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事会简报社情民意信息-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机制专刊

作者: 来源:总社监事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2016年社情民意信息

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机制专刊

 

编者按近年来,总社将电子商务作为加快发展现代流通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功能,并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围绕这一总社中心工作,监事会组织开展了《整合供销合作社系统资源,创新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发展机制》专题调研,我们精选了8篇调研报告,供大家学习交流。

 

 

 

 

 

 

 

浅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和方向

山西省社监事会

 

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是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方式的现代流通发展迅猛,网络销售成为拉动内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呈现出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对供销合作社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电子商务大势所趋。

山西省供销合作社立足自身实际,抢抓机遇,积极探索发展电子商务,取得了一定进展。从全省来看,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已初步构建起电子商务发展体系,而一些地方电子商务工作才刚刚起步,缺乏带动力强的电子商务企业,很多地方的基层供销合作社还没有把电子商务这项业务真正开展起来。

一、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问题。发展电子商务,难在认识。尤其是对领导者而言,搞清楚电子商务到底为何物、到底如何发展,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把电子商务想得太复杂,不敢做,认为供销合作社做不了、做不好。这个问题目前还是很突出的,主要表现在:发展信心不足、思路不明。受传统观念和经营方式影响,有些地方供销合作社对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工作有畏难情绪,既无主动发展意识,更无有效工作手段。有的虽然有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发展模式和路径还不够清晰,存在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现象,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二是把电子商务想得太简单,热过了头,虚火上升,一哄而上,造成损失。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并不是横空出世的,传统企业转型电商之路,也是走得十分艰难的。

此外,我省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较低,从而导致了农户及农业企业的电子商务观念滞后、商务意识淡薄,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农业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但他们对网络本身的认识、接受和应用能力还普遍不高,对利用网络从事商业活动的概念还不是非常清楚,加之电子商务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维护繁,导致其对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和利益持怀疑态度。以曲沃县为例,农民的网购意识仍有待提高,其电商销售额大部分是依靠体验店的推销和下单,农民自发的网购行为很少。

(二)人才问题。干事创业靠人,发展农村电商,人才已经是一个非常紧要的瓶颈制约。目前人才结构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懂电商的人不熟悉农村,熟悉农村的人不懂电商,既熟悉农村又懂电商的人实在太少。供销社系统的干部职工虽然长期工作在农村商业第一线,但是由于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在学习和实践电商时面临较大困难;现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大部分网店,设计欠缺,营销知识老化,组织精品农副产品货源难;网店美工、产品摄影、产品介绍、信息采集、在线客服、营销推广、行情分析、促销活动策划,以及在QQ、微博、微信、论坛传播产品信息等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便民连锁店缺乏相应的电子商务人才,人员普遍老龄化,有些甚至连基本的电脑操作都不会,更不用说帮助农民代购代销农产品了。

(三)资金问题。首先是农村配送成本高。农村电商,特别是农产品电商有着天然不可克服的缺陷,就是农产品配送成本高、物流配送难以送达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保鲜难、损耗大、质量不好保证等,成为发展农村电商的一大瓶颈;其次是网站营销成本压力大。调研发现,网店在全国知名网站上经营,必须交纳保证金和技术服务年费,由于我省供销社大部分网店起步晚、影响小,网店想进一步扩大影响、提高销售率,需要大量投放广告,由此产生的巨大费用使得试点电商企业及服务站无力承担。最后,历史包袱沉重,发展资金缺口大。供销社目前仍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亟须解决,比如职工养老保险欠交等现实困难,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供销社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我省某市经济状况处于低迷时期,政府财政也是捉襟见肘,争取电商配套资金难以解决。

(四)供销社联合合作问题。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群众集体所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合作是它的本质所在。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各级供销社领导班子重视加强系统指导工作,着力引导系统内外联合、合作,“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的现象得到较大改观,但仍有个别企业联合合作的大局意识不强,经济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各属一方,运营效率低下,有的甚至闲置,企业与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发展的合力,供销社与农民、乡村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合作共赢、联合发展、资源共享、效益最大”的目标尚未迈出步子。这些问题的存在与“三农”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村市场的激烈竞争很不适应,严重制约了供销社经营实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阻碍了供销社品牌价值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政府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是关键中的关键,供销合作社是政府的工作部门,起着党和政府联系千家万户农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展电子商务是各级政府着力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职责所在。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不能“一厢情愿”,要主动作为,寻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争取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积极参与地方电子商务平台和园区、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建设等工作,加强与财政、商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发展系统电子商务。

(二)整合供销社社有资产资源。一方面,整合有效优质资产。供销合作社创立较早、历史悠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庞大、丰富的社有资产,其中不乏有效、优质资产,这是供销合作社的“财富”和“根基”,也是供销合作社及其电子商务赖以发展的“资本”和“依靠”。供销合作社应大力整合、优化这些有效、优质社有资产,尽量使之形成规模、形成气候、形成合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为外界提供生产、科研、加工、养殖、种植、培育、试验、培训、贸易、市场、物流等各方面所需要的场地、库房、设施、设备等各种“平台”;另一方面,整合低效劣质资产。应充分整合、利用供销合作社系统长期闲置不用的旧场地、旧仓库、旧厂房等低效、劣质资产,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引凤筑巢”、“借鸡下蛋”,使“闲”资产“忙”起来、“劣”资产“优”起来、“死”资产“活”起来,“变废为宝”、“起死回生”,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业绩、收到更好成效。

(三)引进人才,盘活人才,破解人才匮乏瓶颈。各级供销社需要大力实施人才兴社战略,采取“激、引、育”的措施扩大人才队伍规模:一激活现有人才。要探索、建立、完善有利于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机制,激励现有人才奋发进取。二重视引智。坚持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的措施,吸引人才来供销系统就业,可兼职、短期服务、合作研究、技术入股、承包经营等方式并用。三加强培养。要根据各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和形势发展要求,分门别类举办短期培训班。要支持鼓励在职人才进修深造,进行多岗锻炼,增加阅历,积累经验,促其尽快成才。

各级电商公司要建立多层次人才体系,引进关键人才,建立精英团队,进行高层次的规划设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专业培训,培养既懂农村又懂电商的专业人才队伍,强化发展基础。同时,需要建立引进来、留的住、用的上的用人服务体系和用人激励机制,解决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

(四)变革传统的商务观念,与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合作。供销合作社虽然点多面广,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单打独斗”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创新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就要克服“单打独斗”的现象,充分发挥健全的经营网络体系优势,调动懂农村,懂经营会管理的供销社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把系统的整体优势发挥出来,形成总社统领、省市联动、县乡结合的网络模式,打造供销品牌,实现集团出击,在大宗农副土特产品网上交易中占据主动。在网络零售环节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的优势和特点,鼓励进行大胆实践,探索有效路径。同时,必须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快速吸纳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弥补自身经验和技术的不足,共同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多方合作共赢。

(五)发展电子商务平台要突出供销社特色。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跟在别人的后面简单的模仿,而是要创新,利用供销社在城乡老百姓的品牌和声誉,明确电子商务为城市社区服务、为农民朋友服务的两个定位,真正打造供销社特色电子商务。一是发挥供销社平台的整体优势,即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的经营优势,上下贯通、双线运行的体制优势,网点广布的规模优势以及农民信得过的品牌优势,搭建总社、省社、市社、县社等一体化的平台;二是突出供销社服务农民的优势,紧抓农资、日用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新网工程”,结合为农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相关信息、技术等全方位服务;三是运用微信、手机“App”软件,实现生鲜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同城配送”的直供直销模式,构建从基地到餐桌的“菜篮子”惠民便民工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市民买贵的问题;四是搭建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利用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充实经营服务内容,增加网上代买代售、网上缴费、快递收发、就诊预约、车票预订、金融衍生服务等新型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方便城乡百姓。

(六)发展电子商务要注重线上线下融合。这可能是目前电商发展的最大风险所在,一般的传统企业转型电商,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电商启而不动,要么线上压垮线下。理论上的线上线下同价,做起来十分不易,这是目前电商发展中的困局。一味的线下转线上有问题,就要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把线上卖得很火的商品通过实体店、便民超市的形式再转入线下,靠强大的采购能力和产业链控制能力激活线下业务。众所周知,供销社在线下的优势比较明显,但如果转入线上,就必须对线上线下如何打通的问题深入思考,找到可行的方法。网络批发要在农产品市场的在线化上下功夫,而网络零售则要在供销社的基层门店上琢磨“O2O”的落地。

(七)发展电子商务要善于运用产业链思维。电商是一个典型的“轻资产”模式,一些“淘品牌”连生产工厂都没有,把重心放在产品设计和网络营销上,其他则采用代工模式。但农产品电商不一样,因为农产品是自然条件下的生产,理论上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农产品,也就意味着不可能像工厂那样标准化,而是因为地域、气候、生产主体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那些按照一般商品运营的“轻资产”涉农电商,最后几乎都败在了产品上。涉农电商竞争到最后,都是产业链的竞争,必须要有强大的产业链控制能力。产业链决定生死,好产品始终是根本。目前的方向有两条,一种打进口高端牌,到国外去采购;另一种是自建农产品基地,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今天的供销社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从一般的“二道”贩子转型为控制强大基地的涉农电商值得深思。不论是与农民合作,还是与龙头企业联合,在农村建立可靠的基地是确保长远发展的根本。

(八)把村级综合服务社、便民店等终端改造为电商服务站。未来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将是谁掌握庞大的终端,谁就掌握主动权。供销社系统长期扎根于农村,虽然近年在其他力量冲击下,在农村的市场控制能力下降,但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否发挥好系统优势,对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要对村级综合服务社、便民店提升功能,配置电脑设备,培训电商人员,充实经营服务内容,把综合服务社、便民店打造成为电商服务站,在以农资、农机具、农村生活日用品为主的电商下乡热潮中重整旗鼓,全力推进具有供销社特色的电子商务经营服务新体系。

总之,新农村的建设要求我们对传统农耕方式进行变革,国际市场竞争要求我们将农产品的相对优势变为绝对优势,国内的耕地面积正在受到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的挤压;绿色消费意识的深入,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都提出品质要求,在当今农业从生产产品到流通都在进行着深刻变革的时代,农村电子商务系统的完善就显得顺时且必然。在当今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相信在政府的政策扶持、资金的倾斜以及法规的保障条件下,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系统将会越来越完善,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整合供销社系统资源,创新电商发展机制

——安徽省供销社电子商务专题调研报告

安徽省社监事会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互联网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和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有很多优越之处,如它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处于不同地区的人们自由地传递信息、互通有无、开展贸易。电子商务的快捷、迅速、自由和交易的低成本为人们所乐道。我国电子商务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正在向全球化、农村化、平台化、移动化的方向高速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已成为拉动我国消费需求、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动力。

一、我省供销社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省供销社电子商务起步较早,在2010年《安徽省供销社新网工程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就提出642行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具体为:完善安徽供销合作网政务信息服务,加速推进安徽网上供销社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20114月,省供销社机关服务中心投资成立了安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发建成安徽网上供销社电子商务平台,于2012年上半年正式运营。2011年,我省宁国市供销社率先发起成立宁国市电子商务协会,并成功与淘宝网对接,特色中国宁国馆在淘宝网上线,成为安徽第一家、全国第二家淘宝网特色中国项目的县级馆。成立一年多时间,进驻该馆农产品和旅游企业70多家,上线销售客商60家,独立访客数突破140万人次,带动就业近2000多人,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形成了较具规模的电子商务销售网络。时任省委副书记李锦斌和副省长花建慧都作了重要批示,全国总社对宁国典型进行了多次调研和考察,并于2013年在宁国召开了现场座谈会。2015年,总社《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供销经字〔20151号)下发后,我省供销社更加重视电子商务工作,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省系统立足广大农村,立足自身实际,抢抓电子商务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传统产业和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以开拓农村电子商务和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为重点,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供销社服务三农开辟了新渠道。

截止2015年底,全省系统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已达237家,成立电子商务运营企业72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4.51亿元,拥有自建和在建电子商务平台15个,依托淘宝、1号店等第三方平台建设的各类特色馆12个,建设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6个、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96家。今年1-7月份,全系统累计电子商务销售额20.69亿元,同比增长49.80%,呈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主要做法和模式有:

一是特色馆模式。以淘宝、1号店、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为载体,线上开设本地特产馆(店),线下建设实体展销中心,推广销售本地特色产品。20134月,宁国市供销社牵头组织的宁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淘宝网开设特色中国宁国馆正式运营。该公司利用其牵头组建的市电子商务协会,整合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广招、培训分销商,同时搭建旅游平台,利用特色产品带旅游,利用旅游销产品,带动全市农产品销售,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潜山县供销社、南陵县供销社、含山县供销社、巢湖市供销社、凤阳县供销社等均组建电子商务公司,进驻各主流第三方平台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是农产品综合电商平台模式。当涂县供销社通过招商引资,合资成立当涂大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自建安徽省首家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门户网站 大市当涂,公司和网站运营两年多来,发展电商企业50家,开设网店200个,入驻电商企业60余家,电商从业人员600人,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67家,带动农户2万多户,助力三农初显成效。巢湖供销社当巢一品、黄山市供销社裕徽园黄山特产商城、明光市供销社的智慧明光.供销通等自建电商平台,在抓好运营的同时,借助第三方平台,集中当地企业、特色产品,开展宣传、策划、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电商企业的发展。

三是同城配送电商模式。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订单农业为支撑,打造区域同城电商生态圈。桐城市供销社与当地经济能人合资成立安徽省雪花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借鉴浙江桐庐、遂昌等地电商服务零售领域的模式,以该市新网工程为载体,以农产品、生鲜食品为主打,以工业品、农产品双向流通为特色,以B2CO2O形式完善拓展交易功能,以一村一点开设村级电商服务站,与第三方物流进行快递合作,精心打造农夫商城电商服务平台,很好地解决了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难题,以实绩和成效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安徽和合冷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其丰富的冷链技术、仓储、配送等资源,专注于城市生鲜食品,开展网上营销,并在合肥市有关大菜场、大型社区开设冷链专柜和电子商务配送点,受到市民欢迎,开局良好。

四是厂店一体化电商模式。蚌埠市供销社成立安徽省供销聚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选择P2RO2O相结合的电商运营模式,依托供销社广布城市社区和乡镇的实体零售终端,在生产商和零售店之间搭建电商运营平台,减少中间环节,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既有实体店的便利,又有网店的成本低、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现已发展加盟店3124家,供货品种800多个,品牌效应在当地初步显现。

五是农村综合服务站电商运营模式。以电商企业为主体,以供销社实体网点为基础,通过建设县级电商运营中心和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推进电子商务下乡。省供销社机关服务中心安徽网上供销社 在广德县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站,实施网上供销进万村项目,目前已拥有注册会员13万个,其中供销贸易会员2万多家,在线销售各类商品种类15000多种,开通乡镇综合服务站150余家,注册自主特产品牌徽品园商标1个。亳州市供销社米客电商建设具有互联网功能的村级服务社,凤阳县供销社与新百大连锁超市合作搭建徽农服务站点。淮南市供销社乡妹子一村一点模式发展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天长市供销社依托康宁电商平台在每个行政村设立乡村淘服务站,建设覆盖农村的电商网络,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安徽辉隆集团与中科院联合成立农仁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B2B电子商务管理平台,开通了农仁街官方微博、微信服务号及微商渠道,线上平台商家入驻8家、上线品牌38个,产品涵盖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农业服务、农产品6大类33个小品类共计262个,镇、村级服务站点正有计划推进。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农村电商在我省系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发展态势强劲,但是,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还很不理想,制约系统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专业人才匮乏。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现代流通方式,对信息化专业技术和市场经营管理知识要求高。调查发现,各级供销社在组建和运营电子商务过程中,大多在探索中前行,对于电商经营环节中所面临的产品策划、质量标准制定、品牌包装、宣传推广以及销售、物流、售后等各个环节缺乏清晰的认识,缺少真正的专业运营团队,电商专业知识积累不够,技术与管理人才相对匮乏,难以招到能够熟练驾驭电子商务运营的复合型人才。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导致后继乏力。

(二)交易运营不正常。农村电商基础差,商业模式不成熟,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大跃进、形象工程的迹象。有的山区县不切实际地提出村级电商服务点全覆盖,但物流配送到不了村,村级服务网点无人运营,无人交易,成了空架子;有的地方风风火火刷墙,大兴土木建设,硬件建设十分卖力,但缺乏实质运营,效果寥寥。

(三)盈利能力较弱。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大多处于初创或尝试阶段,规模小、起点低,虽销售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目前多数电商企业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难以自求平衡,财务压力较大。

(四)持续发展乏力。从调研的情况看,乡村一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几乎都是通过低门槛加盟方式发展起来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大多数是在原实体店的基础上增加一台电脑和一条宽带就挂起了牌子,当起了网商,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网店运营经验,有的甚至根本不具备经营网店的基本要素;此外,农村居民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网购用户少、网民增速缓慢,农民网上点击率低,很多居民还是习惯于传统的选购货方式,导致农村网店的持续运营与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五)发展模式尚欠成熟。已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企业大多是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营销的渠道,简单地把线下销售搬到线上,在如何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要素融入到供应链管理流程,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整合相关资源等方面有待于深入研究。即使是自建平台的电子商务公司,仍在艰难地寻找摸索商业模式,目前还没有找到一条具有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六)政策缺乏持续支撑力。电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建设周期长,实施难度大;无论是平台建设、实体运营、人才引进等都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由于电商企业现阶段普遍盈利能力较弱,电商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压力。一是各地对电商工作熟悉程度参次不齐,政策只能是要一点给一点,工作只能是想一点推一点。二是政策注重在短期的给钱给地引导,缺乏长期的、持续的扶持政策。三是政策的公开透明度和传递效应不足,政府出台的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对纳入政府视野的企业有政策支持,对闷头做事情的企业没有政策支持,甚至有些地方专门为某一个企业量身定制政策。四是有些地方政策响应不及时,对整个行业的关注度不够深入,与相关行业的衔接不够顺畅。

三、主要对策与建议

(一)整合政策资源,创新引导支持服务保障机制

2015年开始,国家层面涉及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层出不穷,全国总社、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性文件,在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了相应支持。我省供销社也出台了《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但是总体上都缺乏相应的资金配套政策,缺少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扶持。我省供销社仅从省级新网工程专项资金中切出一小部分电子商务项目,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相比,政策资金的引导还需要增加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相关政策梳理完善,整合政策资源,加大对电子商务支持力度。根据当前系统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同类型和阶段,切块或者设立相关专项资金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和引导全系统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要学习了解核心政策,积极争取配套政策。认真研究全国总社和省级层面关于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吃透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指导好电商企业做好相关项目申报和优惠政策申请,充分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扶持政策。

(二)整合平台资源,创新上下联动、联合合作机制

电商营销平台过多过滥和大而全都是电商发展的禁忌。各地电商平台要紧抓地方特色,从优势资源入手,推动具有专业优势平台的建设,把拳头产品和服务先搞上去。可以实行错位经营,对不同品类进行分类融合发展,建设小品类的专业营销平台。避免品类过多造成的服务体系难以支撑运营的困境出现,实现平台的整合融合发展。

一是重点依托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进一步整合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资源。利用供销社行业资源,大力培育农资、茶叶、棉花、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推进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由信息流服务向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综合服务发展。鼓励开展大宗商品网上交易,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二是培育发展壮大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农仁街安徽网上供销社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为全系统电商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并做好与全国总社供销E家的对接,利用系统平台优势,扩大区域平台的影响力。

三是巩固发展一批在省内乃至国内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品、知名品牌的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形成电子商务行业平台、综合平台和特色平台有机结合,城市和农村网络交易服务平台有效衔接,各级供销社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整合网点资源,创新进村入户、直达终端机制

当前,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建设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网络,农村市场成为未来电商市场的蓝海。作为农村流通市场的重要渠道,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有6.3万个经营网点,900多家基层供销社和4700多家专业合作社,经营触角、服务领域基本覆盖了每个乡(镇)和大部分的行政村,网络资源和基础较好,发展农村电商具有其他企业都无法比拟的组织优势。

一方面要依托现有的新网工程连锁店、基层社、综合服务社等网点,以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为重点,加快基层网点的信息化改造,整合当地农村商业资源,培养农村用户的信息化消费习惯。

另一方面要拓展服务领域,为农民群众提供网上代购代销、电子支付、票务代理、农业科技和信息技术培训等多种服务,着力打造网上便民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改造这些网点资源,从农村互联网应用的现实条件出发,将供销社基层网点作为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引导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整合企业资源,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发展机制

社有企业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市场主体,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深刻变化,要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推进社有企业由传统经营向现代经营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单一的流通服务向全程产业社会化服务延伸;要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流通方式创新,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发展,通过实体+互联网的方式,实现实体和网络优势互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全产业链电子商务经营。引导传统经营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向生产、零售环节延伸,实现由商品批发零售向供应链管理服务的转变,优化流程,深化电子商务应用,降低采购成本。

二是促进服务模式创新。鼓励实体网点通过互联网展示、销售商品和服务,提升线下体验、配送和售后等服务,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不断优化消费路径、打破场景限制、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联合合作。坚持开放办社的原则,推动不同层级、不同地域和系统内外的合作,以各类经营网点为支撑,以各级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企业股权等为利益纽带,建立一个充满内生活力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

(五)整合品牌资源,创新面向三农综合服务机制

供销社的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在广大农民的心目中本身就是块字招牌。同时,供销社兴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社有许多优质农产品。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就要坚持字当头,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整合当地农产品资源,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地方特色,服务三农发展。

一是积极培育品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促进产销对接为重点,大力推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着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加快产品品牌创建步伐。以整合资源联合发展为主要手段,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大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二是加大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好行业展示、展销会等时机,集中推介和宣传供销合作社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推广知名企业品牌,促进系统内品牌整合,实现资源向品牌企业快速聚集。

三是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引导供销社电子商务企业参与土地流转,将交易、物流、技术、金融等电子商务服务融入农业生产,实现以销定产”“产地直供 加快发展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引领带动能力突出的品牌农产品基地。

(六)整合培训资源,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加快全系统电子商务发展,人才是关键。目前,一方面缺乏既懂计算机网络技术、金融知识,又懂商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缺乏培训体系和专业电子商务人才鉴定标准。要着眼增强发展动力与后劲,统筹各个层级的电商人才培训工作,认真分析农民、分销商、平台等各个层级的人才需求,整合系统培训力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一是加大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拘一格吸纳电子商务高端人才和技术骨干到供销社创业,依靠人才带动供销社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二是加强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积极与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举办农村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培训,搭建农村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培养、扶持农村青年开展电子商务创业。

三是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建立出台相关政策,免费提供继续教育深造机会和创业创新扶持办法,增强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注重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提供后续服务和产业配套,营造良好的电商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电商人才创业成功,事业发展,在服务三农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整合系统资源 创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湖北省社监事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文件指出: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正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世界的核心。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已成为供销合作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优势

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具有很多有利的优势:农村市场消费空间大、传统产业提升空间、组织性质发挥空间大、影响市场潜力空间大。那么,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究竟有什么资源优势呢?

(一)合作系统资源。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 141.18 万家,出资总额达 3.03 万亿元。这是未来中国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主流。供销合作社要利用这个优势,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资产、设施、品牌和经营优势,加强系统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整合、开发和优化配置,通过整合资源、联合合作、系统内企业相互投资入股、职工个人集资入股等途径,使全系统电商建设形成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市场诚信资源。信誉资源是资源整合的基础,供销合作社开展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市场业主、经营者服务标准,强化为消费者服务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各级供销社及农资经营企业认真落实诚信经营制度,强化行业自律,开展诚信承诺,推行信用销售,不断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和社会形象。不断规范经营管理,严把农资进货关、储存关和销售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进入供销社经营网络。加强监管检查,经常性地开展对农资市场、超市、连锁店以及内部个人承包租赁门店的专项整治活动,特别是对化肥、农药、种子等重点品种加强检查,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利益,树立了供销社形象。

(三)宽松政策资源。党中央国务院对供销合作社改革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供销合作社改革都做了重要批示,要求供销合作社通过改革建设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服务平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三个允许,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比如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改革已是供销社的必须选择和现实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电商越来越重视,发展农村电商前景广阔。

(四)商品经营资源。供销合作社的网点多,分布广,且联系的合作社资源十分广泛。目前拥有2万多个基层社、2000个县级社,领办、创办的农民合作社超过10万家,主管的农民经纪人协会可以联系到数十万个涉农企业以及农产品采购商,同时,通过数千家社有企业延伸到乡村的网点超过60万个。这些资源通过纵向的行政连接、横向的经济连接,如同一个已经编织好铺在地上的网袋,只要有骨干线路的牵引,就可以成为一个立体的网络,影响到我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五)丰富社会资源。由于电商对技术、人才、资金以及生产基地、物流设施、终端网络等资源整合度要求高,各自搞,起步难,效果差。各地发展电商的呼声高,积极性高,但谋划的多,实施起来的少,都急切希望供销社能够牵头,搭建电商平台,带领全系统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借助农产品电商平台,整合系统资源,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打造现代化流通经营模式,增强供销社经营农产品的竞争力,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难的瓶颈问题,切实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和助农增收的作用。因此,供销合作社要按照集约化发展的思路,组建电商企业,统领全系统电商发展,形成从上到下的电商平台网络,增强系统对外合作的实力。

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村电商近年来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发展氛围不浓、速度不快、规模不大,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尚存在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不够统一。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主体包括农民、中介机构、农产品经营者和农业企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他们对于电子商务的认知。据了解,我国7.37亿农村居民中,互联网普及率为5.1%,而湖北省农村居民较低的普及率导致了农户及农业企业的电子商务观念滞后、商务意识淡薄,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农业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但他们对网络本身的认识、接受和应用能力还普遍不高,对利用网络从事商业活动的概念还不是非常清楚,加之电子商务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维护繁,导致其对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和利益持怀疑态度。

(二)制度不够健全。电子商务应用涉及到资金安全、信息安全、货物安全、商业秘密等问题,涉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金融结算、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跨部门、跨地区的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电子商务交易的管理标准还没有系统制定,对于其行为的认定尚处于摸索阶段。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交易方式也为信用失衡提供了滋长的空间,近年来各种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零售企业对在网上进行大量的商务活动心存疑虑,消费者也对网上购物顾虑重重,加之现在农业保险体制没有系统形成,广大农民尚未完全信任电子商务这种贸易方式。

(三)基础不够扎实。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大型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支撑,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对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缺乏辐射各市乃至全省的大型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集贸市场和小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仍是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主体,农产品龙头企业还没有形成能控制到终端的大营销网络,没有在城市建立更多的连锁直销的农产品超市,主要依靠中间商销往传统的农贸市场,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配送存在困难,影响了地方电子商务的发展。此外,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人才欠缺也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四)联合合作不够密切。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群众集体所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合作是它的本质所在。近年来,市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重视加强系统指导工作,着力引导系统内外联合、合作,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的现象从根本上得到较大改观,但仍有个别企业联合合作的大局意识不强。经济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各属一方,运营效率低下,有的甚至闲置浪费。上级社与下级社之间、社有企业与基层社之间尚未形成发展的合力;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乡村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合作共赢、联合发展、资源共享、效益最大的目标尚未迈出大步子。这些问题的存在与三农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村市场的激烈竞争很不适应,严重制约了供销合作社经营实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阻碍了供销合作社品牌价值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事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事关供销合作社前途命运的战略决策。因此不仅需要有坚决的态度、果敢的行动而且思路必须清晰、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办法必须切实可行。

(一)统一思想认识。要把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电子商务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和研究机构,制定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规划,开展电子商务行业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统筹协调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子商务发展。要加强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高电子商务在农户中的可信度。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电子商务科技宣传和培训,传播电子商务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扩大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和认识;鼓励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农产品生产企业首先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政府有关部门服务职能,建立便于农村居民接受的电子商务形式,使电子商务在农村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发展。

搞好顶层设计。发展电子商务是事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事关供销合作社前途命运的战略决策。思路必须清晰,目标必须明确,办法必须可行。要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城乡互动的电子信息网络,实现商品双方流通,服务城乡人民;发展农村新型服务组织,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党务、村务、商务结合的综合服务体系;实行一网带四网战略,通过电子商务网络与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农副产品现代购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经营网络融合发展的模式,实现传统经营网络的转型、升级。

(三)完善有关制度。加强省、市、县(乡)联动工作机制,更好发挥指导协调作用,着力引进培育电商主体和电商人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农村电商发展的积极性。一是争取政府出台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引导资金,对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乡镇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农村快递物流给予资金补贴,对农民通过开设网店等方式销售自产农产品给予税收优惠;二是发挥供销社合作经济组织优势,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设农产品销售网店,鼓励服务企业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网店建设、仓储物流、市场推广、代运营等专业化服务,加大对农村青年、返乡大学毕业生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的小额贷款支持力度;三是争取有条件的乡镇利用农民办事大厅等闲置办公用房设立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利用村委会办公场所开设网店、快递收发点,为当地网商和农村创业人员提供低成本的办公用房、网络通信、培训、仓储等电商公共服务。

(四)夯实基础设施。做好主动对接和跟踪服务,建立集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交易批发市场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为一体大型综合商贸物流园区。要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加快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信息、检验、监测系统及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发展和创新农产品拍卖、经纪人代理、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推进鲜活农特产品批发交易展示中心建设。要统筹考虑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品流在农村双向流通问题,联合有实力通讯提供商、银行、运营商、技术厂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来推进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子商务建设,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建好接入、支付、物流、商务和科技五大支撑平台,保障项目成功。要加大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争取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进一步夯实人才基础,为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整合实体资源。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必须把它同传统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把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是手段,实体组织是基础,一是要在充分利用阿里、京东、1号店等成熟平台的同时,努力培育如裕农网、硒可商城等本土化、综合性涉农电子商务平台,鼓励渠道下沉,带动底层创业人员依托其平台和经营网络创业;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和乡镇电商服务中心,对现有网点进行改造升级;三是要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创业孵化服务,组建县级农村电商运营中心,支持农村青年、返乡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农村网格员等开设网店,以蚂蚁雄兵之势推进本地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四是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改造工程,力争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在阿里巴巴、供销e家、裕农等平台运行。

(六)推进联合合作。电子商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融合了当今社会几乎所有的最先进的科技、信息和人才资源,没有哪个企业、单位或个人能够垄断电子商务这个巨大无比的市场,也没有谁能够独自掌握电子商务的研发、建设和运营。因此供销合作社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中,一定要坚持联合合作,实现共赢发展:一是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联合合作。以电子政务网、电子商务网为基础,以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为龙头,以市、县、区、乡、镇、村经营网点为支撑,以各级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企业股权等为利益纽带,建立一个充满内生活力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二是努力争取部门联合合作。争取远教、移动、联通、电信、邮政、农技、金融等部门的支持和参与,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是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利用社会资本,与各种经济成分企业合作,推动与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之间的合作。

(七)开展物流配送。加强农村宽带、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即打通被称之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支撑,是电商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各级供销社要依托主营业务,充分利用系统企业消费品、农资、农产品等物流配送资源,整合社会物流配送资源,形成区域覆盖、优化高效的综合物流配送体系。特别要抓住各大电商开拓农村市场的机遇,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寻求合作,承担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

(八)培养新型人才。一方面,要强化业务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供销社设立专项资金,建立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针对农村电子商务进行专业化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业务,并有实际操作能力、会经营网店、能带领农民致富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基层网点销售人员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拓宽电子商务渠道,提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开展针对知识农民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鼓励创新、示范带动,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吸引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者回乡创业,鼓励一批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在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创业园和创业青年中树立一批典型,培育一批示范单位和个人,将农村青年创业故事、企业发展经验、产业基地运营模式等进行大力宣传推广,积极营造农村电商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强电商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强化电商行业内部沟通和互相学习,促进共赢。对农民、合作社人员等进行技能培训,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从城镇返乡创业,鼓励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

 

 

 

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全力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

云南省社监事会

 

按照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监事会的安排,由大理州供销合作社牵头,保山市、德宏州、丽江市、怒江州和迪庆州供销合作社等相关人员组成的第二调研组,于20169813日赴红河州蒙自市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蒙自市涉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蒙自市西北勒乡金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蒙自市西北勒电子商务服务站、开远市大庄回族乡清真食品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开远市供销社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玉溪市通海县农资公司农一网工作站、玉溪市百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玉溪市红塔区农资有限责任公司、澄江县宝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澄江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供销社系统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供销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现状

本次调研虽然只对红河州和玉溪市的10个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进行了调研,但调研对象既有电子商务企业,也有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和电商孵化基地;既有自建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也有依托淘宝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的企业;既有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也有农民合作社;既有从事特色农产品经营,也有从事工业品经营的企业,基本含盖了当前供销合作社从事电子商务的各种模式,可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思想重视,多措并举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一是及时成立电子商务工作机构,切实加强电子商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红河州县级、玉溪市级和部分县级供销合作社相继成立了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基本解决有人工作的问题。二是研究制定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方案)。红河、玉溪供销合作社印发了《实施意见(方案)》,红河州还组织编制了《红河州供销系统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解决怎么工作的问题。三是得到当地党委政府政策、资金等的大力支持,如红河和玉溪党委政府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意见》中,将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作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来安排部署,并给予政策资金扶持。2016年,红河州级财政安排给州供销合作社农村电商平台建设扶持资金100万元和红农网维护经费50万元,玉溪市级财政安排29万元,支持社属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等,虽然扶持资金因各方面的原因,多少不一,离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差距较大,但体现了党委政府的工作导向和扶持方向,基本解决工作环境的问题。四是鼓励州(市)和县级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和农民合作社等自建电商平台或依托淘宝、天猫、京东等成熟电商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基本解决工作方向的问题。五是积极申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示范县和试点县,开展示范引领。红河开远市和玉溪红塔区供销社被确定为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红河蒙自、石屏、红河、泸西和玉溪通海、澄江供销社被确定为总社电子商务试点县,按照电子商务示范县和试点县的标准先行先试,开展电子商务工作,基本解决工作标准的问题。

(二)顺势而为,因地制宜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电子商务是利用电子工具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开创了产品购销的一种全新模式,是对传统商务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各级供销合作社顺势而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新模式。一是以全资、控股、参股等投资方式组建电子商务公司,自建电商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如红河州农资公司、开远市、蒙自市、金平县供销社、玉溪百信集团公司、玉溪市农资公司、澄江县供销社等都成立电子商务公司,自建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二是依托淘宝、天猫、京东、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如红河泸西三塘供销社、泸西农资公司、蒙自县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蒙自南疆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玉溪澄江藕粉厂、易门山里香食品有限公司等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和农民合作社等依托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三是突出特色优势,开设特色馆、旗舰店。如2015年,玉溪百信电子商务公司在淘宝网开设特色中国·玉溪馆,并于20151118上线运营,截止2016628入驻企业及商家166户,新增淘宝天猫店铺109家,制作上线商家52户,玉溪馆平台销售额1087万元。红河泸西三塘供销社2014年在天猫商城开设磐江老火腿旗舰店,目前已推出4大系列16个品种的磐江牌老东山精制火腿,线上线下年实现火腿销售收入300多万元。四是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如红河州蒙自市供销社在西北勒乡建设西北勒电子商务综合站,在营销蒙自市西北勒乡金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和蒙自市西北勒乡山里红产销专业合作社的产品的同时,开展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五是组建电子商务协会,建设电商孵化基。红河州开远市供销社积极支出和参与大庄穆斯林电商孵化基地建设,开展电商知识培训、开店辅导、运营指导、物流保障等服务和网上推销协会成员产品,承接当地政府、企业和个人电商业务需求。六是创新经营模式,推动传统经营转型升级。玉溪市、澄江县、通海县等农资公司依托自身经营网络优势,与农一网建立合作关系,在红塔区、澄江县、通海县等建设县域工作站,开展以农药为主的农资产品网上购销配送业务。红河州泸西县农资公司通过搭建泸西供销农资网站,开展线上线下联动,为三农提供农资网络服务。七是整合产品资源,抱团开展网络销售。如红河州汇滇宝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自2016412成立以来,已完成河口、元阳等县市多种农产品资源的整合,仅71825日一周时间完成红河州农民合作社生产的红心火龙果销售2400多件近10吨。蒙自市涉农电商公司与农民合作社联合开展妃子笑荔枝、西北勒乡山里红苹果等多个农产品网络销售。

(三)起步较晚,多重因素制约电子商务发展

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电子商务工作起步较晚,2014年下半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多数企业才开始学习、了解和涉足电子商务,加之自身和外部不利因素的叠加,制约了电子商务发展。从供销社系统自身来看,一是缺少资金扶持。一方面,供销系统企业实力较弱,开展电子商务资金缺口较大;另一方面,中央、省、州、市关于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虽然已经明确,但各级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购。特别是县(市)、乡(镇)两级发展电商的资金匮乏,向上争取资金极其困难。二是缺乏人才支撑。供销系统人才匮乏,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一直是制约和影响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瓶颈之一,而电商的发展更是需要一支年轻的、专业的人才队伍。从当前供销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工作来看,一方面,供销社系统内部懂得和熟悉电子商务方面的管理指导人才缺乏。另一方面,供销社企业、配送中心、经营服务网点和农民合作社缺乏经营人才。再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缺乏营销策划、自主产品开发、包装设计、美工摄影、网站店铺维护、数据分析等等人才队伍,即便目前正在从事电商的人才,也面临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运营规则、运营技巧的不熟悉不适应不掌握不会用。三是缺乏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冷链物流配送。云南农产品种类丰富,品种优良,蔬菜、水果、畜禽等都很有特色,但基本都以销售新鲜初级农产品为主,精深加工滞后,产品价值低廉,运输成本高,加之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链物流配送比较缺乏和滞后,运输保鲜比较困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四是质量追溯和品牌建设滞后。供销合作社企业特别是农民合作社生产的产品大多数农特产品无QS认证,无法进入电商平台销售,即便有QS认证可进入电商平台销售,产品质量过硬,但因没有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没有培育成为知名品牌,导致没有认知度竞争力,更没有品牌效应,线上线下没有融合发展。五是大多数州市县供销社从事电子商务工作起步晚,进度慢,还处于电子商务企业组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网店注册装修、展览馆(体验店)布置阶段,还没有上线运营。六是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经营服务面窄、经营单一、规模小,大多数电商企业仅仅针对当地某种特色农产品开展网上销售,处于“微商”阶段,没有开展网上网上代购、缴费、购票、挂号等综合服务。七是部分供销合作社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看别人做得好就盲目跟风,就电商谈电商、做电商,重“电”不重“商”,没有把“商”做实,缺乏发展基础和后劲。

另外,从电子商务外部制约因素看,一是网络营销环境不容乐观。低价竞争、虚假刷单、虚假排名、烧钱进位、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不公平竞争时有发生,影响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特别是对新进入电子商务市场的供销合作社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影响更大。二是淘宝网、天猫商城、京东商城等成熟平台规则多变,开店门槛高、费用贵,并且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到其平台开店的企业只能被动接受相关条件,制约了农村电商企业的发展。

(四)工业品下行难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薄弱环节和痛点

当前,供销合作社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将开展电子商务工作重点放在农产品线上销售,特色农产品上行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对工业品下行研究较少,探索不够,实践不足,除对具有一定经营优势的农资商品进行网上销售探索外,其余工业品网上销售基本没有涉足,实施工业品下行难度大,对农资商品开展网上销售也仅仅局限于农药产品,并且困难较多,效果不佳,如何实现工业品下行已经成为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薄弱环节和痛点。如玉溪市供销社依托农资经营自身经营网络优势,与“农一网”建立合作关系,在红塔区、澄江县、通海县等建设县域工作站,开展以农药为主的农资产品网上购销配送业务,但因税收、物流成本、经营流程等原因,效果一般,201618月,三个“农一网”代购工作站仅实现网上销售农药200万元。

(五)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微利或亏损经营将长期持续

近两年来,电子商务已如雨后春笋,在供销合作社系统蓬勃发展。截止20168月底,云南省供销系统领办或创办的电子商务公司已有33家,经营电子商务的合作社已达259个,实现销售额近6亿元,但因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缺乏管理营销经验和水平、低价销售等原因大多数企业经营利润微乎其微,甚至亏损经营。从本次调研的两个地州8个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除了玉溪百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澄江县宝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有微利外,其余均亏损经营,并且短时期无法实现盈利。

二、供销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和短板

(一)优势

1.网络体系优势。供销合作社具有遍布城乡、比较完整的网络体系,有利于电子商务经营网点的布局。

2.组织体系优势。供销合作社有一个上下贯通、完备的的组织体系,有利于实施电子商务经营决策等的贯彻落实。

3.产品资源优势。各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特色名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来自供销合作社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基本解决了电子商务企业的货源供给问题。

4.经营门店和仓储设施优势。由于历史原因,供销合作社的经营门店和仓储设施大多数处于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市区和集镇,有利于电子商务可以开设门店和开展物流储备。

5.商品营销经验优势。供销合作社在长期从事商品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有利于开展电子商务营销。

6.拥有大批服务对象优势。供销合作社在服务“三农”中,与广大农民建立了相互依存、互相信赖的关系,并成为供销合作社长期的服务对象和稳定的顾客群体,为开展电子商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短板

1.各级供销合作社自建平台五花八门,各行其是,没有互联互通和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信息“孤岛”。

2.投入电子商务资金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建设的需要。

3.缺乏电子商务经营管理人才。

4. 供销合作社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电子商务基础薄弱

5.缺少知名品牌,大部分产品没有如QS认证、注册商标、质量追溯等产品质量体系,不具备运用电子商务进行销售的优势。

6.供销社经营网点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产品规模小,品种单一,在网上采购和销售缺乏竞争力和影响力。

7.供销合作社冷链物流缺乏,主要依托第三方开展物流配送,但由于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物流配送网点少,加之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点和农民合作社的业务量小等,导致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三、加快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整合资源,加大“供销e家”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力度

一是建议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加大“供销e家”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尽快将“供销e家”建设成为全国供销社系统电子商务发展的总平台。二是树立全国一盘棋和“全国供销是一家”的思想,积极支持“供销e家”整合各省、市、县、乡供销合作社系统自建平台资源,加快与供销社系统的电子商务企业和地方性、专业性电商平台直接对接,做大做强,形成上下贯通,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

(二)加强合作,推动农村经营服务网点信息建设

加强与移动、电信等运营商的合作,推动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企业、配送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便利店和社区超市等农村经营网点的信息化改造和提档升级,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快捷、便利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和为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基础条件。

(三)齐头并进,全面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企业、配送中心、村级积极引导和组织供销合作社企业、农民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社区超市、家庭农场、行业协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经纪人等市场主体,通过供销合作社电商平台或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注册网店,开展网上营销,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主体。

(四)增强意识,积极培育知名品牌

通过包装设计、媒体宣传推介、营销策划、挖掘传承工艺等培育知名品,扩大产品网销知名度和竞争力。

(五)盘活资产,努力打造物流设施

充分利用供销社和农民合作社现有的仓储、物流等设施,以市级中心城市为集散地、以县级为中转、乡镇基层网点为终端的物流、冷链、物联网的综合性服务体系,打通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

(六)加大力度,全方位强化人才培训

加大对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配送中心和农村从业人员、农产品经纪人等的培训力度,使其了解和掌握网店注册、设计、装修、布局、维护,产品美工设计、摄影、点缀,产品描述、营销策划、支付结算、物流配送、客服对接、售后回访、定期提醒等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电子商务“实操”能力,培育一支懂供销合作社业务、熟悉电子商务应用、适合当地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O2O人才队伍。

(七)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在全系统利用工作信息和会议、培训、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知晓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 供销系统工作网站、工作信息和各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供销合作社在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工作成绩和典型经验,不断提高供销合作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争取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供销社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

 

调研组成员:马晓瑜、周成甲、赵文辉、李孟珍、张锋华、杨翠从、何晓琴

执笔:周成甲

 

 

 

 

关于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时代

如何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调研报告

辽宁营口市社监事会

 

供销合作社是农村商品流通行业的主体,在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供销社通过创建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将农村生产者和市场消费者链接起来,能够提高传统商务活动的广泛效益和效率,有效解决农村、农民“卖难买贵”、“质量安全”等问题,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缩短农产品到餐桌的距离,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安全化、流通高效化,意义重大。

20155月开始,我们就如何发挥电子商务在推动与引领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作用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带动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应用

(一)营口市依托益农信息网开展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益农信息网创办于2002年,是由营口市政府主管、市供销社主办的营口市农村经济综合信息网。“益农信息网”服务宗旨是:“公益网站,农商受益”。建站以来,经过几次改版升级,扩展服务功能,现在“益农信息网”已基本达到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的要求,为促进我地区农产品流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和农民朋友的欢迎。

1.益农信息网情况介绍

益农信息网站现有主栏目28个,子栏目200个,累计发布供求信息、农产品推介、市场动态分析、农业科技等信息10万多条。通过供求信息、网上农展、农企大全、名优特农产品超市等栏目,已累计实现网上销售13多亿元。

2.益农信息网体系建设

营口市供销社通过纵横两条线加强“益农信息网”建设。纵线是通过在所辖的四个市(县)区供销社,建立“益农信息网”县区工作站,依托各市(县)区工作站建立乡村信息服务站,形成益农信息网市(县)区工作站、乡村信息服务站纵向网络化体系;横线是通过与益农信息网涉农各部门建立横向联合网络化体系。实现了利用“益农信息网”信息平台进行资源扩充、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服务“三农”网络化体系。

3.依托益农信息网开展信息服务“三农”工作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供求信息、营口名优农产品超市、网上农展、农企大全等栏目广泛宣传推介我地区名优特农产品及生产企业,推动我地区农业品牌建设和农产品的流通。二是结合我市农业生产特点,发布适合我地区农业生产的种养技术、市场信息、气象服务等信息,方便用户查询和下载。三是通过建立乡村信息服务站,实现“益农信息网”面对面的服务模式。四是积极做好本地信息的采集和信息更新工作,做到不留空白窗口,不留僵死窗口,并通过宣传媒体进行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五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信息员队伍,推进了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为民所用。六是建立健全益农信息网管理制度,促进信息服务“三农”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益农信息网”已基本具备为农民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网上传信息,网下做交易”的雏形,近几年通过帮助农民发布供求信息和产品推介来实现农产品销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虽然通过益农信息网的信息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的销售,但是还没有实现电子商务在线交易。电子商务的规范化、规模化、集合化还没有广泛地开展起来。开展电子商务所需要的配套条件和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处于偶然性。

(二)为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做好基础性工作

目前,营口市供销社正在为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做好基础性工作而努力。确定了搭建一个“平台”,形成五大“中心”,实现两个“目标”,构建起营口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体系的发展思路。

1.搭建一个平台:建立“辽宁·营口农产品展销中心”

农展中心的经营理念确定为展销质量安全可靠、绿色、无公害、有机的农产品。营口现有农产品品牌359个,其中国家级22个,省级品牌95个,市级品牌242个,主要招商对象为各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设计统一LOGO,在所有进驻商家的展铺及商品包装上使用,商品有统一的商品条码,能够随时追测到所销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生产商或经销商、包装日期等信息,实现统一经营。

做好与省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对接工作,助力营口的名优农产品“走出”营口,提升在全省、全东北、全国的影响力,同时对全省、全国有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走进营口搭建平台。该项目是为农服务的重要载体和举措。将带动全地区农产品向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转变,综合提升区域农产品质量;可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大户、生产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包装意识,创建更多营口的名优农产品品牌;可搭建展示和销售营口名优农产品的平台,宣传推介营口特色农业,成为营口现代农业的靓丽名片。

2.打造农产品信息电子商务中心

依托“益农信息网”“农产品展销中心”,打造营口农产品信息、电子商务中心。

第一,加快对“益农信息网”的改造升级。“益农信息网”已拥有成熟的电子信息系统和农村基础,目前仅有供求信息栏目助农发表供求信息,具备电子商务的初期功能。20152月开始,将大力推行“益农信息网”升级改造及转型,建立起营口市的电子商务平台,以营口地区名、优、特农产品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整合和开发,搭建一座集技术信息、产品展示、商务洽谈、产品交易、价格形成、网上支付、资金结算、物流配送、安全认证于一体,立足本区域的统一的开放的电子化农产品交易支撑平台,帮助广大农民朋友实现从网上“找商机、交商友、建商铺、看商情、促交易”,为本地区的农村种养殖专业社,涉农加工企业、涉农批发零售商、涉农经纪人等提供方便、快捷、价廉、实用的网上服务。

第二,发展O2Oonline to office)电子商务模式。将依托“营口市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建设,以门店销售支撑网上销售,探索“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互动促销,推行“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模式,构建生产、采收、检测、分拣、加工、存储、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涉农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农业信息、电子商务、线上交易等服务,引领我地区传统农业向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服务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将与展销中心同步建设。

第三,加快网上商城建设。主要依托省内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网上“营口展厅”、“营口工作站”等商城。鼓励引导大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进行资源的整合开发,促进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向“高端”发展路线。

3.推动“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

一是完成“农产品配送中心”的硬件建设。与农展中心建设同步进行,做好功能分区的建设,依托农展中心,建立加工区、配送区、检测区、仓储区、冷藏保鲜库、出口商品区、停车场和后勤服务区等工程,加工区是配送中心最主要的作业区,具有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检测区为配送中心所有要加工的原料提供检测,检测蔬菜、果品等的药物残留,检测肉类、鱼类的传染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如瘦肉精)等;配送区则负责车辆调度、搬运装卸、货物配装、配送作业安排、配送路线设计等,把已经加工好的净菜产品或半成品等送达到终端客户手中。

二是整合现有的配送体系,合作发展。与营口现有的、有规模的配送公司合作,如营口博伦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粮油配送中心、营口物达商贸有限公司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营口金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粮油配送中心等合作,整合市场资源,扩大配送规模和品类,形成统一配送的体系。

三是发展壮大冷链物流。与拥有冷链物流的企业合作,如营口供销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辽南中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营口好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口恒淳农贸有限公司等,大力发展壮大冷链物流,降低农副产品进城途中的腐坏率,减少流通环节的损耗,建设统一的肉类、水产品、果蔬冷库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和全程监控、追溯与查验系统,省掉中间的流通环节,由生产基地直接输送到农产品展销中心,加工后进行统一配送。

4.设立专业的检测检验中心

农产品展销中心建立后,依托市民生工程,设立专业的检测检验中心,确保每一品类农产品都经过专业化的检验,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

---争取将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食品实验室项目落户农展中心。主要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作,完成对实验室的安装和调试、仪器设备购置和网络建设等。

---逐步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包括生产管理——包装赋码——成品库管理——运输管理——销售管理——综合查询等,加强产品监测,并建立产品合格把关制度,完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建立农产品编码数据库、农产品生产档案数据库、农产品检测数据库、以及流通环节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管理。

---规范包装标识。对农展中心的产品,建立统一的、规范的包装标识。标明产品名称、产地编码、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产品认证情况等信息,并建立详细的备案管理,确保产品流向可追踪。

5.销售终端网点建设

1)统一规划,优化社区超市。依托“营口农产品交易中心”、电子商务平台,联合各部门,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对营口市现有的零售网络进行整合和统筹布局,打造一个统一的配送、管理、流通体系。如各社区菜店、连锁生鲜超市、果蔬商店、平价商店、早市晚市、周末蔬菜直销市场等,目前营口地区共有4家较成熟的连锁社区超市,真实惠27家,恒淳15家,家好的13家,好31家,2016年预计与这86家进行合作,逐步进行规范,纳入体系,统一规划布局,统一配送农产品,即确保食品安全,又借助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发展,降低物流成本,从而降低销售价格,真正做到惠民生。

2)积极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等多种产销对接形式,与市区内的各大超市、企事业单位、银行、学校等部门合作,为其统一配送每天所需的农产品,推进农产品“进市场、进超市、进社区、进团体”的四进工程,努力实现网络终端的直供直销。

3)优化各县区、乡镇连锁超市建设。自2006年实施“新网工程”以来,经过努力,全地区基本形成“县有配送中心、乡有综合超市、村有便利店”的连锁经营模式,现代流通网络已具规模,具备一定的渠道优势,20152月开始,要利用此次发展的机会,加大对现有网络的整合力度,依托系统已建设的渠道,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设备潜力,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与邮政快递业的合作,充分利用邮政的农村物流配套网络;同时鼓励、引导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打破原有地域限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和普及信息化管理方式,统一协调配送车辆,优化配送路径,对不同的乡镇客户的产品进行统一的调配管理,大力开展不同供应商、不同产品的统一配送和仓储,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构建市、县、镇、乡等多位一体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立从种植、收获、加工直到进入超市的全过程、封闭式、可追溯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打通农户与终端市场直接对接的通道。

6.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供应中心”建设

---整合现有生产基地。目前营口现有中大型(500亩)蔬菜生产基地4个,提供营口市40%左右的日常需求量;肉类市场标准不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下一步在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生产基地进行整合,寻求合作,投入部分资金,直接与农产品展销中心对接,供应蔬菜等农产品。

---夯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营口地区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2000多家,但是多是小规模经营,较分散,资金薄弱,物流能力差,与大市场对接性不高。下一步与各部门合作,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鼓励土地自由流转的尝试,建立跨区域联盟,共同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政府一些领导认识程度不高

各级政府领导还没有自觉地把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工作纳入到议事日程中。政府的相关部门还缺少统一规划、发展战略、重点扶持、深入调查、典型引路的工作程序。相关的扶持政策还没有建立。对农村、农民还没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教育和培训,出现滞后状态。

(二)农产品主体规模比较小,组织化程度低

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农户小生产和市场大流通之间的矛盾。大部分的农业经营还是以分散的小农户为主。农产品的供给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已由数量的增长转变为对质量、口味、安全、营养的追求。这样农产品需要储存和长距离运输,没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流通组织主体,流通任务很难完成。农村的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的粗放式生产方式无法满足城市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造成了严重的供需矛盾。

(三)产销信息滞后,缺乏指导性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的流通方式不能有效满足市场流通的需求。由于农产品市场规模小而分散,市场信息网络不健全,有用的信息较少,使农民不能及时获取有效的市场信息,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现象的发生。

(四)缺乏农产品冷链流通系统

农产品与其他商品区别较大,在储存、运输过程中,需要冷藏、冷冻设备的支撑,以保证农产品新鲜和质量安全。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冷链系统还处在初级阶段,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损失严重。

(五)检验检测的保障系统不够完善

流通服务单一,流通服务主体供给不足,流通服务主体功能不健全。各流通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难以被有效记录、传递和储存,不利于质量安全问题的事前预警、事中监控和事后追溯。

(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政府涉农网站(如农业部网站、商务部网站、供销合作社网站)、期货网上交易平台、大型网上交易平台、网络批发交易市场平台、实体交易市场网络平台、零售网站构成的多层次性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但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仍然是瓶颈。农产品电子商务离不开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是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不可回避的问题。发展冷链物流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其投资回报周期长,这是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卖家面临的困境。即使单个卖家有足够的资金自建冷链物流系统,但面临着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订单不稳定,季节性强、高运营成本等较大风险。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三、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一)必须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和组织

农产品的流通包含生产、储存、运输、检测、安全、销售等环节,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是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配送销售过程中全面导入电子商务系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通过依托生产主体(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社、生产基地等)与物流配送系统,在网上实现农产品的发布、购买、销售和支付。

做强做大农产品流通贸易主体,实现由流通主体组织农民的有效方式。必须凭借流通主体的经济技术实力、营销网络、方便快捷的信息系统,对市场的超前预测与把握,带动农产品和农户进入市场,减少损失,增加收入。重点要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要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优选和培育一批实力强、潜力大、有发展的专业合作社,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增强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其次要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农产品龙头企业,积极支持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实现龙头企业规模化。再次要建设一批与市场紧密相连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对现有生产基地中规模较大、体系较健全的进行重点扶持,寻求合作,投入部分资金,形成规模。

(二)必须加大冷链物流建设力度

冷链物流是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基础,没有冷链物流,就无从谈起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所以,应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着力改变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严重滞后的局面,在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有重点地配备必要的农产品加工、分选、包装、标识等设施设备。大力加强生鲜农产品冷冻冷藏、冷藏运输和销售等冷链设施建设,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保证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安全。

(三)必须构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

农产品标准化包括品质标准化即质量标准化;工艺标准化即生产加工过程的标准化;规格标准化涉及重量、体积、大小、型号等问题。在电子商务运作中,对商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因此,只有将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每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系统,通过引入检验检测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从而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发挥品牌拉动效应,提升产品质量和知名度,增加企业的产量和利润。

(四)必须打造大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使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保障。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大量的人力(包括高级技术人员)、物力、平稳的产品资源、系统安全维护的支撑。因此供销社应集大地区大系统优势,整合资源;实现全国供销社系统总体搭建,各地区分别完善;形成创新网络大数据,各省组织广延伸;突出特色、推介重点;专业社带动、农民广泛参与的格局。

建议全国供销总社(或省社)建立的大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具体负责全国平台(全省平台)的搭建和运营维护,由全国供销总社(或省社)统一制定信息服务、基地建设、冷链物流、产品安全等相关方案,由各省市负责组织实施,并由各市负责产品的收集、整理、上传及产品的维护。一是保证集中人力(包括高级技术人员)进行高规模平台的运营维护和金融安全,二是统一资金进行平台的搭建,统一开展信息服务、农产品主体培育、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物流建设等,三是整合各地产品资源(全国或全省)保证平台有充足的产品资源,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上网采购产品,四是充分调动商家建立网店销售产品,形成良性循环,五是统一资金,由全国供销总社(或省社)进行项目规划和项目扶持资金申请,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六是统一宣传,由全国供销总社(或省社)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平台的宣传和推介,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平台,让更多的资源进入这个平台,以保证依托电子商务开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工作的可持续性。

 

传统企业试水电子商务的几点启示

——基于对供销社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分析

浙江上虞区社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任钟百富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企业涉足电子商务是做?还是不做?做了又会怎样?本文基于省供销社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分析,回顾近几年来省供销社在电子商务方面有过哪些动作,存在什么问题,有何破解对策和思路作一浅析。

一、电商运行模式

目前,全省供销系统通过电子商务开拓网上市场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淘宝“特色中国”地方馆。即依托淘宝网“特色中国”频道开设地方馆,推广销售地方特色农产品,如全省首家供销社参股的县级馆——龙游馆,20138月开馆至年底实现销售额2000万元。二是专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拥有自己的电商平台及自己的特有品牌,利用天猫、聚划算、京东、1号店店铺开展经营,较为成熟的有杭州西湖供销社参股的杭州拓华公司、省供销社兴合电子商公司。三是传统农产品生产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开拓网上市场模式。如省供销社茶叶集团、桐庐供销社“百岁坊”等传统农产品生产企业依托淘宝网开拓网上市场。

二、现状和问题

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既是优势所在,也是形势所需、农民所盼。但供销社涉足电子商务有“先天不足”,也有“后天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足。受传统经营思想影响,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持观望和怀疑态度。截至2013年底,浙江省系统开展电子商务的农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社只有77家,且多数集中在2012年之后起步。二是人才缺位。系统涉农经营主体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较低,从事电子商务力不从心,现有农产品电子商务总体档次较低,散、小、弱问题突出。三是资源受限。自建网络平台投入大,产出低,效益不高,受生鲜制品物流较高条件限制,经营产品集中、单一,以炒货、茶叶等加工农产品为主。

三、几点启示

供销社传统经营模式是整进整出的或整进零出到货架即止,而电子商务是整进零出到各地的客户手里。如何对已有系统和流程进行改造,更好的适应于网路市场,总结全省供销社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与经验,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产品经营要擒纵自如。农产品电子商务必须主动打造自有产品品牌,从源头上加强对产品的控制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盈利能力。代理经营别人的品牌产品存在两方面缺陷:一方面,在度过一定的成长期后,厂家往往有收回代理权的冲动,代理商则可能白白为厂家做了推广;另一方面,产品定价权掌握在厂家手里,代理商议价能力、盈利空间有限,而一旦厂家决定自己进入电子商务,线上代理商只有自动退出。

二是平台建设要量力而行。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要充分学会利用现有资源。目前,国内、省内第三方平台发展已较为完善,涉农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可采取借用第三方平台为主,发展自有平台为辅的策略。发展前期借用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可以节省建站成本、迅速拓展业务、学习经验理念。待客户群体稳定、成熟后,传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布局建设自有平台,形成多平台协调发展的局面。

三是产品包装要迎合需求。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5.64亿,25岁至35岁的中青年群体成网购主力军,贡献了59%的交易额。网络市场呈现出市场细分化、消费快餐化、客户群体年轻化等特点。农产品电子商务要积极迎合网络市场需求,如产品要便于食用、便于携带、绿色健康等特质,尤其是包装设计要符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并加强用户体验,掌握了解年轻消费者的习惯、爱好与兴趣。

四、思路和建议

“打铁需要自身硬”,但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也要积极寻求“外援”。目前,全省电子商务发展形成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优势明显、电子商务普及度较高、配套和支撑服务快速兴起、产业集聚发展趋势初步形成的格局,省政府全面推进“电商换市”战略,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浙江省电子商务拓市场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这些为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条件。结合目前全省供销社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发展思路建议:

一是用好“两只手”,提高紧迫感。目前,全省乃至全国上下都在热谈电商,但政府层面真正介入并助推运行的地方很少。要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既让热心于电商的企业进入市场化运作,又能借政府之手推动这股热流升温。针对电商企业发展中碰到的资金、技术、信息难题,政府层面要尽快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扶持举措,并尽可能保证政策落地简易化,明确奖励额度和奖励内容;并由政府出面成立本地区电商行业协会,将区域内已经注册名称或已经开启网上销售字样的联合起来,实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提高传统企业提高发展电商的机遇意识。

二是跨出“第一步”,提高实践性。贯彻实施省政府“电商换市”战略,以供销现有经营服务网络为依托,积极推动涉农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并驾齐驱的新型发展模式:引导有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网络零售业务,鼓励其重点依托淘宝、天猫等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推动传统生鲜农产品连锁企业拓展网上订单、社区直销门店配送业务,开拓线上虚拟交易、线下实体配送的新模式;引导区域内影响力大的农批市场、集配中心建设电子商务园区,实现传统商贸流通的转型升级;引导专业合作社到淘宝网“乡土农业”频道开设网店,开拓小而美非标准化农业产品的网上市场。

三是培育“孵化器”,提高持续力。针对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稀缺的现状,可以利用区域内或职业中专和高等院校资源,成立学生在校创业实习基地,一方面锻炼在校电商学子尽快熟悉实战流程,另一方面解决企业在电商发展初期资金配备少、人员无处招的困局。也可与省内外一些高等学府建立淘宝大学合作机构,为电商事业培育人才,通过实地指导+在线传授的模式,培养一批本土级电商经营管理人才,开拓一批待业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电商基地。组织传统企业到电商较发达的周遍城市学习取经,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形成抱团经营、互帮互利的格局。

四是凸显“原生态”,提高知名度。注重用户体验,以图片或视频+文字的形式,挖掘特色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全面展现地区生态环境、农产品生产加工流程;借助地方报纸、媒体、论坛,让全体市民和网友共同发掘各式好味道;通过农民信箱、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介质记录农产品生长环境及每一步生长过程,消费者可提前预订心仪的绿色健康农产品;借助多种电商平台资源,发起“聚果行动”、“抢鲜购”等网络促销活动,打响网上知名度;孵化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利润率和增加值;开展旅游、农家乐、合作社等宣传推荐,与工业、商业、旅游业等行业巧妙嫁接,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

电商的最大特点是变,如何应对瞬息万变,还要注意削繁就简,减少物流中间环节;精确制导,适应网络市场需求;集腋成裘,提高交易规模档次等等。总之,有优质的产品、政府的支持、快捷的物流、到位的包装,就不怕产品滞销、消费者不买账。电商与实体零售并驾齐驱发展是大势所趋,任何时候起步总比“足不出户”要走得快、走得稳、走得准。

 

发展电子商务 推进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模式创新

广州市番禺区社

 

为适应新的消费模式,番禺区销联社将电子商务发展作为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推进电子商务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已建成两个以销售番禺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购销平台:番禺区果菜副食品公司“供鲜社”电子商务平台和石基供销社“百越网购”电子商务平台。

一、番禺区果菜副食品公司“供鲜社”电子商务平台模式

(一)发展背景。“供鲜社”电子商务平台由番禺区供销社属下果菜副食品公司承办。通过调研学习和反复论证,确定以服务三农、服务城乡为宗旨,以电子商务为手段,以农副产品作为经营基础,以各地名优产品为补充,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的发展方向。

(二)营运平台。2014年底番禺果菜副食品公司进驻淘宝,在淘宝开设了“供鲜社”淘宝店,承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在微信平台开设微商城。通过打造地方特色,塑造地方品牌,宣传推广番禺名优农产品,助农增收。

番禺果菜副食公司名优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推广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色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引导区内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拓展番禺区特色名优农副产品销路。目前网店上架商品70多种。

(三)营运模式。一是围绕系统特色打造品牌。果副公司刚刚进驻淘宝时使用的名称是“番禺供销名优产品网店”,20163月,获国家商标总局批准,成功注册了“供鲜社”商标。现在果副电商平台的网店、微商城以及包装箱均用“供鲜社”的品牌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二是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各地全方位选品。“供鲜社”电子商务平台重点宣传番禺本土特色产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同时还以省内五华、韶关等地扶贫产品为补充,并精选全国各地优质农产品,有效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较好地发挥了助农增收作用。产品有本地的渔珍农民合作社的海产、石楼柱记咸蛋等,五华地区的腐竹、海南澄迈番薯等。三是线上线下连成一体,优化服务提高效能。果副公司在电商项目的经营过程中发现,要做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线上线下销售的并联融合。既要抓好各大平台的线上销售,也要努力做好电话下单、现场订购等的线下交易。在线上销售上,果副公司主要依托在线各大平台的运营;而在线下交易方面,果副公司的做法一般是通过短信定期向已有的粉丝发布新上产品的信息,并提供联系电话,收款方式等,让顾客们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完成交易。四是整合系统资源,开拓渠道。2016年上半年,果副公司充分发挥番禺区供销系统“一盘棋”的资源优势,与石基供销社等兄弟单位加强业务来往,与石基供销社百越网购、百越商场等建立产品互联,丰富了果副电商平台的产品数量。

二、石供销社“百越网购”电子商务平台模式

供销社“百越网购”电子商务平台以百越超市为依托,利用属下的平价商店和配送中心,搭建番禺区内首个以销售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平台。百越网购电子商务平台在去年底获得了“2014年番禺区电商十优网站”称号,目前上架商品已超过3500多种,其中生鲜类产品800多种,基本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百越网购”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推广“网上下单、保鲜柜提货”的便民服务模式,该项工作被列入番禺区政府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目前已进驻10个社区。

三、发展电子商务的做法和成效

(一)“优质农副产品进社区”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区供销联社2015年承办区政府年度十件民生实事的主要任务是推进优质农副产品进社区,以村(居)公共服务站为平台,以石基供销社“百越网购”为载体,建设10个社区网购便民提货点,实施“网上下订单、保鲜柜提货”便民模式。区供销联社明确分管领导及业务科室,负责督促指导石基供销社严格按工作要求抓紧推进项目进度。目前10个社区公共服务站便民提货点建设任务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市民凭手机短信或二维码即可到提货点内的智能保鲜冰柜自行提取网上订购的农副产品。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严宗活和副区长杨伟强先后视察了部分社区智能冰柜设置点,对供销社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和提供优质配送服务方面所作的努力表示肯定,勉励供销社加大宣传推介,工作做细做实,打造区委区政府电子商务智能化便民惠民品牌。

(二)“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有新突破。区供销联社把建设具有番禺特色电子商务平台列为工作重点,推进“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进一步完善石基供销社“百越网购”电子商务平台及区果菜副食品公司“番禺供销名优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市民提供放心、优质、实惠农副产品和优质食材,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区常务副区长陈德俊同志到区供销联社开展电子商务调研,对供销社系统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在区科工商信局举办的“番禺区电商十优颁奖”活动中,石基供销社“百越网购”被评为2014年番禺区电商十优网站。

一是丰富市民“菜篮子”,有效促进农产品流通。两大电商平台积极组织番禺本地、省内乃至全国各地的优质农副产品上线供应,电商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例如粤侨腊味、柱记咸蛋、连平鹰嘴桃、梅州五华蜜柚、海南农家初生蛋等。区供销联社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各地农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实地考察,以产品质量为首要因素选购地方特色农副产品,严把质量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放心。石基供销社对“百越网购”网站进行升级,优化了购物页面操作流程,增加多种支付方式,增强网站安全性,提高了市民网购操作便捷度。区果副公司积极构建“供鲜社”多平台发展,在打造“供鲜社”番禺供销特产“5钻”淘宝店和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进驻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供销e家”平台、广东电视台“摇钱树”微商城等,并成功注册“供鲜社”商标,打造品牌产品。

二是逐步完善服务网络,扩大覆盖范围。石基供销社“百越网购”电子商务平台在社区、机关单位、学校设立便民提货网点,推广“网上下单、保鲜柜提货”的便民服务模式。除完成我区今年“十件民生实事”工程10个社区提货点外,“百越网购”平台还建成了学校提货点5个、机关单位提货点2个,服务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使广大市民群众就近就能够方便、快捷地购买到优质农副产品。“番禺供销名优产品”平台进驻顺德碧桂园“e当家”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下单购买、商品配送、新品尝鲜等“一条龙”服务,好评率达到95%。区供销联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农副产品经营工作的意见》,加大对两大电商平台的支持力度,加强系统基层单位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鼓励多种形式联合合作,充分发挥系统传统产业和经营网点优势,大力推动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供销社系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打好服务牌,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履行为农服务职责。“百越网购”平台不断完善仓储物流配送体系,购置了一批节能电动车增强配送运力,在番禺区内实行免费送货上门。建立了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跟踪市民群众提供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农产品流通作用进一步凸显。两大电商平台积极组织番禺本地、省内乃至全国各地的优质农副产品上线供应,例如番禺排粉、海南番薯、新疆干果、连州冬菇、五华蜂花粉等,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助农增收。“百越网购”平台上架商品约3000种,其中生鲜农产品550多种。今年上半年,两大平台总销售额约300万元,成交订单数超过6000笔,其中农副产品销售量超过八成。

四是树立品牌,花大力气做好宣传推广。“番禺供销名优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参加了 “广货网上行”系列活动以及由“淘宝中国特色馆”组织的“特产尝鲜”活动,供应的自有品牌“供鲜社”广东汤料包、石楼柱记咸蛋等产品广受消费者欢迎,销售超千单。“百越网购”平台积极开展社区宣传推广活动,派发宣传资料5千多份,发送微信及手机短信17.7万条,有效提高社区居民对“百越网购”电子商务平台及政府惠民工程的认识,“百越网购”平台微信公众号累计关注量超过2万人。

(三)利用互联网引入全方位服务理念,打造功能齐全的农村综合服务社。

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为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服务,打造了南村供销社南村村综合服务社、石基供销社金山村综合服务社,为当地群众提供日用消费品、电商购物体验、快递代收发货、农产品收购、网上办事大厅等多元化综合服务。

(四)利用电子商务有效实现助农增收。目前,供销社系统累计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3个,带动惠顾农户4900多户,2016年上半年销售总额5344万元。大力推动“农超对接”,引导合作社将农副产品经过农药残留检测后统一包装、统一价格,销往区内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大型超市、酒店等单位,提高产品附加值,“农超对接”销售额达3622万元,其中相当部分农产品就是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家庭肉菜配送实现销售的。组织渔珍合作社、禺品汇联合社等参加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食品食材展览会,充分展示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的优质农产品,拓展电子商务宣传平台,做大做强合作社品牌。

四、我社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乏。我社商品经营是从近60年的实体店销售走向电子商务的,电子商务方面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技术人才。电子商务的网站和维护,信息采集和发布,市场行情分析和返馈,都需要专门的人才,我社在推进电子商务技术人才上没有优势,系统升级改造滞后,技术力量不足,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这些都制约了我社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专业化水平不高。电子商务前期开发成本高,投资风险大,周期长,维护困难,销售团队对计算机网络缺乏基本认识,经营管理难度大,电子商务运营的专业水平不高,电子商务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管理水平不高。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利用开发的深度不够,停留在表面的、直接的信息,缺乏权威性、可用性信息,缺乏前瞻性、预测性信息。体系不健全和服务信息不通畅,产品缺乏标准化,缺乏高素质的电子商务研发人才,缺乏电子商务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缺乏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的专业水平。

(四)运营成本高。电子商务网站维护成本较高,配套的物流成本较大,这些都影响了商品价格的市场竞争力。交易主体电子商务观念滞后,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物流配送不健全,缺乏宏观指导性的农业信息,销售手段落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单一。

(五)农产品物流配送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不耐久存,品种繁多,不能集中大量保存,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农产品物流配送需要高质量的保鲜设备,一定规模的运输设备和人力,需要大量投资。目前我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克服困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建议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化水平。在信息时代,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专业化"可以说是企业竞争甚至是生存之本,专业化经营战略应当成为绝大多数传统企业在目前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基本战略模式。电子商务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因势利导,提高市场专业化水平,才能寻求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优化电子商务多元化运营模式。在确定经营战略时,决不能盲目跟风,电商企业必须紧扣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采取多元化经营,务必使新的业务领域能得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有力支持,并在市场上转化为相应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经营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学习调整的过程,采取多元化运营模式,是防范各种经营风险的最大保障。

(三)提高电子商务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水平。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成千上万,要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结合地方产品优势、地域特色,走品牌化、标准化路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平,加大宣传力度和服务质量,在价格上、服务上、标准化程度上走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四)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电子商务时代要求将传统服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电子商务人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没有人才就没有一切,必须要加大电子商务企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培育市场客户,满足分散的客户服务多样化的需求,通过电子商务便利的信息系统,缩短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电子商务经营的实力将得到诠释,从而延伸市场空间。

 

长治市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的实践与思考

总社监事会特约信息员、山西长治市社崔建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近年来,长治市供销社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方面不断探索,培育市场主体,建设商务平台体系,建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走出“互联网+”时代下供销社服务“三农”的新途径。

一、主要做法

(一)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山西欣鑫合电子商务公司。20131月,依托市供销储运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了山西欣鑫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成为长治地区第一家集体控股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电商企业。公司成立之初,电商人才缺乏,为此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有头脑、有能力的大学生,组建起了30余人自己年轻的技术团队。公司下设市场营销部、网络运营部、客户服务部、仓储物流中心、财务科和办公室,主要开展农副特产、日用消费品等产品的批零销售,会展服务、商品信息咨询,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全方位多平台的运营解决方案等业务。公司秉承“凝聚智慧、成就梦想、追求卓越、共同成长”的理念,坚持服务社会、连接城乡、助农增收的宗旨,从构架流通高端服务平台入手,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沟通城乡为目标,以整合行业资源为依托,积极与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联合合作,形成了以“电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二)搭建市级商务平台突出优质农产品品牌。公司成立以来,成功推出了长治市首家农副土特产电子商务销售网站“好实惠商城”(www.66hsh.com),在淘宝、天猫、阿里巴巴、1号店、苏宁易购、善融商务、微信平台、自建平台、线下实体店共建成了10余个店铺,与130余家企业合作,上架商品1800余种。在商品货源方面,源头上严控产品质量,致力塑造农产品绿色、安全形象,着力打造供销合作社农产品优质品牌,保证新鲜正宗、原产地直供,并开发了“新翠绿”、“亲情太行人”等自主品牌;在物流运输方面,与多家国内知名物流快递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商品的快速配送,致力于打造最便捷、最实惠、最安全、最可信的电子商务综合网购平台。发货区域涉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年销售额由成立之初的60多万发展为300多万元,已逐步成为长治市主销农副特产最大的电商企业。

(三)构建市县电子商务平台体系。襄垣、潞城等县由供销社牵头,依托社有企业,突出本县特色注册成立电子商务公司,落实人员、设备、办公场所,联系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种植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食品包装龙头企业等,对农副土特产、食品、本地民间工艺品等进行信息收集、筛选、拍照、制作,上架,进行网上推销活动;市级欣鑫合负责规划全市电子商务平台,上与全国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供销e 家”、省级“农芯乐”对接,下为县域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在服务模式上采取全市供销社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统一管理、各县平台分级运营、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服务、统一资源、统一定价、统一风格、统一上传。

(四)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站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长治县供销社与山西村捷电商公司探索合作模式,在南呈、郝家庄、八义等6个基层供销社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试点,为周边农民提供电子商务平台上的所有商品和物流服务,老百姓不出门就可以购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物流直接送到家中,破解了农村流通“最后一公里”难题,解决了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在农村的空白点,开启了“实体店+网络购物”的网订店取新业态,为农民带来了实惠和便利。

(五)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市供销社整合储运、果品公司资源,建设农产品仓储2.3万平方米、农产品展示中心700平方米、冷库1万立方米6辆配送专车,进一步完善了发展电子商务所必需的条件,作为发展电子商务强大支撑。

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资金和人才。市级欣鑫合公司受资金所限,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县级供销社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发展,但自身经营积累资金极其有限,加之仍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急需解决,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资金投入。另外一个制约因素就是人才缺乏,供销社系统的干部职工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视野偏窄、思维固化,面临电商发展大潮存在无从下手的问题。

(二)传统意义上的电商模式已经不适应日益发展的形势。普通农产品按照一般电商零售模式走,有着天然不可克服的缺陷,如配送成本高、保鲜难、损耗大、质量不好控制、赢利点低、利润低等。

(三)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业务流程效率不高,需要加大IT系统的支持。

三、对策与建议

(一)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供销合作社是政府的工作部门,起着党和政府联系千家万户农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积极寻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地方电子商务平台和园区、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建设等工作,加强与财政、商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发展系统电子商务。

(二)与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合作。供销合作社虽然点多面广,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单打独斗”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快速吸纳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弥补自身经验和技术的不足,共同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多方共赢。

(三)建设电子商务平台要突出供销社特色。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跟在别人的后面简单的模仿,而是要创新,利用供销社在城乡老百姓的品牌和声誉,明确电子商务为城市社区服务、为农民朋友服务的两个定位,真正打造供销社特色电子商务。一是发挥供销社平台的整体优势,搭建总社、省社、市社、县社等一体化的平台;二是突出供销社服务农民的优势,紧抓农资、日用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新网工程”,结合为农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相关信息、技术等全方位服务;三是运用微信、手机“App”软件,实现生鲜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同城配送”的直供直销模式,构建从基地到餐桌的“菜篮子”惠民便民工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市民买贵的问题;四是搭建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利用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充实经营服务内容,增加网上代买代售、网上缴费、快递收发、就诊预约、车票预订、金融衍生服务等新型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方便城乡百姓。

(四)把村级综合服务社、便民店等终端改造为电商服务站。未来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将是谁掌握庞大的终端,谁就掌握主动权。要在村级综合服务社、便民店配置电脑设备,培训电商人员,充实经营服务内容,把综合服务社、便民店打造成为电商服务站,全力推进具有供销社特色的电子商务经营服务新体系。

(五)积极寻找利润空间。由于没有强大的资本做支撑,供销社必须快速找到业务突破口和赢利点,培养自身“造血”功能,确保可持续发展。因此,供销社在电商推广方面应该多借助线下资源宣传,把顾客从线下向线上引流,不断扩大销售,同时探索构建具有交易、金融、信息和技术服务多功能的平台,在服务中寻找经济增长点。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