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也需要“工匠精神”

作者:合言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1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你听听这电话一个接一个,都是要草莓的,根本都不够卖,价格怎么可能低下来。”陕西省韩城市农民经纪人老崔“抱怨”中,难掩喜悦。老崔的这批草莓价格要高出一般市场价格的2 倍,但依然供不应求。用他的话说:“不用开发新客户,现有的老客户都快要看人情才能拿到货了。”这一切都被他归结为:“还是要质量好。这批草莓是一个浙江人在我们当地承包土地种植的,他负责种,我负责卖,我们已经合作很多年了。”对于这个合作伙伴,老崔也不吝溢美之词:“人家种的那个地,那真是讲究,我们做不到。”

  老崔并没有多少文化,他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中却蕴含对农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与李克强总理提倡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提到。“工匠精神”不仅工业领域需要,农业领域同样需要。老崔的合作伙伴便是一个把“工匠精神“运用到农业领域的人,精耕细作、长远规划、科学管理。这费时又费力的笨功夫会不会耽误商机,减少利润?这一点市场已经给予了答案:磨刀不误砍柴工。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其《匠人》这本书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尽管很多工作被机器人替代,但是工匠身上所拥有的精益求精、专心敬业的精神品格是代替不了的。而这正是农业领域“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也强调“工匠精神”对农业领域的重要性。她表示,“工匠精神”是一种精致化生产的要求,它对农业生产同样适用。从农业生产来讲,就是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从种植开始,原料、化肥、土地等要保证安全,还有就是其品质和质量,也需要“工匠精神”。

  而在实际中,“工匠精神”已经引起农业从业者的重视并出现很多忠实践行者。这中间最有名的当属褚时健。褚时健在被问到“褚橙”的成功之道时曾说过:无论做什么产品,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业,我都认为产品要过硬。王石在谈到褚时健时曾赞道:“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工匠精神。”正是这种“工匠精神”,促使褚时健对标准的顽固坚持,成就了褚橙的名噪天下和褚橙精神的一段传奇。反之,缺乏“工匠精神”,急于求成、短视盲目的负面事件也不少,中国乳业便是最好案例。在“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创后,无论乳企怎样解释、求助,也难挡颓势。如今铺天盖地的广告,也很难在短期内重拾国人对国产乳品的消费信心。

  农业从业者们,摒弃急功近利吧,摒弃粗制滥造吧! 时刻谨记:紧行无好步,欲速则不达。

  (责任编辑:高徽)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