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走来的供销社人

作者:张福生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9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魂牵梦绕·供销社

小镇上走来的供销社人

  一排青砖灰瓦的大房子,墙上写着“为人民服务”的标语,敞亮的窗户、敞开的大门,靠在墙根的褐红色木板会在下班之前把窗、门挡严。所以,这儿的营业叫“开板儿”,打烊叫“关板儿”。这儿就是我们嘴里常说的“供销合作社”。

  小时候,镇上的供销合作社在我心里是新鲜和美好的。大屋子、长柜台、满目商品,糖果、点心、酱油、醋、酒以及花布和锁头的味道都是那么香。里面那个卖货的年轻人——寸头、小眼、高个,身姿挺拔、朝气蓬勃,像清晨里的一株向日葵。他白皙的手伸进柜台,拿东西的动作是那么优雅、灵巧和娴熟。如果我打酱油,他会认真地把盖子拧好,绕出柜台,弯腰递给我,笑容可掬地说:“小弟弟,慢点儿,欢迎下次再来。”那如春的温暖,似乎一直流到家门口,让小饭桌上妈妈的饭菜好像也多了滋味。哪像村里小卖部的大奎。我把空了的酱油瓶子和钱放在柜台上,喊打酱油啊打酱油。趴在柜台上的大奎慢慢睁开眼睛,突然瞪圆了吼我,喊什么喊。然后沉着胖脸蛋子,故意慢悠悠地拿、舀、提、倒,漏斗里咕嘟嘟冒泡,瓶子里才有了水声和渐升的液面。好几次回去,母亲的饭菜都熟了。省了酱油,母亲高兴,我却觉得那饭菜少了味道。

  都是售货员,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还没等我想明白, 时光好像过山车,忽悠一下就冲进了新世纪。我从一个孩子变成了一个父亲,大奎从一个懒小子变成了村里超市老板,小镇上的供销合作社则变成了各个村子里的供销服务点。它的生活功能已被遍地涌现的大大小小的商场和超市替代,但是,在生产和服务上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常有报道说某地发生了假药、假肥、假种的“坑农害农”事件,我愤恨不法分子的同时,也觉得一定是那些受害的农民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进货。比如,供销合作社的农资公司,这响当当的中华老字号,怎么会骗人?多年来,我所用的各种农资,一律来自供销合作社,庄稼棵棵茁壮、果实粒粒饱满。巧的是,这种信赖和美好,还让我收获了一份供销合作社情缘。

  2004年夏天的某一天,大清早儿,我去供销合作社农资公司设在村里超市的代销点拉化肥。门口停着一辆卸了一半化肥的汽车,屋内的大奎正在签看送货单。看见我进门他乐了,说:哎,你们俩一个名儿。一句话,让我和旁边正擦汗的那位都瞪圆了狐疑的眼睛。一个张福生,一个赵福生,大奎举着单子解释。这么巧?我和那人不由对视了一眼,彼此礼貌地点了一下头。方脸、寸头,其貌不扬。我打量他的同时,他向我伸出了手,我赶紧握了上去。那是一双粗糙而有力的大手,我想一定是长年把握方向盘和装卸货物的原因。我笑着说:“老赵大哥,当司机够辛苦的。”旁边大奎又乐了,接过话茬儿:“他是经理,今天替事假的司机。”呵呵,老赵憨爽地笑出声儿,说自己就是司机,当年还做过售货员呢。原来,年轻时的老赵就在我们小镇上的供销合作社卖货。真不知道现在他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个打酱油的孩子?或许,他早就忘记了。对于他来说,我只是一个过客。可是,这却让我感觉和他亲近了。

  后来,老赵做司机、跑业务;再后来,供销合作社改制,在面临连年亏损、全员下岗的局面下,40岁的他勇敢地担起了农资公司经理的担子。

  临危受命,知难而上。老赵带领一班供销合作社人,从强化自身素质和能力入手,内挖潜力、外拓市场,用他的话说:“男儿立志闯江山,事不成功终不还。”

  一路风雨兼程,几年下来,老赵把一个只经营化肥的门市部发展成了一个经营范围涵盖化肥、种子、农药、农具,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6名、固定资产1500万元的农资公司。

  望着这个一身工装、鬓生华发,身上还散发着汗臭的高大汉子,我能想象出他这几年的艰苦付出。我心里不禁感叹:有这股经理当司机兼装卸工的劲头儿,怎么会不成功呢?

  老赵要继续送货,我要下地干活儿。简短的交谈之后,我们便道别了。没想到的是,以后老赵每次来村里,都会找我。除了叙弟兄情缘,更多的是向我了解他们供应农资的使用情况和村民的需求。有什么新产品,他也会积极向我推荐。他还请来了县农技站的王老师,给农户答疑解惑。

  后来,老赵多方筹资和奔走,建立了化肥生产车间、种苗繁育基地,还牵头成立了县农资配送中心、县农业协会,扶助了200多户贫困户和烈军属。2010年,老赵的公司被评为“河北省放心企业、示范企业”,他本人也先后当选县政协委员、被提名“感动全县十大人物”。

  老赵是名人了。可见了面,他依然亲热地喊我老弟。向别人介绍时,更不忘加一句“我们是同名兄弟”。他多年的嗜好也没有变,聊天的内容总是离不开农民、农村那点事儿。

  老赵是个热爱学习、与时俱进的人。为农、务农、姓农,是党和国家对供销合作社人的要求,也是老赵自觉的认知和心中的责任。2016年,这种认知和责任转化成老赵的新梦想。看到农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东西滞销,他就想着向农产品深加工领域迈进。他说:“供销供销,供足只是一方面,还要销到位”。走访、考察、谋划,老赵风尘仆仆、夙兴夜寐,每次看到他,都觉得他的白发又增多了,脸庞又消瘦了。可是,他的激情和对工作的认真劲,让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在小镇供销合作社做售货员的那个年轻人。如果不叫他老哥,我愿意把他称作“小镇上走来的供销合作社人”。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鼎泰金属公司)

  (责任编辑:高徽)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