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事会简报2016年第16期

作者: 来源:总社监事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9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总社要闻
 
王韩民赴湖南省社调研

 

11月底,总社监事会副主任王韩民赴湖南岳阳市、汨罗市社调研,湖南省社党组成员、监事会主任廖国锋、副巡视员程念贵陪同调研。

王韩民在汨罗市调研了弼时供销合作社“新农商业街”建设项目,并对项目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予了肯定。调研结束后,王韩民听取了岳阳市社、汨罗市社做的工作情况汇报。他指出,岳阳供销社贯彻落实中发11号行动快,效果好,力度大,在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盘活社有资产等方面做了工作,很有成效。他要求市县供销合作社要贯彻落实中发11号文件,让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积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合作金融,拓展为农服务领域;要通过改造升级、盘活整合,大力提升社有资产质量;要搞活用人机制,把人才吸引过来,并做到用得上,留得住;要加快健全组织体系,特别是监事会机构。监事会要在党组(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发挥好监事会的监督保障职能。

(湖南省社供)

 地方动态

河南实现省辖市社监事会全覆盖

 

2016119,河南省鹤壁市机构编制委员下发文件,批准鹤壁市供销社成立监事会。至此,河南省18个省辖市供销社全部建立了监事会,实现了全覆盖。

河南省供销社1949年就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的组织机构,县级供销社和基层供销社的理、监事会组织也比较健全,省辖市供销社监事会组织建立比较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地改市,行政体制不顺,200818个省辖市中建立监事会的只有8个,到2014年底有15个,仍有焦作、三门峡、鹤壁三个市未建立。如何加快推进监事会组织机构建设,尽早实现全覆盖,中央11号文件的下发,提供了契机。

一是省、市两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1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中都把监事会的组织建设列为重要内容。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有三处提出要加强监事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监事会组织,实行理事会、监事会治理体制。焦作市委、市政府在实施意见中强调:“建立健全联合社组织机构,各级供销社要健全供销合作社内部监督机制,市、县联合社按照中发11号、豫发20号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章程》的要求建立健全监事会组织机构。

二是省社主要领导亲自督促协调。20168月省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吕彩霞,省社党组成员、监事会主任刘延生一同到三门峡、焦作、鹤壁三个未建立监事会的省辖市督促协调监事会组织建设,向当地主要领导讲明,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实行理事会、监事会的治理结构是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属性,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一贯要求,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章程》的规定,同时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攻坚阶段的的最新要求。三个省辖市的主要领导均表示要抓紧研究尽快建立健全供销社的监事会,决不拖全省的后腿。

三是省辖市供销社抓好跟踪问效,对于建立监事会的几个重要节点,如市委常委会研究、市委常委会议通过,市编制委员会下文等,三个市社进行跟踪问效,发现问题及时向省社汇报。截止到201611月上旬三个新建立监事会的省辖市编委都下发了批文,省辖市供销社实现了监事会组织建设的全覆盖。

(河南省社供)

 

 

内蒙古区社监事会赴江苏省考察学习综合改革工作

 

1114-15日,内蒙古区社党组成员、监事会主任王政和带领各市(盟)社主任及部分县社主任、省直企业负责人一行,赴江苏省考察学习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并就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有企业转型发展等问题与江苏省社进行座谈交流,江苏省社巡视员薛立志、监事会主任郭乃红参加座谈、陪同考察。

考察团参观考察了江宁区秣陵中心供销合作社、殷巷为民服务中心、赶超网社区电商服务中心、江宁岗山超市、南京忆之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高淳区天河商场、高淳水产批发市场、淘宝网南京馆、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等现场,听取了南京市社、江宁区社、高淳区社的情况介绍。王政和赞赏了江苏省社、南京市社及江宁、高淳区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发11号、苏发31号和宁发16号文件,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特别是在加强“三社”建设、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互联网+供销社和社有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并要求内蒙古各级供销合作社学习借鉴。郭乃红表示,江苏与内蒙古两省区供销合作社今后可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江苏省社供)

 

 

湖南省社监事会办公室

举办财经法规培训班

 

为贯彻落实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湖南省社监事会办公室(监督审计处)会同财务处、纪检组举办直属单位财经法规培训班。培训班上,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省有关部门、省社处室等三方面的专家学者,从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障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出发,就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深入讲解;从省社直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入手,以企业风控为题,从税法、税政的角度,在实务操作上进行指导。

省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曾震亚出席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曾震亚要求,通过本次培训,一是要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守住思想的防线,确保政治安全。做到遵纪崇法,形成“遵从法规、敬畏法规、习惯法规”的思维和行为共识。二是要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守住责任的防线,确保发展安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守一方土,负一方责”的意识,以身作则,对重大事项、重要项目的决策和资金使用,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把好“关口”;财务人员要坚持原则,当好参谋,不滥做“好人”。三是要抓源头,抓苗头,防范风险,管控风险,守住监管的防线,确保廉洁安全。曾震亚强调,省社机关和直属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预警、防范、管控机制,坚决守住廉政,财务和法律三道防线,切实防范廉政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确保廉政安全,财务安全和法律安全,为供销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省社副巡视员罗富祥主持培训并在培训班小结时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法纪意识,进一步实行规范管理,进一步落实责任担当,将培训要义落小、落细、落到实处。

(湖南省社供)

 

 

北京市社监事会与社外监事到下属社有企业调研

 

近期,北京市社监事会主任曹胜龙与市发改委钱平及市商务委张沙宁等北京市社社外监事,到市社下属社有企业世欣东方(北京)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北京市社副主任张玉梅、市发改委徐逸智一同参加调研。调研组先后到世欣东方集团所属的竞园图片产业基地、七棵树创意园实地考察,深入走访入驻的多家企业,听取集团专题汇报并进行座谈。社外监事充分肯定了世欣东方集团通过改造库房转型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取得的改革成果,并表示今后会继续加强对供销社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履行好社外监事职责,同时也会对供销社发展提供支持。曹胜龙对社外监事一直以来给予供销社指导和监督表示感谢,并表示供销社未来发展仍需要政府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北京市社供)

 

改革纪实 


合阳县社推进综合改革的

做法与经验

陕西省社监事会

 

近年来,陕西合阳县供销联社积极贯彻中央11号文件精神,在规范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扎实实施产业精准扶贫、狠抓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争取支持,营造氛围

2014年合阳县被确定为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后,合阳县社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精神和县社具体改革设想。合阳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以合政函(201450号、61号文件同意供销社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特别是全省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启动会后,合阳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将试点工作列入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重点跟踪督查事项,并在县委全委扩大会、县人代会、全县扶贫工作会作了安排部署。近期县里又出台了《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供销联社的牵头抓总作用,细化了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形成了抓试点、促落实的整体合力。2015年度,合阳县社获得合阳县委县政府目标考核优秀奖。

二、以联合社为抓手,推动综合改革

201410月县供销联社牵头成立了富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过近两年的运作,联合社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发展19个成员,入社社员2603户,产业基地3万多亩。一是加强制度规范。注重完善联合社运行机制、强化民主管理,指导办好联合社成员急需的服务项目,重点抓好专业社“四个一”的落实:建立一套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一个权力机构,健全一个财务审核监督机制,设置一个社务公务栏。通过加强示范单位的规范管理,为其他成员社规范化发展提供样板。二是开展农产品营销。组织联合社成员单位参加全国各类农产品展销会9次,建成“一县一品、百县百品”农特产品体验店1个,经营各类农特产品上百种。供销大礼包在“掌上合阳”微信平台以“合阳人的年货节”被多次转发,并得到热销。目前联合社注册了“果农人”商标,正在进行有机认证。联合社还被合阳县农科局确定为2016年“农社对接和电子商务试点”单位。三是发展电子商务。合阳县社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建成300多平方米的电子商务运营中心、80平米体验店各1个和乡村实体店28个。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了七期电子商务培训班,参训人员达2000人次。依托省供销总社打造陕西供销在线——天猫、淘宝、苏宁易购、一号店“合阳馆”等平台,将富硒“好家米”上架销售,产品交易20000余单,交易额80余万元,苏宁易购网络销售排名第一。成立了“卖货郎快递”,建成“www卖货郎中国合阳”电商平台,投入“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资金”300万元,在全县各乡镇布设37个电子商务服务社。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合阳县被省供销社确定为电子商务示范县。

三、产业带动,实施精准扶贫试点工作

富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被确定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县实施单位后,始终聚焦精准扶贫,加大力度,主动作为。一是严格程序,签好协议。合阳县政府和合阳县供销联社签订扶贫脱贫协议书,富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各单位签订扶贫脱贫投资协议书,各单位和所在区域贫困户签订扶贫脱贫协议书。二是依托成员社,产业扶贫。出台了《合阳县富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股权投资实施方案》,选择了15个规模大、有发展潜力、社会信誉好的成员单位,进行股权投资,支持红提葡萄、苹果、红薯、小米深加工、九眼莲菜、电子商务、油用牡丹和农产品销售等产业的发展。三是落实措施,确保脱贫。目前,联合社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确定贫困户9863695人,覆盖全县8个乡镇42个村。各成员单位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比如合阳县硕丰圆果蔬专业社对有技术、懂经营、无资金的贫困户,以劳动力入股的方式,将红提葡萄、樱桃、草莓大棚租赁给贫困户,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统一供应苗木、统一销售,销售收入专业社和贫困户按73比例分成。2015年专业社红提销售收入100多万元,其中支出贫困户劳动力收入30万元,每户贫困户收入达3万多元。四是项目带动,壮大企业。联合社项目资金投放后产业发展效果明显,一季度发展冷棚红提200多棚,新品种苹果园500亩,食用红薯500亩,新栽油用牡丹1000多亩。近期,联合社计划投资5024万元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基地,重点建成小米、红薯、苹果、九眼莲菜等深加工生产线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合阳县社在去年尝试资金互助的基础上,规范和完善联合社内部资金互助体系,此项目得到邮政储蓄银行5000万元的投资授信,支持联合社发展壮大和补充产业精准扶贫资金。

(陕西省社供)

 

内江市供销社推进综合改革

情况调研报告

总社监事会特约信息员、

四川内江市社余德敏

 

今年来,四川内江市供销社积极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川农领20155号、内委办201433号等有关供销社深化改革的文件精神,利用点多面广、遍布城乡的农村流通优势,建设四川农产品数据化智能供应链平台,加快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创新发展基层组织体系,创新农资经营服务模式,促进服务规模化,加快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保持了全市供销合作事业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主要改革内容

(一)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促进流通现代化

1.依托第三方平台建网店开展内江特产电子商务。内江市供销土特产有限公司不断创新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内江特产电子商务,抢注了以内江名优土特产命名的微博、淘宝网店、推出移动APP客户端;加盟了中国搜索——中国特产频道,买断了内江特产信息名址关键词,并对域名进行了全注册;建立内江特产便捷实用的信息追溯系统,并尝试将实体营销和网上营销相结合的O2O电商模式。威远川老妈食品有限公司、泉威食品有限公司在阿里巴巴、淘宝网开设网店。今年1-63个公司电子商务销售额近1000万元。

2.自建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结合供销社自身优势,重点在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进行了探索。在考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着眼供应链组织管理,采用B2B模式探索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构想,即:建设四川农产品数据化智能供应链平台(简称平台)。通过平台把农产品供应链上生产、仓储物流和销售等分散的环节组织起来,形成一体化经营。聘请专业公司进行平台的顶层设计,牵头组建四川通泰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按市场化原则实施平台建设与运营;市、县(区)社协助公司开展工作,组织龙头企业、基层社、专合社在产品生产集中区建设农产品集配中心或集配点、在城市社区建配送线下体验店,协助开展平台宣传推广、人员培训和农产品集配中心招商工作。各县(区)还结合自身情况,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加入到建设与运营中。

目前,四川农产品数据化智能供应链平台(http://www.融联网.com/)基本建成。平台基础构架基本形成,指挥调度中心已建成,在内江建成了8个农产品集配中心,20个社区配送体验店,与全国8家大型农批市场达成了意向合作协议,平台注册会员有300余个,今年上半年通过平台促成线上线下交易近2亿元。

(二)创新“三社”建设,夯实基层组织体系

一是创新基层社建设。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基层社,强化基层社与农民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结。通过产权结合、业务连接、项目扶持,推进基层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深度融合。目前,全市供销系统建成基层社111个,实现基层社覆盖100%的乡镇,经营服务范围覆盖90%行政村。

二是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围绕特色农产品,突出规范建设,培育示范社,抓好项目带动,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通过股权介入、项目扶持、业务指导、加强服务等方式,密切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目前,实现供销社参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得到项目扶持的专业合作社5个,加强指导与服务的专业合作社近100个;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种养殖大户共240余人参加农产品电子商务体验式培训,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产品电商平台对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6个,包括3个养殖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3个种植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促进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创新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在巩固传统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销售、再生资源回收的基础上,拓展家电及农机具维修、科技咨询、文体娱乐、养老幼教,代办便民金融刷卡取款、信件报刊收发及代收水电、电话费等公益性服务项目;创新开展与人保寿险公司、电信公司合作,为三农提供切合实际的多样化的保险服务,为农民提供网上代购、代销、代交话费等服务,实现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

(三)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模式,促进服务规模化

一是创新农资经营服务体系。以开展优质种子种苗供应、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式拓宽服务广度;以探索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农机具租赁等形式拓展服务深度;以探索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零距离对接,扩大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资直供比例。二是抓好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依托四川农产品数据化智能供应链平台,整合系统网络资源,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借助农产品集配中心,将分散的农产品集中起来与大市场对接,带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借助销地市场专销区,实现内江产品在批发市场的展示与销售,从而真正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三是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督促三个县级分拣中心建设,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日常监管。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按照七统一,一规范标准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站595个,教育培训中心4个,培训再生资源从业人员和保洁人员近7000人。2015年,内江市供销社系统再生资源回收额14.5亿元,占全省系统的24%,居全省20个市州之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结构老化,干部流动不足。全市系统干部职工队伍流动性差,年龄结构不合理,严重老化,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僵化保守,开拓创新精神不足,系统指导工作力量不强。

(二)发展基础薄弱,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全市供销社在改制过程中,均改得很彻底,资产少,发展基础严重不足,导致社有企业建设和基层社建设效益不佳,发展滞后。

(三)个别县(区)对供销社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个别县区认为供销社职能弱化,不能给党委政府添砖加瓦,反而经常因为改制遗留问题等给党委政府汇报添堵,因此,对供销社工作的重视有待提高。

(四)在平台建设运营上,一是缺乏电商理念。互联网思维、电商理念、微营销等概念至今在农村还是新事物,甚至一些县乡的干部也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重不重,把农村电商看作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态,与实体产业结合不紧密,最终成为无源之水;重形式轻内涵,把农村电商看作一般的营销手段,作为一个新的渠道来运作,忽视了与现有产业的融合,结果独木难支;重眼前轻长远,注重当前效益,没有从农村产业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长远方向去考虑怎样利用好发展农业的。二是缺乏人才支撑。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对人员素质要求是既懂农业又了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类人才严重缺乏。三是缺乏统筹协调。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市县之间各自为政,全面开花、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形成了家家点火,户户冒烟,不管需要与否,你建我也建,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四是缺乏产业基础。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质量安全标准;不重视品牌建设,品牌化率低;缺乏有实力的核心企业的组织引领,各经营主体各自为阵,组织化程度低。五是缺乏政府强有力的支撑。一是支持力度偏小,二是扶持政策针对性不强,衡量标准不统一,导致执行难度大。

三、几点建议

(一)积极支持平台开展以下工作:1.培育产品。组织专家进行产品论证规划,确定内江发展的主打农产品;建设规范化的农产品基地,制定标准的生产流程,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2.培育市场。依托集配中心培育产地集散市场,使产地集散市场发挥类似于日本农协的作用,即农民通过集配中心(市场)内的组织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集体的威力和农产品数量的威力,使农民在生产和流通中,充分发挥出个体的潜力;依托专销区培育销地市场。3.培育经营主体。对全市的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龙头企业、农产品经销商进行电子商务、农产品现代经营知识培训,树立互联网+农业意识;搭建行业交流平台,使全市的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龙头企业建立起合作共识与信任。4.培育农产品品牌。坚持市场引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原则,健全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激励保护机制,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培育农产品品牌。5.宣传推广。特别是要利用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各种媒介加大内江农产品和平台在社会面以及针对产地和销地面对面的宣传推广力度,实现面与点的同步进行。

(二)建立扶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参照农业上的阳光培训,每年给予供销社一定的培训资金,用于对庄稼医生、农产品经纪人、再生资源回收人员、专业合作社成员等技能培训;二是建立公共服务财政补贴机制。对具有公益性的庄稼医院、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由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补助资金,支持供销社开展各类公益性服务。三是支持供销社发展,妥善解决市、县(区)供销社系统地方政策性财务挂帐问题。

(三)支持供销社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市、县(区)供销社分别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会),并赋予农合会承担制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指导、服务、协调、技能培训、维权职能,形成全市上下贯通、联结紧密、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从而真正实现内江农产品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川内江市社余德敏供)

调查研究


浙江余姚市基层社建设情况

的调查与思考

浙江省社、余姚市社监事会

 

基层供销社是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也是密切党和政府与农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水平、功能直接体现在基层供销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指出:“推进供销合作社基层社改造,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逐步办成规范的、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社,实现农民得实惠、基层社得发展的双赢”,可以说,加强基层社建设是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把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基础工程。尤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基层供销社如何“覆盖广、立得住、活得好”,始终是各级供销社面临的重要实践课题和合作经济理论研究命题。2013年以来,地处浙东地区的余姚市供销社按照供销社综合改革要求,积极探索“整合强社、转型活社、开放建社”的基层社改革新路子,着力解决基层社为农服务功能弱化、发展缓慢、实力不强等问题,开启了重构基层社体系、重振基层社活力、重塑基层社形象的新征程,率先破解了基层社发展困局,初步走出了一条既稳健又可持续的基层社发展路子。

一、基层社改制前后的状况

(一)改制前基层社组织体系及业务发展情况。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余姚市社大力加强基层社建设,完善组织体系,发展购销业务,还建造了一批大中型商场,如梁弄大厦、城北供销大楼、泗门万安商厦等,全市基层社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成为农村商业的主渠道,对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商业流通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受传统体制的束缚,基层供销社逐步趋同于国营商业企业,市场适应能力较差,失去了合作经济的灵活性和群众性,与农民关系逐渐疏远。又由于长期积累冗员多、负债重,亏损面不断加大。对此,余姚市供销社在1990年开始全面推行“主任负责制”、“柜组承包”和“社有个营”等经营承包责任制,通过转变经营机制促进了基层社的经营状况的改善。从1996年开始,基层供销社以当地农村主导产业或骨干产品为依托,组织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提高农副产品生产规模和质量,有效拓展了经营服务领域。到1998年,余姚全市设有11个基层社,40个分社,495个经营网点,职工2375人,入社社员114492户。1998年商品总购进24425.6万元,商品总销售28091万元,实现利润96.6万元。总资产20604万元,总负债13661万元,所有者权益6943万元。

()改制后基层社总体状况。1999年开始,余姚市基层社实行全面改制,到20006月全部完成改制工作,所有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企业资产公开拍卖转让,撤销所有供销分社,保留部分基层社。改制后,基层社基本退出农村流通领域,到2012年,余姚市供销社系统共有8个基层供销社(含管理小组),参与建办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62家村级综合服务社。当时,余姚市基层社发展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基础薄弱,生存艰难。余姚市8个基层供销社中仅泗门、梁弄2个社有一定资产,两社收入大部分是靠门店承包金和房屋出租收入,处于一种吃存量资产的状态。其余基层社多处于无经营资金、无经营场所、无经营业务的困境,有3个社更无办公场地,依靠租房解决,自身活力和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而基层社的人员工资、社保、办公经费等支出较大,年总开支达到400万元,而基层社剩余资产全部租金收入不足200万元,缺口200余万元,自身不能维持收支平衡,依靠余姚市社年年输血维持,经济负担日益加重。

2.功能单一,门庭冷落。随着改制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和退休职工实行社区化管理,基层社的工作任务相对简单,主要以做好少量资产管理、配合进行农资连锁网点管理、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建设等为主,自身在发展经营业务、参与农业产业化的能力严重不足,事实上已成为市供销社派出机构,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作为经济组织的基本功能,为农服务能力越来越弱,作为少而又少,地位低而又低,昔日风光不再,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这种状况难以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难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新需求。

3.人员老化,青黄不接。当时全市基层社在册干部职工共30人,平均年龄为49岁,其中8名基层社主任平均年龄达55.3岁,几年后多将退休,总体上基层社人员断层严重。同时从本世纪初改制以来,这些老供销社人员在思想上普遍存在安于现状,进取心不足的倾向,对于在现有基础上再改革、再创新缺乏足够的热情和认识,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发新业务、拓展为农服务领域缺乏相应的信心、思路和措施。

二、基层社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典型引路,发掘价值。基层供销社处于为农服务第一线,长期以来涌现出许多为农服务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为顺利推进基层社建设,余姚市社注重发挥先进人物效应,以典型引路,宣传好基层供销社的重要作用和存在价值,为基层社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余姚市社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挖掘宣传了临山供销社主任胡国森36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模范事迹,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华合作时报》头版头条报道胡国森先进事迹,《浙江日报》、《宁波日报》、《余姚日报》等纷纷做了专题报道,宁波供销社和余姚市委分别做出了向胡国森同志学习的决定。通过挖掘胡国森这一先进典型,向政府和社会回答了“基层供销社在干什么、基层供销社能干什么、基层供销社干成什么”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基层供销社的社会影响力。乡镇领导对供销社工作有了新认识,给予主动关心和支持,农民群众对供销社发展有了新期待,给予更多关注和认同,这为推进新型基层社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调查研究,统筹谋划。2013年,余姚市社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召开基层社改革动员会议,明确了以“合作制、实体化、开放式、全覆盖”为基层社建设方针,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通过组织创新、经营创新和服务创新,广泛吸纳系统内外的人才、资金、技术、资源、项目,打破按行政区域建基层社的传统做法,围绕区域内农业主导产业布局,以密切农民利益联结、完善服务功能、市场化机制运作为着力点,重构基层社组织体系,规划实施基层社建设“357”工程,即提升副中心城姚东(陆埠)、姚南(梁弄)、姚北(泗门)3个中心社,改造马渚等5个一级社,新建鹿亭等7个二级社,要求通过2-3年努力,实现新型基层社乡镇全覆盖,走出一条符合余姚实际的基层社发展道路。

(三)因社制宜,多模式发展。余姚市社在推进基层社建设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恢复旧的基层供销社,而是根据全市各基层供销社实际情况,按照“市场化、合作制、开放式”原则,对有资产、业务、能发挥作用的基层社及基础薄弱、功能缺乏的基层社,分别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改造、重建和提升。一是“社司一体”模式。对具有一定资产、经营业务的基层供销社,采取“基层社+公司”的模式进行改造。二者实行二块牌子、一套班子运作,对现有人员、资产、业务进行整合,大力发展农资等“新网工程”的优势业务,使自身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资产得到保值、增值,逐步成为农村市场的流通主体,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此种模式适合老基层社的改造提升,临山供销社、低塘供销社即按此种模式进行了转型。二是“社社一体”模式。通过“基层社+专业社”的模式,依托产业优势明显、实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紧密二者的资产、业务、人员的联结度,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开展经营服务,提升经营规模和效益,逐步恢复为农服务功能,成为经营服务一体化的新型基层供销社。此种模式既适合老基层社的改造,也适用于空白乡镇社新建。鹿亭供销社、河姆渡供销社即按此种模式新建。三是“社村联合”模式。对基层社空白的乡镇,探索“基层社+村”的发展模式。通过依托乡镇中心村,采取与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合办、各种农村经济组织加盟的方式,大力发展农资、日用品、农产品等农村商品流通,做强村级综合服务社,对农民开展业务培训,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性服务。柿林供销社即按此种模式新建。

(四)优化配置,构建长效机制。余姚市社在推进基层社建设中,坚持以实体化运行为核心,以规范化管理为手段,以优化“人、事、财”要素为突破口,积极构建基层社建设和运行的长效机制。

1.优化基层社的“人”。认真处理好基层社三类人员。第一类是基层社主任。余姚市社把选好能干事创业、乐于奉献的基层社主任作为基层社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在选拔中坚持开放用人,做到系统内部选拔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本人自荐与组织推荐相融合,选任了一批优秀的基层社主任,他们当中既有系统内老供销如梁弄供销社主任蔡焕传等,又有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如低塘供销社主任汪国文等,他们有供销情怀,有经营理念,有组织能力,有开拓精神,已成为推动基层社改革发展的有生力量。第二类是财务人员。余姚市社针对全市基层社财务人员和业务状况,通盘考虑,对基层社实行会计代理制度,成立基层社报账中心,统一处理基层社的会计业务,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类是经营人员。余姚市社对基层社经营人员采取公司委培制,先在甬舜农资公司、浙东绿色农产品公司等社有企业进行上岗培训和实践锻炼,再到基层社门店开展经营业务。同时,市社还着眼基层社的长远发展,制订了“基层社人才培养五年计划”,切实强化基层社人才支撑。

2.优化基层社的“事”。对改造后的老基层社,余姚市社确定了“三管”工作内容。一是“管牢资产”,做好现有资产管理和租赁,确保资产保值;二是“管好业务”,开展农资、农产品等业务,确保社有收益;三是“管活三会”,建立健全“三会”制度,确保规范运作。对新建基层社,余姚市社还制定“新型基层社工作实务操作规程”,提出“三做”工作要求。一是“做强自身”就是在现有专业合作社基础上,积极发展经营业务,提升规范化水平,向国家级示范社迈进;二是“做大合作”就是采取产权结合、业务连接等多种手段,每年吸纳区域内1-2家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加入到供销社,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促进供销社与专业合作社的深度融合;三是“做优服务”就是围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合服务。如黄家埠供销社建立农民资金互助会,河姆渡供销社创办绿汇农产品电商公司等。

3.优化基层社的“财”。为使新型基层社建设能顺利推进并健康发展,余姚市社设立“基层社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从社有经济收益中提取100万元,用于基层社的改造、新建和提升,做到每年既有相对固定预算,又有相应的追加经费。余姚市社还制订了新型基层社财务管理办法,规范新型基层社的财务核算与统计;出台了基层社绩效考核细则,确保新型社工作业绩与年终奖励挂钩。同时,余姚市社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业务工作,尽量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尽力用市场的、经济的手段来推动业务工作开展,逐步摆脱原来行政化运作的趋向。

(五)基层社建设初见成效。经过三年来的改革创新,全市基层社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正逐步成为与农民利益联结较为紧密、服务功能较为完备、市场化机制较为健全的一支生力军。余姚推进基层社改革发展的做法和经验,被《中华合作时报》誉为“余姚模式”予以报道。

一是基层组织体系基本形成2015年底,余姚市共建有15家基层供销社,其中既有临山、泗门等8家老基层社实现华丽转身,又有鹿亭、河姆渡等7家新型基层社异军突起,在宁波市率先实现了基层社乡镇全覆盖,初步建成了布局合理、产权清晰、功能健全、运作规范的供销社新型基层组织体系,正逐步蜕变为当地有影响力的农字号合作经济组织。

二是经营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在基层社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基层社现有资产,采取与新网工程、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等手段,努力拓展经营业务,提升基层社为农服务实力。如临山、泗门等供销社大力发展农资、农产品经营业务,河姆渡供销社创办了绿汇农产品电商公司,低塘供销社积极发展农资电商业务,黄家埠供销社建立余姚市首家农民资金互助会等,2015年全市基层社经营收入5.15亿元,实现利润658万元,经营能力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是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余姚市社把选好带头人作为基层社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在选拔中坚持放宽视野、开放办社的原则,破除身份限制,不仅在系统内选贤任能,还到社会上选贤人,用能人,大胆选任了一批优秀的基层社“领头人”,有效优化了基层社干部队伍结构。如临山供销社主任胡国森被省委组织部评为“闪光言行”之星,并参加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六次代表大会;三七市供销社主任李小江被评为“全国二十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河姆渡供销社主任王坚军被评为余姚市第四届青年农民“学科技、奔小康”先进个人;低塘供销社主任汪国文被评为宁波市“十佳农产品经纪人”等,这些基层社“领头雁”有供销情怀,有经营理念,有组织能力,有开拓精神,成为推动基层社改革发展的新生力量。

四是社会形象大幅提升。基层社建成后,职工的精神面貌和营业办公场所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基层社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手段,努力为“三农”提供完善的服务。以胡国森为代表的众多供销社人活跃在“三农”第一线,以为农服务的实际业绩,向政府和社会展示了基层供销社的重要作用和存在价值,扩大了基层供销社的社会影响力,政府部门对供销社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工作上给予更多支持,农民群众对供销社的贴心服务纷纷给予好评,希望供销社能提供更多的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这都有效提升了基层社的形象。

三、基层社建设的几点启示

新时期余姚市社推进基层社建设探索早、步子稳、效果实,其超前的理念、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稳健的操作等,无论从实践层面还是在理论层面,为基层社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一)基层社建设必须紧跟改革大势。基层社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为农服务功能,通过使农民得实惠从而使基层社得发展,基层社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围绕为农服务,围绕供销社中心工作,紧跟综合改革大势。当前浙江供销系统的“大势”就是通过深化改革,构建“三位一体”农合联服务体系,因此基层社的建设要主动参与、对接到农合联建设和发展中,使自身成为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中的组成部分,这既是浙江深化供销社改革的内在需求,也是基层社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基层社建设必须坚持系统设计。基层社建设既是一项基础工程,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余姚市社三年来推进基层社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是思想认识到位,真正把基层工作作为供销社工作的基础和基石,把加强基层社建设作为综合改革的核心任务来抓;二是注重系统设计,把基层社建设放在服务市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全局来谋篇布局,统筹谋划基层社的改造、提升和新建工作,绘好基层社建设新蓝图,既有数量上的“全覆盖”,又有质量上的“可持续性”;三是坚持稳健推进,在改造重组原基层社时,坚持把稳定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尤其是坚持依靠原有干部职工,保持原有人员和相关工作的稳定。对人员的处置不采取改制时的做法,而是对原基层社职工采取老人老办法,保持待遇不变,直至正常退休,防止一些供销社的历史遗留问题死灰复燃、纠缠不休,确保平稳和谐过渡。在新建基层社时,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自负盈亏、充满活力的新型经营服务实体为导向,按照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提高资产的投入与产出比,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基层社建设必须坚持开放办社。思路决定出路,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都直接关系着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供销社系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和当前改革方向,必须积极推进综合改革。尤其是基层社建设必须大胆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坚持实行开放办社,打破旧有思维和传统理念,要树立“市场化、合作制、开放式”的办社理念,吸纳系统外部力量,引入社会资本及能人,着力众筹兴社。一是要引入“能人”。乡镇企业家、生产大户、农业专家这样的“能人”对于基层社激发发展活力、探索发展路径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基层社要努力整合资源,创新分配制度,吸引“能人”加盟,激活人才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二是要引入资本。大多数的基层社最大的资源是闲置资产,在盘活现有资产的同时要加强融资“造血”,改造资本体系和经营体系,通过以增资扩股、资产重组和产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创建产权多元化的新型基层社。

(四)基层社建设必须坚持因社施策。由于历史原因,基层社的发展情况差异性较大,在基层社恢复重建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一是要对有资产、业务、能发挥作用的基层社及基础薄弱、功能缺乏的基层社,分别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改造、重建和提升,要打破按行政区域建基层社的传统做法,着眼于产业布局和发挥服务功能重构基层社组织体系。二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为重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实行一社一策或一社多策,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和经营业务,先试点,后推广,做到成熟一个,改造一个,不搞一刀切,不强求一个模式。

(五)基层社建设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基层社建设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从多个层面合力推进。一是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在供销社推进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余姚市社得到了余姚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领导专题听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对供销社综合改革作出重要批示,并把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全体会议工作报告。20141月,余姚市政府出台了《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乡镇基层社全覆盖工作目标。2015年中央11号文件下发后,余姚市委办市府办下发《加强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基层社是乡镇党委政府重要涉农部门,并要求乡镇党委政府以“五个支持”全力推进基层社发展。二是凝聚市社团队力量。余姚市社把基层社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市社机关各科室从自身职能出发,切实加强对基层社的帮助、指导和服务,全面强化基层社的发展保障。市社党委还制订了“市社领导班子联系基层社工作指南”,市社领导带头做到“五必”,:“基层社年度工作安排必听、基层社工作落实情况必查、基层社培训会议活动必到、基层社干部职工困难必访、基层社发展遇到难题必解”,努力使基层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三是引起社会关注。余姚市社注重宣传供销社改革发展成果,注重挖掘胡国森等为农服务模范,宣传好供销社重回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的生动事迹,引起了全社会对供销社改革发展和基层社建设的关注及支持,这为推进新型基层社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六)基层社建设必须解决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运作机制。新形势下,基层社必须向成为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方向发展,必须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在服务“三农”中壮大,基层社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内生动力和发展机制问题。首先,基层社要完善治理机构和内部运作机制,健全“三会”制度,不断密切与农民群众在组织上、经济上的联系,构建健康规范运行的长效机制。其次,基层社要增强供销服务功能,积极发展“新网工程”、农村电商等业务,做好服务规模化和流通现代化这两方面文章,提高自身发展活力。再次,基层社要强化联合合作,积极融入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合联组织体系建设,通过农合联这一组织体系扩大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调发展,真正成为开放包容、充满活力、服务“三农”的基层组织机构。

(浙江省社供)

 

伊犁州直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新疆伊犁州社监事会

 

近年来,伊犁州直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指导服务,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州直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然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资金导致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普遍凸显出来。从目前运行的农民合作社看,合作社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外部力量的支持,尤其是各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我们对此经过调研,就加快伊犁州直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国家应尽快出台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金融业的政策措施,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金融机构改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农村资金互助社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农村资金互助社,人民银行要充分运用再贷款政策给予支持,增强其资金实力。

(二)加强监督管理。目前,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准金融机构是一个模糊界定,不利于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和监测,容易形成地方政府部门的过渡监管和多头管理,建议将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部分,纳入全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方案中统一规划,明确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法律地位。要赋于金融监管部门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监管权力,加强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管理人员任职监管制度,加强对组织运行的监督检查,督促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做好风险隐患的防范、排查,促使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沿着服务三农的道路健康有序发展。政府主管部门、人民银行、银监局在着力完善政策的同时,应积极开展业务指导,通过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新型金融组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农村新型金融组织需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需要主动尽快加入人民银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健全资金结算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需要树立法律意识,加强自律,认真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开展业务,不断开展自查自纠,改进各项工作。需要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品种,增强盈利能力,其中: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创新信贷品种,积极探索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权益质押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有效规避和控制不良贷款,不断拓宽业务空间,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结合辖区实际,制定科学利率定价机制,使大多数农户、中小微企业从这些组织中能贷到款、能够负担得起利息支出,使更多需支持的农户和企业得到支持。

(新疆伊犁州社供)

   

    工作交流

 

宜昌市社关于加强社有资产

监管的探讨

湖北宜昌市社监事会

 

供销合作社的社有资产既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载体和经济基础,又是供销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和条件。对社有资产,完全由供销合作社独立行使包括处分权和收益权在内的全部物权,是党和政府及社员对供销合作社的信任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如何按照国家规定管理好使用好社有资产,让其更好地发挥为民服务作用,发展壮大供销合作社事业,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供销合作社进入全面、快速发展之时,是否做到严格保护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其最佳效益,更显重要。结合日常工作,总结出如下强化社有资产管理的经验与做法。

一、加强供销组织机构建设

1.强化供销社理事会管理职责。理事会作为供销社及其企业工作的管理主体,必须坚持责权利相结合,以责为根本目的,以权为推进抓手,以利为良性屏障,分清主次,合理配置,发挥以管理促保护的内生动力作用。

2.发挥供销社监事会监督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完善监事会组织机构建设。建立监督规范、高效运转、公开透明、廉洁创新、坚强有力的监督主阵地。要明确监事会职责,强化职能。要努力探索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责的有效实现形式,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维护供销社最高利益出发,充分发挥监事会整合配置监督资源的作用,强化内外监督资源结合的紧密度,强化上级社监事会与下级社监事会关系。

3.着力抓好三个关键环节。要抓好事前预防。扎实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如实核定社有资本家底。探索建立网络资产库,所有真实社有资产、资产处置及完整的资产归属佐证材料必须在一定范围进行公示,既激励确权,又为项目申报提供依据,实现监管动态化、透明化;探索社有资产管理负责人签订社有资产安全保证书,交纳维护社有资产保证金。要做到事中跟踪。对资产处置进行全过程跟踪,评定合理性、合规性、合法性。建立所出资企业财务报表体系和经济运行分析体系,及时发布企业财务及生产经营情况的综合信息;建立健全所出资企业财务、审计、企业法律顾问和职工民主监督等制度,定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切实抓好社有资产收益的监缴工作。对供销社或企业的改革改制或较大规模的资产转让变动,要组织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征求意见建议。要强化事后反馈。要完善奖惩机制,加强出资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与企业签订业绩合同,按合同评价企业绩效,确定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和奖惩,调控企业收入分配的总体水平。要加强各级供销社资产监管业绩考核,将社有资产保值和增值分列入年度考核指标,根据地区状况特点对保护社有资产、发展社有资产的行为予以适当评分和奖励。

二、完善社有资产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社有资产登记、使用、保管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防止社有资产流失,加强供销社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要在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监管体系框架下,建立健全配套的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制度,促进社有产权监管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最大限度地实现社有资产的价值。供销社社有产权的转让,都必须进行转让前资产评估,资产评估必须备案,并做到公开信息、公开征集受让对象、竞价转让,不得指定受让方,进行暗箱操作。要规范社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核销及处置,制定供销社和社有企业不良资产核销及处置办法,对核销的各项不良债权、不良投资及实物资产损失,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清理和追索,属于可以追索的债权要组织进行清收,实物资产要在认真盘点的基础上通过公开竞价处置。

(湖北省社供)

 

吕梁市社在综合改革中积极履行

监事会职能

山西吕梁市社

 

由于多种原因,吕梁市社一直没有设立监事会,但他们根据推进综合改革工作需要,指定领导分管监事会工作,并配有兼职人员承担具体工作,扎实开展监事会工作。

、积极开展监事会工作

(一)结合实际加强监事会建设。全市13个县级供销社中,交城、文水、柳林、交口、方山、离石、石楼7个县设有监事会,有办事机构,有监事会主任也有专职工作人员。汾阳、孝义、中阳、兴县、岚县、临县6个县没有设立监事会,但有承办监事会工作的人员。社情民意联系点在已有文水县供销社、汾阳市肖家庄供销社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加了汾阳市供销社,确定了一名总社特约信息员,社情民意联系点和总社特约信息员都能积极完成省社监事会安排的各项工作和调研任务,总社特约信息员还被评为省社、总社优秀特约信息员

(二)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按照《省社监事会2016年调研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吕梁实际,确定了《建立监督机制,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整合系统资源,创新供销社电子商务发展机制》两个课题,市社监事会专门组织调研课题组,分别于4月份和7月份深入到8个县市供销社实地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社有资产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社有资产数额账面体现多,实际少;二是社有资产流失严重;三是社有资产闲置严重;四是当地政府、村民、企业职工侵占社有资产情况严重;五是社有企业权属不明,导致社有资产流失转移;六是社有资产监管制度不严,大多数县社没有成立社有资产管理机构;七是社有资产运行质量不高,社有企业基本上采取门店库房租赁的形式,不开展经营业务,收入不够交纳职工的养老保险金,无法实现保值增值。

此外,调研中还发现当前供销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确权问题。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大部分土地尚未确权认证,被村委、个人侵占蚕食,不确权下一步综合改革工作无法开展。建议省社和国土部门协调,尽快进行土地确权认证。

2.职工养老保险统筹滞纳金交纳问题。由于企业困难,目前职工养老保险统筹金的交纳形式基本上是由职工在退休时一次性交纳个人部分并垫交集体部分,以前虽然也有滞纳金,但办理退休手续时挂帐处理,职工实际并不承担费用,每个退休职工两项加起来平均在7万元左右,职工勉强还能够承受。从去年10月开始人社部门把滞纳金计入养老保险统筹金交纳系统并执行,交纳总额一下子翻了一番,7万元变成14万元。职工本来下岗后就缺乏技能,再就业困难,收入有限,生活困难重重,这样一来,雪上加霜,职工根本难以承受,开始上访反映情况,形成不稳定因素,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极大。吕梁全系统养老保险统筹金欠缴金额目前有2亿元左右,现在如算上滞纳金,要达到4亿元。建议省社高度重视,及时与省人社部门协调,免除养老保险滞纳金,或由政府财政负担,切切实实为职工办实事,为供销社辛苦了一辈子的供销社职工解除后顾之忧。

3.企业下岗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企业改制或停业后,许多职工下岗,由于身体年迈,知识结构老化,再就业困难,生存艰难,沦为几不管的城市贫民,成为被政府和社会遗忘的群体,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下岗职工还不如农村贫困户。当前中央实施精准扶贫,建议省社向省委政府反映情况,把供销社困难职工纳入精准扶贫范围,向政府争取优惠政策,加大对下岗困难职工的各种补贴,尽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再就业。

4.人员短缺,年龄老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县级供销社机关作为综合改革的第一线,目前面临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与当前繁重的改革任务不相适应,特别是2011年通过吕梁市新招聘的71名大学生,目前已经成为业务骨干,但至今没有正式定编,有后顾之忧。建议省社与省人社部门协调,帮助解决这部分人的定编问题。

(三)切实加强监事会监督。市供销社监事会从工作实践出发,找准角度,改进方式,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参与决策,规范运作,依法监督,使监事会在监督力度、监督方式、监督效果等方面都有所进步,较好地发挥了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作用。尤其在履行监管职责,维护供销社权益,保持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去年以来市供销社监事会全程参与了市供销社一个直属公司经理侵占社有资产案件,该公司经理长期脱离监督,放任自流,导致公司产权不明晰,资产大量流失,纪检、检察机关介入调查几个月,前不久结论已经出来,经调查,该公司经理涉嫌侵占社有资产500多万元,数额惊人。目前该公司经理已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涉嫌经济犯罪移交司法机关。市供销社监事会通过介入案件,切实履行了监管职责,为供销社挽回了损失。

二、全力参与综合改革

在代吕梁市委政府起草《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过程中,市供销社监事会全程参与,包括研究起草相关文件、确定综合改革试点县等等,在制定方案时建言献策,力求突出监事会职能和作用。如在“理顺联合社和社有企业的关系”部分中,省委8号文件中只有一句话:“监事会要强化监督职能。”市社监事会在讨论中提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监事会组织机构,加强和完善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健全机构,配备人员”意见被吸纳采用,为综改工作中加强监事会工作进一步提供了政策依据。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后,为顺利完成综改目标任务,市供销社由分管监事会领导牵头,成立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督导组,对13个县(市、区)供销社进行全面督促检查。督导采取听取工作汇报、与分管县长对接、实地检查、现场督导等形式,深入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惠农服务中心、庄稼医院、电商平台及体验店,详细了解重点工作任务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经营情况,认真听取基层反映的情况和诉求,要求按时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对督导发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综合改革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向省社反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我们发现综合改革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一是综合改革任务艰巨,但配套政策和措施跟不上。综合改革是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惠农服务中心”、基层社改造、专业合作社建设等等任务靠供销社一个部门无法独立完成,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在财政、发改委、土地、农业等部门大力配合支持下,才能有效推进,而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导致下面无从入手,不好开展工作。二是配套资金不足,缺乏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省里资金下来了,但市、县没有相应的配套资金,如按省里的标准要求,“惠农服务中心”需投入大量的资金,省里的资金杯水车薪,缺额部分供销社无力承担。而且没有具体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操作规程也不明确,资金不用完成不了任务,要使用又担心违反财经纪律,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不好操作。

对此提出几点建议:供销社综合改革时间紧、任务重,作为改革试点县,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摸着石头过河,建议上级社加强对试点县供销社的具体指导,帮助县级供销社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尽快出台综合改革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请求上级社帮助解决企业改革资金不足的问题。

(山西吕梁市社供)

 

关于湘西县级供销合作社监事会

组织建设和监督管理机制的调查

湖南湘西州社监事会主任韩宗兴

 

近期,我们对湘西州供销系统监事会的情况进行了摸底,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供销联社监事会的组织建设、人员结构、职能发挥等方面工作进行了重点调研。

一、湘西州供销社系统监事会基本情况

湘西州各级供销社监事会坚持“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工作思路,秉持“理、监事会分设不分家”的原则,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服务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社有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指导系统工作、提出工作建议,与理事会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州供销合作事业健康发展。湘西州供销联社系统现有州级供销联社1个,县(市)级供销联社8个,社直企业61个,基层社87个,州供销联社监事会现有监事会主任一名,监审科长(监事会办公室主任)一名。八个县(市)供销联社,目前,全部设立了监事会,配备了监事会主任。

1.组织建设方面。这三个县市供销联社都成立了监事会,配有监事会主任、副主任各1人,共6人,设有监审股(监事会办公室)。虽然3个县市供销社都配备了监事会主任、副主任,但是有2个主任、1个副主任被政府抽到临时机构上班,。

2.人员结构方面。三个县市监事会主任中55岁以上的1人、50岁以上的1人、45岁以上的1人;监事会副主任,50岁以上的2人、45岁以上的1人。监事会6个正、副主任中50岁以上的有4人,占67%

3.监督职能方面。一是对理事会贯彻落实工作任务情况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政府委托的各项经济、社会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组织对社直企业财务、资产等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三是组织对社直企业法人代表离任等事项进行审计;四是组织对各项扶持资金及项目资金的专项检查。五是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社情民意,深入基层,准确了解和把握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和收集有价值、有份量的意见和建议,为要本级社和上级社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监事会人员被抽调出去的较多。虽然3个县市供销社都配备了监事会主任、副主任,共6人,但是有2个主任、1个副主任被政府抽到临时机构上班,没有时间和精力再来管理监事会的工作,形成监事会工作名义上有人管,实质上缺人管的状态,监事会人员成了单位内部随时可以抽调的“灵活就业人员”。

2.监管没有形成常态化。监管的主动性不强,没有把监管做为必需要做的工作去抓,认为可有可无,干好、干差一个样,思想重视不够,行动落实不好,监事会在履职上有顾虑,放不开手脚;监管没有形成制度化,监事会没有完整的可供操作的监管制度和细则(据了解这个问题不仅是县级供销社存在,我省各级供销联社监事会普遍存在这个问题)。

3.收集社情民意不够全面。首先信息收集面窄,除了县市社的社情民意联络员外,只有少数的基层(乡镇社、专业合作社)信息员,对辖区范围内的社情民意了解面窄;其次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少,对收集社情民意重视不够,认为收集的社情民意改变不了现实问题,是走过场、搞形式;第三缺乏激励机制,收集社情民意多、表现好的联络员和信息员没有奖励机制,上级联社对下级联社的联络员、信息员没有奖励资金,同时对表现不好的联络员、信息员没有硬性的约束机制,最后干好、干差一个样。

三、强化监事会工作的五点建议

1.保证人员稳定,改善年龄结构。单位一把手要重视和支持监事会工作,尽量不抽或少抽调监事会人员(特别是监事会主任)参加外面的一些临时性工作,让监事会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监事会工作;改善监事会人员的年龄结构,多安排一些年轻有工作热情的人从事监事会工作,改变监事会人员年纪偏大,工作缺乏热情的问题。

2.强化制度建设,建立统一规则。鉴于各级供销社监事会没有完整的可供操作的监管制度和实施细则,建议由省社监事会牵头制定省、市(州)、县三级监事会监管制度和实施细则,让各级监事会人员明确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同时由省社牵头制定增加了制度的权威性。

3.用好审计手段,规范经营行为。坚持开展审计监督,是规范经营行为,推动企业健康运行的主要手段,审计是监事会唯一掌握的硬手段,直接关系到监事会职能作用的发挥,运用得好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做为促进企业改革和良性运营的主要措施,要坚持从四个方面开展审计监督工作,一是坚持对改制企业进行资产审计。按照“三审、四把关”的原则,在改制前进行清产核资审计,改制中进行不良资产核销和资产评估复核审计,在改制结束后对整个改制情况进行终结审计;在整体改制中要把好不良资产核销关、资产评估复核关、改制成本审核关和资产处置交割关。二是坚持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年度效益审计,要求资产租赁收益每年的递增率不得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三是坚持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对法人代表进行离任交接经济责任审计时,对他们任期的经营业绩、经济效益、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造成的包袱或经济损失等方面进行认真地审核。通过审计摸清家底、分清责任、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领导和经营者、业绩功过、管理水平和遵纪守法情况,以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并为供销社、考核和任用干部提供客观依据,为继任者加强企业管理打好基础。四是坚持发现问题就地审计,把审计监督常态化。

4.抓住监管重点,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一是把社有资产(包括资金、资本)列为监事会的监管重点,监事会要积极参与制定和督促实施《社有资产管理办法》,要求对社有资产的出租和转让必须面向社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竞价;社直企业资产调整、开发、处置等重大行为,需理事会、监事会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二是把本系统的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使用、会计核算、会计处理等情况做为监管重点。

5.深入调查研究,扩大信息收集面。调查研究是基础,反映情况是手段,检查监督是职责,提出建议是责任。坚持围绕供销社综合改革这个工作,突出重点,采取专题调查研究、基层走访等多种途径,把调研督查工作做实、做深、做细,讲效率、重效果。一是围绕县供销社和社有企业改革发展搞调研;二是围绕中心工作参与决策;三是围绕难点提建议;四是增加社情民意联系点,扩大社情民意收集面。在乡镇供销惠民服务中心、村级惠民服务站、直属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设立社情民意联系点,聘请社情民意联系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县级监事会人员每年都要抽出1/3以上的工作时间深入到基层去进行调查研究,听取企业、社员、农民的呼声,科学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每个季度都要向上级社报送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调研材料,反映社情民意,真正起到督促、保障、启示的作用。

(湖南湘西州社供)

 

大同市社监事会充分发挥

社情民意信息联络点作用

山西大同市社监事会

 

近年来,大同市供销社监事会坚持以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为指导,围绕供销社构建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不断完善和推进“社情民意监督员”制度,推进了供销社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提高认识、强化信联工作

加强社情民意联系是监事会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掌握基层实情、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畅通民主渠道,推动热点问题解决,促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供销社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改革创新将会贯穿到供销合作社系统各个工作环节,改革越深入,越需要对基层的情况有全面准确的掌握,以确保改革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要充分认识社情民意联系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社情民意联系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改革搜集社情、贡献智慧,形成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合力。

二、健全组织,完善组织体系

按照全国总社和省社监事会工作部署,根据省社《社情民意监督员实施办法》的要求,市社监事会积极完善社情民意监督组织体系建设,搭建社情民意监督平台。按照《办法》要求,市社先后聘请了55位关心、熟悉“三农”工作,有较强责任心和议事能力的同志担任社情民意监督员。在实际工作中,对监督员实行动态管理,注重充实一线监督员的比重。监督员的组成,有来自基层的农民群众,也有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有专业技术人员,也有供销社系统的干部职工,结构合理,代表性强。市社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形式,定期、不定期的召开监督员会议,相互通报工作情况,交流工作信息。

三、创新方式,建立管理机制

市社监事会紧紧围绕供销社的中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监督方式,积极推行“社情民意监督员”制度,充分发挥社情民意监督制度对系统工作的促进作用,通过监督社情,反映民意,不断加强民主管理,推动开放办社。市社下发了关于社情民意监督的文件,建立监督员报送制度,规定了信息报送数额。为加强联系,及时收集信息,市社在各县区社和基层社采取走访、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小型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情民意监督员的意见,认真归纳整理,及时向供销社理事会反映,共同研究解决办法,落实具体承办单位、承办人和解决问题时限,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向提议人反馈,确保联系渠道畅通,收到良好效果。

四、突出重点,实现把向监督

社情民意监督工作,只有紧紧围绕构建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才能真正取得实效。监事会通过积极发挥社情民意监督员的作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实情,交流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如下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1.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开展经济监督。探索建立以产权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以公司为载体,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社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有资产登记、使用、保管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防止社有资产流失。2.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开展政策监督。“新网工程”等项目是供销合作社的振兴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监事会要发挥信联作用加强监管,确保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一是抓好专项资金使用。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建立项目资金管理单位领导责任制,项目单位负责人负直接责任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项目资金规范使用。实行“三位一体”项目监管模式,即包干负责,单位领导实行包片负责,项目村选出威望高、品行正、责任强的村民代表参与质量管理,对项目工程全程进行监督。3.健全完善监督方式,组织日常监督。在参与中监督,在服务中监督,监督于服务之中,是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工作方法,一是列席会议,即监事会成员通过列席理事会会议以及有关办公会议,对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议事内容的依法合规性,以及主任、副主任参与决策的行为进行现场监督。二是工作访谈与座谈,即分别对主任、副主任等进行工作访谈,听取不同层面对理事会、监事会履职尽职情况和经营管理情况的意见。三是加强重要信息的监测、分析,充分发挥监督功能,建立与理事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跟进新的监管要求,对重点监督事项开展具体分析。

(山西大同市社供)

 

    简讯

 

●海南三亚市社由财务资产科牵头,组织监事会、办公室、纪检组到藤桥、林旺、荔枝沟、田独供销社开展领导干部履职待遇和财务收支专项检查工作,为堵塞管理漏洞打下坚实基础。

(海南三亚市社供)

●湖北黄冈市社监事会把社情民意工作纳入政府职能目标考核,并新增武穴市石佛寺供销合作社等8个单位为首批系统社情民意联系点。(湖北省社供)

●云南陆良县社搭建新型农村金融平台,帮助农民解决脱贫贷款,贷款主要投向全县农村种植户、养殖户、农村个体经营户。

(云南陆良县社供)

●吉林延边州社通过“横向带动”将同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实现规模效应;通过“纵向引领”将生产、加工、销售等领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实现全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经营,目前已组建各类联合社10家,其中,跨行政区域组建联合社1家、同行政区域组建联合社9家;同行业联合组建联合社7家,全产业链条联合组建联合社3家。

(吉林延边州社供)

●上海崇明华联超市依靠提升生鲜蔬果品质,重新获得增长点。超市发挥实体门店看得见、摸得着,让顾客放心买的优势,扩大生鲜、蔬果经营品类的试点,升级走精品路线,取得了很好效果,与网上购物竞争,把顾客拉回实体店,门店客流明显回升,增幅11.1%,经营业绩增幅1.49%

(上海崇明县社供)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