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构建与农民唇齿相依的利益共同体

——河北省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引领农村经济跨越发展调查

作者:李银堂 来源:中国改革报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写在前面:河北省供销社不等不靠,自我改革,主动融入农村市场的改革意识,契合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精神。改革过程中,河北省供销社牢牢把握住“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这一主题,以勇于担当、锐意创新的“领跑”精神,探索了多项改革模式。这一探索基本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由传统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转变,由传统有形商品经营向现代流通网络平台建设的转变,由单纯购销型向多业态拓展转变,由单纯的供销合作向生产、消费、信用等全方位合作的利益共同体转变,以农村贸易方式的创新助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2015年4月,汪洋副总理专程到河北调研指导供销社综合改革时指出:“河北省供销社改革成绩巨大,亮点很多,值得充分肯定。”

  曾经担负着广大农村购销重任、辉煌无比的供销系统,被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冲击得千疮百孔,由万人瞩目变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主渠道”逐渐蜕变到了“支渠道”甚至“无渠道”了。

  一路蹉跎,跌跌撞撞30年。面对需要重新振兴的农村经济,供销社系统真的可有可无吗?河北省供销社不等不靠,自我革命,主动融入农村市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合格答卷。

  从一组数据可以展现河北省供销社近两年改革取得的成果:2015年省供销社本级净资产从改革前的9.82亿元增加到53.9亿元,增长了5.49倍。今年1月~8月,全系统购销总额、利税、总资产分别为1880.3亿元、6.9亿元和736.1亿元,同比增长11.6%、22%和16.9%。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供销总社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

  在河北广大农村,供销社与农民的利益联合体在一步一步地延伸。目前全省已有8个设区市、133个县(市区)、1690个乡镇组建了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领办农民合作社20,988家;组建新型基层供销社1898家,基层社中农民社员比例达到80%;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598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7,164家。

  放眼市场 重架从政府到“三农”的新桥梁

  与共和国同龄的供销合作社,曾经有过辉煌,也曾有过尴尬。

  在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其主要职能是对农村农产品、工业品实行统购统销,维护农村经济秩序。

  农村改革以后,随着农村流通市场的开放,供销社失去了农村商业垄断经营的身份,无所适从,效益直线下滑,阵地不断丢失,出现了系统性的严重亏损,甚至一段时间人们在纷纷议论供销社有无存在的必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河北省供销社虽在经营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减少了亏损,但资产流失严重,经营网点不断萎缩,与农民的关系渐行渐远。

  2013年7月,以邓沛然为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的新一届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领导班子组成。新班子面对的现状,一方面是省社直属企业经营资产“庞大”、基层资产萎缩严重的倒挂“金字塔”现象,一方面系统整体合力不够,为农服务手段不足。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成了他们案头的必答题。

  在过去的20多年里,河北省对供销体制改革频频发力,先后出台了多份文件,但都未能力挽狂澜,江河日下的颓势未有根本性改观。中央曾在1982年对供销社进行恢复“三性”(恢复基层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和“官办改民办”的改革,结果并不理想,原因是供销社不愿丢弃“官员”身份,不愿与农民为伴。

  供销社的出路在哪里?新班子多次研讨。邓沛然有自己的思考:一是供销社本质属性就是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必须在深化为农服务上做文章;二是农村改革“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统分”结合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何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弊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是农村改革的重大历史课题。完善“统”的层面,把农民组织起来壮大集体经济是供销社改革发展的着力点;三是供销社有组织、网络优势。发展农业现代化,以规模服务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供销社大有作为。

  “有时候,影响改革的许多思想障碍不是来自体制外面而是来自体制内,尤其是来自各种既得利益的羁绊。”邓沛然一班人认为只有打破小我思维,把供销社放到农村经济的海洋里去寻找彼岸才可能是最佳选择。

  2013年10月,国务院启动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省供销社积极争取。201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作为国家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4个试点省之一。

  鱼儿离不开水,供销社离不开农业、农村、农民。河北省供销社领导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反复研究,制定改革方案。明确改革既要解决系统生存与发展,更要把视野放到现代化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上,通过改革将供销社打造成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国家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为农服务的综合性组织,搭建政府与“三农”的新桥梁,构建与农民血肉相连的利益共同体。这一思路正契合了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3月发布的《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精神。

  开放办社 变“买卖”关系为利益共同体

  循着设计的改革思路,河北省供销社开启了由点到面的改革大幕。

  在基层社改造中,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总要求,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为总原则,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

  作为全国基层社一面旗帜的遵化市马兰峪镇供销合作社,也曾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丢盔弃甲,服务功能和组织体系几乎完全丧失,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中断。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遵化市社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为根本,广纳贤才,开放办社。他们选择村干部牵头组建新的马兰峪供销合作社,同时吸纳村干部领办的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组建的供销社在经营日用品、农副产品、农资销售等传统的服务功能基础上,将村内各类经营主体纳入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家政服务、餐饮、旅游、金银器皿工艺制作、文化交流等新型经营服务功能,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带动当地3000多人就业,为社员年增收1500万元。

  地处太行山脉的灵寿县青同镇供销合作社和青同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两社融合发展,采取土地入股、托管、互换等方式,流转土地1120亩,共经营土地3000余亩,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打造了集农业新品种示范、绿色果蔬采摘、生态养殖、科技培训、休闲养生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成为青同镇发展生态农牧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带动5000余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不拘模式,不拘形式,只要对发展有利,省供销社都放手支持,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精神,致力营造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经过探索,培育出了浅山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平山葫芦峪模式”、基层社农机规模化服务的“南高模式”、农业生产全程化托管的“玉田模式”、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的“饶阳模式”、物联网技术助农发展的“涿鹿模式”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并迅速在全省推广。

  同时,省供销社还积极试点“新农协”模式,探索“政府主导、供销社主办、农民主体、民主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基层社深度改造的新路子。它联合区域内农户、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其他涉农团体、相关事业机构自愿组成,在民政局注册登记,以此将分散的农民及各类经营主体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目前,在内丘和涉县两县19个村试点,农户平均入会率达85%以上,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团体会员入会率达50%以上。

  据最新统计,内丘县金店镇“新农协”已由最初的6个试点村扩大到全镇的33个村,入会农户达5600户,团体会员21个,农民有了抱团求发展的新平台,“新农协”也有了发展壮大的基础。在生活服务领域,金店镇“新农协”每月农历十五为团购日,组织会员进行团购,全镇33个村发放“供销一卡通”储蓄卡8500张,为全镇会员“团购交强险”,直接优惠25%~41%。在生产服务领域,开展农资团购、飞机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团购活动,围绕当地小麦、玉米、蔬菜等主导产业相继举办农业技术、农民技能培训班58次,深受会员欢迎。

  承德市三家基层社出资100万元,吸纳区域内11家带动能力较强的专业合作社,发起组建了三家镇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吸纳社员274名,实现了农民及各专业社再联合再合作。联合社成立农资配送中心,建立农资需求数据库,每年为成员提供各种农资1000余万元,在价格上给予社员1%的优惠,每年就农资一项,农民可节省成本10余万元。此外,通过信息统一采集、发布和推介,为成员社提供生产、流通和市场等各类信息服务,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

  敞开大门 构建农村经济综合服务平台

  当今社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电商等新技术、新思维、新交易等层出不穷,今天颠覆着昨天,今天也必被明天所颠覆,世界进入了颠覆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一个行业、一个系统如何更上一层楼?特别是供销系统,怎样的改革设计才能驾驭农村纷繁复杂的局面?才能服务于农村经济、农民生活?

  邓沛然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一副信心满满的自信表情。他说,按照既定的改革思路,通过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搭建各类经营服务平台,强化基层组织合作经济属性,开展生产、生活和信用服务。围绕“五大体系创新”,基本构建起了新型组织体系、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和管理体制,搭建了农村经济综合服务平台。

  在计划经济时代,河北供销系统涌现了诸多为百姓服务的优秀群体,“一根扁担、三尺柜台”就是供销社的服务阵地,“扁担精神”就是全省基层社为农民服务的典型代表。

  新的历史时期,他们依然在弘扬“扁担精神”。“扁担精神”发祥地——地处太行山区的沙河市蝉房乡,2012年,结合种植产业的发展特点,供销社吸纳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了蝉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板栗基地3万亩,苹果、核桃基地1万亩,惠及数千农户,帮助农民增收1800多万元。他们还建立了农技培训中心,请专家学者每月进行技能培训,普及农技知识。沙河市先后组建农合联分会、农民专业社联合社,吸纳农民合作社、民营企业和农民家庭,以团体社员或个人社员的名义入社,建立了数万亩的各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随着电商时代的到来,河北省供销社创建了全国供销系统唯一一家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唯一一家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唯一一家金融租赁平台,组建了全国供销社系统最大交易规模的涉农互联网金融平台、效益最好的特色农业互助保险平台和全省资本运营规模最大的投融资平台,全省第一家集BTC、BTB、OTO等多种交易方式于一体、经营与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实现了从“扁担”到“鼠标”的跨越。

  2015年12月16日,河北省供销社创办的全省首家集B2C、B2B等多种交易方式于一体,经营与服务相结合的大型农村综合电商平台——“八方联采”电商平台在石家庄举行上线仪式。活动期间,省供销社与团省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八方联采”共同打造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平台,推进农村电商全覆盖。该平台以日用消费品为中心,以电商+增值服务为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同步服务,努力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网上综合服务平台。平台有四大服务板块、十项服务功能,主要是商城板块、专业网店板块、创业板块、综合服务板块。通过单采与联采相结合、展示与展销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业与服务相结合、电商与党建相结合、境内与境外相结合,实现了一网多用,一网多能,开启了农村云端服务新模式,形成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服务平台、农村青年的创业平台和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商务平台。

  目前,“八方联采”电商平台与北国集团、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移动、顺丰快递、凤凰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省内外近百家知名机构、大型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上线日用消费品、农产品达4万多种,广大农民可尽享线上快捷消费与线下便捷体验服务。据省供销社副主任、省商贸集团董事长赵增华介绍,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农民消费需求的升级,农村电商迎来了最佳发展时机,预计2016年农村网购市场将突破46,000亿元,将是下一个万亿元级“金矿”。

  随着省级各类经营服务平台的延伸对接,农村合作金融、农村产权交易、农产品电子商务、“八方联采”等一批新兴经营业态植入基层社,集生产、供销、消费、信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层社正在逐步形成。目前,全系统已组建市、县电商平台260多家,乡、村电商服务站11,000家,农民可尽享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生活。

  由省供销社直接投资建设的张家口、承德、唐山、石家庄等地的8个大型农产品市场形成了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网络辐射。截止到2015年年底,全省供销社系统建成的100个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瓶颈。

  在正定县塔元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有一幢建设面积2571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近万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和一处老年公寓,内设图书室、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合作金融及农村电商代办点、供销社超市、多功能娱乐厅、联通收费、美容美发等20多类服务设施。这是由县社与塔元庄村两委共同改造的生活平台,农民不出村即可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综合性服务。

  广纳贤才 让“八仙”各显神通

  不拘一格选人才。面对残缺不整的队伍,省供销社以完全开放的姿态重建基层社,选拔优秀的经营人才担纲。

  大学生村官成了首选对象。他们认为,大学生村官是一批有志于农村发展的有文化的优秀青年,有信息化时代的灵敏嗅觉,对“互联网+”、云营销等有着更清晰的认识,选择一批大学生村官就等于选择了基层社的未来。遵化市西三里乡大学生村官高明智怀揣着对农村的热爱,联系10名大学生村官参与组建合作社,将大学生村官创业与吸收农民入社、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服务当地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新组建的基层社由19个村级分社和遵化市社组成,农户分别以资金、土地、技术等形式入股,使全乡40%的农户成为基层社的社员。该社以设施农业为基础,带领农民搞加工、闯市场、立品牌、树形象,将当地的特色农业带上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

  就地取材,发掘农村优秀经营人才是拓宽基层社负责人选任的重要渠道。通过组织发动涉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社会能人、村两委干部等各类农村经营主体,依据供销社合作章程,经过民主选举,由经营能人领办创办基层社。石家庄市栾城区天亮种植合作社按照“党支部+供销社+合作社”模式,由区供销社参股领办,选举栾城区东牛村党支部副书记赵军海担任基层社理事长、兼任天亮合作社党总支书记,“三位一体”运营合作社。目前,通过这种方式全省已改造基层社900多个,为基层社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威县常庄镇供销社鼓励“有志能人”入社参选,聘任在天津经商多年、具有较强经营能力、热心合作事业的何庄村吴敬收为供销社主任。吴敬收2013年回乡创业,先后投资5200万元,建成2个龙头企业,发展了4个农民合作社,成立了何庄村农民股份合作体。吴敬收接手供销社后,广泛吸纳农民入社,打造了“基层社+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其经营涉及特色种养、农机服务、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解决了基层供销社与农民合作关系疏远、综合服务实力弱化的难题。采取农机入股合作、土地入股合作、劳力入股合作等方式,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常庄镇供销社还将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兴办10个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并成立联合社,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真正受益,努力实现“小社大作为”。

  基层社改造的核心是密切与农民的联结。通过农民民主选举改造基层社是省供销社在针对空白乡镇恢复重建基层社过程中,探索形成的一条新路。衡水市社按照“民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将冀州市门庄乡基层社作为改革试点,探索完全由民选组建基层社,即由全乡代表10个专业合作社660名社员的38名社员代表出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冀州市门庄乡供销合作社章程》,用无记名投票、无候选人的“海选”方式选出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并成功召开了第一届一次理事会和监事会会议,选举出了门庄乡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主任。衡水市社负责人说,门庄乡供销社通过民主选举重建基层社的做法,从根本上实现了供销社由“官办”向“民办”的转变,真正把基层社办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

  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是人才不足问题。省供销社领导对此早已洞悉,在“八方联采”电商平台上线之际与团省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实施“八方联采电商平台创业项目”。对返乡青年和大学生村官开展电商培训,预计年培训农村青年1万名,吸纳农村青年利用“八方联采”平台开展电商创业。省供销社互联网金融、融资担保等平台提供金融服务,不仅让更多农村优秀青年、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实现在家门口创业,还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省供销社充分发挥系统职业鉴定培训体系优势,引入“互联网+”培训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截至2015年年底,全系统累计培训农村青年120.2万人次。

  便民利民 把“金融超市”开到农民家门口

  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社会学专业、35岁的赵敬娜,曾梦想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因受资金所困,美好的青春在慢慢流逝,几年过去了,她的名字仍然写在滦平县精准扶贫档案卡上。2015年下半年,一个名为“政银社户保”供销金融扶贫平台的出现,让她看到了梦想实现的曙光。

  2010年,她为爱情放弃了石家庄的工作,嫁到滦平县安纯沟门乡东营子村。当时滦平县鼓励贫困户养猪,还补贴9万元,赵敬娜感觉机会来了,借款30多万元建养猪场。由于摊子越铺越大,30多万元很快用完了,每天上千元的饲料钱开始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因贷款担保、抵押等条件不具备,赵敬娜在银行贷不到一分钱,只能依靠民间借贷维持。这样一来,赵敬娜年年忙活依然入不敷出。

  赵敬娜因贷不到款在苦苦挣扎,而银行那边因受农户小额贷款不良率较高的影响,对这项业务慎之又慎,有款贷不出。农行客户部一位经理感叹,“要是在银行和农户间有一个桥梁就好了。”

  谁来搭建这样的桥梁?政府、农民、银行都在期待。在承德市供销社看来,这是自身乘势发展的良机。市供销社借助2014年被确定为全国供销社合作金融改革试点之机,在滦平县供销社开展金融担保试点,“政银社户保”供销金融支农模式逐渐成形。赵敬娜不用担保和抵押,成了供销金融扶贫平台的首批受益农户,15万元贷款很快到账。目前,她的猪场存栏已经达到400多口,她还成立了合作社,带领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

  在这个平台上,政府、银行、供销社、农户、保险公司各司其职。组建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作为平台运行市场主体,按照“政府注资、供销社筹资、市场化引资”的方式,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银行按1∶10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支持农户发展产业。同时,引进保险公司承保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建立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当风险补偿基金发生代偿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部分损失,解除银行后顾之忧。目前,承德市已发放涉农贷款4亿元,惠及农户4900余户,有效缓解了农民融资难、发展难、脱贫难等问题。

  金融是现代产业发展的血液,承德“政银社户保”只是河北省合作金融的一个范例。为有效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省供销社按照融资有渠道、抵押有产权、担保有平台、生产有保障、价格有指数的思路,秉持“合作金融,普惠三农”理念,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改革以来,省供销社连续创建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投融资平台、涉农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融租赁平台、特色农业互助保险平台、投融资担保平台、商业募集母基金等合作金融平台。合作金融平台的创建,拓展了合作金融业态。省供销社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融资担保、合作保险、农产品期货、农村产权交易、金融租赁等金融服务新业态,为农民群众融资解困。据统计,合作金融平台已为556家中小微涉农企业提供贷款担保40多亿元;累计为农民提供标的风险保障721亿元,赔付1.72亿元;省级和90个市县的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已经注册成立,通过发债基本转化为资本,实现融资40多亿元,为综合改革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针对各金融机构在农村缺少服务网点、农民又急需金融服务的现实问题,为更加便捷农民生产、生活,省供销社今年重点打造了基层金融服务模式——供销金融超市。这是由各级供销社投资,在乡镇供销社设经营网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监管、统一运营的方式建设,为各金融机构提供一个综合性、一站式为农服务的物理性网点。该网点将供销社开展的各项金融服务业务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与银行、保险、评估、抵押登记等社会机构和部门协作,向广大农民提供众多金融产品与增值服务。2016年建设目标是“五五二一”,即到年底建成乡镇级供销金融超市500家、建成村级金融服务网点5000家、结合电商平台完成200个基层社物流网点的建设、发行供销建行一卡通100万张。目前,全省已建成282家供销金融超市,在建210家,已开展业务的有163家,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以办理金融业务。

  前不久,省供销社再行创新之举,与建设银行签订协议,联合建设“村口银行”服务新模式。

  回首改革历程,邓沛然感慨万千。他说,改革绝不单单是为了解决供销社系统生存与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讲,是要通过改革将供销社打造成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国家队,改革的核心是要与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把供销社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高徽)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