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行业改革发展系列报道6】在服务中开创行业未来

作者:师容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1998年,国务院“39号文件”拉开了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序幕。

  “39号文件”中对化肥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件指出:“通过适度竞争,促进化肥经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强化服务功能,从单一经营型向服务型转变。”——中国的化肥行业第一次在经营体制中明确地提出“竞争”和“服务”的概念。

  沿着十年的足迹回顾,可以清晰地看出,十年的体制改革,中国的化肥行业在开放中迎来竞争,在竞争中催生服务,从通过竞争来推进服务到通过服务来赢得市场,中国农资行业的“服务”在新的时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不但要使农民用上肥,更要用得“舒心”

  ——没有竞争就没有服务!要在竞争中赢得市场,就要创新思想意识、增进服务理念!

  1998,国务院“39号文件”拉开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序幕。从“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到“三驾马车”的准市场经济,开放的力量推动了化肥行业向市场化的大举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化肥流通体系逐步调整,从供销社的独家经营发展到市场的多渠道经营,一些新型的农资经营主体如农业“三站”、化肥生产企业、个体经销商、团场用户等也逐步参与进来,多主体、多形式、多元化的新型流通格局逐步形成。与此同时,国家“以产顶进”政策也推动着产业的飞速发展,化肥总产量在逐年增长,从主要依靠化肥进口到成为世界产销第一国,从“粮棉油挂钩化肥”的产品短缺时期发展到“买化肥送赠品”的产品过剩时期,竞争的日益加剧成为不争的事实。

  体制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多种经营主体参与竞争,农资经营格局和农资市场供求关系逐渐发生变化,无论是生产企业、供销社生资公司、以及新生农资经营力量都开始沉思,“新的经济机制下,农资经营怎么搞,还像过去那样做,行不行?”

  而在这场变革中,供销社农资公司最先感受到了改革大潮的“势不可挡”,仿佛一夜之间,市场变得“铁面无私”。1999年6月,湖北省公安县农资公司宣布破产。随后,一些地市级农资公司,甚至一些省级农资公司也先后濒临破产倒闭,甚至退出人们的视野。从计划经济在“马背”上“又快又稳”的奔跑,到市场经济初期骑在“鳄鱼背”上经历阵痛,供销社农资公司深刻体会到,要“求生存、求发展”就不能再依靠政策,而是要参与竞争。同时这也使得所有使得参与竞争者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不但要使农民用上肥,更要用的“舒心”!

  事件回放:像所有在计划经济的摇篮中成长的企业一样,苏农连锁集团也曾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重重困难,2002年,董事长李学军受命于危难,他创新思路,针对农资行业的特点,提出“建零距离服务三农网络”的口号,积极推进“一县一店、一乡一点、一村一站、一户一卡”“四个一”工程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便捷、快速、高效、“零距离”服务农民的网络终端服务体系。同时苏农还通过将超市业态引入连锁经营,在许多连锁店的经营品种在化肥、农药、农膜“老三件”基础上增加了种子、饲料、农机“新三件”,使农民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在整洁的购物环境中享受购买农资商品“一站式”服务。苏农成功的“零距离服务模式”的建设深受农民欢迎,在2005年、2007年两次获得“江苏服务业名牌”的美誉。

  没有竞争,就没有服务,服务来自竞争的危机感!体制改革使农资流通企业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逐渐增强,如今苏农“零距离服务三农”已成为行业的成功典范。苏农的成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启示,服务为农民带来实惠,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服务成为了企业永恒的主题!

  竞争加剧促进了农资行业服务意识的萌生和深化,使行业的发展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到了以服务为中心。服务内容的扩展,也推进了行业的发展。市场放开后,人们欣喜地看到,农资购销不再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也不再是简单的“一买一卖”。农资经营逐渐从“坐商”到“行商”转变,从抢夺“产品资源”到抢夺“门店资源”,从为经销商服务到为农民服务,服务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介绍,而是和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科学施肥和合理用药,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农资经营中增加科技服务含量已经成为新时期农资经营的突出特征。竞争中,企业不断将崭新的经营理念带进农资行业,带动终端市场农技服务的深入,从而也推动从生产到农民消费的整个链条正发生着积极的变化。

  不但要使农民用得好,更要用得“科学”!

  ——挖掘农民潜在需求,提高农民科技水平。随着服务的进一步深入和创新,服务最终在终端真正贴近农民!

  随着农资行业竞争形势的加剧,服务作为企业产品质量和价值延伸的重要内容,在产品进入市场成熟期后,市场从产品质量的刚性竞争上升到服务为主导的弹性竞争,服务将成为新的持久的市场竞争点。

  农资行业是支农行业,担当着为农服务的重大职责。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人多地少,分散经营,集中服务难度较大,为农服务该从何处入手?

  事件回放:2004年6月9日上午,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桑树河村,一个普通农民曾祥华握着温家宝总理的手,激动地道出自己的内心愿望——给庄稼测测土,他的愿望在24小时内变为现实。随后,一次意义深远的全国土肥站长会议在武汉召开,大家再次将目光聚焦“三农”,聚焦“科学施肥”。

  2005年11月,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成立。随后,国家2亿元测土配肥补贴发放到位,全国春季测土配肥行动开始展开……

  一个农民的呼声,引发了一场测土配方施肥的革命,也使得农资人意识到,为农服务,不但要使农民用得好,更要用得“科学”!

  科技知识的缺乏成为广大农民通往康庄大道的重要障碍。在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科研力量提高农村科学种田水平的同时,企业的积极参与也推动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升。

  作为中国复合肥行业的龙头企业,中阿公司的农化服务体制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结合中国农业对测土配肥的要求,中阿公司创新平衡施肥体系,以农化服务为核心,以复合肥料为物化载体,通过企业行为把农技推广和技术开发、肥料生产、肥料销售、使用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区域专用肥、作物专用肥来实现平衡施肥。与此同时,撒可富开展大量工作,进行平衡施肥实验,建立平衡施肥示范田,聘请各级专家培训农民,编印农技宣传资料,出版了《撒可富农化服务手册》、《施肥要讲科学》、《中国复合肥消费白皮书》等农业科技书籍和画册,给农民普及科学施肥知识。另外,中阿公司还引进国家测土分析中心的全套仪器设备,在哈尔滨、长春、潍坊、济宁、许昌等地建立了九个测土实验室,为农民免费测土配肥。多年来,中阿公司以平衡施肥为核心,研发、生产、销售、推广为一体的撒可富施肥体系的创新、尝试和推广,在减少农民投入和增加农民收入两项合计共为农民增加收入近百万亿元,为中阿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行业服务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企业的参与推动下,行业的服务在创新中步步深入,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只有把为农民服务放在企业服务的重中之重,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服务最终在终端要真正贴近农民。

  行业的发展依靠竞争的推动,更需要榜样的力量,在为农服务的道路上,越来越多企业投身服务大潮,以永不停息的创新精神,推动着行业的大步前行。

  不但要让农民收得多,更能“挣得多”!

  ——服务要落到实处,创新还需紧跟农民需求,谁能把服务做到农民的心坎里,谁就赢得了农民的信任,赢得了市场!

  服务竞争时代的来临,使得农资产品质量得以日益提升,服务内容逐渐充实,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产品增收已不再是什么难题。在中国现有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下,在市场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的分散经营状态下,在农产品市场成为买方市场,农产品产量呈结构性相对过剩的条件下,增收成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的市场条件为行业服务提出新的课题,如何才能让农民不但收得多,更能“挣得多”! 

  为此,行业内不同的经营主体都在不断尝试着寻找可行的服务模式。

  事件回放:2007年4月,贵州宏福总公司在吉林松原市前郭县王府镇三岔村建立了第一个“订单农业示范村”,除了为示范村的农户提供的价格优惠的化肥和科技服务外,还联合当地经销商与示范村的农户共同签订了粮食收购合同,合同规定粮食收购价格每吨要高于市售价格10元。宏福公司的这一举措,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认可和赞赏,它为当地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提供一个解决之道。

  2004年,贵州宏福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现更名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新服务模式,大胆尝试,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宏福科技示范村”,以“宏福村”为突破口,深入农村基层,广泛深入开展为用户提供测土、配方、配肥、施肥等农化服务;借助各地农业“三站”多年积累的农化经验,扎根于农户的田间地头,形成强大的农化服务体系;并结合当地农作物的种植习性、良种选育、科学栽培、病害防治,包括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咨询等方面满足农户服务需求;扩大“宏福村”典型示范户的辐射效应,作好农户用肥体验调研等各种服务工作……“宏福村”的建设,从终端入手,贴近农民,既为农民带来了实惠,又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后劲。

  在此基础上,瓮福集团继续创新为农服务模式。瓮福集团在“订单农业”上的有益尝试,在为企业自身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的同时,也为化肥企业在帮助农民增收方面提供了一个“范本”。其实,帮助农民增收的方法有很多种,很多企业都在做着有益的尝试,如建立土肥站,利用土肥站的农技力量,结合企业的产品优势,为农民提供优质的生产方案;利用企业的产品和社会资源,开创粮、种、肥的选、销、售一条龙的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教会农民合理施肥,节约成本;提供产品信息,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利用农资企业的诸多优势,联合有关方面帮助农民搞农产品加工增值等等。

  任何一种尝试都是有价值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农服务的内容将面临更多的要求,服务的务实性也更显重要。业内人士指出,科学种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任何一种服务,要实现为企业增值,更要为农民增值。为农服务的步伐,要在思考中前行!

  回顾十年的体制改革,在竞争中求发展,企业和行业为农服务的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升,但一个有效的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运转仍需要各个方面的力量来支撑,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各种要素缺一不可,政府必须求实务真、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应挑起重担,社会力量还须多做贡献。服务三农,一切需要落实到行动上,农民需要的不仅是一袋化肥,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种田的困境,实现科学种田的愿望,真正走向富裕。

  竞争催生服务,服务创造未来,肩负为农服务的农资行业,任重而道远!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