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行业改革发展系列报道10】中国农资流通业态10年改革巨变

作者:赵光辉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中国农资流通业态10年改革巨变

  6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整一个月,记者来到重灾区什邡市。此时的什邡还到处都是一片废墟,大地震肆虐的遗迹令人触目惊心。

  然而在洛水镇,记者看到了令人振奋的一幕。在一个丁字路口,就在一片瓦砾断壁的包围中,邦力达农资连锁店的临时招贴已经挂起来了——那一幕至今让记者牢记:邦力达招牌的那一抹绿色照亮了周围的残垣断壁。

  一个矮矮的帐篷,绿色的招贴上印着“什邡市商务局定点——什邡邦力达农资帐篷店”,显然为了让更多的农民知道震中灾区的农资供应恢复了,他们还在靠路边的地方搁了一块牌子——“四川农资集团邦力达农资救灾供应点”。经营者是一对夫妻,加盟邦力达农资连锁已经好几年了,他们一边整理着新进的农药、化肥,一边告诉记者,帐篷外的废墟就是他们原来的邦力达农资连锁加盟店,现在虽然房子倒了,但我们的牌子不能倒!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来选购农药的村民说:“邦力达我们信得过!”

  这仅仅是在洛水镇一个村子一个加盟店的所见所闻。一路行来,震区里的邦力达农资连锁给记者留下两个强烈的印象:连锁店分布很广,几乎随处可见,可以想见平日里农民兄弟一定是常来常往、农资供应生意兴旺;灾后的农资供应恢复迅速、农资商品准备充足。这充分说明了农资连锁经营在大灾面前经受住了考验,不仅凸显了服务贴近农民、物流配送及时的优点,更向世人展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幕幕无意间让人们见识了农资连锁的魅力。“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忠诚的服务在告诉人们:10年改革种下的这棵大树已经深深植根于这片沃土,正为“三农”撒下片片绿荫!

  从“百拿不厌”、“百问不烦”到“零距离体验”

  中国农资经营业态的变化历程

  1997年春,记者来到坝上草原尚义县大青沟采访。记得那天停电了,在大青沟供销社的农资门市里,一位老农资坐在柜台后面,在蜡烛的光晕中娓娓讲述农资供应的情况。那时的农资供应还像所有的国有商业零售业一样,隔着高高的柜台,在“百拿不厌”、“百问不烦”中提供着尽心的服务。

  2001年,浙江农资集团采取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配送的手段对全省农资流通网络进行重组和改造。2004年初,成立了浙江惠多利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建立新型农资流通网络体系。惠多利农资连锁店采取敞开式超市店堂布局,门店商品齐全且明码标价,并为农民提供技术、配送、售后等全方位的一条龙服务。在衢州航埠镇惠多利农资连锁店里,农民说:“从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农资商店,买化肥农药也像城里超市购物一样,方便放心。”

  农资连锁如有脚阳春,从南到北,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2006年,黑龙江绥化市望奎县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把农家超市开了农户家门口,以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所有商品明码标价、开架式经营。望奎县先锋镇农民高兴地说:“没想到,在农村也能像在城里一样,到超市购物了!”

  回顾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10年辉煌成就,不能不提到农资连锁经营业态的变化,它是中国农资行业10年中最显著的一个亮点。1998年“39号文件”下发后,农资流通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垄断被打破,“市场化”成为大势所趋;代表着流通行业国际趋势、国际水平的新型业态——“连锁经营”被引入到“传统”的农资经营领域,并在中国农村蓬勃发展,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至今方兴未艾。随着农资连锁经营带来的业态变化,传统中国农资市场从此焕然一新。

  农资连锁经营既满足了政府部门规范农资市场的迫切需求,又满足了优势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做规范的愿景,自2000年金色谷开始,从中农到中化,再到各省的苏农、邦力达、辉隆、倍丰、惠多利,以及生产企业发起的红太阳、德地得,以及福建浩伦、陕西亨通等,他们一起汇成了农资连锁的大合唱。

  2000年,北京金色谷公司依托中华合作时报这个平台,提出了在农村建立以农资销售为主的连锁经营店的构想,并率先开始了探索实践,可谓开时代先河;其后,中农集团开始了将供销社网点“升级”为农资小超市的改革实践;“非典”期间,中化化肥在山东苍山县大炉乡的第一家化肥专营店开张,宣告中国农资生产的“龙头老大”也瞄准了连锁经营。

  农资连锁的发展势头可谓高歌猛进。据统计,到农资连锁发展高峰的2004年,全国供销系统开展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配送业务的企业657家,比上年增加248家;发展连锁、配送网点3.69万个,增加1.94万个。这期间,许多农资连锁品牌开始崭露头角。四川省农资集团邦力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在长江以南的13个省(市)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组建56 个配送点,在省内外发展连锁店300多家,新的网络促进了销售,全年销售化肥120万吨左右,销售额10亿元,同时还带动了农药、农膜的经营业务;江苏省供销社在全省发展各类农资连锁店1000多家,实现销售额7亿元。浙江省农资集团针对农资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对农资货源实行总代理、总经销,先后形成了全国20多家大、中型化肥生产企业,1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7家农膜生产企业近50个品种的区域总经销、总代理网络。

  农资连锁也开始吸引各路产业资本。上市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的红太阳农资连锁已在8个省300多个县建立了加盟连锁店,拥有3000多个乡镇指定销售点,已建立8000多个村级示范点,向农户发放“红太阳农资连锁技物服务卡”10万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开展农资连锁的各类企业已达1000家以上,连锁门店至少超过5万个。

  农资连锁的大潮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规范。2003年3月,《农业部关于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发布,要求“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重要意义,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和推动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促进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同年12月,农业部、工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培育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农资物流配送体系、搞好连锁经营规范化管理、培育农资连锁经营品牌的目标和要求。

  2005年新年伊始,国家商务部就推出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要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把农家超市开到农户家门口,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满足农民消费需求。

  滥觞于农资小店的连锁经营,如今已彻底改变了中国农资经营的面貌,还必将推动发轫于10年前的那场改革走向更加深入、更加彻底。

  “开放心态”、“亮剑精神”与“为农情怀”

  农资经营新型业态发展的背景透视

  回顾10年来中国农资新型业态产生、发展的历史,人们会发现,这其中不乏中国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进步的深刻社会经济背景,更会窥见中国农资行业整体的改革奋进,以及中国农资人的“开放心态”、“亮剑精神”和“为农情怀”。

  正如2003年3月《农业部关于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中所言,我国农产品和农资流通面临着新的形势: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民生活向小康迈进;农资零售网点以个体经营为主,数量众多,不利于控制渠道、保证质量;农资市场主体规模小、经营分散,相互缺乏合作与联合,市场竞争力弱;加入WTO后进一步扩大开放,农产品和农资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等。这些都对农产品和农资流通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实践看,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有利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有利于促进规模经营,壮大市场主体,提高竞争力;有利于规范流通秩序,保证农产品和农资的质量。因此,农资连锁经营作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成为我国农资流通领域逐步走向规范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另一个催人奋进的现实是,按照入世承诺,2006年12月11日,我国化肥市场将全部对外开放。一旦农资流通领域开放,谁能掌握批发零售的渠道,迅速建立起销售网络,谁就控制了市场的主动权。当时,有人忧心忡忡地说,如果美盛、拜尔、杜邦、孟山都、三菱商事或三井物产之类的国际大鳄闯进来,以他们雄厚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产品实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国内农资企业将何以与之抗衡?据推算,我国农资年销售额在1万亿元左右,面对这块巨大的蛋糕,谁会不动心!

  在各种压力面前,中国农资人表现了令人钦佩的勇气与智慧。他们开放的心态和胸襟,打破了所有制界限、打破了地域界限、打破了国别界限,以一种自信与活力积极拥抱着扑面而来的变革与挑战;可以说,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属于现在的农资人,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的能力是他们迅速引进、吸收新型业态,使全国各地农资流通领域连锁经营蓬勃兴起的首要因素。

  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中国农资流通市场百舸争流、外资企业虎视眈眈的紧迫形势下,他们信心不减,以一种无畏的“亮剑精神”在农资连锁经营领域折腾得风生水起、虎虎有威。四川农资集团董事长杨邦宁说,这十年对川农确实是生与死的考验。从完全的计划经济一下子推向了市场中,我们已经逼上梁山,只有背水一战。所以当时他们确定了立足自身、发展大农资的战略。连锁经营是他们学习引进现代营销的一个模式,打通这个经络必须要按照连锁的现代营销模式来进行资产重组。当时他们提出了两个对接:把自己的营销网络和下面的基层营销点对接起来,和下面的专业合作社对接起来。正是大农资的思维使邦力达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邦力达不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而且网络了人气、凝聚了人心。杨邦宁说,这次大地震,彭泽邦力达、什邡邦力达、绵阳邦力达三个重灾区下面的员工,遭遇了非常大的灾害,亲人罹难、家园被毁,但还是搭起棚子,在最短时间里又竖起了邦力达的招牌。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很多很多……

  从邦力达农资连锁人身上,我们还看到了农资人的一种可贵品质——对农民的那份不变的情怀。正因为发展农资连锁服务有利于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正因为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有利于净化农资市场,保障农民用上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可以大力普及农产品规范化生产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所以他们才会坚持在灾区第一线,冒着余震,把农民急需的农药、农具、化肥抢运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洛水镇那对夫妻告诉记者:农民本就受灾了,能让他们早种上地、早洒上药,我们心里也舒坦!

  朴实的话语道出的却是10年来农资连锁经营蓬勃兴起、不断推进的精神动力!

  在服务三农的旗下不断创新

  中国农资连锁经营业态价值分析

  10年的农资连锁经营如今已经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首先,遍地开花的农资连锁经营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中国的梦想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在经济领域,他们以不断的创新为中国农资行业的改革前行提供不竭的源泉。首先,在组织形式上创新,实现改制,以求发展。农资市场放开后,经营主体多样化,假冒伪劣农资开始充斥市场。农资流通现状叩问农资流通企业的责任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供销社系统的网络、人员资源,发挥农资流通企业的运输、仓储以及资金优势,建立新的流通秩序,使农资流通企业重新回到农资流通主渠道上,成为业内共识。如何迈出第一步?企业通过改制与市场环境相对接,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建立自有的网络,形成稳定的利润链条。新的农资流通业态努力建立自营水源地,通过品牌、资金的运作,掌握产品和网络,打造农资流通连锁企业的“放心”品牌。

  2003年9月,安徽省农资公司按照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实行全员身份置换,重新整合原有网点和存量资产,整体改制为辉隆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我们看到:通过业态、体制的改变,企业的活力重现,农民也是受益匪浅。

  经营方式上,重建大连锁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农资连锁实际上是对传统农资经销网络的再整理,择优连锁,扶之壮之,使网络延伸至乡、镇、村。连锁对于农资公司来说,不仅仅是重拾旧河山,更是寻求利益再分配,寻求更大的和谐发展。

  2004年四川开元成立了四川开元农资连锁公司,在川北丘陵深处的南部县建兴镇,这里有开元农资连锁的第1号店,覆盖了60多个自然村,由于配送、价格、质量都有保证,加盟后的销量显著增长。

  在服务创新方面,全力塑造连锁服务品牌已经成为连锁经营者倾力的焦点。全国各地农资流通企业在销售品牌产品的同时都在通过质量信息服务和农化技术服务树立连锁品牌的形象。比如免费咨询和举报电话、比如通过测土配方调整产品销售结构、比如生产专用肥等等措施。

  烟台市农资总公司“烟农”连锁结合当地水果产业带的发展,调整化肥经营品种,提高磷肥、钾肥、复合肥的经营比例,还根据当地的土壤和种植情况,开发生产出氮、磷、钾比例不同各类BB肥。自2000年开始,他们利用化肥销售淡季,与各级供销社和农资协会沟通,聘请农业专家组织培训农村中的种田骨干。现在,“烟农”连锁的农民用户对施肥用肥无担忧,农产品品质稳步提高,“烟农”品牌也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10年来,农资连锁经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减少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销售,推动了农资新产品及其配套应用技术的推广和技术到位率;同时,农资流通企业在连锁经营的历练中体制不断完善、机制不断活化、份额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双赢的喜人局面。

  “风物长宜放眼量”

  新型农资连锁经营业态发展展望

  当然,农资连锁在中国才走过短短10年的历程,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曾经影响巨大的“德农”农资连锁,虽然它因为资金问题赍志而殁,但在探索农资连锁的征途上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又比如农资连锁经营存在有误区:认为连锁经营是经营业态的变革,而没有认识到其实质是管理方式改变;忽视了农资市场的特殊性,认为凡是企业都能搞农资连锁经营;忽视了连锁经营规模经济效益的目的,价格失去竞争优势。再比如操作上也存在问题,自由加盟店容易失控,连锁经营属技术型经营,需要对连锁经营有较为熟悉的掌握和认识等。但无论如何,现代农资流通体系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农资流通连锁经营充满商机与生机。

  农资连锁经营对农资零售业是一个革命性的方向,农资连锁经营必将成为农资零售的主渠道,并将发挥更大的威力。辉隆农资连锁就在农资流通网络挖掘“双向流通、一网多用”的功能,将农产品收购与农资销售结合起来,依托农资连锁的网络优势,构筑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和日用消费品下乡等流通渠道,提高了服务“三农”的水平。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推出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就是要在现代农村流通服务领域更有作为的一大举措。

  相信连锁!相信未来!相信农资连锁面朝市场经济的“大海”,一定会让为农服务的天地永远“春暖花开”!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