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行业改革发展系列报道2】体制改革创造新活法

作者:阴剑锋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打开农资行业十年改革史,体制改革无疑可以成为排在前列的关键词。在农资系统尤其是供销社农资系统,从省级农资公司到地市级农资公司,乃至县级农资公司“一系列创造性的体制改革探索”,为农资流通企业的稳健发展创造了机遇。

  在改革风雨洗礼中,很多企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不同考验,今天,纵观农资行业,一批改革先行者已经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有业内人士评价,十年体制改革与创新为中国农资流通企业创造出了新活法。

  龙江模式

  东北三省历来是全国农资流通的大区,黑龙江即是这片大区中的主阵地。改革十年来,黑龙江省供销社农资系统抓住地域优势,展开了大刀阔斧的体制改革,通过一系列大胆实践,逐渐形成了“立足龙江,巩固东北,辐射全国”的稳健格局,实现了省社下属的两家农资公司比翼齐飞,在中国农资行业探索出一种广受关注的“龙江模式”。

  黑龙江省供销社副主任张永埔表示,黑龙江农资系统崛起的主要力量在于敢于解放思想,勇于体制创新,在行业十年改革征程中,黑龙江农资人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发展企业、惠及农民的“龙江模式”。

  “龙江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省社拥有“两只翅膀”。“一只翅膀”就是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有限公司。从1998年以来,黑龙江农资系统的改革脚步不断加快,2004年,由黑龙江省农资公司改制而成的黑龙江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经过在黑土地上的几年开拓,倍丰农资渐入佳境。倍丰至今已在黑龙江省的各大经济区域中心和交通枢纽地组建了7个大型农资配送中心,61个直营和联营的中心店,形成了遍布全省的营销网络,在黑龙江省市场占有率达到60%左右。

  体制改革让倍丰农资获得更强大的发展活力。目前,倍丰农资集团投资控股、参股了多家化肥生产、流通企业。控股的黑龙江爱农复合肥料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已发展到40万吨;控股60%的绥芬河龙生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中俄边贸化肥的最大进口企业。集团还收购改造了宁安化肥厂,参股成立了山西丰喜华瑞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在增强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企业不断调整经营结构,集团工贸一体化、产销一条龙、内外贸结合的经济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并日臻完善。

  “龙江模式”的“第二只翅膀”就是庆丰农资集团公司。十多年时间,庆丰公司由一个资产仅为70万元的省公司驻厂办事处发展成为注册资本7000万元、自有资金2亿多元、年销售额近20亿元、人均年创利税过百万元的全国明星企业。从大庆到东北三省,从东北三省到全国范围,庆丰公司的市场在大面积拓展,目前,庆丰公司以及其骨干经销商在东三省市场份额已经占到40%以上。

  倍丰集团在黑龙江省内精耕细作,庆丰集团在东三省稳健拓展,两家兄弟企业各具优势,而又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了供销社农资系统在行业中的主渠道地位。虽然“龙江模式”有一定地域特点,但是黑龙江在农资系统体制创新中敢想敢为的实践,对于中国农资行业具有标本性的示范意义。

  山东农资“三级跳”

  农资企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股份制改造,通过股份制改革的不断加深和完善,最终激发企业整体的发展活力。在股权改革中,山东省农资有限公司成为农资行业的一个典型,短短几年,山东省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敦华带领企业实现了企业体制改革的“三级跳”。

  “一级跳”是在2003年。在行业改革的大潮中, 2003年11月山东省农资公司整体改制为“山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由山东省供销社控股78%,自然人持股22%。改制后形成的“省社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愿入股”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2005年末,在总结第一次改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山东省农资有限公司进行了第二次改制,此次改制后省社退居第二大股东,改由公司经理层控股,同时,提高中层干部和职工持股的比例。这种体制赋予了企业更大的自主决策权力,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山东农资实现了企业改制“二级跳”。

  2008年初,中国农资集团、山东省供销社、山东省农资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增资扩股协议书》。增资扩股后,山东省农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原来的3000万元增至5000万元,中农集团公司以1300万元出资额度,成为山东省农资有限公司第一股东。与中农集团的资本联姻实现了山东农资体制改革的“三级跳”。袁敦华表示,中国农资集团注资后,双方将充分发挥资源聚合优势,对农资行业尤其是山东省农资行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人评价袁敦华,企业改制之前是在“卧薪尝胆”,改制后是在“励精图治”。

  改制前的2002年,山东农资的销售收入只有8亿多元,2007年已经超过20多亿,同时,企业利税也大幅攀升,企业发展呈现出愈发强大的活力。

  山东农资有限公司体制改革的进程与企业发展相辅相成,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体制必定会提升企业发展的生命力,山东农资用企业改革“三级跳”证明了这个道理。

  “改革就是辞旧迎新”

  在十年改革中,地方供销社、基层农资流通企业也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快改革步伐,从而实现了农资流通体制改革自上而下的全面展开。

  经历了改革考验的湖北省荆门市供销社主任罗清平对记者说:“行业改革首先要从体制上开始,必须建立新体制,改革就是辞旧迎新”。近年来,荆门市供销社积极运用现代流通手段,多种方式创新农资流通体制,通过开展总经销、总代理、连锁配送、整合网络等有效措施,巩固地区市场,保证农资供应,成为全市以化肥为主的农资流通市场的主力军。

  据介绍,荆门市农资流通体制创新已经形成了“县、乡、村”三个层次:以县市区农资公司为载体,重构县域农资流通新体制,即在对县市区供销社农资公司改制基础上,重组企业,重整资源,组建县域范围内的农资连锁集团;以基层供销社为依托,打造乡域农资流通新体制,即基层社改制后,跳出原有行政区划局限性,在经济区域范围内选择有一定实力的基层社,采用开放办社的办法,重织农村农资流通网;以农资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打造村级农资流通新体制。即按照合作制原则,以村为单位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农资专业合作社,统一购进化肥、种子、农药等大宗农资。

  罗清平表示,三个层次相互支持的农资流通格局已经在荆门形成,许多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这是基层农资流通体制改革的新探索,这种改革探索必将给农资行业带来最根本的发展动力。

  企业体制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活力,只有体制不断改革创新,企业发展的方向才会更加明晰,企业内在的活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在农资流通十年改革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这种改革与创新的力量。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