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光宗:文化养老的指向

作者: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7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文化这个概念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而言之,文化就是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小而言之,文化也就是人类生活本身。国学大师钱穆曾经给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所谓文化,就是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由此引申,“文化养老”就是用文化的力量实现活跃老化、尊严老化和幸福老化,老年当自立,阳光照暮年;就是关注和满足老年人积极向上的多样化精神、情感和心理需求,发现和创造老年生活的趣味和价值,度过有品质、有意义、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毋庸置疑,老年期是一个需要不断面对人生丧失的过程。个体生命增龄老化的同时,会遭遇健康丧失、角色丧失、收入丧失、亲人丧失和理想丧失接踵而至所带来的打击,而人是感情动物,老年丧失深层次的打击莫过于在爱情、亲情、友情等方面的情感支持的丧失,如老年丧偶丧子丧友,老来怕空,空巢又空心,从而在精神上陷入孤独,老年生活了无趣味。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空巢特别是独居老年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空闲变成了空虚,日子难以打发,或多或少患有“情感饥饿症”,渴望情感交流、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持。

  当今之世,我国家庭养老功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弱化现象,已经难以应对人口普遍老龄化和重度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脆弱家庭的多样化、家庭关系的离散化、家庭问题的复杂化、家庭养老的社会化等趋势纷至沓来,家庭养老的危机既是生育少子化特别是独子化危机,又是孝道文化式微危机。孝道危机一方面是孝心问题,过去孝是写在心上,现在孝是写在纸上;另一方面是孝能问题,有孝心无孝能问题比比皆是,现代社会要同时做个孝顺子女和成功人士,在时间上、精力上、能力上非常不易,差不多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孝道危机可以说是伦理危机,也可以说是人口危机。

  老年空巢化的同时必然提出养老社会化的命题,政府和社会必须接过养老的重担。是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亲吾亲,以及人之亲”的时候了,是弘扬血亲孝、儿女孝的同时大力提倡仁道孝、政府孝、社会孝、企业孝的时候了。文化养老需要动员孝道和仁爱的文化精神,整合慈善和公益的文化资源,实现敬老和乐龄的文化理想。

  首先,以文娱活动实现老有所乐。社区应该创造以快乐为中心的乐龄文化,专业的养老社区可以利用公共活动空间提供老年交友、发展个人爱好、共度金色时光。以文娱活动实现老有所乐既可以在社区内,例如,参加兴趣小组、广场舞活动;也可以在社区外,例如,在公园集体练歌,在名胜搭伴出游。

  很多事例证明,社区养老可以通过文化的力量达到精神养老、安心养老和快乐养老的目的。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在文化养老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通过老爱老、老暖老和老助老的老年互助,以及让老年人共享经验、知识和快乐的老年共享机制。他们通过文化养老中心开展各项户外兴趣小组活动,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充实感和意义感,同时入户看望高龄、空巢和失能老人,聊天解闷,了解需求,反馈给文化养老中心,及时规避风险。户外活动根据老人兴趣,如唱歌、读书、写诗、养生、绕口令等小组活动,老年人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进了友谊,消解了忧愁,达到了“文化养老”的目的。

  其次,以老年大学实现老有所学。基于老年居民对丰富文化生活的需求,社区可以成立“乐龄学院”或者“老年大学”,涵盖运动健身、文化艺术、休闲娱乐和知识技能类课程,并鼓励支持居民组织多种多样的兴趣社团、举办丰富的节庆和外出活动,实现老助老、老教老、老爱老、老暖老。

  再次,以社会参与实现老有所为。很多老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摆脱精神上的孤独苦闷和空巢时的孤单无助。客观上,进入退休、空闲、调整期的健康老人有老有所属、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成的需要,进入高龄、空巢、失能期的非健康老人则有老有所属、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护、老有所安的需求。让健康的老人为非健康的老人服务,这是中国应对老龄化多重挑战的重要举措。“老助老”可以产生双重效应,即对服务者来说是“积极养老”,对被服务者来说则是“安全养老”,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共同成就了“快乐养老”的文化图景。老年志愿者、助老天使、时间银行等做法创造了新的养老模式和养老文化。

  其四,以共建共享实现老有所享。老年人可以是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共建者,也可以是幸福社会、福利社会的共享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引人瞩目。“老年共享”应该成为老龄化中国的基本国策。

  其五,以价值实现老有所用。老年人可以通过立言立德立功实现三不朽,做大器晚成的“文化老人”。老年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勇攀高峰者,大有人在。老年人可以成为社区向善、老有所教的榜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我见过一位耄耋长者在社区燃气供应中心围墙外自觉捡起很多已经熄灭的烟头,说是防火要从小事做起。也许老人此举对防火作用甚微,但他对社区的向善之心却教育了我们、以关爱之情温暖着社会,更是给老年人树立了榜样,达到了“善己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新境界。(作者:穆光宗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