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县供销合作社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3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做好三篇文章  担当改革先锋

  基本情况

  灵寿县地处石家庄西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面积1066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79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其中农业人口26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灵寿县供销社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着力做好三篇文章: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探索创新管理机制、打造运营服务方式。围绕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工作,不断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中多方面的实际需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把一家一户办不了或不好办的事情办起来,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连接在一起,全面实现了组织紧密、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双向流通、城乡并举的现代农业服务新体系。

灵寿县塔上镇供销合作社成立暨社员代表大会。

  脱胎换骨 改革创新 打造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供销合作社是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在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系统管控着整个国家的农村商品经济。改革开放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整个供销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其商品经济的管控职能不复存在。供销社系统成了一个没有血肉的空躯,许多乡镇供销社人去楼空,连骨架也散了。

  灵寿县供销社原有20个基层, 2005年,全部改制,乡(镇)供销社功能缺失,经营、服务网络在乡(镇)中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体制下,农民致富门路少、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日益凸显。农民开始成立合作社、协会,但因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指导,没有形成县乡村三级一体化组织经营网络,大多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分散经营,难以发挥为农服务主导作用。针对上述问题,灵寿县供销社领导班子经过多方考察论证,一致认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只有放下自己龙头老大的空架子,才能落地生根。只有把自己投入到市场的大海中去搏击,才能寻求新的崛起。以时兵江为首的灵寿县供销社一班人,在深入分析现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规律和发展优势基础上,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革创新。按照“县政府主导、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办、农民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组织原则,探索实施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龙头企业带头人+村‘两委’干部+乡(镇)政府+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四位一体”组织模式,开始重组重建基层供销合作社。利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全县15个乡(镇)均成立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同时一并成立了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健全了“农合联”乡镇分会。

  在新型基层供销社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合作社围绕产业进行强强联合,形成产业龙头,提高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相继成立了全县食用菌、中药材两个合作社联合社,核桃、养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正在筹备中。为把供销社办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12年,经县政府批准,依托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产业合作社联合社及部分知名专业合作社,组建了河北省首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供销社的县、乡、村三级合作社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到目前,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2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了供销社服务体系,涉及龙头企业6家、工商业者29户、社会能人32人、农民经营大户14家、村“两委”干部56人。辐射15个乡镇、农户4万余户。强大缜密的组织体系线条明朗、实力雄厚、资源共享、流转畅通,大大提升了对农业农村经济及农民生活的服务功能。同时,也给基层供销社的发展壮大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严格规范健全机制 探索创新管理机制

  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这种全新的组织体系,就像把原来零散的打游击的一艘艘小船组建起来,打造了一艘远洋作战的现代航母,成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这艘航母不仅是经营实体,更是服务“三农”联合体,兼具经营性、服务性和公益性。但是,这艘航母的组成部分都来自于原来分散经营的独立组织,他们习惯了零打碎敲,各自为政的自营模式。要想奋起远航,必须步调一致,紧密协调。为促进其规范、健康发展,采取了“供销社监督指导、乡(镇)政府领导、合作社自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2011年,在县供销社的帮助指导下,由灵寿县兆江养殖专业合作社牵头,联合当地不同产业类型的合作社、涉农经营实体,成立了灵寿县青同镇供销合作社和灵寿县青同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新型供销合作社和联合社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合作立社、服务兴社、品牌强社”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合作优势,联合打造产业基地、农业示范园区和产品品牌,带动了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现有社员446名,涉及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农业企业6个,村“双委”干部5人。

  整合资源 优化链条 建立新的运营方式

  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中,是联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渠道”,是服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主力军”。鉴于此,灵寿县明确了“服务农业产业化、服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农民群众”的“三位一体”运营服务方式。

灵寿县放心农资店。

  青同镇供销合作社主任卜海燕在科学运营、优化产业链中做出了典范,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近年来,随着全镇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场产生的粪便污水成为影响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引领农村合作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型供销合作社利用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这一平台,积极探索社员以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土地互换等合作经营管理模式,流转土地1200亩。规划建设了农业庄园,成为全镇发展生态农牧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即利用合作社养殖场的粪污资源,集中建成容积2000立方米的沼气站;利用沼渣液加工建成生物有机肥厂;利用生物有机肥建成绿色农业种植园;形成“猪—沼—肥—果(菜)—加”的互补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农业庄园已建成薄皮核桃、四季果桑、中华寿桃等特色果园340亩,莲藕等特色蔬菜示范园100亩,蛋白桑等特色牧草150亩,金叶榆、金枝槐等彩色绿化苗圃230亩,鱼塘(垂钓池)150亩,形成了农业新品种示范、绿色果蔬采摘、生态养殖、科技培训、休闲养生的农业观光园区。园区已安排劳动力200余人,实现了土地流转社员的再就业。同时辐射带动农户5000余户。2012年“幸福小镇”被全国妇联、科技部、农业部联合授予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供销合作社被市供销社命名为示范供销合作社。”

叶育苗大棚。

  灵寿县是我国的食用菌和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大县。灵寿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后,将食用菌和中药材的种植加工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也吸纳了进来。县供销社联合社精心规划、规范监督、建章立制,使全县食用菌和中药材的种植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壮大。

  灵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后,供销社积极指导、监督,协调共赢,把分散的各成员社食用菌资源优势整合到一起,形成了联合发展平台。在菌种、生产、管理、储藏、销售等方面,为社员社提供服务,使灵寿县的食用菌业获得了发展壮大,已成为了灵寿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冀乐”被评为“2011中国具有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

  武会来是灵寿县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说:“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后,大家抱团努力,通过互助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措施,使灵寿县的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取得了飞快发展。目前,全县已发展种植户6800家,参与就业人员28000人,种植面积52800亩,打造出了‘灵寿丹参茶’、‘灵寿金银花茶’等中药材深加工知名品牌。”“慈河”被评为“2013中国具有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

灵寿县朱食村再生资源回收站。

  灵寿县实施“四三三”一体化机制重组重建乡镇供销社,打造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做法,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使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服务“三农”功能日趋增强,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灵寿县供销社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市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全市经济工作考核特等奖、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实绩突出单位。国家发改委、全国供销总社、中央党校、省委和省政府政研室、省市供销总社等上级部门多次前来调研。今年,由财政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法制办、全国供销总社等部门组成的国务院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调研组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挥供销社作用的研究》课题组,到我县调研。山东、海南、黑龙江、四川等15个省及多个市、县供销社参观考察。新华社和中华合作时报进行了专题采访。中国合作经济杂志、石家庄日报及省市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多次宣传报道。

  灵寿县供销社主任时兵江对供销社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灵寿已被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县,下一步将按照韩国农协模式灵寿化思路,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大力推进组织体系、服务机制、经营体系、合作金融、管理体制创新,把供销社办成贯通上下、运行高效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政府支农惠农的重要载体”。

(责任编辑:谭思嘉)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