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转型升级 坚持改革创新 开创社有企业发展新局面

作者:诸纪录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立足转型升级 坚持改革创新

开创社有企业发展新局面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

  “十二五”以来,在全国总社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供销合作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社有企业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传统业务与新兴产业并举、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并重的新格局。全省现有社有法人企业1600多家,资产总额1800亿元,净资产总额320亿元。2014年实现销售8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8%,预计2015年销售总额可突破9000亿元,比2010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27%以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打造多元化经营格局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深刻变化,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业务的升级,毫不动摇地“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社有企业由传统经营向现代经营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过去单一的流通服务向全程产业社会化服务延伸。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农村金融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业,近年来我们领办、参股、投资农村金融类企业60多家,参股农村商业银行,组建了一批信用担保、资金互助合作社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线上交易、线下配送”的新型流通模式,搭建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农产品网上超市,在淘宝网等网络平台上开设特色馆。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兴办城镇综合商贸服务业,投资建设集大型超市、百货商场、商务办公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休闲和旅游,投资经营的观光农业、乡村休闲等旅游新兴行业竞相发展,潜力显现。

  二、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努力增强社有企业发展后劲

  全系统秉持“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的理念,通过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和招商引资、多元投入等多种途径,高起点规划,高规格打造,集中力量,狠抓项目,挂牌作战,强力推进。苏果淮安物流配送中心、华东棉业物流中心、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供销合作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以来,全系统新建续建投资5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600多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3个,累计投资超过600亿元,成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

  三、坚持以新网工程为抓手,不断推进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流通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社有企业在农村现代服务业上的支撑作用。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下,积极争取省财政每年拨出专项扶持资金5000万元,支持“新网工程”建设。全省累计381个项目共获得3.95亿元中央和省财政金支持,带动和吸聚社会资本投资80亿元。全面提升网络建设水平,培育了以苏果超市、常熟常客隆、江都宏信、淮安商联为代表的生活连锁企业,以苏农、通州通联、宜兴天信为代表的农资连锁企业,以苏物联、太仓再生资源、丹阳物回为代表的再生资源连锁企业。全系统现有超亿元的连锁企业达257家,区域配送中心达360个,连锁网点总数达4.6万个,实现销售总额2076亿元。

  四、坚持以市场建设为载体,大力提升为农服务综合实力

  经过“十二五”的持续发展,全省供销合作社基本形成了物流中心、批发中心、生鲜配送中心和社区农贸市场“三中心一市场”的发展格局,构建了大中小配套、高中低结合、季节性田头市场与批发交易市场相对接、综合性与专业性市场相协调的市场体系。目前,全系统拥有各类市场374个,年交易额突破1840亿元。全省建成年交易规模50亿元以上的区域性农产品市场5个,骨干农产品市场300个,社区农贸市场150个。当大蒜、西红柿、大白菜、土豆等农产品发生滞销积压时,供销合作社采取紧急措施,通过公益性农批市场“冷链”物流和精深加工,实现产销对接,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带动大批农民增收。

  五、坚持以联合合作为手段,持续推动园区经济发展步伐

  坚持开放办社的原则,推动不同层级、不同地域和系统内外的合作,打造一批经营规模大、辐射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的供销产业园、农资产业园、现代农业试验园、再生资源产业园、物流保税园和科技孵化园。目前,全系统40多个园区经济规模超过1000亿元,成为社有企业新的经营业态和发展模式。比较突出的有,南京市社与台商合作建设占地12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试验园,成为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创业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省社和南通市社联合中农投资创建的南通保税物流园,成为棉花、农资商品保税物流基地;省社联合苏州市社投资5亿元、占地300亩的苏州甪直再生资源物流园,成为我省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再生资源集散、分拣和加工基地。

  六、坚持以创新管理为突破,充分激发社有企业内生动力

  以打造一流团队、一流机制、一流品牌为目标,大力实施名企、名牌、名人“三名工程”,在全系统培育企业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核心,加快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基本形成了社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多样化、经营自主化、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的新格局。坚持以法治企,制定并落实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强化法人治理,规范决策程序,建立起党组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管理考核,基本薪酬与企业资产规模、经营规模挂钩;绩效薪酬与考核目标和利润分配挂钩,实行“先审计,后考核、再兑现”,有效调动企业经营者积极性。

  “十二五”期间,我省社有企业总体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不少差距。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问题,产业层次低,市场话语权不足,竞争力不强,经营效益不高,为“三农”服务的综合实力还不厚实。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社有企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开辟发展新境界、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确保企业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供销合作社实现销售1.5万亿元,实现利润80亿元,打造5家销售规模超100亿元的企业,20家销售规模超50亿元的企业,150家销售规模超10亿元的企业,培育3-5家上市公司,形成企业集群优势。为全面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苏发〔2015〕31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区)社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从实际出发,引领全系统一手抓为农服务、一手抓改革发展,通过典型引路、龙头示范、艰苦创业,努力为社有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变革、鼓励创新,更好地坚持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促转型,更加注重社有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效益的提高,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真正把社有企业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开创江苏特色社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高徽)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