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农村改革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三农”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专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3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在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小岗村,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意志和决心,释放出不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信号,对推动当前‘三农’工作、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谈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如是表示。

  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再次强调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深刻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用讲话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党中央制定的“三农”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稳住“压舱石”,巩固“三农”发展好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产量连年增加,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民生不断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农”这块“压舱石”,为赢得全局工作的主动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这种形势下,稳住“压舱石”,确保农业农村不出大的闪失,尤为关键和重要。陈锡文说,“对待‘三农’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牢牢抓住、紧紧抓好。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防止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的形势出现逆转。”

  稳住“压舱石”,就要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我们党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陈锡文认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契合农业生产特点,兼顾了国家、集体、农民利益,有助于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因此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对这一基本制度,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改善,不能有丝毫动摇。”

  稳住“压舱石”,就要稳定行之有效的政策。陈锡文说,“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力度不减弱,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深化农村改革,主线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我国“三农”发展的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依然面临着不少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陈锡文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中央明确提出实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就是在明确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和稳定农户的土地承包权基础上,放活土地的经营权,这是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截至目前,全国2.3亿户承包土地农户中约有6600万户或多或少流转了土地,这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条件。”

  “土地改革涉及全局,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历史眼光,审慎稳妥推进。进城不进城,土地经营权流转不流转,选择权要交给农民,不能代替农民决定。各级政府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刮风、不能搞一刀切。”陈锡文强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决守住“底线”。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四个不能”,是农村改革不可逾越的底线。

  深化农村改革要多要素联动。陈锡文说,总书记明确指出当前要着力抓好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6项改革任务。

  坚持稳中求进,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目前,农业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着眼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必须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农村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大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陈锡文说,“目前在农村,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谁来种地’的担忧已不是杞人忧天。要认真研究措施,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年青一代有人热爱农业,愿意从事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陈锡文提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要注重构建长效政策机制。在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同时,多策并举,通过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通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共享产业升级的增值收益;通过城市非农产业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务工收入;通过相关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立意很高。历史地看,即使城镇化率达到70%,仍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因此,光重视城镇化是不够的,必须同步加快新农村建设。”陈锡文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充分体现农村特点,维护好农村文化的精粹。

  农村稳定是广大农民切身利益。陈锡文指出,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既要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也要坚持让农民参与社会治理,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做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管农村工作的传统不能丢。”陈锡文说,学习贯彻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认真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落实党的政策、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等作用。

(责任编辑;谭思嘉)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