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促进县域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作者:闫勋才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3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成为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特色产业又是农业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产业,因此,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对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吉林省各县(市)积极融入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坚持用积极的产业政策引领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人参、棚膜蔬菜园区、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等产业园和基地,带动了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一是精心制定战略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比如,梨树县不断发展壮大棚膜经济,广泛应用温室、大棚、拱棚等设施抵御严寒、干旱等自然灾害,不断增强抗灾能力。积极推行公司加农户、基地带农户、协会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二是放大区位优势,明确了发展路径。比如吉林省敦化市地处长白山脉,生态优势全国领先,交通便利,重点发展中药材、食用菌、果蔬、柞蚕、经济动物、野生采集、苗木花卉七大产业。三是发挥了调结构的作用,增收效益明显。2016年在玉米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农业特产业承担了调结构的重任。比如,吉林省蛟河市调减籽粒玉米10.96万亩,增加大豆面积6.3万亩、甜粘玉米3.86万亩、中药材0.39万亩、水稻0.12万亩、特色经济作物(食用菌、晒烟、洋菇娘等)0.29万亩。2016年农业特产业增加值实现15.06亿元,同比增长11.47%,增收效益显著。

  总体来看,近年来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受特色产业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有四个难点需突破。一是政策性扶持有待加强,县域普遍没有建立相关的扶持基金,缺乏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企业和农户的发展积极性。二是规模化经营有待提高。很多中小特色产业项目,基本还处在一家一户自由式种植、养殖、松散式发展的状态,特色化管理与公司化运作的发展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三是产品标准、品牌建设有待培育。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多,品种杂,在生产中大多数产业都是以传统方式生产的初级产品,未能按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有的产品还没有相关的质量标准。四是营销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中小业户不能只生产产品,更要把产品通过各种方式营销出去。在“互联网+”时代,提高特色产业户营销水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为了推进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从长远看,必须加大优质特色产业项目培植力度,提高特色产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这样才能更进一步促进农业和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1.进一步加大项目引进力度。通过引进农业特色产业重大项目,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精深加工业,带动更多合作社或农户参与进来。2.进一步加大政策导向。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制定符合特色产业的实际优惠政策或激励机制,对发展有前景、符合鼓励条件的企业,支持发展高新技术,提高竞争力,充分调动企业、农户的积极性。3.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处于千家万户小生产的低水平发展状态,规模“小而全”不成气候,也经不起市场波动,要因地制宜,确立主导产业与产品,充分优化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扩大现有重点业户的规模,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拉动与之紧密配套的业户共同发展。4.进一步完善各项服务。建立对农业特产业户的长效服务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氛围,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利用现代化手段构建信息、销售、技术以及市场等网络系统,统一为农业生产的产、供、销、储、运提供全程服务。5.进一步打造品牌优势。品牌就是效益,是避免区域同质化竞争,促进销售去库存的有效手段。要引导企业和农户提高对名牌价值的认识,加强品牌的策划、包装和宣传,提高县域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出一批优秀或驰名品牌。6.进一步抓住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时机,及时调整品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科学种植和养殖,拓展农业特色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增效增收。

  (作者单位:吉林省敦化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高徽)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