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9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注: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供销合作社按照党委政府要求,履行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职责,在组织、指导、协调、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期,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当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特点、措施办法、作用成效、经验体会、困难问题、努力方向和2014年工作计划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形成了报告。现转发给大家,供参考。

 

 

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

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7月24日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市供销社积极履行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主动作为,强化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呈现数量增长快、带动农户多、产业分布广、服务内容宽、品牌意识强等特点,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渐成为农村最活跃、最有效的组织形式之一,成为助农增收的新途径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走出了一条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子。

一、现状特点

截止2014年5月底,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200个(新罗区175个、长汀县307个、永定县336个、上杭县264个、武平县282个、连城县643个、漳平市193个),参加合作社农户7.68万户,带动周边农户22.69万户,全年帮助农民增收7.6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了主要的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产业群,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方面。在2200个专业合作社中,种植类1572个,占71.4%;养殖类432个,占19.6%;服务类165个,占7.5%;加工类31个,占1.4%。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450个,创品牌95个,无公害产品认证230个,绿色食品认证48个,有机食品认证35个,QS认证33个。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五个特点:

一是数量增长快。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各涉农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农村能人、农村种养大户、村两委等各主体充分发挥作用,牵头领办,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的114个增长到目前的2200个,增加2086个,平均每月以20-30个速度增长,发展态势良好。

二是带动农户多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广大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运作,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入社积极性空前高涨。入社农户从2008年的0.57万户,发展到目前的7.68万户,增加7.11万户。带动农户从5.8万户,增加到目前的22.69万户,增加16.89万户。

三是产业分布广。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多方面,涉及了我市主要的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业群,已逐渐从生产领域向加工、流通、服务一体化经营领域拓展,有力地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做优,有效推进了果蔬、畜禽、食用菌、渔业、花卉苗木、茶叶、竹业、肉鸡及林下经济和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四是服务内容宽。各地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越来越多的专业合作社从单一的生产资料购买、生产技术合作向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认证、品牌包装等方面拓展,延伸到资本、技术、劳动等多方面合作,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生产和经营环节统一起来。同时,积极开展示范社建设,规范发展、有效运作,有比较规范的章程、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二次分配落实到位,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

五是品牌意识强。各专业合作社重视品牌建设,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如上杭县中都诚福果品专业合作社的“诚福”、上杭县鑫源乌兔专业合作社的“通贤乌兔”、长汀县启煌槟榔芋专业合作社的“启煌”、漳平市永福闽台缘高山茶产销专业合作社“永福高山茶”、新罗区洋畲柑桔专业合作社的“千年池”、武平县绿露仙草专业合作社的“可馨绿”、武平县梁野绿茶专业合作社的“桃灡绿茶”等一批合作社的商标获得知名商标、著名商标,深入人心。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品牌、有市场的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品牌优势,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二、措施办法

一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积极参与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分散生产者和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效衔接的中介,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的主要形式。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各地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积极参与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武平县百家姓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建规范,定措施;抓营销,拓市场;建基地,立示范;抓推广,提效益;强服务,重引导;创品牌,提质量;重配套,促升级;抓转变,促双赢等一系列措施,抱团参与市场竞争,建立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做强做大了武平农产品产业,促进了成员增产增收。2013年销售额3.4亿元,增加财税收入700万元。联合社成员社之一武平县心连心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1000亩,在中山镇太平村富家坝建立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基地和工厂育秧示范基地,建立了自动化粮食烘干加工厂。2013年,该基地晚稻喜获丰收,亩产达1150市斤,比传统生产方式增收约15%,同时,以基地为依托,开展水稻科学试验项目,形成了水稻科技试验、推广、培训、宣传体系,建立了水稻从制种育秧、大田移栽、田管、收割、烘干、加工、储存、销售一条龙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二是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为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村种养殖大户融资难、贷款难问题,龙岩市供销社先行与长汀、连城、武平县社合作,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贷款担保基金,基金总额600万元 (龙岩市社自筹450万元,支持三县各150万元,各县社自筹50万元) ,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贷款担保总额1:5放大,解决专业合作社贷款难问题。长汀已于4月24日正式对外开展业务,开业当天发放贷款80万元,预计至6月底可发放贷款510万元,利息优惠,手续便捷,免费担保,受到当地党政和农民的赞誉。连城、武平将于6月底7月初开业。

武平县中山供销社早在2009年就对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12年,邮政储蓄银行武平支行与中山供销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邮政储蓄银行向专业合作社提供3000万元贷款额度,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013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又与中山供销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从2009年起,中山供销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分别为2009年700多万元,2010年867万元,2011年1560万元,2012年3130万元,2013年4350万元,一定程度上有效破解了融资难困局。

三是着力打造流通服务体系。为更好地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推向市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农产品流通,我社着力深化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与厦门夏商集团的对接。目前,我市的红衣花生、蜜柚、白鹭鸭、蔬菜等十几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常年进入夏商集团的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额6000多万元,初步建立了山海合作平台。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品牌、产品品牌、质量品牌,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我社还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省内外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把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推向外界,推向市场,促进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农企对接,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市供销社组织各县(市、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闽西特色农产品赴福州、厦门等地开展产销对接推介会,签订对接协议8份,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与新疆昌吉互设名特优农产品直销中心。与广州市供销总社签订了产销对接战略合作协议。重点与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下属的100多家超市建立产销对接关系,搭建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闽西特色农产品在广州的销售平台。

四是探索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做强做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小、散、弱”的问题,从2011年开始,我市供销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组建形式、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2011年8月,全省第二家,全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武平县百家姓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建成立。该联合社是由武平中山供销社牵头,由绿露仙草、鲤龙渔业、农欣果蔬等25个专业合作社组成的区域性联合社。注册资金2100万元,成员2653人。联合社主要为成员社及广大农户提供政策、技术、营销、信息、培训、融资、维权及农资供应、品牌建设等全方位、系列化服务。联合社成员社有部级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社5个、市级示范社7个,拥有商标39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无公害认证2个,有机食品认证5个。联合社助农增收1.2亿元,缴交税收700多万元,带动农户2.14万户。联合社还成立了党总支,下设6个产业支部,112个党员。同时成立了团组织和工会委员会。2012年11月,全省首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岩百农汇产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该联合社是由龙岩市供销社牵头,由新罗区闽农花生专业合作社、上杭县众发蔬菜专业合作社等36个专业合作社及2个公司组成的跨区域的联合社,注册资金5000万元,成员5600户。该联合社以龙岩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古田闽西农产品直销长廊为平台,汇集900多家专业合作社的1900种名、特、优农产品,采取产销直销方式,减少流通环节,满足消费需求,开业至今销售额8000多万元。目前我市共成立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其中区域性的联合社8个,行业性的联合社有8个,初步形成了联合合作,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

五是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为了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种、养、加、销大户及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服务,促进农产品流通,同时,在购物、缴费、出行、娱乐、资讯等方面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市供销社大力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建设。一是与远山农业电商部合作组建了远山供销电子商务公司,整合力量,加大投入,努力把福建(龙岩)农产品网上超市打造成全省一流的农产品电子服务商务平台,大力促进农产品流通和销售。二是依托中农批物流交易城,在龙门物流园区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努力打造一个集农产品电商交易展示推介、物流配送、质量检测、电子结算、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集聚区。三是在每个县设立2-3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广大农民提供网上购置生产生活用品和网上推销农产品服务。

六是着力打造组织架构和政策支持体系。市、县(市、区)政府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供销社,形成了较完善的组织架构;出台了促进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加强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专门文件,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具体的扶持政策措施,形成了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同时,与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联系沟通,协调落实了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

七是着力打造项目资金支持体系。把项目谋划和申报作为服务重点,认真按要求积极组织好国家、省、市支持项目的申报,努力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在农业局、供销社、林业局、财政、农综办等有关涉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共申报项目185个,争取项目资金近4500万元。同时,市、县财政每年补助资金近400万元。

八是着力打造工作示范指导体系。以示范促规范,抓规范促发展,积极抓好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几年来,培育部级示范社21个,省级示范社79个,市级示范社144个,县级示范社210个。这些示范社绝大部份在各自的生产经营领域带头示范,成为制度健全、运作规范、功能齐全、作用显著的标杆性的专业合作社,真正起到了“办一个专业合作社、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作用,推动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发展。

九是着力打造宣传教育体系。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材料8000多份,开展基本知识、政策法规、典型经验、专业知识远程教育,张贴标语,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动态》宣传刊物,已创刊30期,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同时,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财务人员、技术人员培训班,普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知识、财务会计知识、商标知识、项目申报等知识。每年市、县供销社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财务人员、技术人员1000人次以上。几年来共兴办各类培训班50多期,培训人员5000多人。创建了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网站,内容包括政策法规、工作信息、典型经验、专业知识、示范社风采等。建成了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提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财务管理水平。

十是促进土地流转,提高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83.33万亩。全市有17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土地流转,主要是烟草、蔬菜、花卉等种植类专业合作社,流转面积21.25万亩,占全市流转面积的25.5%。其中新罗32个专业合作社,流转0.86万亩;长汀16专业合作社,流转0.5万亩;永定41个专业合作社,流转0.59万亩;上杭11个专业合作社,流转0.61万亩;武平20个专业合作社,流转3.89万亩;漳平52个专业合作社,流转2.8万亩;连城35个专业合作社,流转12万亩。全市成立5个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武平县客家红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长汀县江联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长汀县土地联供流转专业合作社,连城县鑫农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上杭县中都土地流转整合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700亩。

三、作用成效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推进了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帮助了农民增收致富,落实了党和政府的农业政策,密切了与农民群众的联系,为我市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农民专业合作社已逐渐成为农村最活跃、最有效的组织形成之一。

1、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对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销售大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愿组织起来,在劳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联市场,下联农户,融产供销于一体,搭起了农民与市场的桥梁,以其市场信息的优势,组织农户按照市场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种植、养殖,通过商品注册、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提高商品的附加值,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使农民“种有所导、产有所销、销有所利”,真正实现千家万户的农民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对接,从而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武平县中山绿露仙草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可馨绿”商标,同时扎实推进仙草种植、加工、销售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成员及周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包括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营销服务、维权服务、培训服务及政策咨询等,积极推广“五新技术”,建立示范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拓展销售市场,做强做大仙草产业。已有成员626户,建立无公害基地3万亩,带动中山、民主、下坝、中赤等带动周边乡镇农户8000户,年销售额达1.5亿元,助农增收3000万元,成为武西南助农增收的新亮点、新龙头。

2、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助农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连接广大农户,一头连接市场,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助合作关系,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同时,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进行统一销售,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产品销售利润,通过组织成员批量购进生产资料,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将专业合作社加工、流通环节所获得的利润实行二次返利,有效地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通过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牵线搭桥,把农产品有序地引向市场,增强农民承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上杭县鑫源乌兔专业合作社坚持以服务成员为宗旨,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饲料”、“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的服务体系,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服务功能,产品销往福州、厦门及周边省份。同时,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通贤乌兔”自主品牌。该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05户,带动农户456户,常年存栏30万只,出栏70多万只,销售额3968万元,合作社成员年均增加收入3万元。

3、落实了党和政府的农业政策,密切了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贯彻了党和政府的农业政策,加强了与农民沟通、联系、服务,密切了党和政府与农民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政府的一个工作抓手,成为组织农民、服务产业、促进发展、助农增收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力量。通过这个载体,转变服务方式,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通过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有效地吸引、组织、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转变了观念,使农民充分认识到过去单打独斗的劣势,必须组织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进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通过专业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民主议事,农民合作意识大大增强,培养了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武平县百家姓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抱团参与市场竞争,做强做大武平农产品产业,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成员增产增收,受到党政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和赞誉,成为当地组织农民、服务产业、发展生产、助农增收及新农村建设的依托载体和重要抓手。该联合社现有41个专业合作社,4家产业协会加盟,成员2649个,协会成立1005户。销售额达到了3.4亿元,增加财税收入700万元。

四、经验体会

1、必须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促进依法办社,以章办社,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这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前提。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应当围绕产业发展,应该要有一个产业基础。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切实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这是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不竭动力。

3、坚持政策引导和推动。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从财政、税收、人才等各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4、坚持典型示范引路,强化规范管理、规范运作,切实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和示范引导,这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关键。

五、困难问题

1机制不够规范完善。各涉农单位牵头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运作机制相对较为完善规范,民主办社意识强,财务管理公开透明,二次盈余分配落实到位。而由农民自办的部份专业合作社,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对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意义认识不足,对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机制学习不够,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机制不够规范,成员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出现一股独大的现象。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是一个薄弱环节,财务管理制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宗旨和精神实质的体现。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是一项新的制度,各专业合作社由于受自身知识的限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学习不够,不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的基本知识,造成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透明,盈余分配落实不到位、不健全,甚至有些专业合作社只挂牌,没有运作。

2、资金筹措困难。资金问题仍是制约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金融部门难以对接。其主要原因:

(1)金融部门不敢贷款。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短,部份专业合作社规模不大,运作机制不够规范,金融部门不敢贷款。

(2)金融部门不愿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大多是农业产品,受气候、市场等因素影响,产业风险较大,金融部门不愿贷款。

(3)金融部门无法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以成员的产品和固定资产折价入股,现金入股少,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企业净资产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大多为农村集体性质,无法提供符合商业银行贷款的有效资产抵押,而商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又受《担保法》约束,也就无法贷款给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只能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个人联保或成员个人财产抵押得到小额贷款。因此,虽有文件,但实际难以操作,我市绝大部份专业合作社与各有关商业金融机构难以对接。

3、风险保障机制缺乏。专业合作社风险主要来自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目前,我市列入农业保险品种只有稻谷、生猪、烤烟等大宗农产品,而专业合作社产品多种多样,季节性强,几乎不在农业保险之列。同时,农民长期以来有靠天吃饭的意识,造成专业合作社内部建立风险基金的意识淡薄。因此,专业合作社产品存在较大的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风险。

4、人才匮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弱势人群联合的弱势群体。虽然专业合作社骨干是生产经营能手,但是文化素质较低。尤其是专业合作社的财务会计人员、生产技术人才匮乏,影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

六、努力方向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财务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培训重点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基本知识、财务会计制度、农产品质量认证、商标品牌申报、支农项目申报等方面知识,进一步明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目的、意义和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组织机构、民主管理、盈余分配和财务管理为重点内容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商标品牌和项目建设水平。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教育培训,强化科技知识教育,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2、推进示范化建设,提高示范带动作用。在保持量的增长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大力推进示范社建设,做强做大一批制度健全、运作规范、功能齐全、作用显著的示范专业合作社,树立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同时,加快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提升联合合作水平。

3、积极开展农超、农企、农商对接,促进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的有效对接,搭建流通合作平台。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努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向外界,推向市场,通过探索农商、农企、农超对接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4、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服务功能。积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当地农业资源特点和优势,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5、加强指导协调服务,落实优惠政策。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服务,协调落实税收优惠、工商登记、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保险等方面的问题,鼓励探索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路子,促进农产品流通,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项目的生成、储备、谋划、申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稳步发展。

七、2014年工作计划

() 工作目标

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以上,培育市级示范社40个,县级示范社70个,争取培育部级示范社3-5个,省级示范社15-20个。

() 工作思路

加强指导、强化服务、抓好示范、推广典型、规范提升、推进整体,促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稳步发展。

() 工作重点

1、推进规范化创建活动,提高示范带动水平。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全市组织50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创建活动,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200个以上。2014年,每个县(市、区)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结合不同产业发展情况,培育10-20个县级示范社。争取市财政专项扶持奖励资金不少于150万元用于培育40个市级示范社。积极推荐申报省、部级示范社。各县(市、区)要把农机、植保、水产养殖、土地流转托管等方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培育发展示范社的重点内容和重点工作。拟召开一次示范社经验交流会并现场参观调研,宣传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有效运作,不断提高合作社运行质量和水平。

2、进一步推广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电算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广应用会计电算化工作是规范财务制度、分配制度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2014年,将注重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管理平台的功能。各县(市、区)要指导一些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人员和设置帐薄的合作社,本着自愿的原则,实行集中委托代理记帐、核算。2014年,各县(市、区)要选择5-10家财务管理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会计集中委托代理试点,组织专业会计对合作社财务进行代理记帐,也可组织乡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或会计事务所进行代理记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拟再举办一期推广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电算化培训班,重点对县级以上示范社推广应用会计电算化,以点带面,逐步提升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水平。

3、强化培训教育,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2014年,拟举办1期130人以上参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财务人员培训班。各县(市、区)也要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培训班。市、县(市、区)培训理事长、财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600人以上。培训内容重点是基本知识、会计管理、项目申报、市场营销、典型示范经验介绍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目的、意义,规范完善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争取组织一至二次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到外地或台湾参观学习。

4、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建设水平。2014年,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指导、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积极申报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积极申报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着力培育几个省内外乃至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响当当的品牌。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5、促进农超、农商、农企对接,提高农产品流通。继续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继续保持与厦门夏商集团对接,鼓励更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进入夏商集团的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搭建山海协作平台。积极发挥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和海西农产品网上超市的作用,推进产销对接;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市“茶王”、“花王”、“竹王”、“茶艺表演”等农赛活动和省内外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加大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2014年,拟举办1期农超对接座谈会,邀请市内外的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学校等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见面、洽谈。

6、组建龙岩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争取上半年成立由全市有影响、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参加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联合会的成立旨在为会员提供技术信息,加强交流协作,强化金融合作,加强闽台交流等服务。

7、积极履行农合办职责,提高协调服务水平。主动作为,突出服务,落实政策,多做实事,进一步发挥农合办的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的作用,拟召开一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部份合作社参加的工作座谈会,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关问题。加强与农办、农业、林业、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工作联系协调机制,共同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工作。同时,积极鼓励、指导各县(市、区)成立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及各区域性、行业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水平,扩大规模,提高实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教育培训、品牌建设、质量认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