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的蝶变升级

作者:闫雪静 于璐娜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9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人勤春来早 培训充电忙

  初春的河北石家庄微风和煦,阳光明媚。2月24日上午10点,位于栾城区东牛村东南角的衡井线公路边,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轿车和农用车一字竖排停着,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沿着“车队”望去,公路边的一片核桃地里,上百人正围在一起听讲。记者走近询问才知道,原来这是栾城区天亮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给社员进行培训。

  “在我们栾城,过完正月十六,春节就算真正过完了,今天是正月十七,我们就组织这次农民培训,人勤春来早嘛!”天亮合作社负责人赵军海说。

  天亮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3月,在短短3年内,借力中科院最新科研成果,精准种植,流转土地约2000亩,服务农田万余亩,覆盖全乡20多个村,固定资产也从最初的5万元,跃至如今的500万元,并在此基础上,由63个合作社成立联合社。

  “我们的合作社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谷子和经济林,都是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培训,这次培训主要是针对经济林的病虫害防治。今年我们计划把大田无间隙地种满树苗,然后和周边村庄连接成万亩的核桃基地。”赵军海向记者描绘着新一年的蓝图。

  在培训会的现场,一个“大家伙”吸引了不少农民的目光,它就是由河北农业大学和河北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风送迷雾式喷雾机。赵军海介绍说,这是合作社购进的新型统防统治机械,“一家一户治虫起不到根除作用,虫害容易反复;而且一家一户也买不起大型的高功效机械。合作社就把机械免费给社员使用,通过成片作业,每天的统防统治面积可以达到150亩以上,省药、省时、省力。”

  赵立军是东牛村的村民,年前,他受村里其他农户委托,把他们的8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了天亮合作社。“流转后,每亩产量能提高150公斤左右。”赵立军高兴地说,他再也不用一年到头围着家里的4亩地转悠了,“拿着流转费可以放心地出去打工,年底还能分红,这笔账很划算。”

  天亮合作社怎么聚集起社员走上现代农业的道路?记者了解到,原因之一就是天亮合作社推行的“党总支+供销社+合作社”管理经营模式。供销合作社通过参股,充分利用其网络、营销、资本、组织等优势,采取产权结合、牵头领办、业务连接、组织对接、项目扶持等多种方式,促进合作社规范经营。“更重要的是,供销社的参股融合,使得化肥、种子、农药、生产机械等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还保证质量。”赵军海说,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融合发展,开创了共建共赢的新局面。

  如何走上一条让入社会员共同富裕之路?赵军海信心满满:“我们合作社也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实行‘互联网+大田耕种’‘互联网+销售’,寻求更大发展。”他告诉记者,合作社将再购置一批智能型机械,实现定位耕种,让种植更加智能;同时,借力栾城区供销合作社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将社员生产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销得更远、更好。

  市场抱团闯 分红大家领

  从联合与合作中获得实惠的还有灵寿县中药材合作社的社员们。1月17日,猴年春节前夕,灵寿县中药材合作社联合社的31个社员代表个个都喜笑颜开,因为他们刚从联合社里领到了2015年的社员分红,总计金额26.5万元。这是他们加入联合社以来第3次领年底分红了。

  “联合社成立3年了,每到年底我们都给社员返还利润,大伙儿坐在一起分享过去一年的成果,商量一下明年要一起干点儿啥。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灵寿县中药材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武会来告诉记者。

  武会来说,联合社是2013年在灵寿县供销合作社的领导和参与下,由邳彤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发起成立的。自成立以来,联合社充分利用当地的荒山荒坡自然地理优势,建设了中药材生产、服务、加工、销售基地,并与知名药企品牌对接,促进了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已达52800亩,发展中药材种植成员社28个、入社社员2723人,带动种植示范户6800家,年产量4800吨,产值1.1亿元,社员骨干户每亩年产值平均2310元,人均增收1966元。

  “靠服务去组织大伙儿,靠互助去凝聚大伙儿,靠示范去带动大伙儿。”武会来说,联合社实施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种苗供给、统一生产指导、统一产品回收、统一品牌销售、统一盈余返还,打破了一家一户或单个合作社单打独斗的局面。

  为什么联合社能够把全县的中药材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联合起来?灵寿县供销合作社主任时兵江解答了记者的疑问:“联合社不仅组织农民种植中药材,而且还把中药材从农民手里收上来;不仅帮农民把中药材卖出去,而且卖出去以后的盈利还返还给农民。”时兵江说,这样一来,联合社与农民就有了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农民在获得正常经营收入的基础上,还能享受到联合后带来的成果。

  “让老区、贫困丘陵山区的荒山荒坡增值生金,共同致富奔小康”这个信条从联合社成立那天起就被刻在了大门口的墙上。武会来告诉记者,今年联合社要继续在荒山荒坡上做文章,利用药王邳彤文化品牌优势打造灵寿中药材品牌,带领老区、贫困丘陵山区的农户共同脱贫致富。

  “农”字号园区 多业态绽放

  在元氏县姬村镇东正庄村南,有一个现代化的园区,这里没有“高大上”的建筑,也没有高精尖的产业,但是却拥有120亩的生产场地、日处理小麦500吨的专用粉生产线以及严密的产品质量检测仪器。这就是由元氏县供销合作社投资建立的姬村面业加工园区。在这个“农”字号的园区内,18组面粉机正开足马力生产,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每天约有400吨优质面粉从这里运往京津冀及晋、蒙等地。

  元氏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刘立刚介绍,姬村面业加工园区是元氏县供销合作社“一大园区”体系的组成部分。一大园区,即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达到了7万多亩。“过去,一家一户经营分散,种地地块分散,各类农产品加工、仓储、销售企业和合作社各干各的、分散经营。”刘立刚解释,这样带来的后果是规模小、竞争力弱、效益低、农产品质量无保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元氏县供销合作社通过规划高标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破解分散经营难题,在大园区中规划建设小园区,发展“园中园”,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和规模效益。

  从开始建设至今的3年时间里,元氏县供销合作社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共形成了6个“园中园”,有西部山区的优质果品种植园区,也有中部丘陵地带的瓜、菜、红薯种植园区,还有东部平原的优质小麦、玉米种植园区,并集中兴建了一批养殖园区,引导分散的养殖户向养殖园区集中;兴建了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分散的加工企业向加工区集中;兴建农产品仓储物流园区,引导分散的仓储、销售、运输企业向仓储物流园区集中。

  元氏县供销合作社通过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园区,把各类资源集聚起来集群发展,形成了多业态百花齐放的局面。记者了解到,与非园区相比,园区土地亩均增效20%左右,园区加工销售的农产品增效30%左右,入园入社农户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无论是栾城区的农民培训、灵寿县的联合社分红,还是元氏县的“农”字号园区,都是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成效的缩影,更是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在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等方面的有益尝试。

(责任编辑:高徽)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