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造血” 教育“刨根” 金融“提速”

代表委员共同出谋划策热议扶贫攻坚

作者:闫雪静 李博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9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2020年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时间结点,未来五年内必须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后五年的脱贫工作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那么,如何才能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呢?在今年的两会上,“扶贫”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相关的代表委员。他们表示,在扶贫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产业链条带动一方经济

  当前,我国贫困地区普遍存在产业发展水平低,主导产业不明显,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劳动力素质不高,生产效率与技术水平低等问题。采访中,不少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强调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扶贫不能只靠“补贴”和“援助”,而要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增强其“造血”能力。民建中央就提出,要提高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鼓励贫困地区根据自身自然条件、要素禀赋、经济水平来发展特色农业、资源型工业、民族和边关旅游、劳务经济等,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促进贫困人口收入提高,让他们不仅能“站起来”,而且能“走得远”。要积极培育富民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等产业,通过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来增加贫困人口农业受益。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贾治邦也提出,精准扶贫务必坚持科学规律,实事求是,他以发展洛川苹果产业促进渭北地区一千多万人脱贫的经验举例说,产业扶贫关键应抓住三点:一是选准一个符合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二是让农民充分掌握全产业链技术;三是建立农民合作社。“精准扶贫,产业是核心。”全国政协委员肖燕也强调了选择一个好的产业对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性。她说,云南具有丰富多样的淡水水域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格局,具备发展高原湖泊水产养殖渔业的条件。她建议,应设立国家高原湖泊生态保护、发展专项基金,推进云南高原湖泊生态渔业、产业精准扶贫发展。

  在总结过去一些农产品产业扶贫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白先进提出,地方农业科技队伍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技术、市场环境,提出适合当地发展的品种、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指导示范,让农民能跟上去,使产业对接市场。还要壮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编制应该“网开一面”,目前省市县农业推广技术队伍力量倒挂,越到基层人员越少技术力量越小。

  民革中央提出,要以生态产业助推贫困地区绿色发展。他们通过调研发现,贫困地区往往经济增长方式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致富能力建设滞后,但是,贫困地区生态资源禀赋良好,应充分发挥贫困地区“青山”的优势,做好“绿水”的文章,大力发展农林产业精深加工等生态型工业,积极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生态农业,积极培育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绿色服务业。通过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区,打造生态产业集群,开展精准扶贫体系建设,形成产业扶贫、兜底扶贫、健康扶贫、智力扶贫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实现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教育发力刨除贫困之根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应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以更加适应扶贫攻坚的任务要求。”谈到如何精准扶贫时,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表示,对边远民族地区的贫困家庭而言,因为缺乏知识文化、缺乏技能培训、缺乏精神支撑而致贫的不在少数。

  为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徐辉建议,要改善区域性的教育发展困境,推动教育资源更精准地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贫困地区尝试推行15年免费教育,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对接能力,努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本地产业人才。要重视个体性的致贫因素,探索针对贫困家庭的“订单式”教育扶贫。徐辉特别强调,要把教育扶贫与精准扶贫看成一个整体,立法强制青年人完成系统的应有教育,提升生存谋生的职业技能,多管齐下,刨除代际贫困的根。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也提出,教育扶贫是消除贫困的长久之计,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要从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抓起。他说,集中连片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够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大短板,迫切需要国家加大对中西部集中连片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因此他建议,实施中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县域基本均衡攻坚计划,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出台关于农村教师招聘、培训、管理、使用、待遇等一揽子支持政策措施,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贫困生资助全覆盖。

  全国政协委员、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也谈到,精准扶贫的关键是人才的扶贫,他建议在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的基础上,积极把人才引进到贫困村、边疆地区,这样的精准扶贫才更有效、更长远。“精准扶贫,人才是关键。”同样,来自云南省怒江州的独龙族全国政协委员李友祥举例说,怒江州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特殊的地理环境、低层次的教育程度和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怒江州至今仍然是云南扶贫攻坚的“上甘岭”。他为此建议,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智力支持水平。参照新疆、西藏的做法,在内地高等学府办班学习培训,逐步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

  金融扶贫助力攻坚提速

  金融机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穷根”,对于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意义重大。

  “金融扶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扶贫手段,在一些地区已经探索出初步的成功经验,‘十三五’期间应继续完善推广,助力扶贫攻坚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金融扶贫就是金融真正与农村的产业优势相结合,同时利用农村与农户这样一个熟人社会里潜在的信用比较优势,投入金融资金,以一个相对比较可承受的利息负担来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认为,全面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必须在普惠金融的理念下,加快推动扶贫金融的完善与发展。闫冰竹表示,在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骨干、引领作用的同时,应组合使用金融、财政和税收等优惠政策,通过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设立扶贫再贷款、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以及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到贫困地区开设网点;同时放宽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鼓励民营资本在贫困地区组建民营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扶贫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在丰富和完善信贷技术与金融服务方面,闫冰竹认为,应通过试点、评估、推广等方式,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积极创新,率先采用无抵押、无担保的新型信贷技术;另一方面,结合配套改革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特点,包括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型农机具等在内的农村特色抵押贷款产品。同时,进一步探索和创新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手段,增加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的金融可得性,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金融扶贫的有效性。闫冰竹并指出,应立足精准扶贫的具体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和完善贫困地区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建立、健全信用体系,进一步深入推广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并对评定对象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等方面给予优惠。

  (责任编辑:高徽)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