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转型升级 努力促进社有企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作者:钱斌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转型升级

努力促进社有企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安徽省供销合作社

  “十二五”以来,在全国总社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系统社有企业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改革创新,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保持了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传统主业巩固延伸,新兴产业迅速发展,龙头企业集群初现,为农服务成效明显,以社有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日渐成型。目前,全省系统拥有社有企业867家,其中上市公司4家,全国系统百强企业7家,销售超亿元企业302家、过百亿元企业2家;省社本级控股、参股企业16家(含上市公司2家)。2014年全省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970.9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20.5%。今年1-9月,实现销售1490亿元、利润2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1%和28.95%。

  一、优化产权结构,理顺社企关系

  多年来,我省系统一直把社有企业作为履行宗旨的重要载体,按照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求,大力推进以职工身份置换、产权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社有资产作价入股、鼓励支持经营者和员工出资持股、吸引社会资本入股等方式,对一批传统骨干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对部分企业优质资产和同类业务进行整合重组,推进强强联合,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做强做大;对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企业依法实施破产、歇业、转让、招租和托管。通过改革,社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建立,基本形成了以社有产权为主体、自然人产权和其它社会法人产权相结合的产权体系,在社有资本支配能力增强的同时,确保了供销社对为农服务龙头企业和优势骨干企业的控制力。

  二、拓展经营领域,强化为农服务

  全省系统企业积极践行为农服务宗旨,在做强做大主业、巩固行业主导地位和核心优势的同时,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逐步向符合政策导向、拥有市场前景、具备发展潜力的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职业教育、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领域拓展。一是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式和手段。辉隆集团、桐城新天地农资公司等一批涉农企业通过流转、托管土地等方式,为广大农户提供农资配送、科技服务、收储烘干、加工销售、秸杆回收等全程化服务,深受农民欢迎。二是有效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鼓励有条件的社有企业围绕加强农产品网络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积极参与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宣城、芜湖、六安等地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营,市场交易初具规模,有力地推进了产销对接,保障了农产品供给。三是积极拓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支持社有企业按照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不断强化服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阜阳商厦在打造物流配送中心的同时,加快推进连锁店向乡镇延伸,服务范围覆盖城乡。马鞍山徽润超市瞄准居民新区,大力发展社区便利店和购物广场,为城乡居民提供便捷服务。四是快速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组建类金融公司、探索互联网金融、试点资金互助、入股村镇银行、参与农村信用社改造等方式,为广大农户、涉农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目前服务范围已涵盖担保、拍卖、典当、小贷、融资租赁、P2P等业态。五是创新商业模式服务。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加盟合作、自建平台等方式,纷纷“触电”、“上网”,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截止今年8月底,全省系统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164家,成立专业电商运营企业42家,各地自建和在建电子商务平台15个,依托第三方平台建设的各类特色馆12个。今年1-9月,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662%。

  三、加快资本运作,培植独特优势

  继黄山永新股份、宁国司尔特、辉隆股份成功进军资本市场后,全省系统不断发挥自身企业优势,注重综合运用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多种投融资工具推进企业扩张,多层次对接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资本运营方式,推进社有资本证券化。新力投资集团抢抓机遇,积极参与巢东股份资产重组,经过资产注入、股权转让等运作,于今年7月份一举成为巢东股份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公司即将更名为新力金融,短短8个月时间完成了省社本级第2家上市公司的组建,继拥有“中国农资流通第一股”之后,省社再次摘得“中国类金融板块第一股”。辉隆股份稳健开展对外投资,发起设立隆华汇并购基金,并参与安徽省政府“壹号基金”等项目,着力推动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黄山永新股份不断加强产品科技研发,在绿色软包装方面获得多项技术专利,为社有资本运作注入了强大科技动力。宁国司尔特肥业借力资本市场,打出“定增+做大主业+加码O2O”一系列强力组合拳,助力主业跨越腾飞。此外,系统内一批企业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纷纷加快上市融资步伐。合肥兴隆肥业、桐城绿福股份等均有望在年内登陆资本市场。

  四、推动联合合作,促进转型升级

  全省系统注重以资源为核心、以产权为纽带、以利益为联结、以互利共赢为目的,着力推动社有企业与系统内外联合。同时,正确处理预期收益与既得利益的关系问题,通过相互持股、项目合作、股权置换等方式,做到优势互补、提高效率、整合资源、增加效益。主动靠大联强,积极学习借鉴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经验,寻求与知名国企、外企、民企的战略合作,探索引进战略投资者,延伸产业链,抢占价值链高端。我们先后与新加坡公司合资成立我省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与总社企业联合控股我省最大的冷链仓储物流企业;联合黑龙江倍丰等成立化工公司,一举填补我省硫铁肥循环一体化项目空白等。同时,积极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推动社有企业与地方供销社合作,先后建设再生资源产业园、茶叶棉花基地、农业生态旅游等项目,总投资达40多亿。供销社日益成为集聚社会资源、提供发展载体、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

  五、加强监管服务,确保资产增值

  全省系统坚持履职尽责,切实把握好社有企业为农服务方向,加强社有资产监管服务,促进资产保值增值。省社进一步整合董监事、审计、监察等资源,设立了资产监管办、经营管理办等机构,完善了以人事处监管企业高管、经管办指导企业经营、资产办监管社有资产三位一体的监管服务体系,并向全部投资企业委派董事、监事,由其代表出资人履行职责,行使义务。同时,完善制度管理,修订了《社有企业重大投融资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强化了大监督格局。合肥、阜阳、淮北等地也纷纷出台了各自的《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形成了对投资企业的制度管理体系。全省系统社有企业注重结合实际,切实发挥自身内审、监事会作用,强化制度建设。通过社企互动、相互配合,进一步夯实了企业内部科学管控的坚实基础,为社有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六、注重优化环境,营造发展氛围

  对外,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为社有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空间。2006年以来,安徽省政府先后出台了5份重要文件,使得一些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难题顺利化解。昨天下午,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对供销合作社开展为农服务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对内,坚持 “竞争择优、培引并重”,积极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鼓励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将优秀职业经理人选聘充实到企业班子,加快推进人才的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建立与市场接轨的分配机制和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探索实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制度,使薪酬向重点岗位、紧缺人才倾斜并具有市场竞争力。对作出贡献的同志在精神上给鼓励、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待遇,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提升人,形成以业引才聚才的良好局面,为供销合作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我们坚信,在中央11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在全国总社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市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带领全省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开创社有企业工作新局面,力争为“十三五”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高徽)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