,多方协调,力解沉疴,为社有资产的全面盘活,为社有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助力。

  (责任编辑:任智超)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