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供销合作社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改造自我 服务城乡

  江苏省南京市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49年7月5日,在60多年的风雨历程,始终为城乡商品流通中做出着积极贡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供销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走入了低谷。2010年南京市社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后,紧紧抓住国务院40号文件带来的良好契机,认真贯彻全国总社《关于加快城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大胆打破传统思维与机制的束缚,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服务创新,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保持了供销合作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活力和不竭动力。

图为南京市供销合作社宁台农贸合作产业园。

  加快改革 创新发展

  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确立了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市社始终把解决对发展的认识问题作为推动改革的首要任务,在不断地解放思想中确立了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思路,即: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打造科技、金融、合作三大平台,大力推动“发展”与“服务”两大任务一体化深度融合,用“服务”的需求引导“发展”的布局,用“发展”的成果推动“服务”能力的提升,努力实现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的双提升。在此基础上,全系统形成了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思想共识,开始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坚持以“发展与服务模式创新”为牵引,着力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为努力探寻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市社紧紧依靠创新这一重要方法,自2010年以来,坚持每年在全系统内举办一期“发展与服务模式创新”研讨班,围绕“认识、方法、效率、质量、水平”五个方面,通过不断地思考、实践、总结、提高,每年努力解决一个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创新推动发展。

图为南京市供销合作社开展的年货进社区活动开幕式。

  坚持以城市供销合作社转型发展为路径,搭建了全新的社有经济发展平台。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整合系统内外资源,搭建了全新的市社本级经济七大发展平台,形成了集投融资管理、资产经营、现代农产品流通、科技服务、城乡金融服务以及农业产业园、软件产业园、再生资源科技产业园等多业态于一体的、符合自身发展要求和政府产业发展定位、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

  坚持以典型示范为引领,不断夯实为农服务的工作基础。为改变为农服务工作以往求数量、轻质量的局面,2012年起,在全系统重点开展了为农服务社十大标兵、专业合作社十大典型、基层社十强社、涉农十大骨干企业(四?十示范工程)达标创建活动,通过定标准、抓典型、作示范,突出了供销合作社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较好地推动了为农服务工作规范化发展。目前,全市7个区级社共有基层社43家,基本消灭了空白点;为农服务社达696家,实现了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参办、领办专业合作社321家、联合社31家,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有效加强。

  坚持以分类指导为抓手,明确了各区供销合作社全新的发展定位。2013年,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加快推进各区供销合作社科学发展的分类指导意见》,按地缘相邻、特色相近、水平相当的原则,将全市7个区供销合作社划分为南部、东南、江北三个片区,分类提出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各区社围绕当地政府产业布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瞄准新定位,迈出新步伐,全系统呈现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线,全系统不断争先进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按照“十二五”规划设定的总目标,系统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拚搏,主要任务指标的完成超过了“十二五”规划的时序进度。2014年1-6月份,全系统销售总额达412.88 亿元,同比增长35.49%,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在2012年全国总社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综合业绩考核中,南京市社获得了唯一的特等奖,2013年再次获得特等奖并排名第一。高淳、江宁两个区供销合作社在省内十强县级社评比中分列第2、第4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图为南京市供销合作社下属基层社建设的东善供销大厦。

  精心筹划 主动作为

  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既是中央及各级政府对供销合作社的要求,更是供销合作社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在这轮深化改革中,市社超前准备,精心筹划,为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争取了主动。2013年11月全国总社深化改革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市社即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改革发展工作基础上,与各相关区委、区政府和供销合作社反复沟通研究,确定了各区供销合作社改革重点。

  今年4月3日全国总社召开综合改革试点动员部署会后,市社立即召开了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加快改革发展工作推进会,确定了市社系统改革总体目标,明确了2014-2015年改革的13项具体任务,并结合各区供销合作社实际进行了任务分解。市委、市政府对供销合作社的改革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将之作为全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农村综合改革(2014-2015)任务分解》中,将供销合作社作为责任单位,专门赋予了改革任务。同时将供销合作社制定的改革方案列入《南京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施方案》之中,明确成立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并要求各相关区政府将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供销合作社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科学发展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5月份,市供销合作社的改革方案已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名义正式下发,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突出重点 先行先试

  按照 “将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市社确定将大力推进“镇村发展与服务一体化、系统联合合作多元化、为民服务规模化、城乡流通现代化”建设作为这次改革的重点目标,成为“改造自我、服务城乡”的突破口。

  镇村发展与服务一体化。以系统化、信息化、公司化为抓手,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主导作用,依托镇、村两级组织力量,按照“供销合作社搭台、镇村共建”的思路,全面融入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构建起现代化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选择溧水区试点,组建区供销合作社、集团公司、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三位一体”的新型组织架构,并于2015年底前在10个中心村分别建设一个1000平米以上的集生产、生活、文化、卫生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为民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用信息链、物流链贯穿区、镇、村三级并形成网络,逐步实现区有物流配送中心和信息集成中心、中心镇有5000平米的综合商贸体和信息呼叫中心、中心村有1000平米以上的新型为农服务中心和信息采集点,逐步构建起信息化程度高、综合配套完善、便捷优质高效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

图为南京市供销合作社沛桥社区服务中心。

  系统联合合作多元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产为纽带,进一步密切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构建起上下贯通、开放包容、运作高效的多元化合作发展体系。选择高淳区试点,联合全市各区供销合作社共同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淘宝网“特色中国?南京馆”,运营10个月以来,集聚商户337家,今年上半年完成网上交易额1.52亿元,月交易规模在全国32家地方特色馆中名列前十位。至2015年发展加盟网店1000家,销售目标5亿元;选择栖霞区试点,整合系统内资源,联合“国大药业”,构建市、区、镇、村四级非处方药品连锁经营网络和配送体系;整合市、区、基层社三级供销合作社资源,联合村级组织,在全市建设6个农产品示范基地,按照农产品产销对接基地、初加工基地、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运营公司“五位一体”的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为农(民)服务规模化。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业生产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发展新型服务载体,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系列化、综合性服务。由六合区供销合作社牵头,联合社会力量,组建农机具、农业植保等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对大田作物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的托管服务,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选择江宁区试点,以供销合作社入股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形式,积极推动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三社合一”的深度融合,探索管理科学、运营规范、监管有力、风险可控的农村合作金融新模式;选择浦口区试点,积极发展农民、居民消费合作社,探索社区新型服务载体建设;整合系统专业合作社、农合联、农合会等资源,大力组建由基层供销合作社牵头领办的、跨区域、跨行业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壮大农业经营主体。

  城乡流通现代化。以“新网工程”为龙头,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系统内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购销、非处方药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连锁经营服务网络,提升城乡流通网络现代化水平。以市供销合作社宁供农业产业集团为主体,依托已建成的50余家实体门店和冷链物流中心,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和系统产销对接优势,对接政府“智慧社区”项目,首先在试点区200余个社区工作站布设具有社区服务功能的电子商务终端,至2015年底实现在全市布设1000台的规模,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农产品营销体系;选择雨花区试点,着力发展服务外包基地孵化器,探索城市供销合作社转型发展新路径;积极承接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统筹规划改造建设各类农产品市场,形成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产地农产品收集、配送中心为依托,社区农超为终端的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现代农产品流通网络。

  综合协调 稳步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互动性显著,因此市社在制定改革目标和项目推进中始终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注意搞好综合协调,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既要敢于突破思想上的束缚,又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中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

  二是正确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既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又注重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牵引和推动改革的整体进程。

  三是正确处理好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既要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念,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又坚持对改革的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保持改革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四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突出问题导向,着眼长远发展,努力达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最大程度的统一,让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发展绩效充分显现,群众利益得到保障。

  (责任编辑:任智超)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