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鱼到渔的质变

——陕西省供销合作社产业精准扶贫纪实

作者:张成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7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编者按

  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主任陈纯山在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活动被评为创新奖,在他的事迹中最闪亮的一点就是他牵头创新性地提出“政府(扶贫办)+供销社(供销集团)+金融(保险)+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这一现代农业产业精准脱贫新模式。据悉,这一模式在陕西已经实践一年,省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6亿元,与20个试点县35家企业合作,第一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82万户、7.8万人。那么,这一模式在陕西扶贫工作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

  这几天,陕西省洋县大地村的贫困户王杨成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从志建药业有限公司领来的第一笔种植银杏的款可以让他安心搞生产了,而更让他高兴的是,只要他一直跟着企业走,以后就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脱贫致富的好日子也不远了。

  王杨成是洋县的普通贫困户,而志建药业则是洋县的知名企业,这个组合的出现是一次爱心活动吗?当然不是。这是陕西省供销合作社推行产业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而且,像这样的例子,在洋县、在汉中、在陕西全省都有很多。

  2015年10月,由陕西省供销合作社、陕西供销集团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在陕西正式“起航”,仅仅一年时间,就带动了16类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拉动7.8万贫困人口走上脱贫之路,为陕西推行产业精准扶贫奠定了良好的开局。

  “用财政产业扶贫资金购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股权,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精准帮扶贫困户,实现扶贫资金保值增值、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稳步做强、贫困户长期稳定受益。”陕西供销企业集团总经理郑忠堂说,这就像用扶贫资金为贫困户买了一张“船票”,搭乘陕西供销企业集团这艘“大船”,一起闯市场。

  五位一体 打造扶贫新模式

  陕西省目前有316.7万贫困人口,在这些口人中,很多人既有土地、又有劳力,完全有希望彻底摆脱贫困甚至走上富裕之路。但是,由于在以往的扶贫过程中,国家扶贫资金发放给贫困户后,缺乏有效而到位的引导,使得扶贫资金像撒胡椒面一样,没有持续长久的效果,更使一些贫困户养成了“等靠要”的陋习,导致“穷根”难断。

  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主任陈纯山介绍说,陕西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就是将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要素,以共同利益为纽带,进行有效整合,把责权利以契约固化,使其变成利益共同体后,有组织的扶贫攻坚。

  “在实施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我们按照扶贫载体产业化、资金资本化、投资法制化、操作企业化、措施精准化、资源社会化的扶贫思路,选定优势产业,并将其与贫困人口的持久脱贫相结合,把陕西供销集团、县级政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贫困户的责权利契约化,形成盈亏与共的统一体。”郑忠堂说。

  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将财政扶贫资金切块到实施县(区),由县(区)政府委托陕西供销集团代贫困户持股,采取增资扩股或股权转让方式,将扶贫资金投资到县政府推荐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再与贫困户签订生产合作协议,同时供销集团与银行签订金融合作协议,形成“政府+供销集团+金融+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

  “我们明确产业精准扶贫资金所有权属于贫困户,只是由县级政府代表贫困户行使出资人权力。扶贫资金通过供销集团以资本的形式投入到龙头企业(合作社)后,由供销集团负责保值增值。按照优先股的原则,龙头企业(合作社)每年按照投资额的5%通过供销集团返还县政府,由县政府统筹安排用于脱贫;另外供销集团按投资额的2%筹集风险保证金,2%共建农产品销售网络,1%共同打造农产品品牌,实现母子公司联合发展。”陈纯山说,合作企业对带动的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把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帮扶手段等记录在册,上墙公示,利用企业资源一对一精准帮扶。以产业做带动,把贫困户带动起来、覆盖进去,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保底收购、企业或合作社务工等多种方式,从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中获得增值收益,有效增加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投资性收入,同时“扶贫不扶懒”,借助企业平台学习新的种养技术和劳动技能,增强了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通过这种模式,贫困户融入企业全产业链条,得到多种收益;供销集团扩大了资本,拓展了业务,锻炼了队伍;龙头企业(合作社)得到了土地、项目、资金等多方面支持,推动做大做强;地方政府找到了精准扶贫新的载体,助推了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发展。

  目前,与陕西供销集团合作的扶贫企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固定务工人数2259人,人均月工资2069元,另外企业季节性用工贫困户1.38万人,仅工资性收入每户将超过2万元;合作企业和合作社通过收购贫困户农副产品,平均每户收入1308元;流转贫困户土地2.7万亩,每户增收754元。

  三产融合 推动扶贫走新路

  实施产业精准扶贫,选好产业是基础。如今,白水的苹果、周至的猕猴桃、西乡的茶叶,靖边的杂粮等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成为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的主力产业。但是,在当初筛选产业时,却让集团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既要是陕西省的优势产业,还要有相当的带动能力。”陈纯山说,陕西供销集团按照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编制规划,根据带动贫困户程度安排项目资金,在陕南扶持发展茶叶、魔芋、菌类等产业,在关中扶持发展苹果、猕猴桃、葡萄等产业,在陕北扶持发展小杂粮、红枣等产业,将这些特色产业发展成为产业精准扶贫持续推进的基础。据了解,其中仅扶持发展陕南茶产业,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实施产业精准扶贫的茶叶企业和贫困户都得到了支持。

  有了良好的产业作基础,谁来带动贫困户脱贫呢?陕西供销集团将选择合适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作为扶贫成败的关键,集团要求扶贫企业(合作社)必须满足政府推荐、产权明晰、行业龙头、能够带动农户者等先决条件才能入选。

  “条件确实苛刻了一些,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郑忠堂说,集团按照带动性、效益性、特色性,选择了16类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依托优势产业在贫困地区建立生产基地,使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推动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按照产权明晰优先、行业龙头优先、带动农户优先、政府推荐优先,确定了35个产业基础好、企业管理规范、经营收入稳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作为合作企业,其中国家级和省市级龙头企业29个。陕西供销集团将选定的产业精准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纳入全省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重点予以扶持,在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及示范合作社的申报、认定上优先安排,在果蔬储藏百库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产业化等项目中给予支持,优先安排享受从贷款贴息及信用担保、投资基金等方面融资服务,帮助其做大做强,为实现产业精准扶贫积蓄力量。

  “瞄准一产、接二连三”,将农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扶贫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增加其附加值,使贫困户在全产业链获取收益。按照这个根本思路,陕西供销集团立足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以产业精准扶贫实施区为重点,推动特色产业生产、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融合发展,同时,围绕合作企业和参与农户的农产品销售,依托供销社的销售网络和信息优势,在省内外建设了“特色农产品街区”、“供销智慧超市”、五省区南北名优特农产品展销平台等,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开设了“陕西扶贫馆”,线上线下推销参与产业精准扶贫的企业和合作社农产品。

  体制创新 确保扶贫无隐患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华茂牧业公司是一家注册资本金达8000万元,涉及肉鸡养殖、屠宰、熟食加工等业务的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与陕西供销集团签订“产业精准扶贫投资合作协议”,成为扶贫企业后,随即迎来了组织架构的更新升级,陕西供销集团派任的董事长、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进入华茂牧业公司,而原董事长张丹瑛则“降为”副董事长。

  对于这种改变,张丹瑛却颇为期待,她说,“集团派员进驻企业,改变了企业的性质,我们的企业不再是一个家族式的、架构不全的企业,而是国有大集团的控股经营,一切经营活动不再是自我决策,而是要经董事会的决议而行,决策更合理,发展更广阔了,这对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其实,像张丹瑛这样转变身份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的,陕西供销系统的每个扶贫企业都有发生。郑忠堂告诉记者,这是一项经营机制的创新,陕西供销集团作为母公司,在合作企业中股权比例不低于35%,主要承担制定目标任务、规划产业布局、规范企业管理、培育农业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筹措发展资金、设立专项基金、防控经营风险等职能。龙头企业(合作社)作为子公司,主要承担组织基地建设、指导农户生产、生产原料供给、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监管等。集团派驻董事长、监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人员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聘请专家教授担任专家团队并选派海归留学生、科研人员等对企业进行指导。此外,已有20个县(区)政府选派大学生村官和机关干部等入驻合作企业,有条件的企业还成立了党支部,进一步夯实组织结构,优化企业队伍。

  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为了确保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陕西省供销合作社还加强融资担保和资金风险防控,通过立足本金不失、保值增值,建立融资担保、产业保险等运行保障机制,保持产业精准扶贫有收益、可持续的生命力。在融资担保方面,陕西供销集团设立了合作发展基金,收购了西安天诚融资担保公司,设立了产业精准扶贫风险金专户,主要用于风险备用金、企业购买资产保险等,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优先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在产业保险方面,陕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达17种,基本覆盖试点产业,又开展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气象指数、价格指数等创新性保险服务产品试点,将对参与精准扶贫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给予支持;监督审计方面,陕西供销集团成立了审计部、监事会办公室等,建立跟踪监测机制,合作企业融资、贷款要按程序报批,将负债率控制在70%以内。同时要求市县审计部门跟踪审计,省审计厅每年组织开展审计评估。

  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将产业精准扶贫融入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因地制宜推动产业精准扶贫,通过统筹资源,综合发展,以培育产业夯实基础,以扶持龙头增强带动能力,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提升发展水平,同时防控风险,创新经营机制,带动贫困户持久稳定脱贫,走出了一条产业精准扶贫的新路。

  (责任编辑:高徽)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