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遵化基层供销合作社吸收农民入社情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0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近日,就农民入社问题我们到河北省遵化市进行调研,发现当地供销合作社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将基层社改造与组织农民入社紧密结合,通过参与组织大学生村官创业、发挥村干部先锋带头作用、对接涉农龙头企业、打造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等形式重建基层社,将当地农民吸纳到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中,带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经营特色手工业、拓展城乡服务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遵化市原有镇级基层社11个,乡级分社30个,1998年全部进行了改制,地卖了、网断了、人散了,服务功能和组织体系几乎完全丧失,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中断,没人管事、也没人干事。2014年,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后,遵化市政府按照综合改革的总要求,相继下发了《遵化市创新新型乡镇供销合作社组织的通知》和《遵化市新型乡镇供销合作社管理办法》,为基层社改造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子。遵化市社顺势而为、探索创新、另辟蹊径,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为根本,通过开放办社,广纳贤才,大胆引入大学生村官、村“两委”负责人、涉农龙头企业等农村先进生产力代表入社,改造创办新型基层社,全面恢复基层社服务功能,涌现出了一批有特色、有活力、有实力的新型基层社典型。

  目前,该市25个乡镇已全部建立了规范化的基层社。新的基层社主任中有大学生村官、涉农龙头企业负责人、专业社负责人、村“两委”负责人。入社涉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达160家,个人社员达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60%。我们所调研的三个基层社,入社农民户数分别占到了全乡总户数的40%、72%、62.5%。整个供销合作社面貌焕然一新,为农服务功能和作用重新显现发挥。

二、组织农民入社三种形式

  (一)大学生村官带领农民加入基层社

  原西三里乡基层社改制后,人员分流,门店租赁经营,服务功能丧失。市供销合作社在市委组织部支持下,于2014年组织动员西三里乡10名大学生村官参与重新组建西三里乡供销合作社,将大学生村官创业与吸收农民入社、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服务当地农业发展紧密结合。新组建的基层社由19个村级分社组成,注册资本100万,其中遵化市社占股35%,农民大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业合作社,分别以资金、土地、技术等形式入股占65%,使全乡40%的农户成为基层社的社员。市社组织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依法按照《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主任、副主任、监事主要由大学生村官担任。该社以设施农业为基础,带领农民搞加工、闯市场、立品牌、树形象,将当地的特色农业带上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

  (二)村干部组织农民加入基层社

  马兰峪镇供销合作社作为传统基层社的一面旗帜,曾是全国基层社的标杆社。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基层社发展没能跟上市场化发展的节奏,服务功能逐渐弱化,组织体系逐步丧失,与农民失去联系。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以来,遵化市社审时度势、开门招才,探索实施农村党组织与经济组织融合发展的模式,大胆选用对供销合作社有感情、有认可、并在当地群众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凝聚力的村干部侯小红带动当地农民专业大户加入,改造重建基层社。新的基层社注册资本800万,遵化市社占股35%,5家农产品经营企业、61家农民种养大户、手工艺大户和2000多农民社员入股占65%。基层社以农业种植、养殖和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加工为基础,向乡镇社区延伸开展生活超市、清洁卫生等全方位综合服务。

  (三)涉农龙头企业带领农民创办基层社

  汤泉乡供销合作社改制后,一度名存实亡。遵化市社与当地的一家以生产野生酸枣果汁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蓝猫集团对接,重新组建了基层社,利用供销社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品牌、系统优势,组织农民发展野生酸枣和优质农产品种植。其中市社占股35%,蓝猫集团占股30%,农民种植户占股35%。该社采取“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模式,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组织引导农民种植野生酸枣、板栗、核桃等经济作物,以开展农作物种植全程服务为基础,逐步将服务领域延伸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三、作用和效果

  (一)树立了供销合作社新形象

  领办西三里乡供销合作社的大学生村官发挥年轻人理念新颖和真诚热情的优势,搭建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依托当地农产品基地提供示范引导,确立“用品控做出品质、用品质塑造品牌”的经营思路,相继注册“燕乡农夫”、“新棒子社”、“栗志”等品牌,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新品种,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开发手机微信客户端实行“线上预订、线下配送”的服务模式,实现产品的众筹、预订、采摘、配送的一体化经营;与超市、学校、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实行订单式、合同式营销手段;引进推广无公害果蔬栽培技术,对传统的核桃、板栗、蔬菜等种植技术进行改良,培育新品种,提升产量和品质。通过系列营销手段,今年仅板栗一项,合作社的产品销售价格就由原来的8元/公斤提高到14元/公斤,带动社员增收600余万元。基层社还建设了社区连锁超市,在每个村设立便民店和电商服务站,面向全乡19个村庄开展农产品收购加工和网上销售及农资、日用品供应。新型基层社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和服务现代化,树立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的新形象。

  (二)发挥了助农增收的积极作用

  新组建的马兰峪供销合作社借助村干部丰富的农村管理经验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牵头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在供销合作社日用品、农副产品、农资销售等传统的经营服务功能基础上,将村内各类经营主体纳入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家政服务、餐饮、旅游、金银器皿工艺制作、文化交流等新型经营服务功能,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带动当地3000多人就业,年为社员增收1500万元。汤泉乡供销合作社发展社员1347户,建设高标准酸枣种植基地12000亩,服务网络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村,解决农民就业2500人;辐射带动全市农户10万户,为农民年增收达6000余万元。

  (三)密切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

  遵化市在基层社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组织带领农民闯市场为出发点,以经济参与、利益共享为落脚点,践行了为农、务农、姓农宗旨。西三里乡供销合作社分别吸纳大学生村官、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以资金、土地等形式入股组建;马兰峪镇供销合作社吸纳农民及各类经营企业以技术、土地、资金、产品等形式入股;汤泉乡供销合作社依托专业合作社,以资金、土地入股形式,组织和发动农民,开展规模化种植;三个基层社农民社员比例达到在90%以上,在经营管理事务中发挥主要作用。

  (四)拓宽了基层社负责人的选任渠道

  遵化市在对基层社改造重建过程中,将目光放在了农村涉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能人、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身上,这些人都是农村的精英,在农民心目中有影响力,在经济上有带动力。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他们做好讲解宣传,帮助他们认识、了解供销合作社。同时,与所在地乡镇党政领导沟通协调,寻求支持,取得多方认可,然后再按照供销合作社章程予以选任,拓宽了基层社用人思路,也筑牢了今后的发展基础。

  近年来,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在推进综合改革过程中,以农民为主体改造重建基层社,重塑了基层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强化为农服务能力,使供销合作社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来。调研座谈中,遵化市主管农业12年的副市长谈到:现在农村市场越来越乱,百姓消费越来越不安全,在群众中有一种“日用工业品牌子是假冒的,化肥有效含量是不合格的,农药是无毒的、奶粉却是有毒的”形象说法,农村迫切需要一个农民可信赖、政府可依靠的大型经济组织。而原来在农村经济生活中有巨大影响的供销合作社如果能够重新回来,这才是一条彻底解决农村市场问题的有效路径,既能使农民有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又能将农民组织起来共同闯市场,帮助政府分忧解难。

  合作指导部专题调研组

  2015年11月30日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