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章:毛泽东提名“合作社的模范”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8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南区合作社是在党中央到达陕北后,于1936年12月20日在延安沟门上创办的。1937年3月,刘建章被推选为主任后,不拘守成规,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逐渐树立了合作社的威信。到1939年初,南区合作社扩大到4个分社、9个经营单位的规模,初步形成一个经营生产、消费、运输、信用的综合性合作社。

  1942年春,在抗日根据地最困难时期,南区合作社积极开展了为群众服务的社会事业,比如代交公粮、包运公盐、代交人民的各种负担、优军优抗、代政府发放农贷、征收牲口税、安置难民等。他们把政府、合作社及人民三者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成为沟通政府与人民经济的桥梁。

  毛泽东强调:“南区合作社式的道路,就是边区合作社事业的道路;发展南区合作社式的合作社运动,就是发展边区人民经济的重要工作之一。”1943年1月该社被西北局高干会授予"模范的合作社"称号,同时,南区供销合作社主任刘建章被授予毛泽东题写的“合作社的模范”奖状。

  从会计到合作社带头人

  南区合作社成立之初,刘建章只是南区合作社的一名会计,但他做事耐心仔细,为人勤俭朴实,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3个月后就被选为了合作社的主任并一直担任。刘建章当上合作社主任后,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经常到各个分社巡视,检查工作并当场指出毛病,着重考察每一个干部的特点和能力,善于用人,不管是本地的人还是边区以外的人都能得到平等对待。

  合作社成立之初,农民对入社一事并不积极,刘建章从亲友那里借了一些钱,到国民党统治的边境地区买了一些食盐、火柴、布匹、针线、鞋袜等日用必需品,然后背起包裹、挑起扁担、翻山越岭、走乡串村,一边把货物低于市场的价格卖出去,一方面向群众宣传:“谁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就卖货给谁,价格比市场价还低”。他还收购群众生产的羊毛、皮革等到外地去销售。渐渐地一些群众相信了合作社,入股慢慢增多,第一批社员160人,入了533股,每股规定3角(苏票),收入股金159.9元。

  南区合作社办起来以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股金扩大受限制,刘建章建议入股自由,退股自由,不限制股金的多少,尽量把盈利分给社员。建议被采纳以后,刘建章被正式任命为南区合作社主任。在合作社和区政府工作人员的不断宣传下,很多人报名入社,股金达到了1600元,并且在结算时给农民分了利。

  在南区合作社的带动下,边区广大干部群众掀起了向南区社学习、走南区社道路的热潮,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合作运动。各县、区、乡也纷纷建立合作社,仅一年半,边区合作社就发展到425个,社员发展到25万多人。

  办社理念及经验得到广泛推广

  作为陕甘宁边区的第一个模范合作社,南区合作社的成功发展与刘建章的办社理念密不可分。1942年12月,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上做《财政问题和经济问题》的报告时就肯定了南区合作社的经验并强调指出:“南区合作社式的道路,就是边区合作社事业的道路;发展南区合作社式的合作运动,就是发展边区人民经济的重要工作之一。”会议号召边区的干部向南区合作社学习,把南区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推广至整个陕甘宁边区。

  南区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是公营性质的,虽然合作社慢慢发展起来了,但始终受到合作社章程规定不能吸收商人的资金,每人入股的股金还有限制等因素制约,阻碍了南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因此,刘建章积极推行民办政策,在他的努力及协调下,1939年6月合作社改组三十里铺的分销处为“兴华号”,这成为了南区合作社试行“民办政策”的开始。

  在刘建章的努力下,南区合作社的力量迅速壮大,不但吸收到了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还吸收了不少有才能的人到合作社,解决了干部不足的问题。他所倡导的民办政策也成为南区合作社由量的发展到质的发展的关键,合作社的性质由公营变成了民办,群众入股退股都是自愿的,合作社的工作都由社员来讨论决定,人民真正觉得合作社是自己办的,大大激发了边区群众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 

  艰苦奋斗 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以艰苦奋斗为乐,以勤俭节约为荣。”是刘建章和南区社广大职工的行动口号,他们也以这个口号规范自己的行为。一块报废的篷布,他们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继续使用;一些废旧的包装箱、绳头,他们随时捡起来加以利用;装卸、搬运货物,他们都是自己动手,不去雇人……

  在刘建章的带领下,南区合作社本着解决群众困难、方便群众的目的采买货物,解决群众的日常用品困难,对于入股的群众还能以低于市价的价格购买合作社的一些物品,进一步减轻了群众负担,使人民得到了实惠。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行救国公债,刘建章就提出以救国公债入股,群众购买的救国公债款数可以加成股金,合作社帮助群众解决了公债负担,使群众更加信赖合作社了。

  同时,刘建章还带领合作社帮助群众解决紧急的困难,如遇婚丧大事,群众可以暂时在合作社借款或拿东西抵押,到期归还不收取利息,热心帮助群众是南区合作社的一种精神。合作社还帮助学校,支援前线军人毛袜、手套等,照顾了人民经济利益的各个方面,在经济上团结了全区的群众。刘建章常说:“老百姓解不开什么合作社的政治意义,他们只懂得能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用品的需要,能帮他们省钱,最好能帮他们赚钱。”南区合作社就是这样既保障了群众的利益,又受到群众的欢迎。

  此外,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刘建章还积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从人口总数、牲畜数量到群众平均每年所用的衣服、农具、食盐和洋火的费用等。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刘建章便可以详细地统计出了群众日常必需品的消费数额,从而为发展股金和货品采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了让群众对入股有正确的认识,刘建章亲自带领社员到群众家里了解群众生活,调查人民经济情况,宣传入股。刘建章常对社员说:“应该调查研究,宣传解释,拿办好的实际例子给群众看,使群众懂得了,知道合作社是为他们谋利益的,为他们解决困难的,这样合作社也就好办了。”

  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时间流逝了七十多年。刘建章和他的南区合作社给人们留下了超越时空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功绩,至今仍然有不可低估的纪念意义;它所创造的一整套丰富的经验,至今仍有珍贵的借鉴作用。

  (责任编辑:高徽)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