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守英同志 在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9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根据录音整理) 

短短两天时间,围绕山东省委组织部与供销社“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展开调查与研讨,听了典型案例的发言和地方的经验介绍,启发很大。谈三点认识和看法。

一、农村发生的重大变化为供销社在“为农服务”中发展壮大及巩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提供了机遇

农村改革以来,我们在农村工作中有两件事一直非常苦恼,一个就是希望通过基层供销社的复兴,能够让其真正起到服务“三农”、带领农民走市场的实实在在的作用;另外一个就是,希望党的基层组织在引领、带领农民致富、发展现代农业和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各级政府都在找路子,进行了很多努力,但客观来讲,这两块都不是很乐观。主要原因在于时机不是很成熟。当农业处于以劳动投入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农村的专业化、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较低时,农民对供销合作的需求不大,对基层组织引领他搞经济更是心存疑虑,同时,由于单家独户的规模不经济和庞大的市场交易费用,农业和农村没有长出让基层社可以生长的空间,因此,即便你供销社系统再怎么花气力去抓基层社发展,组织系统为基层组织的涣散和无力再着急,也难以改变现状。

最近几年,从到各地调研的情况来看,尤其是几次到山东的调研来看,一些新的东西正在出现,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功能正在显现,一些地方的基层社正在成长,这次也看到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也在加强。在我看来,这些变化一定是有内在原因的,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想来想去,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源于农村正在经历的深刻经济、社会和制度变革,正在为改变以上两个领域的尴尬局面提供环境和条件。

第一,整个农业正在发生重大转型。这一点我上次在山东供销社汶上现场会上已重点谈过了。主要表现为农业的投入方式、农业发展模式在发生重大变化。过去的一家一户的、以高劳动投入为主、提高土地生产率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正在转向以机械投入为主、以服务规模经济为主的新农业发展方式转型。除此之外,农业、农村发生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

第二,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在大大提高。过去我们每一个地方都是自给自足型的,什么都产,又产粮食、又产棉花,又搞经济作物,地方政府也忙的不亦乐乎。上面政府强调粮食安全时,我们忙着抓粮食;强调抓农民创收时又忙着抓结构调整,结果是所有地方什么都有一点,什么都没有优势。最近我们到各地调研发现,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改变,各地农产品的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搞某一种经济作物的,搞粮食作物的,不断把它变成自己的主导产品,这种分工与专业化不仅表现在县与县之间,甚至各乡、各村之间的区域专业化分工也开始非常明显。这种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是提高了农业的规模经济,实现了规模效益,为农业成为一个盈利产业提供了机会。

第三,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在大大提高。整个农村从改革到现在,最头疼的问题是,千家万户的小农面向市场这一汪洋大海的时候何去何从?一家一户的小农与市场对接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在于交易成本太高。既有一家一户面向市场的组织成本太高,也有达成一致的协调成本太高,还有与卖方打交道时的高昂信息成本,最后吃亏的总是小农。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在发生重大变化,就是农村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农村市场在聚集,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原来以一个生产小组为单位、一个村为单位的市场活动,目前随着农产品专业化程度和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跨村的集市正在形成,更易于收购和运输的市场交易场所和中转站已经形成,这样农村市场的规模效应也在显现与增大。

第四,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正在不断涌现,农业组织和制度正在发生重大改变。由于农业发展模式发生变化,农村的人地关系也在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从90年代末以后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一变化使农业开始慢慢摆脱有史以来人口对土地的过度压力,也为我们考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提供了历史机遇。事实上,农业领域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组织和制度变化正在发生。比如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这是一次新的合作阶段,有别于过去政府号召的、组织的、通过行政动员形成的合作。这一次的合作是以互利为基础的、以利益为纽带形成的新的合作经济;又比如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扩大。从全国数据来看,这三年土地流转速度大大加快,土地规模经营的速度也是最快的,发达地区的土地规模经营比例差不多已经到了一半左右,欠发达地区这几年土地流转的速度都开始大大加快;又比如农业本身的组织化程度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就是各种联合、各种载体的新组织不断出现。这些变化正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反映。

我们讲以上这些变化,目的是想说,这些变化跟我们供销社向农村延伸以及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提供了舞台。无论是农业发展模式的变化、市场规模的变化、专业化程度的变化,还是农业生产组织和制度的变化,实际上都为破解长期困扰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供销社向农业延伸提供了机遇。如果没有这些变化,基层供销社向底下是延伸不下去的,因为原来的一家一户干的很好,他需要供销社什么呢?不需要。基层组织想引领大家往前走,农民也没有这种需求。农村和农业的变化,使我们的农业形态变了,交易的成本收益变了,组织的便捷程度变了,对服务的需求和内容变了,我们的基层组织就有了提供引领和服务的机会,基层供销社就有了为农服务的需求、内容和收益。这就是这两个组织这几年在农村蓬勃成长和发展的背景。正因为此,我们更加坚定,供销社发展的主战场就应该立足于正在发生巨变的农场,通过为农服务,找到经济机会和利润生长点。如果失去这个战场,供销社就失去了其生存、发展的机会。如果抓住这个机会,可能会迎来一轮基层社复兴的阶段。

二、“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是一项稳定农村基层组织与延伸供销社服务的重大制度创新

制度安排的重要性在哪?我们搞农村工作的人都有切身感受,近些年,中央出台了很多文件,不断强调其重要性,但是怎么落地?落地的关键是要有制度安排。我们要通过制度安排,将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组合起来实现各自的利益,同时也保障各自的权利。通过制度安排,通过组织创新,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供销社系统一直在强调其为农服务的职能,组织系统一直在强调提高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的领导和服务能力。但是,供销社如果找不到使其下沉到村庄一级的载体,再高喊为农服务也难以落地;同样,我们再强调党组织的先进性,如果这个组织手上没有一把米,领导和服务农民也就成了空话。“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正好使这两个系统在为农服务中找到了连接点。

一是通过组织创新,实现了供销社服务向村庄的下沉。从这两天调研的点位和上午听到的经验介绍来看,“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使供销社找到了服务农民的组织载体。我们一直在强调,供销社要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但是我们在全国大多数地方看到的情况是,供销社往往是把阵地扎在县市级以上,业务重点也在这些个层次。这几年尤其是省一级的供销集团有的规模很大,实力在不断增强。但在为农服务这件事情上,一直没有找到伸向农村的管道。是我们系统不愿吗,显然是不正确的。还是工作方法论的问题。我们一直讲,供销社要为农服务,尤其是我们的基层供销社要渗透到为农服务里面去,但是,如果不与农村现有的组织资源嫁接,找到能渗透到为农服务的载体,你就做不成这件事。从我在全国看到的有限的情况来讲,山东省供销社是在县级以下为农服务网络发展做得最好的省份之一。山东供销社之所以能在这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关键在于重视在农村“找组织”,“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就是我们目前找到的比较有效的嫁接形式,通过这种结合,我们就在农村最基层找到了最重要的两个载体:基层党组织和专业合作社。这与我们党打天下是一样的,共产党获得政权,支部建在连上;在农村这一级就是将整个组织体系延伸到村一级。共产党在农村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在村一级有共产党的组织体系。这个体系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上面真是有事的时候,要党员发挥带头作用的时候,只要吆喝一声,下面就会有呼应,就有人站出来,这就是我们组织的政治优势。以党建带社建,就是利用基层党组织的这一特点,依靠它发动农民,动员农民,组织土地托管等经济活动,使供销社能更有效、便捷地为农服务,也为供销社打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通过制度安排,实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模经济。我们一直认为,由于我国人地资源禀赋的特点和过小农户规模,农业领域的规模经济主要在服务端。中央已经基本明确,中国未来农村经营组织的创新基本的模式就是生产上家庭经营、提高服务端的规模经济。通过服务领域的规模经济来实现整个农业的现代化程度,家庭经营上有了土地的流转、有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家庭经营也从三五亩的、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的家庭经营,生计性的家庭经营走向适度规模的家庭经营,另外一块最重要的规模经济在哪呢,在服务端,服务端是靠谁来做呢,从山东情况来讲,“供销社+专业社”是提高服务端规模经济的有效形式。要实现服务端的规模经济,就是要有制度创新,供销社在这里面可以大有作为。但是,供销社如何与千家万户的小农打交道呢?这中间的交易费用实在是太高了!这就需要有组织创新。在我们看来,我们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联合能够发挥供销社的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两者的优势在哪?供销社的优势在于利用网络优势解决专业合作社走向市场、与市场对接的联合;专业社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在连接市场、连接农民、形成利益纽带上已经成为农村的利益共同体。这两个组织之间的联合实际上找到了服务端的规模经济。“社村共建”就是一项使供销社实现服务领域的规模经济的重要制度安排,即,通过社村共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优质农产品基地、共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共建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共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项目,促进基层供销社组织向村级延伸,服务向田间地头延伸,推进现代农业服务的规模化,通过增大服务规模,实现了供销社的成本节约和利润增加。

三是通过规模化服务,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我们这些年来一直非常纠结,基层党组织能不能巩固住基层阵地,非常重要的就是看是否能引领农民致富、引领农民迈向好的生活境况。这是非常关键的。现在的现实是,即便基层党组织有着带领农民致富的愿望,但是由于他没有了经济实力,所承担的功能就弱化了。但是,另一方面,在农村,一提壮大集体经济,发挥集体组织的作用,农民就担心从他们身上平调资源或摊派资金。从我们在山东的几个点的调研来看,这次的“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没有找农民或合作社多要一分钱,也没有从任何一个农民手中划出一块地,神奇的是,这些基层组织通过三位一体的合作,“长”出了一笔经费,有的几万,有的十来万!钱从哪来的?从规模化服务中来的。由于有基层组织的服务,为供销社和专业社实现了规模经济,作为合作的回报,就可以按一定比例返回给村集体组织,这是一种三方共赢的结果。正是有这种合作,基层组织也有了服务的经济能力,从而更好地引领农民致富。

三、推进“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点,要处理好党支部、专业社和供销社之间的关系。这三者的关系从目前看到的情况来讲,党支部是桥头堡的作用,发挥着政治优势的作用。战斗堡垒在发挥作用的时候,通过党建带社建壮大了集体经济,为集体经济的组织做出了一块集体经济的收入。所以,接下来要讨论的一件事是,在未来重大集体经济的作用的过程中,党支部在整个社村共建和以党建带社建的过程中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我觉得这个是要好好思考的。我们目前来讲党支部是一个引领的作用,将来核心的问题是,在壮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党支部那一块要不要做出一块利益出来,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件事。还有,党支部那一块,就是集体经济那一块收入到底由谁来支配?我们从全国各地看到的情况来讲,当这个村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非常着急,以为没有经济实力,你就没法壮大集体经济、去引领农民,你什么也做不到。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另一块的情况是这样的,一旦集体做出一块收入以后,又给我们整个农村的治理结构带来无穷的麻烦。现在看到的情况就是,越发达的地区就是集体经济越强的地区,内部打架打的越狠,这个又让我们产生一种困境。就是希望他有集体经济,但是又怕他长大以后又产生很大的麻烦。在这里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供销社之间的关系,党支部在这里就是一个引领的作用,他就是一个发挥他政治优势的作用,但同时经济利益的主体应该是在哪,经济利益的主体应该是在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农民的利益共同体。就是说我们新长出来的这些利益,是让专业合作社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让专业合作社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我觉得这个是核心。所以这样就是说,我们新长出来的壮大的集体经济,我觉得我们山东省和地方在创新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治理结构的设计,就是说这一块的经济利益未来到底由谁来支配。这个事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给我们未来农村组织的创新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第二点,组织合作一定要以利益为纽带,以契约为基础。莒南县的资料是讲的非常好的,就是说我们这次的专业合作社跟供销社之间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的关系,是通过专业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之间的深度的联合来实现各自的利益的最大化,我觉得这是几方合作的前提。专业合作社通过跟供销社的合作能够使专业合作社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走向市场。但同时供销社跟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是实现产品更好地走向农村,同时也提高供销社服务的规模化服务,所以我觉得这个合作之间是以利益纽带为基础的。这个利益纽带要牢固,就应该是以双方之间的契约为纽带的。比如说之间的分成比例应该是多大?各方投资的资本是多大?土地怎么折股?生产的产品未来怎么分配?这些政府不要去硬性作规定,这些利益分成的关系,应该是由两个市场主体之间来达成契约的关系。所以政府作出的任何关于利益分配的规定都可能会或者挫伤这个主体的积极性,或者挫伤另一个主体的积极性。所以我觉得利益最大化的基础,就是利益纽带的形成应该是以契约为基础的。

第三点,从一开始就要明确产权关系。从底下看到的情况来讲,这次的供销社在跟基层组织,跟专业合作社之间联合的过程中,实际上我们是在不断的壮大资本。而且资本、劳动、土地之间正在产生新的联合,但这些联合最后的资本是会不断壮大的,在资本壮大的初期阶段,大家好像都觉得产权不是很重要,因为有一个更大的利益来支撑着之间的分配,但是当利益长到一定的程度以后,资本长到更大的程度而利益的分配更多以后,会碰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初始的产权的界定会阻碍进一步的发展。现在有几种不同的模式,有以供销社主导的,有以村庄主导的,有双方共同出资的,有领办的。这些新的组织形式都很好,都使大家在合作中产生了利益。但是我感觉,因为我们这次调研没有做很深的调查,就这之间的产权安排是清楚了吗?比如说投资方和土地方之间的这种契约是清楚的吗?对未来的利益分配是心服口服的吗?对长出来的这个东西怎么分配是清楚了吗?所以我觉得就这些东西与其未来扯皮,还不如现在就把这件事先讲清楚。所以说这些东西讲清楚以后,等未来的规模长大了,这些东西就不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障碍。所以这个产权关系的理清我觉得可能是现在做规划和推进过程中必须要搞清楚的一件事。

第四点,壮大供销社的实力是根本。供销社跟社村之间的共建能不能持久,能不能长期化,能不能真正成为未来的一场组织创新。关键的一点在哪里?我看关键在于基层供销社的能力和实力。刚才侯主任讲的这一点,我觉得是讲到点子上了,就是说我们现在有大量的政策,有大量的机会就摆在这里,供销社能不能吃得到?我们的基层社能不能延伸到农村一级起到为农服务的作用,我觉得这里面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整个基层供销社自身队伍、自身能力的建设,还有就是我们自身实力的建设。如果这些你做不好,你就这么跑到农村,说我来引领你,农民会想,你凭什么来引领我啊,靠什么东西啊!从我们调研来看,做的好的这些基层社,往往都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有很好的治理结构,往往有很好的市场开拓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我觉得我们未来下一步,要继续把社村共建这件事要做好,从我们供销社来讲必须要强身壮体,必须要把我们自身的实力能够建起来。

第五点,加强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从山东的经验来看,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这件事不光是供销社一家的事,也不光是组织部一家的事。我觉得这件事,应该是地方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我给他的定位来讲,这个不是光为了供销社去抢一个地方,也不是为了我们组织系统来紧紧占领和保护在农村的阵地。我觉得整个这一套的组织创新,实际上是为整个“三农”未来发展的方向的一场重大的组织创新,就是说是为“三农”服务的,同时也是为未来整个农村的发展方向服务的,这不是为了某一个部门、某一个系统服务的。所以就是说你组织创新这件事做好了,我们整个农村的制度创新、农村经营组织的创新、农村市场的发展就会找到他的载体。所以说这件事是事关整个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也事关未来整个农村的经营和组织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件事如果能做好,我觉得我们整个农村的很多工作就可以继续往前推,就可以让中央的、地方的这些农村政策真正能够落到实处。目前供销社系统、组织系统是已经看到了机会,而且也找到了抓手。但接下来我觉得应该是由地方政府一把手真正扎扎实实来做的一件事。这件事做好以后,可能为我们未来农村的发展找到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